惡意舉報到公安的法律責任
① 對惡意投訴人進行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
看是什麼投訴了。
如果是向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惡意舉報你,那麼構成誣告陷害罪,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如果是向公安舉報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那麼也構成誣告陷害,但是不構成犯罪,你有證據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可以對其進行治安管理處罰。
如果是向你工作單位假投訴之類,這個是你們單位自己處理的問題了,你對其沒有太大的辦法。
侮辱誹謗都必須對不特定人公開,造成社會負面評價,不公開的話,不構成侮辱誹謗。
② 向公安機關虛假舉報是否屬於違法犯罪行為,當事人可否追究責任屬於什麼責任
耽誤了公安機關的時間,屬於一般違法行為,要負一定的法律責任,一般屬於治安管理處罰。如果是惡意的,且造成較嚴重後果,就屬於犯罪行為,要追究刑事責任
③ 惡意舉報他人應承擔什麼後果
1、舉報人是抄否會承擔法律襲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④ 惡意舉報付法律責任嗎
故意捏造事實應負相應法律責任,嚴重的涉嫌誣告陷害罪。
⑤ 被人惡意舉報公安機關經查證後不屬實怎麼處理舉報人,被舉報人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並挽回損失
如果公安機關查證後確認舉報人是惡意舉報,會對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行進處罰,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如果情節嚴重的還會追究其刑事責任。
被舉報人要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詢問、調查,如果舉報人的行為對被舉報人造成了損害,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損害賠償。
⑥ 公安機關受理了獲罪舉報後,會如何處理
對於公安機關受理公民的報案後,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⑦ 被人舉報到公安局 後來發現沒事 舉報人要付法律責任嗎
正常情況下,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1、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內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容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誣告陷害他人,捏造的事實必須是他人的犯罪事實,不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實,而且將捏造的犯罪事實有關機關進行了告發;誣告陷害情節嚴重的,這里所規定的"情節嚴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誣陷手段惡劣,或者社會影響惡劣等。只要誣告陷害的行為符合以上條件,不論被誣陷人是否受到刑事處罰,都不影響本罪成立。
2、捏造他人一般違法事實的,不構成誣告陷害罪。
3、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構成誣告陷害罪。
⑧ 中國對惡意舉報的人在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這需要分等級。
第一等級,QQ微信。
第二等級,在法律上。
只有在法律上惡意舉報才能進行判刑。
一般情況下只屬於民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