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親屬關系的法律效力包括繼承

親屬關系的法律效力包括繼承

發布時間: 2021-12-19 22:46:36

『壹』 各種繼承方式中哪些法律效力最高

您好,在我國,繼承的方式分為如下四種: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

(2)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3)遺贈扶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後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

(4)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遠近確定的遺產分配順序。

如果同時出現2種以上的繼承情況,在這4種繼承方式中,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囑繼承和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即遺贈扶養協議>遺囑繼承、遺贈>法定繼承,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仍依法定繼承方式辦理:

(一)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

(二)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

(三)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於遺囑人死亡的;

(四)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

(五)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貳』 親屬關系公證代表遺產繼承權嗎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親屬也必須按照法定繼承順位走
是否做親屬關系公證:
1,如果當事人的繼承權因親屬關系得不到確定而不能確認的,應先做親屬關系公證;
2,如果當事人的繼承人身份明確的,不需要親屬關系公證,直接做繼承公證就可以。
一,辦理親屬關系公證應提供以下證件和材料:
1. 當事人的身份證及復印件。
2. 本人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出具的蓋有人事、勞資、組織專用章的證明材料。證明材料內容詳見證明信參考樣本。
3. 當事人的親屬在境外,則還需提供境外親屬的來信。證明信參考樣本中「域外親屬關系」一欄要求開具。
4. 如果委託他人代辦,受託人還要提供當事人的委託書及受託人的身份證及復印件。
二,申請繼承公證應提交的資料:
1、公證申請人身份證件:
01,現住國內自然人提供:(1)身份證;(2)戶口簿
02,現住境外自然人提供:(1)護照(有效簽證勿漏)或台胞證或港澳身份證和通行證或其他境外居住證件;(2)原戶口簿或國內注銷戶口證明;(3)身份證(若有)
2、所有繼承人的身份證件(證件要求如1);
3、死者的死亡證明和注銷戶口證明;
4、如繼承人中有人死亡的,也應提供已故繼承人的死亡證明和注銷戶口證明(證件要求如3);
5、被繼承人的婚姻狀況證明:
01,結婚證;
02,如離婚的,提供(1)民政局登記的《離婚證》和離婚協議書或(2)法院《民事調解書》或(3)法院《民事判決書》和生效證明書;
03,如未婚的,提供未婚證明;
04,如未再婚的,須提供未再婚證明及以前婚姻狀況終止的證明;
6、被繼承人的子女的出生證/獨生子女證;
7、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證明(由被繼承人人事檔案保管部門填寫);
8、所有繼承人與死者間的親屬關系證明 ;
9、死者的財產憑證;
注意事項:1、 死者生前有遺囑的,應提供遺囑原件,與他人過訂立遺贈扶養協議的,也必須提供。
2、 放棄繼承的,應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證件要求如1)親自到公證處作放棄繼承聲明或在所在地公證處辦理放棄繼承權聲明書公證。

『叄』 親屬之間有哪些法律效力

‍‍
  1. (l)在婚姻法上的效力。 婚姻法規定,一定的親屬如夫妻、父母和子女間負有互相扶養或撫養版、贍養的權義務;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夫妻、父母和子女間有互相繼承財產的權利;對一定范圍內的親屬,如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有禁止結婚的規定。

    (2)在刑法上的效力。 對於某些犯罪,刑法上有規定,例如刑法第261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3)在民法上的效力。 父母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根據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在民法上確定法定繼承人的順序和應繼份額等。

    (4)在訴訟法上的效力。 在訴訟法中,一定的親屬關系為迴避的原因。比如,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應當迴避。民事訴訟法也有相同的規定。

‍‍

『肆』 村委會開具的直系親屬關系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不具有法律效力。親屬關系公證,需要到本人或本人親屬戶口所在地的市級以上公證處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第十一條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

(一)合同;

(二)繼承;

(三)委託、聲明、贈與、遺囑;

(四)財產分割;

(五)招標投標、拍賣;

(六)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犯罪記錄;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證據;

(十)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

(4)親屬關系的法律效力包括繼承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申請公證,應當向公證處提出,並填寫公證申請表。

一、公證申請表應填寫下列內容:

1、申請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住址等;

2、申請人為法人的,應證明法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等;

3、申請公證的事項及公證書的用途;

4、提交材料的名稱、份數及有關證人的姓名、住址;

5、申請的時間及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

申請人應在申請表上簽名或蓋章。申請人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可由公證人員代為填寫。

二、所需材料

1、當事人的身份證及復印件。

2、申請人的身份證件、復印件和戶口簿;

3、申請人為外國國籍的,提交所屬國的身份證件及復印件;

4、申請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出具的親屬關系證明,無單位的由住所地政府部門出具;

5、委託代理人代理申請的,須提交授權委託書和居民身份證及復印件,其他代理人須提交有代理權資格的證明;

6、申請人提交關系人的護照或身份證、旅行證和其他可證明關系人身份的證明材料;

7、其他應當提供的有關證明、材料。

『伍』 在一個地方的公證處公證了繼承親屬關系,拿到另一個地方的公證處認不認可

不同地方的公證處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在法定的許可權內依法出具的公證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就是說,所有的公證處,不論大小、級別高低,

都是獨立的法人,享有獨立辦理公證的權力,

其依法出具的公證書,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所以,不存在一個地方的公證書,拿到另外一個地方會不被承認這樣的事。

『陸』 族譜可否作為繼承的法律依據

我國的繼承分為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當然還有遺贈。
先說遺囑繼承,遺囑繼承指財產所有人通過訂立遺囑的方式決定死後將財產指定給他人所有,這里的他人指的是有繼承權的人,包括配偶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如果決定將財產指定給上述人以外的,叫遺贈
法定繼承指沒有遺囑的前提下,由法律規定相關人員繼承財產。我國法律規定,第一順位繼承人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位繼承人為兄弟姐妹。如果沒有第一順位繼承人,那麼第二順位繼承人來繼承財產。如果有第一順位繼承人,那麼所有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評分所有遺產,第二順位繼承人無權繼承。

至於你說的族譜,只是自己家庭的族群延續,本身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只有通過法律確認的方式,如戶籍登記等確認的親屬關系,才能作為繼承的依據。

這里舉個例子,比如老大將兒子過繼給老二,但沒有辦理收養登記,那麼在族譜中,兒子是老二的,但是這個兒子在法律上是老大的兒子,老二的侄子,本身不能繼承老二的財產。
當然,如果老二訂立遺囑或遺贈,可以將遺產給兒子繼承,但是這是自己處分財物的自由,和族譜沒有關系。

綜上,族譜不能作為繼承的法律依據

『柒』 繼承開始會產生哪些法律效力

繼承一開始,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法律效力,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繼承人的范圍確定。有關利害關系人與被繼承人的身份關系是決定利害關系人是否有權成為繼承人的依據。只有在繼承開始時與被繼承人有法定范圍內的親屬關系的人才能成為繼承人。如果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已與被繼承人解除身份關系(如與被繼承人離婚、與被繼承人)的,則不能成為繼承人。如果被繼承人死亡時,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第二順序繼承人就不能參與繼承,但若在被繼承人中給與其一定財物的,則該繼承人可參與,從而成為參與繼承的繼承人。(2)遺產的范圍確定。現代社會經濟交往日益頻繁,人們的財產也不斷發生變動。對被繼承人來說,其生前對其財產的處分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其死亡後不可能再對其財產進行處分,因而其財產數量、種類等都固定下來,並成為繼承人繼承的對象。當然,遺產也可能發生毀損、滅失、孳息等,從而可能會影響遺產的范圍,但這屬於遺產的保管、使用收益等問題。(3)確定遺產所有權的轉移。繼承一開始,遺產的所有權便轉歸繼承人。繼承人為一人的,繼承人為單獨繼承,即取得遺產的單獨所有權,繼承人為二人及二人以上的,繼承人共同繼承,遺產為各繼承人的共有財產。各繼承人可就該共有財產進行分割,也可不予分割而共同佔有。(4)遺囑效力的確定。 遺囑是單方法律行為,遺囑可以隨時設立、變更、撤銷,這就導致不同的遺囑之間發生矛盾。另外,法律對遺囑的形式及內容都作了必要的限制,因此這還涉及該遺囑是否合法有效的問題。無論是遺囑的內容相互矛盾還是欠缺有效要件,遺囑人均可進行補正,故遺囑的效力必須是在遺囑人死亡時才能最終確定。(5)確定20年最長時效的起算點。根據繼承法的第八條規定,受到侵害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期間,從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權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可見,繼承開始是確定20年最長時效的起算點。

『捌』 繼承從什麼時候後開始,繼承開始會產生哪些法律效力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所有權發生變更

繼承法
第二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回死亡時開始。答
第五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六條 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
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十六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玖』 繼承用的親屬關系公證

用於繼承的親屬關系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公證當事人(繼承人之一)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證明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事實真實、合法的活動。

用於繼承的親屬關系公證辦理所需材料:

1、申請人的身份證、戶口簿(集體戶籍的申請人提供《常住人口登記卡》本人頁原件及經過戶籍所在單位蓋章的首頁復印件);

2、關系人(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戶籍注銷證明等死亡證明材料。

3、關系人(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證明(包括該繼承關系所適用的繼承法所規定的繼承人范圍中的所有親屬關系),如出生醫學證明、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親子鑒定報告、收養證、原始戶籍底冊、人事檔案材料等;其中,有死亡的親屬的,需提供死亡證明。

4、如非本人辦理,還應提供授權委託書、代理人的身份證件;

5、如果您所提供的證據材料不足以證明所申辦公證事項時,請根據公證員的要求補充證明材料。

熱點內容
合同法無效合同真題 發布:2025-09-17 20:27:11 瀏覽:456
條例口號 發布:2025-09-17 20:22:52 瀏覽:285
勞動法中關於罰款 發布:2025-09-17 20:14:04 瀏覽:308
法官二次元 發布:2025-09-17 20:13:09 瀏覽:989
男一司法破肚 發布:2025-09-17 20:10:37 瀏覽:180
失德之害領導幹部從政道德警示錄 發布:2025-09-17 20:03:03 瀏覽:540
行政法學歷年真題 發布:2025-09-17 19:48:49 瀏覽:457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17 19:45:54 瀏覽:652
日本刑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09-17 19:25:55 瀏覽:778
弱者道德 發布:2025-09-17 19:25:09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