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的年齡范圍
『壹』 為什麼法律上劃分的年齡段都不一樣,有什麼依據。
兒童是指不滿14周歲的人。其中:嬰兒是指不滿1周歲的人;幼兒是指不滿6周歲的人。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答:《決定》和本《解答》中所說的「兒童」,是指不滿14周歲的人。其中,不滿1周歲的為嬰兒,1周歲以上不滿6周歲的為幼兒。
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人。
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
成年人是指18周歲以上的人。
依據:《民法通則》第11條 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人。
依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 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
童工是指16周歲以下的人。
依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第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均不得招用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招用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以下統稱使用童工)。
『貳』 法律上兒童多大年齡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七來條第二款規定,源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負刑事責任。也即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只對自己實施的這八種嚴重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不得突破這一界限。
『叄』 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劃分為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的規定,不滿14周歲,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一般地說,不滿14周歲的人尚處於幼年時期,還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不具備責任能力。因此法律規定,對不滿14周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概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必要時可依法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也可視需要對接近14周歲,如12~13周歲的人由政府收容教養。?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也稱相對無刑事責任階段。達到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即對某些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備一定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負刑事責任。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1款的明文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進入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由於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體力和智力已有相當的發展,具有了一定的社會知識,是非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增長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已能夠根據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因而他們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我國刑法認定已滿16周歲的人可以構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為負擔刑事責任
『肆』 法律責任年齡是什麼
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年齡。
『伍』 各個年齡段犯罪所負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負刑事責任。」也即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只對自己實施的這八種嚴重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不得突破這一界限。
具體規定
1、已滿 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16周歲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5、實施犯罪時的年齡,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過了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為已滿周歲。
6、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7、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對犯罪時的年齡沒有查清,而又關繫到應否追究刑事責任和判處何種刑罰的公訴案件,應當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
8、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及死緩。
9、已滿75歲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0、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http://ke..com/view/281412.htm?fr=aladdin
『陸』 法律上,未成年人的年齡界限是什麼
《民法通則》第11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上述規定,18周歲以下屬於未成年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6)法律責任的年齡范圍擴展閱讀
結合《民法通則》第16條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3條來看,父母是未成年人第一順序的監護人,除非死亡、喪失監護能力或被剝奪監護資格。
誰是父母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個相當然的概念,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對父母的理解和確定也是個復雜的問題,這給未成年人能否獲得適當監護也帶來了挑戰。對於父母的理解,簡單來分,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繼父母。對於養父母和繼父母的監護資格確定,相對容易一些,但也依賴於對生父母的確定。
『柒』 刑法和民法中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的具體年齡是多少
一、《刑法》中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6周歲;
二、《民法》中的完全行為能力為18周歲內。
容1、《民法》:
第十一條: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
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
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
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
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2、《刑法》: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捌』 《行政處罰法》關於行政處罰責任年齡是如何界定的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第二十六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8)法律責任的年齡范圍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年齡作出了不同的規定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