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偷逃抗騙法律責任

偷逃抗騙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2-22 07:05:18

㈠ 偷稅行為、騙取出口退稅等行為的法律責任

這句話是正確的:
1、偷稅行為是在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已經發生並且能夠確定的情況下,採取不正當或不合法的手段以逃脫其納稅義務的行為。情節嚴重的,都應追究刑事責任
2、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處騙取稅款五倍以下的罰金、並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抗稅行為是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情節嚴重的,都應追究刑事責任。
4、欠稅是指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而發生的拖久稅款的行為,情節嚴重的,都應追究刑事責任。

㈡ 偷稅、逃稅、抗稅、騙稅、欠稅、漏稅的區別。

1、概念不同:

偷稅:故意的少繳或不繳稅款的違法行為。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採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不繳或少繳稅款,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

逃稅:對構成刑事犯罪的偷稅行為的稱謂。《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

抗稅: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騙稅:以欺騙手段非法佔有稅款的違法犯罪行為,表面形式合法。納稅人用假報出口等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經過公開的合法的程序,騙得稅務機關信任,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騙取減免稅或者出口退稅的行為,並在表面上具有合法性。

漏稅:無意發生的少繳稅款行為。由於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於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漏繳或少繳稅款的違章行為。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

欠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徵收法律法規規定或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

2、方法不同:

偷稅:以欺騙、隱瞞的方式逃避納稅;

欠稅:主要是拖欠;

騙稅:用欺騙手段獲取出口退稅;

抗稅:主要是抗拒納稅規定;

逃稅:故意為之;

漏稅:並不是主觀刻意為之;

其中偷稅和騙稅比較隱蔽,而欠稅和抗稅比較直接明顯,容易辨別;

3、違法程度不同:

偷稅:對納稅義務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漏稅: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期限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稅款滯納金。

逃稅: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欠稅:欠稅數額不滿1萬元,尚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50%以上5 倍以下的罰款。

騙稅: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條規定,有騙取出口退稅行為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抗稅: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2)偷逃抗騙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稅收征管法》

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

農業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核定。

第二十九條 除稅務機關、稅務人員以及經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委託的單位和人員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稅款徵收活動。

第三十條 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

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

稅務機關按照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費。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三十三條 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減稅、免稅。

㈢ 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又有哪些

國家保險法的規定:
(第一種情況限定保險公司的騙保行為,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種情況限定被保險人的騙保行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依此獲得保險公司賠款的。也是騙保。
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未依法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或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都屬於騙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
有前款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單位犯第一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以上就是關於「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問題的闡述。保險是商品經濟的產物,並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在此經濟背景下,保險才得以積累起全社會范圍的基金規模,才得以具備足夠抵禦不可抗力可保風險的償付力,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保障。而隨著保險事業的發展,險種的增多以及保險金額的迅速提高,騙保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消除騙保「惡疾」,這還需要咨詢相關的律師,請求他們幫助解決。

㈣ 如何理解稽查局"專司"偷逃騙抗案件的查處

就是營運過程中有偷費,逃費,騙費和暴力抗拒繳費的事件的查處

㈤ 偷稅,欠稅,騙稅,抗水應承擔怎麼樣的法律責任

你好,請參照如下法條: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內申報或者不申報,逃容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㈥ 騙稅的騙稅的法律責任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條規定,有騙取出口退稅行為的,由稅務機關追專繳其騙取的退屬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新《刑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犯騙取出口退稅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納稅人繳納稅款後,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按照偷稅(逃避繳納稅款)行為定罪處罰;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依照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騙取出口退稅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犯騙取出口退稅罪處罰。

㈦ 什麼是騙保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

一、什麼是騙保?

1.故意製造保險事故依此獲得保險公司賠款的。

2.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未依法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或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都屬於騙保。

二、騙保的法律責任和後果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

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㈧ 欺騙法庭的法律責任

欺騙法庭,應給予司法拘留或者罰款。
如果情節嚴重,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則該行為涉嫌犯罪。
依法要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第三者法律援助的意思 發布:2025-05-24 17:33:57 瀏覽:31
國際經濟法最早 發布:2025-05-24 17:28:56 瀏覽:499
民法典通過決議投票 發布:2025-05-24 17:24:18 瀏覽:220
合同法手續費 發布:2025-05-24 17:23:35 瀏覽:651
新婚姻法維護誰的權利 發布:2025-05-24 17:12:44 瀏覽:612
公司變更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4 17:12:08 瀏覽:263
關於大學生道德 發布:2025-05-24 17:05:45 瀏覽:961
法官助理衣 發布:2025-05-24 17:04:54 瀏覽:496
法院庭長收禮 發布:2025-05-24 17:04:53 瀏覽:595
勞動法怎麼規定打架處理方法 發布:2025-05-24 16:59:03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