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眾籌的法律責任

眾籌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2-24 03:51:49

㈠ 水滴籌發起籌款是不是要擔起法律責任

我國現行的《慈善法》中並未對個人發起募捐的行為進行規制。而作為這類提供網路募捐服務的平台,也並未被賦予對於類似診斷證明等信息的審核義務。

法律上面沒有強制要求平台來核實真實性,平台可能也不具備核實真實性的能力。像個人為了解決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難,通過網路服務提供者來發布求助信息,平台應當在顯著的位置向公眾展示風險防範的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信息。

真實性要由這些信息的發布者來負責。就意味著這些平台沒有法定的義務來審核個人所發布的信息是否真實。當涉及到資金的時候,平台應該對這些信息發布者個人的真實信息要進行核實,這也是它的一個法定義務。

民政部於2017年7月公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術規范》和《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規范》兩項推薦性行業標准。

其中規定,平台應明確告知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用戶及社會公眾,個人求助、網路互助不屬於慈善募捐,其真實性由信息提供方負責;第二,平台應在公開募捐活動展示頁面提供舉報功能,並在接到舉報後5個工作日內通過電話、郵件或簡訊等方式對舉報人進行反饋,並與相關方面溝通。

若舉報屬實,應立即對活動進行下線處理。

(1)眾籌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第三十九條慈善組織接受捐贈,捐贈人要求簽訂書面捐贈協議的,慈善組織應當與捐贈人簽訂書面捐贈協議。

書面捐贈協議包括捐贈人和慈善組織名稱,捐贈財產的種類、數量、質量、用途、交付時間等內容。

第四十條捐贈人與慈善組織約定捐贈財產的用途和受益人時,不得指定捐贈人的利害關系人作為受益人。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慈善捐贈違反法律規定宣傳煙草製品,不得利用慈善捐贈以任何方式宣傳法律禁止宣傳的產品和事項。

第四十一條捐贈人應當按照捐贈協議履行捐贈義務。捐贈人違反捐贈協議逾期未交付捐贈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提起訴訟:

(一)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公開承諾捐贈的;

(二)捐贈財產用於本法第三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慈善活動,並簽訂書面捐贈協議的。

捐贈人公開承諾捐贈或者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後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經向公開承諾捐贈地或者書面捐贈協議簽訂地的民政部門報告並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後,可以不再履行捐贈義務。

第四十二條捐贈人有權查詢、復制其捐贈財產管理使用的有關資料,慈善組織應當及時主動向捐贈人反饋有關情況。

慈善組織違反捐贈協議約定的用途,濫用捐贈財產的,捐贈人有權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贈人可以向民政部門投訴、舉報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㈡ 眾籌用於其他地方,會構成犯法嗎

根據目前國內的線上眾籌(眾籌平台)及線下眾籌(無眾籌平台)的模式,結合國內現行的法律法規,眾籌可能面臨諸多法律風險。這正如一位前央行退休高官所說,「對於傳統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如果失敗了可以從頭再來,最多是面臨巨大經濟損失甚至於破產,而對於互聯網金融創業者而言,如果逾越了法律紅線,則可能進去出不來了。」這充分說明了互聯網金融可能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而目前眾籌又是互聯網金融模式中存在法律風險最大的一種模式。
但是具體會不會構成違法還要參照具體的法律法規和用於哪些地方。
希望可以幫到你~解決問題的好麻煩幫我採納~謝謝

㈢ 眾籌合夥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就如我在」愛就投股權眾籌平台「了解的情況,眾籌的合夥人不是項目企業的直接股東,而是以合夥企業的形式入股,承擔法律責任也是以合夥企業的形式,並不直接承擔項目企業的相關法律責任。

㈣ 股權眾籌中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1、項目信息虛假或不完善
由於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眾籌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往往迴避或缺位,以繞開法定的審查和擔保義務,因此眾籌平台上所披露的項目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是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的。目前幾家知名的眾籌平台上所顯示的項目信息通常僅對產品的用途和功能,或者商業模式做盡可能簡化的描述,並附上創始人的簡歷,較少有對技術和市場的客觀分析和評價,也少有對競爭對手的比較分析。同時,在描述中不乏採用誇大、絕對化的用詞,用以挑動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2、欠缺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
股權投資所涉風險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有不少眾籌平台卻有意或無意地放鬆了審查投資者資格的環節,其後果是投資者在做出參與股權眾籌之前忽略了對自身風險承擔能力的有效評價。
3、欠缺對沖動決策的保護
不少眾籌平台要求投資者一旦決定參與股權眾籌即需進行投資款的繳付,即一旦做出投資決策便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出資的行為。而另一方面,通常情況下眾籌平台均只設定了單一投資者對單一項目的投資下限而未設定投資上限。兩者共同作用下,極容易出現投資者因沖動而做出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同時,從募集資金完成到取得相應股權,中間還有一定的時間差,在這段時間內,資金安全性較弱。
4、欠缺股東權利的保護
參與股權眾籌的投資者是通過SPV公司間接持有被投資的特定項目公司股權,並不能如同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取得該項目公司的股東地位,也就不能獲得相應的股東權利以及與之有關的其他保護。而通常情況下,SPV公司將管理權(包括行使在特定項目公司中的股東權利)授權予眾籌平台或領投機構實施,投資者甚至並不了解其在SPV公司中的地位及權利,既不知自身有何與股東身份有關的權利,也難以採取保護該類權利。
5、投後沒有信息披露和資金使用監管
不少眾籌平台並未制定、公布其信息披露制度,普通投資者很難了解項目公司的發展情況,包括所投資金是否正用於項目介紹中所述之用途。一旦出現項目公司濫用、挪用投資款項時,投資者不僅難以發現此類情況,更無法採取措施以減少或避免損失。
6、缺乏投後管理而導致的退出無望
不少眾籌平台對投後管理的方式也隻字未提。投後管理的疏漏將直接導致未能在適當的時機退出項目公司,從而導致投資失敗。

㈤ 眾籌的相關的法律法規

2014年12月18日 :《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2013 年6 月1 日:《中華人民回共和國證券投資答基金法》
2013 年3 月15 日:《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
2010 年5 月7 日:《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 年1 月21 日:《關於證券投資基金宣傳推介材料監管事項補充規定》

㈥ 國家對眾籌出台了哪些法律法規

國家對眾籌出台了以下法律法規:

2014年12月18日:《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平台定義】股權眾籌平台是指通過互聯網平台(互聯網網站或其他類似電子媒介)為股權眾籌投融資雙方提供信息發布、需求對接、協助資金劃轉等相關服務的中介機構。

【備案登記】股權眾籌平台應當在證券業協會備案登記,並申請成為證券業協會會員。

證券業協會為股權眾籌平台辦理備案登記不構成對股權眾籌平台內控水平、持續合規情況的認可,不作為對客戶資金安全的保證。

2013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是為了規范證券投資基金活動,保護投資人及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證券投資基金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是2002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通過,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

2013年3月15日:《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

2010年5月7日:《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年1月21日:《關於證券投資基金宣傳推介材料監管事項補充規定》.

(6)眾籌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國家對眾籌的政策:

1、京滬「互聯網+」行動意見涵蓋股權眾籌;

2、暫停股權眾籌企業注冊引發巨震;

3.眾籌納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4.股權眾籌信息披露規范初步成型;

5.多地叫停房地產眾籌;

6.《「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定性眾籌;

7、網路借貸與股權眾籌業務被政策隔離:《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爐;

8.捐助型眾籌模式受認可;

9.股權眾籌整治大幕開啟;

10.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限制准入;

參考資料:網路—眾籌

㈦ 眾籌和非法集資的區別,眾籌的法律屬性

作為與行業相關,回一下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區別是投資人參與度、目的、風險和運作方式都不同。
1、投資人參與度不同。
眾籌是將產品和更多的人連接,眾籌強調的是一種參與感,這種參與是全方位的。集資則是籌資人通過資金的聚集去做一個實業項目或進行資本的營運,在借貸中追求的是資金的回報,基本不參與項目的管理。
2、目的不同。
眾籌對發起人而言不僅是追求資金,還需要得到大家智慧的滋養、口碑的傳播,而集資的目的則比較簡單,主要是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3、風險不同。
股權眾籌是以募集資金,召集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為目的,相對而言是一種理性的市場行為,對募集的項目而言資金壓力較小。
但是非法集資不同,非法集資是以提供遠高於銀行利息、遠高於基金信託產品的收益率等方式來提供回報,因此對項目的還款壓力非常大。
4、運作方式不同。
米小粒眾籌是一種新經濟的運作形態,從項目的啟動、市場定位、眾籌計劃的發布、產品的研發、產品的製作等各環節都全方位的公布信息,公開透明是眾籌的核心價值觀。
而非法集資項目的發起方公開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他們遵循商業秘密的保護,參與股權投資的人在參與項目前一般需要簽訂保密協議。

拓展資料:
眾籌,翻譯自國外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
相對於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更為開放,能否獲得資金也不再是由項目的商業價值作為唯一標准。只要是網友喜歡的項目,都可以通過眾籌方式獲得項目啟動的第一筆資金,為更多小本經營或創作的人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非法集資(根據《關於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為依法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犯罪活動,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有關單位,研究制定了《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㈧ 眾籌還債是否違法

這是不可能的,眾籌平台是不會通過你的申請的,而大眾也不會用自己的錢去替一個陌生人還債的,你想清楚什麼是眾籌

㈨ 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
1、項目信息虛假或不完善。
2、欠缺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
3、欠缺對沖動決策的保護。
4、欠缺股東權利的保護。
5、投後沒有信息披露和資金使用監管。
6、缺乏投後管理而導致的退出無望。
【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累計超過200人的,應當認定為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熱點內容
房屋入住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23:38:06 瀏覽:899
轉賬收訖章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23:20:36 瀏覽:653
工資收入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3 23:17:45 瀏覽:117
經濟法考研視頻 發布:2025-05-23 23:17:44 瀏覽:210
司法部李靜 發布:2025-05-23 23:15:08 瀏覽:599
律師所宣傳 發布:2025-05-23 22:47:05 瀏覽:582
吉新浪法院 發布:2025-05-23 22:46:56 瀏覽:482
勞動法員工福利待遇 發布:2025-05-23 22:46:06 瀏覽:913
大連法律碩士院校 發布:2025-05-23 22:18:42 瀏覽:424
道德法律化例子 發布:2025-05-23 22:10:24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