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大決議法律效力
1.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有法律約束嗎
對聯合國本身及其會員國可能產生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它盡管有拘束力,卻不是調整國家間關系的,效力也只及於聯合國內部。外部決議能對國際社會產生某種效果,但缺乏自始產生的法律拘束力。
2.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有無法律效力
無法抄律效力,聯合國大會的多數通過投票只能表示聯合國通過了這份決議。但這份決議,有多大用,這都是不一定的。
比如,1947年,聯合國決定分割英屬巴勒斯坦,劃分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這個決議有一定的用處,以色列就以此,後來宣布獨立。但是,巴勒斯坦因為實力弱小無法獨立。以色列成立,招致很多阿拉伯國家不滿,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就進攻以色列。
還有,聯合國通過了一份對蘇聯的譴責,這份決議,作用幾乎為零。沒有哪個國家敢去進攻核武大國蘇聯。大部分國家,即使是英法日德以色列印度這些地區強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
3. 聯合國大會決定調查敘利亞內戰的戰爭罪行 有沒有法律效力
敘利亞內戰 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沖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沖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產生後,敘利亞反對派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巴沙爾·阿薩德同意通過和談解決敘利亞國內的矛盾,但遭到敘利亞反對派的拒絕。敘利亞反對派的武裝隨後與敘利亞政府軍及親政府的民兵組織之間爆發沖突。特別是在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和哈馬等抗議的中心地區。沖突一直持續至今,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
反對敘利亞政府的代表性政治組織為2011年9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組建的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敘利亞反對派的主要武裝為敘利亞自由軍和敘利亞解放軍。敘利亞反對派和反政府武裝致力於推翻現政府。然而有國際人權組織指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嚴重侵犯人權,包括綁架、虐待和非法處決安全部隊人員及政府支持者。雖然敘利亞自由軍得到部分國家的武器支持,但缺乏軍事作戰人才。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和部分西方國家已秘密派出軍事顧問,直接指揮戰爭。阿盟歐盟海灣組織等國驅逐敘利亞巴沙爾大使,阿盟和海灣組織以及57國伊斯蘭世界組織相繼開除巴沙爾成員資格,並承認敘利亞反對派為合法代表。
戰爭背景(原因):
敘利亞自從1962年就一直處於緊急狀態法的管理之下,這項法令禁止群眾集會和組織運動;當局也有權盤問任何人,並監督私人通訊和審查媒體。因此該法導致敘利亞公民大部分的憲法權利事實上的缺失。敘利亞政府以與以色列交戰來為緊急狀態法的實施進行辯護。
1976年開始的伊斯蘭勢力叛亂持續了六年,1982年2月發生在西部城市哈馬的哈馬大屠殺成為這些事件的一個高潮事件:哈菲茲·阿薩德將叛亂歸因於是哈馬的穆斯林兄弟會發動的,對哈馬的遜尼派穆斯林實施了焦土政策,派出軍事力量進行了鎮壓,導致一萬多人到3.8萬人被殺。
2004年東北城市卡米什利的庫爾德人發動了反政府的暴亂。暴亂開始於一場混亂的足球賽,當時一些人揮舞著庫爾德旗幟,後來比賽演變為一場政治沖突。此後數月,敘利亞警察與當地的庫爾德人和阿拉伯部落之間爆發了激烈的對峙和沖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有人宣稱死亡數字是100人。
巴沙爾·阿薩德家族屬於阿拉維派教徒(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支派,占什葉派人口的13%)。由於穆斯林占敘利亞人口的87%,其中遜尼派佔74%,什葉派佔13%,所以阿拉維派僅占敘利亞總人口的6%。不過阿拉維派人士控制著該國的安全部隊,敘利亞政府也一直完全依靠著阿拉維派控制的軍隊來打擊反對政府的人:巴沙爾的弟弟馬赫爾·阿薩德領導著該國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和第四裝甲部隊,巴沙爾的姐夫阿瑟夫·沙烏卡特(巴沙爾的姐姐布舒拉·阿薩德的丈夫)是軍隊的副總參謀長。這使得遜尼派民眾對此產生了深深的怨恨。作為該國少數種族的庫爾德人也對此產生許多抱怨和抗議事件。
此外,嚴重的貪腐現象和失業問題,也是敘利亞民眾不滿政府的主要原因。有關研究數據顯示:2002年敘利亞15到24歲之間的年青人的失業率佔全國總失業人口的77%,2005年年青人占本國人口的25.4%,年青人的失業率(25%)是成人失業率(4%)的6倍,雖然中東國家年青人的失業率普遍比較高,不過中東國家年青人的失業率平均只是成人失業率的3.3倍,全球平均數字是3.5倍。
4. 聯大決議沒有法律效力,那麼聯大恢復中國地位的決議是否是中國擔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關鍵法律步驟
聯大決議對成員國是有約束力的,聯大「恢復」中國地位,表示中國大陸政府繼內承原中華民國在聯大的資格和容地位,自然也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鋪平了道路。這里用「恢復」其實並不準確,中國在聯大的資格沒有被停止過,只是之前是中華民國在執行這一資格,後來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5. 聯合國決議是什麼
聯合抄國決議是由聯合國所做出的正式決定。所有的聯合國機構都可以做出決議,但是實際上只有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安理會發布決議。有關聯合國決議的法律效力一直是法學界爭論的焦點。
大多數法學家認為,聯合國大會的大部分決議都不是強制性的:根據《聯合國憲章》第十二條以及第十四條的說法,大會所通過的決議只是「建議」。但是對於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是否具有強制性,爭議就比較多。《憲章》第二十五條規定「聯合國會員國同意依憲章之規定接受並履行安全理事會之決議¹。」但是一些專家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決定」都是強制性的,而只是那些涉及《憲章》第八章所稱的「和平之威脅、和平之破壞及侵略行為」的決議才是強制性的。
6. 論述聯合國大會決議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是否有約束力,取決於是否有機構具有強制力,在聯合國,國與國之間是平等的,聯大的決議是否得到執行取決於各國的自覺。
7. 安理會與聯合國大會由什區別中國在聯大沒有否決權那些在安理會未通過對決議在聯大通過了是一樣的嗎
聯大決議不具備法律效率,沒有約束作用,聯大沒有否決權,也不需要,否決聯大決議無異於脫褲子放屁,那決議沒啥用
8. 聯合國大會決議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有什麼區別呢
聯合國大會決議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區別,主要在於作出這個決議的主體的不同。
聯合國大會決議,是由聯合國大會作出的決議。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是由聯合國安理會所作出的決議,主體是不同的。而兩種決議,所涉及的范圍和內容也是不同的。聯合國大會有權討論和決定憲章范圍內的任何問題或事項,而安理會主要負責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問題與事項。
聯合國大會,簡稱"聯大",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是聯合國的主要審查、審議和監督機構,由全體會員國組成。大會在制訂標准和編纂國際法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大會每年9月至12月集中舉行常會,並在之後視需要開會。《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大會有權討論憲章范圍內的任何問題或事項,並向會員國和安理會提出建議。大會接受並審議安理會及聯合國其他機構的報告;選舉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經社理事會和託管理事會的理事國;大會和安理會各自選舉國際法院的法官;根據安理會的推薦,批准接納新會員國和委任秘書長。聯合國的預算和會員國分攤的會費比額都需經大會討論決定。每一個會員國在大會有一個投票權。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是聯合國的6大主要機構之一。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安理會負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是唯一有權採取強制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安理會有15個理事國,由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每一理事國有一個投票權。其中五大常任理事國有安理會否決權。
安理會有權調查任何引起國際爭端或摩擦的任何情況,並可提出解決這些爭端的方式或辦法。會員國或接受聯合國憲章的非會員國、聯合國大會或秘書長,均可就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提請安理會注意。安理會有權斷定任何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侵略等行為的存在,並可提出採取強制措施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建議或作出這方面的決定,如認為這些措施還不能解決問題,它可以通過採取關於軍事行動的決議去解決這些問題。安理會還有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年度報告、特別報告、對戰略性地區行使託管等職能。
9.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什麼
聯大決議對其會員國來是否具有法源律效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於聯合國的職能范圍相當廣泛,聯大決議不僅數量很大,而且內容迥異。同時,決議還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可能是一項建議或請求,也可能是一項決定、聲明或宣言。因此,很難說它們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國際社會不存在凌駕各國之上的強制機關,使得這種拘束力的強制性遠遠不及國內法,正基於此,國際法被稱為「軟法」。歸根結底,國家認為自己受這些規則的約束,才是其獲得法律地位的源泉。因此,國家的同意是國際法效力的依據。如果它們在決議案的討論中明確承認決議條款為法律規范,並表示願意承擔遵守的義務,而且決議的文字用語也體現了這一點,那麼就應該認為已經存在了關於這一決議的法律信念,也就應承認其法律拘束力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反映了各國政府的意願,是世界輿論的積累和集中表達,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10. 聯大決議和安理會決議有什麼區別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聯合國安理會、安理會)是聯合國的六大主要機構之一。安理會由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每個理事國都有1個投票權,程序問題要至少9票才能通過。常任理事國對實質問題都擁有否決權,只要有1票反對就不能通過。非常任理事國無否決權。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具有強制性,相關國家必須接受並履行。
聯合國大會(簡稱聯大),是聯合國的主要審議、監督和審查機構,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每年舉行一屆常會。大會審議的事項非常廣泛,凡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聯合國憲章》范圍內的任何問題均可討論,其討論決定只能向會員國或安理會提出建議,而無權迫使任何一國政府採取任何行動。大會表決原則是,每個會員國在大會擁有投票權,但對重要問題的決定,均需經出席並參加投票的會員國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其他問題只需以簡單多數通過。聯大通過的決議只具有政治影響力,不具有法律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