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法律知識談談山東
Ⅰ 2020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法律知識:談談繼承
一、繼承權的概述
(一)遺產
遺產是指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二)遺產的范圍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5.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6.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主要包括自然人的其他合法財產。其他合法財產主要是指各種票據、證券以及履行標的物為財產的債權等。
(三)繼承權接受的行使
《繼承法》第25條規定,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四)繼承權的喪失
1.繼承權喪失的概念
繼承權的喪失,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在發生法定事由時取消繼承人繼承遺產的權利。
2.繼承權喪失的法定事由
(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繼承人不但應當受到刑罰處罰,而且應剝奪其繼承權。
(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只有繼承人殺害的動機是爭奪遺產,殺害的對象是其他繼承人時,才能確定其喪失繼承權。
(3)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繼承人以後確有悔改表現而且被遺棄人、被虐待人又在生前表示寬恕的,可以不剝奪其繼承權。
(4)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情節嚴重」是指偽造、篡改或銷毀遺囑的行為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並造成其生活困難的。
Ⅱ 談談如何將法律常識,法治思維,法治風尚等在教育教學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還應身體力行,把法治思維方式運用到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制定決策、辦事情的過程、步驟、方式、時限等也應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在關系學生重要利益的事項上,尤其在學生違紀處理、宿舍使用、學籍事務等方面,切忌利用手中權力資源,輕視甚至漠視大學生權利保障。要做到信息公開,使學生在正式程序中獲得表達民主願望的機會,消除學生對規章制度的抵抗情緒,進而樹立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心。
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發揮遵法守法示範作用,領導幹部帶頭模範守法是建設法治校園的關鍵。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自覺接受監督。高校要加強依法治校,堅持校務公開,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條件。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狀況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念,進而影響大學生法治思維。高校管理者要秉承依法治校,努力實現高校管理的法治化,營造校園法治氛圍。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在大學學習中,不僅要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更要加強法律素質培養。法律素質指人們學法、遵法、守法的素養和能力。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律理念,才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
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質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將以往重視法律知識講授轉變為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領會法律精神,以及法治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在校大學生來說,即使有再多的學時分配,也不能讓學生完全掌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法律條文具體內容,因此,要求授課教師努力改革和探索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由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方式等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採用傳統講授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必然會成為空洞簡單的說教,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法律培養法治理念的興趣。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應把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而不能完全界限分明地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講道德和講法律。
法治思維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只是靠學習、記憶法律知識,脫離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只有通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成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不斷推進,大學生參與法律實踐的機會和途徑越來越多。如可以通過網路參與法律徵集意見討論,可以申請參加法律聽證會,可以參加法院公開審判的旁聽,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合法行使監督的權利,等等。
Ⅲ 運用所學法律知識,結合實際談談你如何做一個守法公民
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那就是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首先、要學法,因為學法是懂法、守法和用法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說一個人連法律都不去學,怎麼能談上懂法、守法和用法呢?
其次、要懂法。懂法就是要求我們在學法的時候要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是違法,那樣做是犯罪」,通過思考我們就會慢慢地懂得法律。
第三、要守法。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對別人、對社會,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第四、要用法。在現實的生活中,當我們的同學突然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就要運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忍氣吞聲或採取不正當的手段予以報復。
Ⅳ 2020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法律知識:如何做到法的適用
一、概念
法的適用又稱為司法,是國家司法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將法運用於具體案件的專門活動。
二、法的適用的主體
司法的主體具有特定性,僅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三、法的適用的原則
(1)司法公正原則;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3)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例題再現】以()為標准,法的實施分為法的遵守、法的執行、法的適用。
A.法的實施對象
B.法的實施主體
C.法的內容
D.實施法的主體和內容
【答案】D。解析:以實施法律的主體和法的內容為標准,法律實施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法律的遵守、法律的執行和法律的適用。故本題答案選D。
Ⅳ 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知識備考:淺析事業單位考試中的法的淵源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知識備考:淺析事業單位考試中的法的淵源
法的淵源是法理學中的知識點,我們主要應該掌握法的淵源的含義及分類。在事業單位考試中,此知識點通常會以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形式出現。其中,最常見的考察方式是正式的法的淵源包括哪些以及制定主體是誰。
一、法的淵源的概念
法的淵源就是指法的表現形式。法會以一定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來,這就是法的淵源。這部分通常會以概念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例如:問法的表現形式是指什麼?考生應在混淆選項中選出法的淵源。
二、法的淵源的分類
法的淵源在理論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非正式的法的淵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義的觀念和其他有關准則,如正義和公平等觀念,政策、道德和習慣等准則,還有權威性學者學說等。二是正式的法的淵源,主要體現為制定法的形式,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規章(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經濟特區的法規、國際條約與國際慣例等。此處通常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的形式出現。例如:問下列屬於法的淵源的有哪些?考生答題時法的正式淵源、非正式淵源包括的那些形式均應選擇。再例如:問正式淵源包括哪些?非正式淵源包括哪些?考生需要仔細審題、認真作答。
三、正式的法的淵源的制定主體
不同的制定主體,制定出的法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正式的法的淵源,主要體現為制定法的形式,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規章(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經濟特區的法規、國際條約與國際慣例等。它們的制定主體分別是誰?是需要考生重點記憶的知識點。此部分通常會以單選題或者判斷題的形式出現。例如:問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誰?應當知道是國務院。
事業單位考試中較常出現的是前六個。憲法的制憲主體是人民,制憲機關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規是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包括: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二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三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自治法規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其中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的部門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設區的市的政府、自治州的政府。
更多信息請搜索:日照中公教育官網
Ⅵ 如何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身法律修養並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一篇小論文
通過學習法律知識,使我們更進一步懂得了法律的意義,真正領會了法律的精神,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以維護一方平安為目標,真正做到把矛盾控制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為促進經濟發展,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Ⅶ 運用的法律知識
公司下一步會採取措施,建議等到公司採取措施之後再說,如果公司通知解除,可以拿著解除通知申請恢復勞動關系,並要求賠償勞動關系解除至恢復的工資損失。不用自己這么費精力的去處理這些事情
Ⅷ 2020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法律知識:談行政法之行政處罰
(一)概念
行政處罰,是國家行政機關對構成行政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二)行政處罰的種類
行政處罰的法定種類有:(一)警告;(二)罰款;(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四)責令停產停業;(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1.警告
警告是一種輕微的行政處罰。警告也是一種要式行政行為,是有書面的警告處罰決定書,
2.罰款
罰款即是罰錢,做題時中經常以罰金來混淆,罰金是屬於刑罰中的附加刑。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沒收違法所得指的是因被處罰人從事違法行為而獲得的財產性利益,沒收非法財物指的是被處罰人直接作用於違法行為,且屬於本人所有的財物。沒收財產和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非常相似但是不屬於行政處罰,也是屬於刑罰中的附加刑。
4.責令停產停業
行政機關要求從事違反生產經營活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停止生產經營的一種處罰。
5.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營業執照
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營業執照指的是暫時或者永久性的禁止老百姓從事一些行為
6.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指的是對其人身自由進行一定時間的限制。行政拘留不等於拘役,拘役屬於刑罰中的主刑。
7.其他
行政處罰的種類除了上種法定分類,還有行政處罰學理分類,主要有:自由罰:如行政拘留;行為罰,如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營業執照;財產罰,如罰款;沒收違法所得、非法財物;聲譽罰(也稱申誡罰,不會對行為人產生實質影響,只是對行為人的名聲,聲譽造成損害),如警告;其他處罰,如限期出境、驅逐出境(針對外國人的處罰)。
Ⅸ 運用法律知識談談為什麼狠狠揍她一頓解決不了問題
打人屬於違法行為,將要承擔被打人的醫葯費、誤工費等;致他人輕傷的構成犯罪,將要受到刑罰處罰;所以,打人只是圖自己一時之快,解心中一時之恨,但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將是痛苦和悔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至於她做錯了什麼,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或道德的譴責,當然,有些事情不是通過揍一頓就能解決問題的,因為她思想沒有對這個事情得到正確的認識,如果揍一頓,有時反而讓她思想離你更遠。現在司法機關還提倡「說理式執法」呢,所以,遇事應當以理服人,以德治人。
Ⅹ 運用法律知識
機動車道上騎行自行車,且時常闖紅燈,是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
其中第三十專六條規定機動屬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沒有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道路兩側通行。
第三十八條規定了"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
如果被交警發現可能被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你拒絕交罰款,交警就可以扣留你的車。
其實可能被罰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交通安全法保障的生命價值,你就這一條命,把它時常放到危險的車輪底下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