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前保全的法律效力
A. 訴前財產保全
一、訴前保全的概念
訴前保全指訴訟前的財產保全,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二、訴前保全的條件
1.案件必須是給付內容的訴訟。
2.債權、債務關系明確。申請訴前保全的利害關系人,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其對被申請人有財產上的權利。
3.因情況緊急,不立即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將會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4.必須在訴訟前申請。
5.必須由利害關系人提出財產保全的申請。
6.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B. 訴前保全,起訴成功後會得到些什麼
訴前保全,起訴成功後,法院判決生效後,對方不履行法院的判決,債權人可以申請法院執行查封的財產。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二百四十四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第二百四十五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財產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單位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派人參加。
對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執行員必須造具清單,由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後,交被執行人一份。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屬一份。
C. 訴訟保全和訴前保全的區別
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關系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為保障將來的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或者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
財產保全根據提出的時間不同,分為訴訟保全和訴前保全。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訴前保全可以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所在地或者案件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訴前保全必須提供擔保;訴前保全必須在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而訴訟保全則是向管轄法院申請;當事人沒有申請的時候,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候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法院可以(不是必須)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第一百零一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
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
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
D. 如何認定民事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
司法實踐中對民事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應如何認定,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第三款即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只維持到起訴前,當事人起訴後應重新申請財產保全,法院再依當事人申請作出財產保全裁定。第二種觀點則認為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起訴後,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維持到案件審結及執行完畢時止。 由於對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有不同觀點,導致出現下列問題: 1、增加了當事人的負擔。辦案法官擔心一旦訴前財產保全裁定效力只維持到起訴前,如訴訟中未再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極有可能損害當事人權益,為保險起見,分別作出了訴前財產保全裁定和訴訟中財產保全裁定,申請財產保全的當事人分別繳納了訴前財產保全費和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費。 2、有損法律的統一性和嚴肅性。既然是訴訟程序上的事項,就應按統一規則進行操作,不應存在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 對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有不同觀點,原因在於:一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對訴前財產保全規定過於簡單;二是《最高人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9條對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作出了規定,但對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未作規定。 筆者認為,上述第二種觀點是正確的。理由是: 首先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第三款中的十五日是法律規定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當事人行使訴權的期間,在這期間當事人不行使訴權,後果是法院解除保全措施。這十五日不是指訴前財產保全裁定效力維持的期間,故依此條款認為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維持到起訴前是不準確的。 其次,訴前財產保全裁定與訴訟中財產保全裁定一樣能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院裁定採取保全措施後,在財產保全期限內,除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和其上級法院有權解除外,其他任何單位不得解除。正是基於此,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第三款才規定如申請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不起訴的,法院解除保全措施。反之,法院不解除訴前財產保全措施,當事人的權益不會受到損害。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人民法院:張曉軍
E. 訴前保全的財產怎麼處理
1、申請
訴前財產保全,由利害關系人在起訴之前向受訴法院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並裁定保全的,申請人在30日以內不起訴的即解除裁定保全。訴訟財產保全可以在起訴同時申請也可以在起訴以後申請。
2、提供財產線索
與執行不同,人民法院不會在財產保全階段為當事人查找債務人的財產,必須由申請人自己提供明確的財產線索。
3、擔保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請求駁回。
4、裁定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服不得上訴,可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對裁定的執行。
5、解除
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至生效法律文書執行時止,如果訴訟過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應及時作出裁定解除保全裁定,如財產保全的原因和條件發生變化,不需要保全的;被申請人提供相應擔保的;訴前保全的申請人在30日內未提起訴訟的等。
6、賠償
如果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有錯誤,被申請人因財產被保全而遭受損失的,申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F. 申請財產保全後的法律效力
說句心裡話,就尾巴而論,小哈更像一隻踟躇在原野里的狼。一頭為了生計奔波的野生狼,很少無端地久久高舉著尾巴。除了興奮或奔跑時,小哈的尾巴很少高於背部,總是順滑地指向地面
G. 請問什麼叫訴前財產保全如何進行訴前財產保全
由利害關系人在起訴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利害關系人是指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正受他人侵犯或與他人發生了爭議的人。
申請訴前保全的前提必須是情況緊急,即利害關系人如果等到起訴後再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申請訴前保全的,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未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駁回申請。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訴前保全的強制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解除財產保全。屬於給付之訴(即一方要求另一方給付一定數量貨幣或財物的訴訟)、單純的確認之訴、變更之訴的,不發生財產保全問題。財產保全申請一般由當事人以書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以口頭形式提出的,人民法院將記錄在卷,並由申請人簽字蓋章。
財產保全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向作出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財產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與本案有關的財產。財產保全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