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發生法律效力不得執行
Ⅰ 在法院判決書未生效前可否申請強制執行
法院判決未生效前肯定不能申請執行,因為執行根據必須是生效的法律文書。不過在訴訟期間,可以申請保全被告的財產,達到控制被告財產的目的,以便判決生效後方便執行。
Ⅱ 法律文書未生效,而當事人已申請執行的.法院該如何處理
當事人申請執行,法院立執行案,要審查提交的材料:身份證、判決書、裁定書、仲裁裁決書、法官開具的或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具的生效證明,
法院立案庭審查不嚴,對申請執行人沒有提交法律文書生效證明,而立案執行的,要追究相關責任,撤銷執行案件。
Ⅲ 行政處罰決定書未生效行政機關能否執行
未生效當然不能執行,沒有執行依據
Ⅳ 因判決未生效但執行已立案能否終結執行
判決未生效,怎麼能立案執行?如果執行立案了,得先中止執行,等待等待判決書生效後再處理。
Ⅳ 一審判決未生效申請強制執行程序違法嗎
摘要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判決後執行不到位的,權利人可以申請執行異議,要求法院重新執行判決。
Ⅵ 判決尚未生效的話,不予執行適用哪個條款
判決未生效,就不能申請強制執行的。
Ⅶ 法院正在強制執行,發現判決書未生效,怎麼辦
如果發現判決書還沒有生效的話,那就不應該進入執行程序,法院應當裁定終止執行。公安機關的偵查程序,也應當決定終結案件。
Ⅷ 法院以被告未收到判決書為由,拒絕申請強制執行怎辦
被告未收到判決書,說明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只有等生效以後,才能申請執行。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Ⅸ 法院生效判決書未及時申請執行,幾年後還能申請嗎
生效判決書未及時申請執行,幾年後還能再申請執行,但不一定能夠強制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三條 申請執行人超過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執行人對申請執行時效期間提出異議,人民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不予執行。
被執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義務後,又以不知道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屆滿為由請求執行回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Ⅹ 生效判決,兩年內未申請執行後果是什麼
生效判決,兩年內未申請執行後,法院就不負責受理執行了,但是其判決還是有法律效力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10)未發生法律效力不得執行擴展閱讀
生效判決的效力在於:
(1)強制性,判決一經生效,就判決內容立即執行;
(2)穩定性,判決一經生效,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如果判決確有錯誤,必須依法定程序予以變更或撤銷;
(3)排他性,判決生效後,在未依法撤銷情況下,法院不得就同一事實作出其他裁判,當事人也不能就同一事實或理由再行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