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相關消費法律知識
⑴ 求一篇關於雙十一消費的政治小論文。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獨生子女化,中學生的不良消費日益膨脹,有的甚至到了令人膛目結舌的地步。就龍岩市的中學生來說,「李寧」的上衣,「CONVERSE」 的鞋子,「NIKE」 的書包,「SONY」 的MP3……真可謂集名牌於一身。還有不少的學生將大把大把的錢用於「吃喝玩樂」、泡網吧、玩游戲,目前擁有手機的學生也是日益增多……通過調查分析,我認為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方面:第一、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多數家庭的經濟狀況有了顯著改善,因此人們的消費水平也逐漸提高,名牌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龍岩城區,不少學生也馬不停蹄地追趕起潮流。社會上一些人把消費水平作為衡量個人尊嚴、地位高低的尺度,青少年又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各種畸形的消費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腐蝕著青少年。第二、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過分溺愛。孩子們,往往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從不懂得節儉。而不少家長又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給孩子零花錢也無關緊要,再說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還有的家長認為給零花錢可以讓孩子在同學面前不感到自卑,自然也就對孩子的零花錢疏於控制,而他們往往忽視了過多的零花錢可能讓孩子滋生不良的生活習慣,再加上缺少引導,使許多孩子不能正確使用零花錢。第三、中學生自身的消費觀念不成熟,容易出現從眾、攀比和求異心理。一些學生為了在同學面前炫耀,吃、穿、用樣樣都要講名牌;還有不少學生認為「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在這種從眾心理作用下,不合理使用零花錢、亂消費的現象就更嚴重了。第四、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如今,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重視對學生「智」的培養,卻忽視了「德、體、美」等方面的教育,忽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生活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消費能力、生存能力等尚未得到重視。盡管也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但由於內容不夠新穎,教育方式過於陳舊,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往往在學生中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中學生亂消費的現象,給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了許多不良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極大地危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許多學生有了零花錢,沒有用在正經事上,而是花錢去網吧玩游戲,看一些不良的書籍、錄像等等。不少學生沉迷於網路,通宵達旦地玩游戲,不僅荒廢了學業,而且還出現了精神異常。如今,吃零食也成為學生消費的一個主要內容,尤其是初中生,一旦身上有了錢,見到喜歡吃的零食便會毫無節制地買。據調查,龍岩市中學生零用錢的用途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買零食」。一些學校的校門前就有不少賣零食及飲料的小賣部,周圍還有很多擺地攤的賣些廉價的食品,許多零食並不符合衛生標准,往往都是一些「三無」產品,這樣不但浪費了錢,還損害了身體健康。其次,會逐漸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許多學生自以為有的是錢,對很多東西都不懂得珍惜,養成了浪費的習慣。比如,豐盛的午飯因為「沒胃口」就原封不動地「回收」了;早餐的麵包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給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們會滿不在乎地說:「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錢。」但他卻沒有意識到,他瀟瀟灑灑所花的錢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再次,會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導致家長與子女關系緊張。中學生由於心理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看到別的同學有那麼多錢,於是也向父母要。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錢,一些家庭的收入並不高,但是為了滿足孩子,他們只好省吃儉用擠出一些錢來給孩子。倘若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就容易使兩代人的關系緊張。第四,也是最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走上犯罪的道路。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家庭的生活條件不可能一成不變,倘若現在過慣了奢侈生活,形成了一種錯誤的金錢觀,認為「金錢是萬能的」,一旦家庭條件出現變故,無法面對現實,就有可能走上盜竊、搶劫甚至殺人的犯罪道路。再者,同學之間容易產生攀比心理,從而引發學生的心理失衡。現如今,中學生生日請客送禮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禮物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請客的花費也由幾十元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現在誰的手裡要是沒有零花錢,看著同伴經常買這買那,總是羨慕得很:要好的同學今天請了你,你卻因為沒錢無法回請人家,又尷尬得很。這種羨慕、尷尬處理得好是幸運,若是處理得不好,帶來的後果將不可想像。馬加爵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那麼中學生怎樣才能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金錢是把雙刃劍,用得不好就傷人。在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問題上,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在處理零花錢的問題上,家長可以把零花錢作為一種獎勵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一定的家務勞動,學習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約定給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錢作為獎勵。不但讓孩子形成勞動最光榮的思想,還控制了其零花錢的數量。 第二、學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課的作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第三、家長對孩子不能有求必應、聽之任之,該控制的時候不能輕易放手。當孩子做錯事時要給予他應有的批評和教育,讓其充分認識到亂花錢的危害性,幫助他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第四、要培養孩子合理的消費觀念。花錢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就像學游泳一定要親自下水一樣。家長可在生活中,通過一些實際例子教孩子學會理財,幫助孩子學會科學、合理地消費,同時加強對孩子勤儉節約的教育:如購買衣服、鞋帽時,不必追求名牌,應學會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懂得錢是來之不易的,從而逐步樹立科學的消費觀。第五、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所有網吧的檢查管理力度,創建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消費環境。合理安排消費是每個家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如何對待「錢」,是人生道德大廈中的一根重要支柱。孩子對待消費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其成年後道德品質的形成,所以要培養孩子逐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總之,中學生的消費情況不容忽視!
⑵ 求關於『雙十一』理性消費策劃書
2016雙十一活動策劃書 http://pan..com/s/1pLIU3f9 密碼:kjs5
⑶ 雙十一欺騙行為觸犯了哪些法律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應當受到處罰並承擔責任的行為。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⑷ 分析雙十一的消費心理
為什麼看直播更容易「買買買」?雙十一消費心理解析來啦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陳李育 張嘉倫 李曜)雙十一你買了嗎?購物券、滿減優惠、店鋪優惠……看到這么多優惠,是不是覺得不買就虧了?進入直播間後,看見大家買,你也忍不住地按下了購買鍵?這個雙十一,多彩貴州網邀請貴州省人民醫院心身科李莎莎副主任醫師,為你解析「買買買」背後的消費心理。
問題一:為什麼看直播更容易「買買買」?
直播當中產生的購物沖動,與心理學上的時間壓力效應有關系。時間壓力效應是指在快速消費的時候,非理性思維帶來的一種沖動性。此外也與從眾心理有關,從眾心理就是跟隨群體的選擇去做自己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人也是沒有辦法理性思維的。
問題二:「不買就虧了」,從心理學上怎麼解釋?
人有一個心理叫做心理定勢效應,就是我們會由之前產生的印象,來決定之後選擇的行為。如果說之前已經形成了「這個雙十一不買的話,會錯過很多優惠」的概念,就很難轉變這個思維。另外還有門檻效應,就是說如果前期得到了一些優惠券,如果覺得已經到手的優惠不用的話,就會很虧,種種因素疊加起來,就會造成一種「不買就虧了」的心理。
問題三:「買東西」真的能緩解人內心的焦慮嗎?
買東西確實能讓很多人擁有滿足感、成就感,甚至在購物的行為中,有一種控制感。很多人其實並不是因為缺少這個物質去購物,只是享受購物這個過程的愉快感。
問題四:如何避免過度消費?
如果購物行為已經造成了自己或者家人很嚴重的經濟負擔,或者造成主觀很嚴重的痛苦體驗,那麼這種行為就是過度了,這樣的過度行為是需要去控制。可以給自己列一些清單,看看什麼東西是需要的,什麼東西是不需要的。其次可以記賬,通過記賬能夠清楚的了解自己購物的能力,或者說購物的現況。如果過度的購物行為自己不能控制的話,建議到專業的機構尋求專業的幫助
⑸ 請運用辯證法原理分析雙十一消費問題
1.世界是永恆發展的。隨著經濟社會的變化發展,電商模式以其優惠的價格, 便捷的服務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也將帶來人們消費習慣的轉變。
2.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 舊事物的滅亡。電商的發展也必然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 程。
3.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要熱情支持電商,促使其成長壯大。做好量准備,促進事物的質變。每一種商業模式的發展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從而不斷前進。我們要 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新的商業模式的崛起創造條件。
4.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對於電商的崛起,我們也要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從而才能正確找到解決電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
5.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要求我們善於抓住主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對於電商發展帶來的沖擊與影響,我們要加以重視與對待。
⑹ 如何從雙十一的角度分析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
原理一:激勵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
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雙十一」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
首先,別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義是光棍節。而這一意義也被精通心理學的營銷者們運用到了促銷理念中。「光棍節,我們除了購物還能做什麼」、「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趁著還沒有另一半的時候盡情虐待自己的錢包吧」。很多單身的男女們並不是受到價格的吸引,而是被這樣的帶有濃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論給拉到了光棍節的購物大軍中。
另外,大多數的人在決定自己的行為時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即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原本電商們就有一大群忠實的消費群體,即使沒有所謂的「購物狂歡節」,他們也習慣了網上購物。平日常常要買的商品突然間鋪天蓋地地打起了折,這使得他們成為了最先受到激勵的一批人。在他們狀若癲狂的行為的影響下,他們周圍很多原先並不了解這個活動,甚至幾乎從不進行網上購物的人也不知不覺打開網頁,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撈一筆」。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下會失去理性消費的約束,造成大量的過度消費。「光婚節妻子瘋狂消費,導致婚姻危機」,「一女子光混節狂拍一萬多元,用光全部積蓄」。節後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案例似乎有點極端,但也證明了,
在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很多人在光棍節當日的消費是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的。
原理二: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
需求價格彈性則是衡量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們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於大米、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裝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當價格變動時,這類商品的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將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即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而針對這些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採取適度的降價手段將有利於提升銷量,增加收益。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衣服、飾品、化妝品、傢具等購買決策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也正是「雙十一」當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總結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難以理解、琢磨不透,但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便能很輕松地得到解釋。
就如這次電商們所創造的網路購物奇跡,深刻地體現了經濟學中的激勵理論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而反過來說,這些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也為電商們此次營銷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
⑺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前後消費者維權動向分析及對策建議
摘要 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⑻ 中消協發布「雙十一」消費提示,作為消費者該警惕什麼
作為消費者,切記不要因為滿減而沖昏了頭腦。
關於滿減
部分商品可能全面降價。比如買三種商品,其中一種商品的錢可以返還。很多消費者就是聽了這些話。他們一開始沒打算買這么多,但也是咬緊牙關買的。結果到了該退貨的時候,發現根本不是現金,而是這家店的優惠券,優惠券還是有門檻的,不能隨便用。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大家要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買東西的時候留下證據,便於更好的維權。
注重售後服務
雙11後,會進入很長一段時間的退貨狂潮,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容易沖動。但有些商品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意味著消費者要承擔運費或相應的損失。所以,大家在購買時也要注意類似的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