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
A. 電工在高壓變壓器維修時觸電事故責任怎麼認定
1.觸電事故責任認定
2.我國《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見,《民法通則》將高壓列為高度危險的作業,但沒有明確具體定義。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明確規定了《民法通則》第123條所規定的「高壓」包括1千伏及其以上電壓等級的高壓電,1千伏以下稱為低壓電[2]。高壓電、低壓電造成的觸電事故,就對應稱之為高壓觸電事故、低壓觸電事故。
3.觸電事故的法律責任
觸電人身損害屬於人身侵權損害,認定觸電人身損害的法律責任的前提是確定侵權責任的類型,可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進行法律責任認定。
3.1 高壓觸電人身損害的法律責任
高壓觸電人身損害按照無過錯責任進行法律責任認定《。供電營業規則》第51條規定:「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因高壓電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由電力設施產權人依照民法通則第123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具體而言,高壓觸電屬於特殊侵權,即不論觸電當事人在主觀上有無過錯,供電設施產權人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其目的主要是保護弱者,促使供電設施產權人加強安全運行管理,保證公共財產和人身安全,保障受害人受到損害時得到補償,從而實現法律風險的公平合理分擔。
3.2 低壓觸電人身損害的法律責任
低壓觸電人身損害按照過錯責任進行法律責任認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供電營業規則》第51條規定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事故的法律責任。《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具體而言,低壓觸電屬於一般侵權,是以觸電當事人在主觀上有無過錯作為其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如果觸電是由供電設施產權人管理不到位等引起的,由產權所有人承擔過錯責任;如果觸電是由受害人或第三方的過錯引起的,則由受害人或第三方承擔過錯責任;如果觸電是由受害人、第三方、產權所有人共同過錯引起的,則由各方在引發觸電人身損害的行為過程中的過錯程度分別承擔法律責任。
4.規避觸電人身損害法律責任的措施
供電企業在做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群眾生活水平的同時,為避免觸電事故發生時的法律風險,依法維護企業合法利益,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4.1 加強安全用電宣傳教育
供電企業應通過報紙、電視、互聯網、講座等多種渠道廣泛開展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等供電法律法規和安全用電常識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群眾安全意識和電力設施保護意識,積極營造良好的供電法制環境。
4.2 明確產權及維護責任
《供用電合同》中關於產權分界點及維護責任劃分的條款是觸電事故責任認定的重要依據。供電企業與用戶簽訂合同時,必須明確供用雙方的產權分界,指出產權分界點電源側、負荷側分別由供電企業、用電單位負責運行維護管理。對於農村或農業生產用戶,合同還應明確指出用戶需依據《農村安全用電規程》規范安裝漏電保護裝置,並定期實驗確保裝置能正常動作。
4.3 做好運行維護和用電檢查工作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經營者對可能危機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明確的警示以及防止危害的方法。供電企業應做好供電產權的線路及設備的運行維護和缺陷處理,規范電力安全警示標志懸掛。同時,加強用戶產權線路及設備的用電檢查,及時向產權人發出安全隱患通知書,督促產權人及時整改。
4.4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完善社會保險法及社會保障制度,為自己或他人將來可能遭受的人身或財產損失設立保險,社會保障制度將責任人無能力履行的觸電人身損害納入保障范圍,將損失承擔社會化,實現觸電受害人的有效救濟,從而減少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法律糾紛。
5.結語
供電企業擔負著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用電重任,落實供電企業與用戶的責任義務,做好用電安全減少觸電事故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B. 一個在某政務服務廳專用變壓器上觸電死亡,電力公司說,安責任他們不負責,是政務服務自己的事,家屬問
《供電營業規則》規定:第五十一條 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於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但產權所有者不承擔受害者因違反安全或其他規章制度,擅自進入供電設施非安全區域內而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以及在委託維護的供電設施上,因代理方維護不當所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管理方面的安全責任由產權單位負責。專用變壓器的產權歸屬應該是你說的政務服務廳,所以應該由該單位負責。
還要看死者是什麼原因到該變壓器上引發觸電,如果是擅自開啟安全裝置(如撬門、破壞圍欄)進入,本身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如果是受僱傭進入變壓器進行操作,用人單位需要承擔責任。
另外,如果變壓器設備實際存在不安全隱患,供電企業要強制其整改,否則停止其運行,所需費用應由產權單位負擔。如果供電企業已經發現或者應當發現隱患卻未停止其運行,就可以說是供電企業對其用電行為的某種認可,因此,如果出現損害事故,供電企業也就逃脫不了責任。
C. 供電企業責任賠償范圍
法律分析:(1)電力企業違反供用電合同,給用戶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2)電力企業未保證供電質量或者未事先通知用戶中斷供電,給用戶造成損失,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3)因電力運行事故給用戶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害的,電力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供電營業規則》第五十一條 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D. 家庭電力用戶維護分界點是指哪些
1、 什麼叫產權分界點? 所謂產權維護分界點(以下簡稱分界點)是指供電企業和用戶的電氣設備連接處。是確認供電設施上發生的法律責任的重要依據。 2、 如何確定供電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范圍? 供電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范圍,按產權歸屬確定。責任分界點按下列各項確定: (1) 公用低壓線路供電的,以供電接戶線客戶端最後支持物為分界點,支持物屬供電企業。 (2) 10千伏及以下公用高壓線路供電的,以客戶廠界外或配電室前的第一斷路器或第一支持物為分界點,第一斷路器或第一支持物屬供電企業。 (3) 35千伏及以上公用高壓線路供電的,以客戶廠界外或客戶變電站外第一基電桿為產權分界點。第一基電桿屬供電企業。 (4) 採用電纜供電的,本著便於維護管理的原則,分界點由供電企業與客戶協商確定。 (5) 產權屬於客戶由客戶運行的線路,以公用線路分支桿或專用線路接引的公用變電所外第一基電桿為分界點,專用線路第一基電桿屬客戶。 3、 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如何確定? 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屬於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但產權所有者不承擔受害者因違反安全或其他規章制度,擅自進入供電設施非安全區域內而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以及在委託維護的供電設施上,因代理方維護不當所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E. 求問發生觸電事故,依據這些法律可以反駁供電公
產權歸屬與誰,誰就承擔其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農電事故調查統計規程》條規定「農村觸電死亡事故,應按照產權隸屬關系及事故性質劃分事故責任,因設備質量不良,選型,安裝不當,或維修、管理不符合規程要求造成觸電死亡事故時,設備產權所屬者或有書面協議承擔代管義務者…應承擔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事故調查小組將此條作為供電公司免責的依據,請問閘刀處的漏電保護器接線錯誤,電工安裝當不當,電工不應承擔責任嗎?此規定也違反法律規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第二章責任構成和責任方式中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電工安裝的空氣開關接線錯誤,工作失職,直接導致事故發生,對事故的發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侵犯了王海燕的生命健康權,理應負責。《供電營業規則》與《農電事故調查統計規程》部門規章無權制定與基本法律制度相異的責任界定原則,此次事故主張免責屬於違法。
F. 用電表後線如何分界責任
是的,這是有規定的
1.電表應安在立權分界處,電表 前的產權歸供電部門(不是國家),表後歸業主。
2.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於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計費電能表裝設後,用戶應妥為保護,不應在表前堆放影響抄表或計量准確及安全的物品。如發生計費電能表丟失、損壞或過負荷燒壞等情況,用戶應及時告知供電企業,以便供電企業採取措施。如因供電企業責任或不可抗力致使計費電能表出現或發生故障的,供電企業應負責換表,不收費用;其他原因引起的,用戶應負擔賠償費或修理費。
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於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G. 農村觸電身亡供電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高壓」包括1千伏以下電壓等級的高電壓,1千伏以下電壓等級為非高壓之規定。看電壓多少,如果超過規定就有責任。
法律依據:《供電營業規則》 第五十一條 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H. 求一份完整的供用電協議
安全供用電協議 (改改看可不可以)安全供用電協議 供電方:XX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用電方: (果園業主) 為明確供電企業(以下簡稱供電方)和雙電源(自備電源)用電客戶(以下簡稱用電方)在電力供應與使用中的權利和義務,安全、合理、有序地供電和用電,根據《電力法》、《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供電營業規則》、《漏電保護器安裝和運行》及《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等電力法規的規定;經雙方協商一致,達成以下協議,共同信守、嚴格履行。 一、供電方式及產權分界 1、供電方從 線 號高壓桿或從 線 變台 號低壓桿接線向用電方供電。 2、供電方與用電方的產權分界點:高壓供電在 線 號高壓桿高壓計量箱進線T接點處;低壓供電在 線 變台 號低壓桿 計量電度表進線處;具體接線方式及分界點詳見附圖《供電接線及產權分界示意圖》。 二、供用電設施維護管理責任
1、供用電雙方按本協議第一條的產權分界各自負責設備的維護管理。
2、供用電雙方分管的供電設施,除另有約定外,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操作或更動。當遇到危及電網和用電安全,或可能造成人身傷亡、設備損壞,或違約用電、竊電、欠費時;供電方可根據實際情況更動或操作用電方的供電設備。
3、在用電方受電裝置內安裝的用電計量裝置及電力負荷管理裝置由供電方維護管理,用電方負責保護並監視其正常運行;如有異常,用電方應及時通知供電方。
4、在供電設施上發生的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營業規則》第五十一條規定處理。三、供用電設施安全管理責任
�� 1、供電方應當按照雙方《供用電合同》的約定,持續地向用電方提供合格的電源。2、用電方對其所有的電氣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檢修和試驗,做好防觸電措施,及時消除設備隱患,預防電氣設備事故。��3、供電方有權按《用電檢查管理辦法》對用電方的用電情況進行檢查,用電檢查人員在進行檢查時,應向用電方出示《用電檢查證》,用電方應派員隨同並配合檢查。
� 4、用電方嚴禁私自改變低壓系統運行方式,禁止採用「一地一線」方式用電。5、用電方嚴禁使用掛鉤線、破股線、地爬線和絕緣不合格的導線接電。6、用電方嚴禁拾取斷落的電力導線;發現電線鬆弛對地安全距離不夠或斷落時,任何人不得靠近,要遠離導線危險點、斷落點8米,並保護好現場,同時立即報告電工處理;以免擴大事故范圍。7、用電方發現有人觸電,不要赤手拉觸電人,應盡快斷開電源。8、用電方應及時對可能危及受電線路廊道的樹木、竹子進行修剪或砍伐。9、用電方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用電方未按要求安裝漏電保護器、私自解除已安裝的漏電保護器及擅自調整漏電保護器整定值,而引起的事故責任由用電方負責。10、用電方漏電保護器的維修應由專業人員進行,運行中遇有異常現象應找供電方電工處理。�
四、約定事項及違約責任1、用電方未依照約定履行維護檢查的義務,導致電氣設備帶病運行,存在安全隱患的,供電方有權對用電方直接中止供電。2、供電方應對用電方電氣設備存在的隱患提出書面整改意見;用電方整改後,應及時進行驗收。3、用電方臨時用電應事先向供電方書面申請,電力設備安裝、臨時用電所需電線、插頭、插座、開關應符號安全用電的要求;臨時用電期間應設專人看管臨時用電設施,用完及時拆除。4、用電方私拉亂接、違章用電,由此造成的觸電事故;用電方必須依法承擔全部法律責任。5、用電方未執行本協議或管理不到位,給供電方或社會帶來人身、設備損害的,按《供電營業規則》相關條款處理。
五、爭議的解決方式供用電雙方因履行本協議發生爭議時應依本協議之原則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雙方共同提請電力管理部門行政調解;調解不成時,雙方可提起訴訟解決。 六、本協議效力及未盡事宜1、本協議未盡事宜,按《電力法》、《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供電營業規則》等有關法律、規章的規定辦理。 2、本協議有效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協議到期後,如供用電雙方均未提出變更、解除協議,本協議繼續有效。3、供電方、用電方任何一方欲修改、變更、解除協議時,按《供電營業規則》第94條辦理。在修改、變更、解除協議的書面協議簽定前,本協議繼續有效。4、本協議自供電方、用電方簽字,並加蓋公章後生效。5、本協議正本一式 份。供電方、用電方各執 份。6、本協議附件:供用電接線及產權分界示意圖;。 上述附件為本協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供電方:(簽章) 用電方:(簽章) 法定代表(負責)人: 法定代表(負責)人: 或其委託代理人: 或其委託代理人:地址: 地址: 聯系電話: 聯系電話: 簽訂時間: 年 月 日 簽訂時間: 年 月 日
I. 供電設施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界定根據什麼條例判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
因電力運行事版故給用戶或者第三人造權成損害的,供電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因用戶或者第三人的過錯給供電企業或者其他用戶造成損害的,該用戶或者第三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希望我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它疑問,請致電24小時供電服務熱線95598咨詢。
J. 供電變壓器的歸屬法律問題
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於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農網改造後,農村公用變壓器包括低壓線路都歸當地電力公司所有,因為這些都是由電力公司出資改造的,原有村投資的變壓器,線路拆下後應交還村裡,也可由電力部門折價收購。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人或者其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是,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原始取得指根據法律的規定,因一定的法律事實,財產所有權第一次產生或者不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權和意志為根據,而直接取得所有權。所有權被強制消滅。這是指國家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迫使所有人轉移所有權。如依法對其財產征購,徵收,強制執行等。用戶獨資,合資或集資建設的輸電,變電,配電等供電設施建成後,其運行維護管理按以下規定確定, 屬於公用性質或佔用公用線路規劃走廊的,由供電企業統一管理。供電企業應在交接前,與用戶協商,就供電設施運行維護達成協議。對統一運行維護管理的公用供電設施,供電企業應保留原所有者在上述協議中確認的容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七十一條 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