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我國自助行為的法律責任

我國自助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01 10:02:52

Ⅰ 什麼是自助行為,其是否構成侵權

您好,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事緊迫而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財產或人身施加的為法律和社會功德所認可的強制行為。

自助行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必須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2)必須情事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3)必須不得超過必要限度;(4)必須為法律和社會功德所認可;(5)必須事後及時提請有關部門處理。自助行為是侵權責任的一個抗辯事由。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試論我國法律規定的主要的免責條件和方式

1、 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2、免責條款,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免除將來可能發生的違約責任的條款,其所規定的免責事由即約定免責事由。免責條款不能排除當事人的基本義務,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

(1)免責條款是合同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合同條款。它既然是一種合同條款,就必須是經當事人雙方同意的,具有約定性。

(2)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明示的,不允許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許法官推定免責條款的存在。

(3)免責條款旨在排除或者限制未來的民事責任,具有免責功能,這是免責條款最重要的屬性,是區別於其他合同條款的明顯特徵。

(2)我國自助行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2、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3、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

Ⅲ 簡述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

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有目的要件,情勢要件等。
自救行為又稱「自助行為」。權利被侵害的人,沒有按法律上的正式程序,而是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恢復權利的行為。大陸法系民、刑法理論中阻卻違法事由的一種。
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後,為保全或者恢復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的行為。
我國現行立法尚未對自助行為進行明文規定,但司法實踐一直承認。
構成要件主要有:
一、目的要件:權利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
二、情勢要件:情事緊迫又不能及時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
三、對象要件: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
四、行為要件:施加法律或社會所認可的強制行為;
五、限制要件:以必要為前提,並不得超過必要限度。
六、受害人在採取自助行為後,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自救行為存在著兩面性。一方面,自救行為是從行為人既有的權利中派生出來的維權行為。另一方面,自救行為是一種不依法定秩序、損害他人權益的行為,破壞了法的安定性,而且容易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 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受害人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Ⅳ 法律上的自助行為

收買被拐賣婦女是觸犯刑法規定的收買被拐賣婦女罪的行為,因而支付的6000元錢屬於贓款。要錢不還,即便打官司,也不會得到法律的保護。以此為由,深夜把甲價值4000的摩托車騎走,雖有前因,但仍屬盜竊行為。用竊取的手段取回自己的合法財物不能免除盜竊罪的刑事責任,何況此款已不屬於合法財物。綜上,乙的行為構成盜竊罪。收買的行為按照刑法第241條第6款的規定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79年7月1日通過 1997年3月14日修訂 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百四十一條【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罪】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強行與其發生性關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強奸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非法剝奪、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傷害、侮辱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並有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又出賣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條【拐賣婦女、兒童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Ⅳ 我國法律允許私力救濟有哪些包括自助行為嗎

「私力救濟」是指權利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靠自身的實力,通過實施自衛行為或者自助行為來救濟自己被侵害的民事權利。

中國在通過公力機構對民事權利進行保護的同時,還賦予民事權利主體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以自己的一定行為來維護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這種權利稱為自力保護權或自衛權。

中國《民法通則》未明文肯認自助行為,著重於對侵犯民事權利者的阻止甚至責罰,而不是著眼於對權利人的利益恢復或者救濟。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只能通過追究侵權人、違約者的法定責任來尋求救濟,而缺乏一個直接以「權利」為出發點的完備的救濟體系。

由於公力救濟不力,特別是執行難,出現了諸如討債公司或形式多樣的「討債職業人」等等往往是採用私力救濟方式。對於這種在法律規范邊緣和道德調整之間臨介層面的自助救濟行為,法律未加以認可和一概否認,處於一種含糊狀態。

立法對私力救濟的模糊,有待立法建全和完善權利制度體系,豐富與合理充實權利形式及其內容,以及將權利保護從責任觀念轉為權利救濟觀念等等。

(5)我國自助行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在我國公民依法救濟權利的方式

一、法律救濟

所謂法律救濟,是指依據法律方式或者類法律方式對當事者受到損害的權利進行救濟。筆者以為,法律救濟方法主要包括司法救濟、仲裁救濟和行政司法救濟。

二、司法救濟

又被稱為司法機關的救濟或者訴訟救濟,指的是人民法院在權利人權利受到侵害而依法提起訴訟後依其職權按照一定的程序對權利人的權利進行補救。司法救濟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救濟范圍具有廣泛性;

第二,救濟方式具有受動性;

第三,程序具有法定性;

第四,結果具有強制性;

第五,效力具有終局性。

三、仲裁救濟

仲裁救濟是法院外提供的一種救濟方法,其意是指根據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即仲裁契約,把基於一定的法律關系而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糾紛的處理,委託給法院以外的第三方進行裁決。

一般來說,大型企業對於它們之間或它們與公共權力機關的爭議,只有當不能自行解決時,才將其提交法院系統。所涉及的經濟利益越大,經過仲裁解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與訴訟相比,仲裁的功能特點在於程序簡便、結案較快、費用低廉、不具備行政特色、能獨立公正和迅速地解決爭議,給予當事人充分的自治權。

參考資料:網路-民法通則

Ⅵ 法律上的自助行為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情況屬於自助行為

自主行為必須滿足四個條件:一權利受到侵害、二強制侵害人的人身、財產、三、情況緊急,別無選擇。四盡快納入公立救濟。比如說你開了一家餐館,有個外地旅客來吃飯,吃飯不給錢走了,你不知道他的去向,而他的手機忘在你的餐館里,後來他來取,但不付飯錢,你就可以不給他的手機

Ⅶ 我國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有哪些分類求詳解!

免責事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正當理由,包括職務授權行為、正當防衛、內緊急避險、自助行為、受容害人同意五種;二是外來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過錯、第三人原因與意外事件共四種。
免責事由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在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也可以由當事人約定。

Ⅷ 自助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嗎

您好!目前公布的民法總則還沒有明確規定民事自助行為。
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後,為保全或者恢復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的行為。自助行為的性質屬於私力救濟,與緊急避險、正當防衛的性質是相同的。自助行為作為正當化事由的根據即在於其是權利。私力救濟分為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上述的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就是自衛行為。
如能更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Ⅸ 民法上的自助行為,必須是要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中的請求權嗎

不是的。包括但不限於請求權,只要是合法的權益都行。

【解讀】

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其合法權益,在情況緊迫的情形下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是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它相應措施,而為法律或社會公德所公認可的行為。

一、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目的要素。1、權利人是為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採取措施。這就要求權利人採取自助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若是違法的或不受法律保護的財產或權益則不適用自助制度,這樣的權利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中也是不可能給予正當的法律救濟的。2、這種基於自助產生的請求權利還要受到相關法律規定的限制,法律規定不得強制執行的請求權不得通過扣押或毀損手段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進行自助。

(二)情勢要素。這主要是要求一種採取措施的狀態條件,即,情況緊急,如果不採取自助行為,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將受到無以彌補的或是以後難以實現的損害。只有在此情形下,方可進行自助來進行維權。

(三)方法要素。一般有兩種手段:第一,對物的扣押和毀損。自助人可以通過扣押侵權人的物品的方法迫使其對自己權益的損害加以補救。但是這也必須在義務人沒有表示或根據其反應得知其並無意進行賠償或是補救的,才能採取該措施。第二,限制人身自由。只有在義務人有潛在逃亡危險而又別無他法的情形下方可為之。

(四)限度要素。作為一種私力救濟的方式,與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一樣,不得超過必要的限度。至於這個限度的衡量標准,應當以自助人請求保全的權利大小為准。

(五)及時申請要素。這個條件主要是指,權利人在採取自助行為之後要及時的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請予以處置,將扣押的財務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交由法院或有關機關,請求為適當處置。

二、自助行為的法律後果

正當的自助行為的行為人對其行為引起的後果不承擔民事責任。像此規定,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中有所體現,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對於他人自由或財產,施以拘束、押收或毀損者,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是正如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一樣,不能完全排除行為人的不正確不適當的行為,而在此情形下產生的損害後果,行為人是應該要承擔的,主要有以下情況:

(一)自助行為錯誤。這主要是指行為人錯誤判斷,以為發生了債務人逃跑、轉移財產或是其他看起來將要造成自己權益的侵害,又來不及想國家機關請求援助而實施的針對性侵權行為。因而,對因錯誤舉動造成的損害行為人應承擔全部責任。

(二)自助行為過當。行為人在實施自助行為時超過了必要的限度。如因為行為人的扣押行為中管理不善而使對方受到損失,只要行為人超過必要的限度,給不法侵害人或債務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害,那麼根據過錯責任原則,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下,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三)申請不及時。因為行為人沒有及時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請,延誤處置時間,給債務人或不法侵害人

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此時,行為人除了解除當前針對侵害人的措施之外,行為人應該對不法侵害人或債務人不必要的損失承擔民事責任。

(四)濫用自主權利。主要是指行為人出於主觀惡意,不符合自助行為的要件,違法對他人或債務人實施措施的侵害行為。自助行為的設立就在於更好的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是一種有限制的私力救濟措施,所以決不允許以自助為幌子侵犯公民的人身、財產權,任何公民的合法權益都應該受到法律嚴格的保護,不容任意侵犯。

三、我國民事立法應確立自助制度

隨著隨著法治的健全,國家權力的加強,特別是民事主體人格獨立及尊重人格的法律思想的發展,在現代法治中,各國均原則禁止債權人私自對債務人的強制執行,在債務人不能履行義務時,權利人只能訴諸國家機關請求保護,否則,應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但是,法的精髓在於對權利的確認和保護。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情況緊迫,權利人來不及請求公力救濟的事件,如果不允許權利人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救濟,對債權人的保護就會出現漏洞和偏差。因此,在一些國家,除注重運用公權力保護權利人利益之外,還允許特定情況下權利人的自力救濟,此即自助行為。國外許多國家的民事立法對自助行為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民事立法確立自助制度,有重大的法律意義。

第一、即使在法律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一些當事人在民事權利受到損害時,也會自發地採取保護自身的行動,但因這些行為缺乏法律指導而往往失去合適的限度或是盲目的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反而引起不應有的侵權糾紛。因此,如果我國的民事立法規定了自助行為制度,明確了實施自助行為的條件以及違反了該條件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不僅可以使自發的自我保護行為得以引導,而且還可以有效抑制自助行為的濫用。

第二、權利人在情況緊迫,且來不及請求公力救濟的情況下,只有允許採取自助措施,,使權利人請求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得到切實的保護,從而避免或減輕對自己財產或人身權利的侵害。

第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頻繁,債務人逃避應履行的債務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法律上允許行為人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實施自助行為,則會迫使義務人履行其義務。而且,對少數品質差,法制觀念淡薄的人可以起到懲戒的作用,從而也有助於提高全社會的法制觀念和道德水平。

Ⅹ 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首先,我國現行立法尚未對自助行為進行明文規定,但司法實踐一版直承認。
構成要件權:
一、目的要件:權利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
二、情勢要件:情事緊迫又不能及時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
三、對象要件: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
四、行為要件:施加法律或社會所認可的強制行為;
五、限制要件:以必要為前提,並不得超過必要限度。

熱點內容
民法典提回 發布:2025-05-21 14:13:11 瀏覽:195
現實社會的精神勝利法 發布:2025-05-21 13:53:33 瀏覽:656
居民小區單元樓各種規章公約 發布:2025-05-21 13:53:19 瀏覽:531
放棄繳納社保聲明是有法律效力的嗎 發布:2025-05-21 13:48:09 瀏覽:773
勞動法陪產假北京 發布:2025-05-21 13:43:00 瀏覽:895
河南英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1 13:41:02 瀏覽:66
重慶大學在職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21 13:32:29 瀏覽:59
法院6穩6保 發布:2025-05-21 13:31:21 瀏覽:527
行政法的強制措施 發布:2025-05-21 13:27:35 瀏覽:980
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是什麼 發布:2025-05-21 13:21:31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