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識點六年級上冊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識點六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 2022-03-01 10:22:52

A.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道德法治目錄是什麼

第一單元為《我們的守護者》小節為: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2,憲法是根本法。

第二單元為《我們是公民》小節為:3,公民意味著什麼。4,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三單元為《我們的國家機構》小節為:5,國家機構有哪些。6,人大代表為人民。7,權利受到制約和監督。

第四單元為《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小節為8,我們受特殊保護。9,知法守法 依法維權。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識點六年級上冊擴展閱讀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共設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第二單元:我們是公民,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

教材內容圍繞法律、法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課型通過插圖和典型事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自己在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二、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生活離不開法律、法規,同時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

2.樹立憲法意識,了解法律的作用,體會自己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

3.識記憲法、國家機構的含義、組織體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樂於探究和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懂得生活中離不開法律、法規,要做守法的公民。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便參與社會的能力。

3.讓法治意識貫穿於學生的生活,切實做好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養成教育。

4.認知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憲法意識。



B. 對生活中法律知識課程的理解和感悟

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學習心得體會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保證

汽車的出現,不但方便了人們出行、運輸,還成為社會結構中身份認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時至今日,不可否認汽車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隨著汽車逐漸普及之後,汽車和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密不可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倒霉,交通安全事故不會找上我,我稍微注意一點就行了。

學習過程中繁文縟節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不免讓人心生倦意,但是學習了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之後,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事件和慘不忍睹的苦果徘徊在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這些事故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忽視思想作風建設、忽略道路交通安全而引發的,事故的後果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在學習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的現場,我深刻體會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於我們道路駕駛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里,稍有懈怠都有可能釀出惡果,畢竟「車禍猛於虎」。

學習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課程後,我的思想意識覺悟得到巨大的提高,對交通安全有了更為深刻到位的理解。我終於深深地認識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嚴格自覺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個機動車駕駛員最基本的義務,也是保障國家、人民以及個人財產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為。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尤其是我們這樣愛情之花還沒有盛開的有為青年,更應該珍惜生命,杜絕交通事故,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紮根於自己的思想意識中,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惟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奉獻社會,實現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展現青春和生命的價值。 「防範勝於未然」,為此我今後一定要時刻緊記並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警示和要求,在思想上牢牢樹立安全駕駛的意識,一刻也不能鬆懈;在作風上堅定貫徹謹慎行車的要求,杜絕一切不利於道路交通安全的行為。同時我也要以身作則,引導和帶動周圍的人共同維護好道路交通安全,切實為建設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

補充:
學習心得體會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保證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道路交通參與人權利義務關系的基本法律。在單位的統一組織下,我們集中學習了全文,自己認真學習每一項條款,與過去的有關法規反復對照,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如下: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利於城市交通進一步規范,更重要的是保護他人、保護自己。1999年沈陽市出台政府令,在全國首次明確規定五種交通事故行人負全責,行人違章被撞司機不負責任。在全國引起了「撞了白撞?」問題很的大爭論。這違背了人文主義精神,違背了立法的基本原則——維護人民的人生財產安全及合法權益。人的生命高於一切,如果說行人錯在違規,就要失去健康甚至是生命的話,那代價實在太大了。那些撞到人的司機剝奪了別人健康,生存的權力豈不是錯更大?即使不是故意,但是也說明了肇事司機的安全警惕性不高,應對突發能力不強,理應承擔責任。現在新交通法規明確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徹底否認「撞了白撞」的說法,這一點為司機的安全警惕性敲響了警鍾。新交通法里,對行人的違規行為也作了相關處罰規定,在提醒駕駛者的同時,也對行人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所以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要向全國人民普及,讓群眾提高交通規范意識,目的除了規范城市交通以外,更重要的是為保護他人更為保護自己。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注重提高國民交通規范意識,發揚救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在一場交通意外發生之後,受傷者獻血淋漓的躺在地上,可是周圍的村民卻守著出事地點,不讓人破環現場,非要等交警來處理,傷者就這樣不能得到及時醫治,導致失血過多亡。當時這件事情對我的震動很大,不僅為傷者無辜喪命感到惋惜和遺憾,更為村民的愚昧偏執痛心。這樣的事情何止這一件呢,交通意外發生之後,得不到及時醫治,原因除了上述這種情況還有很多。比如,肇事司機棄傷者逃離現場;傷者被送到醫院以後因為資金問題的不到醫治等等。本來可以挽救的生命,就這樣被耽誤拖延而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後果。而在現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里,人道主義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及第七十五條規定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後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除了這些規定以外,還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這些條例充分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並且及時地保障了傷者的救援工作,不僅對駕駛人及目擊者提出要求,還對醫療機構做出了相關規定,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遺憾和悲劇的發生。所以,在提高國民交通規范意識的同時,應注意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提高人文素質,發揚救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熱點內容
幼兒在幼兒園受傷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5-21 14:53:51 瀏覽:77
新疆大學在職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21 14:53:40 瀏覽:984
新行婚姻法 發布:2025-05-21 14:46:25 瀏覽:541
婚姻法關於股權的認定 發布:2025-05-21 14:45:34 瀏覽:236
勞動法哪條規定工資天數 發布:2025-05-21 14:38:55 瀏覽:291
關於產品責任適用法律的公約 發布:2025-05-21 14:24:23 瀏覽:498
婚姻法孕婦 發布:2025-05-21 14:23:37 瀏覽:89
談再論商法 發布:2025-05-21 14:18:26 瀏覽:439
美國法治健全世界第一 發布:2025-05-21 14:17:30 瀏覽:905
民法典提回 發布:2025-05-21 14:13:11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