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房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Ⅰ 米房借條合法嗎
這樣是不合法,屬於高利貸。
這已經在高利貸范疇內了。《民法通則》規定,利息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息4倍就屬於高利貸,凡月利率高於1.5%的均界定為高利貸。
米房借條這樣的借貸不受法律保護,要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但所借的3000元屬於借款范圍,需要償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時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二十六條規定: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米房借條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高利貸是指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貸款。
它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之前,在現代銀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間放貸都是利息很高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取締地下錢庄及打擊高利貸行為的通知》中規定:
民間個人借貸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但雙方協商的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不含浮動)的4倍。超過上述標準的,應界定為高利借貸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時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二十六條規定: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從上可見,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施行後,高利貸的標准不再以是否超過年利率24%為標准,而以是否超過36%為標准,也就是說年利率不超過36%的都不屬於高利貸。
參考鏈接:網路——高利貸
Ⅱ 米房寫了借條沒放款借條生效嗎
你這個問題是網上的貸款吧
都是高利貸、還是騙子多
不要理他就可以
只是寫借條,沒有收到款,就是有糾紛,他應提供付款的證據
Ⅲ 米房借條可以不還嗎
還個雞把不用還。頂住暴催就好了
Ⅳ 米房借條詐騙
米房不作為,讓這個平台成為一個地下詐騙的平台,有兩個出借人,何銳,代召陽,這兩個詐騙犯,用這借條的方式放高利貸。
Ⅳ 米房借條不還行嗎
顯然是非法的高利貸,你可以與對方協商還款,也可讓對方去到法院起訴 ,法院會按國家規定的利率判決償還。
Ⅵ 米房借條 不還錢會怎麼樣
1、無力償還會面臨法院後果的,建議及債權人積極協商,爭取延遲還款。債權人也會起訴你,然後申請執行你的財產的。
2、有能力而拒不執行的情況下,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刑罰。
3、另外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他又拒絕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則會有逾期還款等負面信息記錄在個人的信用報告中並被限制高消費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會被司法拘留。
Ⅶ 米房借條會不會起訴
你如果辦理的網貸
逾期,對方給你發簡訊,要起訴你,就是嚇唬你
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真的被起訴到法院,是法院向你送達紙質的訴訟狀、傳票,需要你簽收的,不是對方通知你,更不是簡訊告知你。
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四條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Ⅷ 微信里的米房借款受法律保護嗎
不受法律保護的,只要是網貸,那麼都不受法律保護。
這樣的借條屬於高利貸,並且操作規程也違法,這樣的借條不受法律保護。但是你取得的本金3000元應當還款,法院也會要求還款的。
拓展資料:
關於借款協議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一條: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關於對借款提供擔保的規定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訂立借款合同,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擔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三條: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合同法》第211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合同法》第二十三章「居間合同」中明確規定,居間人提供貸款合同訂立的媒介服務,可依法向委託方收取相應的報酬。因此貸款服務機構的存在和服務費的收取都是符合法律規定並受法律保護的。
資料來源:網路:網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