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仲裁有法律效力嗎
❶ 仲裁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仲裁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仲裁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就糾紛解決方式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因此,仲裁協議一經有效成立,即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效力,使雙方當事人受到他們所簽訂的仲裁協議的約束。發生糾紛後,當事人只能通過向仲裁協議中所確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方式解決該糾紛,而喪失了就該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如果一方當事人違背仲裁協議,就仲裁協議規定范圍內的爭議事項向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有權依據仲裁協議要求法院停止訴訟程序,法院也應當駁回當事人的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第三條 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❷ 仲裁具有法律效力也有強制執行力嗎請老師解答一下
仲裁具有法律效力,但不具有強制執行力。
仲裁異於訴訟和審判,仲裁需要雙方自願,也異於強制調解,是一種特殊調解,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型公斷。
仲裁一般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司法機構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
(2)房產仲裁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仲裁的相關要求規定:
1、行政爭議不能裁決。行政爭議,亦稱行政糾紛,行政糾紛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或者國家行政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公民之間,由於行政管理而引起的爭議。外國法律規定這類糾紛應當依法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解決。
2、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能仲裁,這類糾紛雖然屬於民事糾紛,也不同程度涉及財產權益爭議,但這類糾紛往往涉及當事人本人不能自由處分的身份關系,需要法院作出判決或由政府機關作出決定,不屬仲裁機構的管轄范圍。
3、仲裁程序是以當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為起始。仲裁委員會收到當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請書後,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在收到仲裁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向申請人發出受理通知書,同時向被申請人發出仲裁通知書及附件。
❸ 仲裁的結果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般的經濟仲裁,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版生法律效權力
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而裁決書則要看具體情況。下列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但勞動者對上述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當事人對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而裁決書,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❹ 房產糾紛申請仲裁有哪些程序和手續
因房產發生糾紛的原因多樣,解決房產糾紛的方式也具有選擇性。當事人可以選擇通過仲裁、訴訟或者調解的方式進行解決。那麼,房產糾紛仲裁需要多少錢呢?華律網小編為你講解。
一、房產糾紛仲裁費用
按照我國《仲裁法》的規定,房地產糾紛申請仲裁時必須要交付仲裁訴訟費,其中包括案件受理費和案件處理費兩種。
(1)案件受理費
該費用是一種"國家規費"。主要用於仲裁機關的業務經費開支的補充。
(2)案件處理費。
案件處理費不同於案件的受理費,處理費是根據當事人雙方爭執的事項或仲裁訴訟的需要,對房屋、土地進行評估、勘測、鑒定或取證等所需的費用,是按實際支出當事人先向有關單位支付,或由當事人先預交處理費,由仲裁機關代付給有關單位,結案後統一結帳。
案件處理費主要包括:評估房產、裝修、水暖設備及附屬物的價格;評估房屋、土地租金;測量房屋、宅基地、房基地的面積、豎向標高等;鑒定房屋設備等工程質量和完損狀況;拆砌牆身、鑒定所有權;證人誤工補貼及差旅費;仲裁人員跨省、市外調的差旅等。
二、房產糾紛官司費用是多少
訴訟費用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案件受理費,二是其他訴訟費用。
房產案件屬於財產案件,其案件受理費按照爭議的金額以一定的比例繳納:爭議金額不滿1,000元的,每件交50元;超過1,000-50,000元的部分按4%交納;超過5萬-10萬的部分按3%交納;超過10萬-20萬的部分按2%交納;超過20萬-50萬的部分按1.5%交納;超過50萬-100萬的部分按1%交納;超過100萬的部分按0.5%交納。
除了繳納案件受理費外,還要交納其他訴訟費用,包括:勘驗費、鑒定費、公告費;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出庭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補貼;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申請費和實際支出的費用;執行判決、裁定或者調解協議所實際支出的費用等。
❺ 私下簽訂的房產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你的問題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脅迫簽訂的協議效力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如果A有證據證明B有脅迫行為,可以在一年內去法院請求撤銷該協議,法院認定為脅迫簽訂的,予以撤銷,則該協議在法院裁定或判決生效時才能歸於無效。法院裁定或判決生效前,該協議是效力待定狀態。 二、房屋共有產權問題 根據你的說明,A的房屋是和家人一起居住,可能是家庭共有財產。A的家屬可以以家庭共有財產的處分未得到其他產權人許可,債權人B知道或應當知道為理由,起訴至法院,要求認定該協議無效。 三、即使該抵押協議有效,在依據抵押法律依法變賣前,房屋產權不變,B不可能成為產權人。
❻ 關於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
《仲裁法》第57條 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第62條 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第63條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217條(新民訴法237條)第2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新民訴法第二百三十七條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❼ 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有法律效力嗎
當然有法律效力。仲裁委員會的生效裁決具有法律強制執行力,一方不履行的內,另一方可以向容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❽ 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嗎
仲裁的法律效力即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是指仲裁裁決對當事人是否有約束力,是內否是終局裁決,是容否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其執行。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仲裁裁決實行一裁終局制度。仲裁裁決一經仲裁機構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裁決所規定的義務,即使對仲裁裁決不服,也不能就同一糾紛再向人民法院起訴,同時也不能再申請仲裁機構仲裁。任何一方當事人如不履行裁決所規定的義務,對方當事人可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❾ 仲裁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仲裁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
仲裁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就糾紛解決方式專達成一致屬的意思表示,因此,仲裁協議一經有效成立,即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效力,使雙方當事人受到他們所簽訂的仲裁協議的約束。發生糾紛後,當事人只能通過向仲裁協議中所確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方式解決該糾紛,而喪失了就該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如果一方當事人違背仲裁協議,就仲裁協議規定范圍內的爭議事項向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有權依據仲裁協議要求法院停止訴訟程序,法院也應當駁回當事人的起訴。
❿ 雙方仲裁有法律效力嗎
單方仲裁是否有法律效力要看情況。如果當事人之間訂立有仲裁條款或書面的仲裁協議的,則一方可以申請仲裁;但如果當事人之間並無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的,則不能申請仲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仲裁協議;
(二)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
(三)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向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協議、仲裁申請書及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