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一般拘束力和法律效力

一般拘束力和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30 03:50:57

㈠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是什麼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回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答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2、法律效益是指通過立法、執法、訴訟、守法過程中對法律權利資源的最優配置,除去各種成本耗費後,進而實現法律資源使用價值在質上的極優化程度和量上的極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綜合效果。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1)一般拘束力和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㈡ 法律約束力和法律效力的區別

法律約束力和法律效力的區別就是:法律效力與約束力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法律效力等同於法律約束力,是約束力的一種,是法律強制力保障,而約束力包括很多,比如道德、宗教等。

㈢ 法律效果與法律效力的區別

法律效力是說某來個行為或事物具有法自律上的拘束力。而法律效果是一行為或事物能夠引起的與法律有關的結果。

舉個例子,假如法律規定「每個人必須自掃門前雪,否則罰款」結果雖然大部分人都掃了,但是很多人都對此氣憤不滿,要求廢除這項規定,這是法律效果,雖然它有正面也有負面。假如法律規定「每個人必須自掃門前雪,否則罰款」不掃雪,要罰款,這是強制性的,具有拘束力,這個是它的法律效力。

兩個法律文件,我猜測你的意思應該是說法律效力。

㈣ 確認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確認書只要具有合同的相關條款,具有類似合同的性質,就與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當事人必須按照確認書的約定履行義務。否則的話,就是違約,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㈤ 法律約束力和法律效力

再沒有見血之前,在民間,叫做放Pi

㈥ 法律。 請答疑解惑下。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一般是指拘束力、確定力、執行力。

確定力分為形式確定力和實質確定力。
形式上的確定力是指行政行為作出後,在法定的救濟期間過後即不得再提起復議或訴訟尋求救濟,又稱為不可爭力。
實質上的確定力是指行政行為作出後,經過法定救濟期間後,其內容非依法定程序不能再變動,就行政機關而言,不能對同一違法行為,依同一事實和同一法律依據再作出另一行政行為;就被當事人來說,也不能就同一事項請求變更,又稱為不可變更力。
因此具體性行政行為不是不可更改或撤銷,而是不可隨意更改或撤銷。這是保證權力和責任的統一性,行政機關行使了權力,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不然行政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如何得到切實維護。

㈦ 要約的拘束力是如何規定的

(一)要約的概念
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1.內容具體確定;
2.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二)要約的構成要件
1.要約是由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約人如果不特定,則受要約人無法對之作出承諾,也就無法與之簽訂合同。這樣的意思表示就不能稱得上是要約。例如,某承包商在街頭見到一張出售建築材料的廣告,但是廣告上面並沒有材料供應商的姓名、地址和聯系方式,則即使該承包商計劃購買這批材料,也由於無法找到材料供應商而不能簽訂購買材料的合同。
所以,無法確定要約人的要約就不能稱得上要約。
2.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由於要約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因此,沒有訂立合同意圖的意思表示不能是要約。例如,某承包商與某材料供應商聚會,交談之中,材料供應商向承包商介紹了自己目前存有大量的建築材料,並對該批材料的性能進行了詳細地描述。這不能認為是要約,因為材料供應商並沒有將這批材料出售給承包商的意圖。
所以,沒有訂立合同意圖的意思表示也不能稱得上是要約。
3.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要約只有發出,才能喚起受要約人的承諾。如果沒有發出要約,受要約人就無從知道要約的內容,自然也就無法作出承諾。
受要約人必須是要約人希望與之訂立合同的人。可以是特定的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的人。例如,某投標人計劃對某開發商的建設項目進行投標,但是在投遞標書的時候卻誤將標書送給了另一個開發商。盡管要約已經發出,但是由於該受要約人不是要約人希望與之簽訂合同的受要約人,因此,該要約不發生法律效力。
所以,受要約人錯誤的要約也不能稱得上是要約。
4.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
這是《合同法》對要約的明確規定。如果要約的內容不具體明確,受要約人就無法對之作出承諾。如果受要約人對之進行了補充修改而做出了承諾,就要認為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進行了實質性變更,其承諾也就不能是承諾了。
所以,要約的內容不明確的要約也不能稱得上是要約,而僅能視為要約邀請。
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受到它的約束。對於受要約人而言,其取得承諾資格。要約在法律效力上包括形式拘束力和實質拘束力。前者是要約一經生效即對要約人所具有的拘束力;後者又被稱為承諾適格,是指受要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即取得依照要約進行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
我國合同法承認要約的形式拘束力,但在要約未生效前,要約人可以撤回,在符合生效條件時也可以撤銷。當然,如果要約人錯誤地撤回或者撤銷要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在要約的形式效力方面,如果要約人在要約中聲明不受其拘束,對該聲明是理解為僅僅是要約人可以自由地變更要約的內容或者撤回要約?抑或理解為受要約人作出承諾後要約人也不受要約的拘束?
要約的實質拘束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要約生效後,只有受要約人才享有承諾的權利,他人所為的承諾只能視為對要約人發出的新要約,不產生承諾的效力。
其二,承諾的權利不能作為繼承的標的,也不能隨意轉讓,否則,承諾對要約人不產生效力。
其三,受要約人有權決定是否承諾其所收到的要約,如果在要約有效期間內明確拒絕或者超過有效期間不予承諾,都會導致要約失去效力;即使要約人在要約中單方註明不為明確拒絕即為承諾,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之間另有約定,同樣不對受要約人產生效力;如果要約人於要約外寄送物品或者直接以寄送物品的方式為要約的,受要約人也沒有接受或者保管這些物品的義務。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0315]
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第二十三條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
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
(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

㈧ 法律效力和法律約束力是否一回事

法力效力包括法律約束力,是指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
你說的那句話正確
聯合國的決議不能違反國際法
但聯合國的決議和國際法不一樣

㈨ 法律效力與約束力

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是約束力中的一種,是有法律強制力作保版障的,而約束力包括權很多種,如:法律約束力、宗教規范的約束力、道德規范的約束力、某些行業內部制定規范的約束力等,除了法律約束力外,其他規范,因沒有法律強制力作保障,所以有本質的區別!!

㈩ 拘束力是什麼意思

拘束力,是指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所具有的限制和約束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行為的法律效力。
是指行政行為成立後,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主要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

熱點內容
立法時代 發布:2025-05-05 21:25:49 瀏覽:89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自測答案三 發布:2025-05-05 21:24:29 瀏覽:595
僑務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05 21:05:13 瀏覽:555
安徽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歷年分數線 發布:2025-05-05 21:03:54 瀏覽:415
中國法律服務產品研究中心 發布:2025-05-05 21:03:46 瀏覽:184
法律碩士好還是法學碩士 發布:2025-05-05 21:02:31 瀏覽:623
最早法學院 發布:2025-05-05 20:59:25 瀏覽:886
法律碩士刑法碩士 發布:2025-05-05 20:54:21 瀏覽:846
道德一句話 發布:2025-05-05 20:42:01 瀏覽:723
義烏法院被執行人 發布:2025-05-05 20:31:24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