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人員涉及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哪些
1. 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有哪些
這些年來,國際民航業發展得飛快,民航飛機、機場在國內外交流往來中成為了越漸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此的趨勢讓我們加強了對這個行業的關注。然而,危害航空安全正囂張地妨礙穩定國際社會、發展民航事業,威脅公民財產、人身安全,如劫機、炸機、破壞民航機場等。那麼,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有哪些呢?
倍領安全網小編了解到,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有劫持航空器罪、使用暴力危害飛行安全罪、傳遞虛假情報擾亂正常飛行秩序罪、破壞航行設施罪、毀壞航空器罪、聚眾擾亂民用機場秩序罪、非法攜帶或運輸違禁物品罪、違反危險品航空運輸管理規定重大事故罪、航空人員重大飛行事故罪、民航主管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罪、以及其他手段的非法干擾行為。
一、劫持航空器罪
這是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為。本罪的主要特徵是: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可以是機組人員,也可以是乘客。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劫持航空器的行為會引起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嚴重後果,仍不顧後果積極施行,客觀方面表現為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劫持」是指犯罪人按自己的意志非法控制航空器的行為。所謂劫持航空器就是指用上述方法強行控制該航空器意圖迫使其改變預定航向,飛經行為人指定的地方。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劫持行為,無論是否達到行為人預期目的,都是本罪即遂。
根據我國刑法和民用航空法的規定,並依照《關於懲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決定》,這種情況應處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航空器遭受破壞或者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情節較輕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使用暴力危害飛行安全罪
指對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主觀方面是故意;客觀方面是對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使用暴力,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犯罪者只要危及飛行安全,不論後果如何,即構成本罪。
根據民用航空法的規定,對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應處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傳遞虛假情報擾亂正常飛行秩序罪
指故意傳遞虛假情報,擾亂正常飛行秩序,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造成嚴重政治影響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客觀方面是傳遞虛假情報,擾亂了正常飛行秩序,使公私財產遭受了重大損失;主觀方面是故意的。
根據民用航空法及刑法的有關規定,應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四、破壞航行設施罪
指盜竊或者故意損毀、移動航行設施,危及飛行安全,足以使民用航空器發生墜落、毀壞危險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過失損毀或移動航行設施不構成本罪。客觀方面危及飛行安全,足以使航空器發生危險,不管是否形成嚴重後果,只要危及飛行安全,足以造成上述可能的危險,即構成本罪。
根據民用航空法的規定,對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五、毀壞航空器罪
指故意在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上放置或唆使他人放置危險品,足以毀壞該民用航空器,危及飛行安全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客觀方面是在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上放置危險品;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對犯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判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六、聚眾擾亂民用機場秩序罪
指糾集多人擾亂民用機場正常秩序,致使機場無法運營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聚眾鬧事,即在首要分子的組織、煽動和指揮下,糾集多人進行擾亂活動;客觀方面是擾亂了機場的正常秩序,使運營活動無法繼續進行;主觀方面只能是出於故意。聚眾擾亂民用機場秩序罪的情況比較復雜,手段也多種多樣,包括在機場候機樓大肆喧囂哄鬧;搗毀公共設施;不服管理強行登機或阻止別人登機;圍攻、謾罵,甚至侮辱、毆打有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等。但只當情節嚴重時才構成本罪,在處理時,應僅限於對首要分子追究刑事責任,可以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對於一般參與者則應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理。
七、非法攜帶或運輸違禁物品罪
是指旅客非法攜帶違禁物品乘坐航空器或旅客、企事業單位以非危險品名義托運危險品的行為。這一罪行包括三種情況:隱匿攜帶炸葯、雷管或者其他危險品乘坐民用航空器;以非危險品品名托運危險品;隱匿攜帶槍支子彈、管制刀具乘坐民航飛機。其主要特徵是:主觀方面是故意;客觀方面是違反了民用航空法的規定。「旅客」是指機組人員以外的任何乘坐民用航空器的人。
根據民用航空法的規定,對非法攜帶或運輸違禁物品的,不論是否造成嚴重後果,都要依法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企事業單位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對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後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企事業單位犯本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同樣追究刑事責任。
八、違反危險品航空運輸管理規定重大事故罪
指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違反規定運輸危險品,導致發生重大事故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專指公共航空運輸企業(企業法人);客觀方面是違反了民用航空法第101條的規定,非法運輸危險品,並導致了重大事故的發生;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
根據民用航空法的規定,應對造成嚴重後果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九、航空人員重大飛行事故罪
指航空人員玩忽職守,或者違反規章制度,導致發生重大飛行事故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專指航空人員;侵犯的客體是民用航空器飛行安全;客觀上導致發生重大飛行事故,造成飛行器損毀,人員傷亡,後果嚴重;主觀上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導致嚴重後果是由於疏忽,或過於自信。
根據我國民用航空法第199條的規定,對航空人員重大飛行事故罪追究刑事責任。
十、民航主管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罪
指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和地區民用航空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不履行應有的職責,給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其特徵是: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系國家公務人員,是民航主管部門和地區民航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正常活動;客觀方面表現為瀆職行為,給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
根據民用航空法第212條的規定,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刑法對瀆職罪有相應規定,可根據犯罪事實比照判定。
十一、其他手段的非法干擾行為
這里所說的其他手段是指用匿名電話、匿名信、電子郵件以及故意傳遞虛假情報、口頭威脅等方式對機場、航空公司進行威脅恐嚇,聲稱或暗示機場、飛機上、航空設施或人員等處在爆炸物的危險之中,有的是聲稱、暗示某飛機處於被劫持等非法干擾行為之中。還有一些非法干擾則是指未經有關部門許可,使用某些頻段進行通信,對在空中正常飛行的飛機識別指揮信號、機場交通信號,以及對其發出的緊急信號、遇險信號等形成的干擾。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已經發生過很多起,嚴重地影響了飛機的安全。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相關飛機出行安全小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稍後,我們將給大家介紹乘坐飛機哪些不文明行為會觸犯法律,歡迎點擊查閱。
2. 論民航機長的法律地位
機長的法律地位與職責是什麼?機長具體有什麼樣的權力,機長權力行使的期間,究竟是在飛行前還是飛行中,機長的權力的延伸度如何。當我們談論機長的法律地位和職責問題時,我們必須首先研究國際滾手民用航空公約和國內法的有關規定。
一、機長的法律地位
1944年《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第37條規定,締約國同意盡最大程度保持有關航行規定一致性,該公約的一些附件對機長的法律地位和職責作了相應的規定,而大多數的締約國也就有關的問題作出立法,以求與公約的規定保持盡可能的一致。
雖然《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的附件效力只是屬於標准和和建議措施,但是公約附件6對飛行准備和執行的運作方面作大陸嫌出了規定。附件6第四章可適用的標准,涉及到機長的職責,規定機長的職責為:「機長應當對航空器的運作和安全以及飛行期間所有機上人員的安全負責。」
我國《民用航空法》規定,機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民用航空器所載人員都應當執行。機長的職責包括對飛行中任何破壞民用航空器、擾亂民用航空器內秩序、危害民用航空器所載人員或者財產安全以及其他危及飛行安全的行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機長有權採取必要的適當措施。我國新組建的「空中警察」是既是機組成員又是國家公務員,代表公權並擁有執法權。在公共危機發生的時候,一般說來,私權服從公權,一個是機長,一個是「空中警察」,最後誰說了算?答案是機長說了算,因為機長雖然不是公務員,但在飛行中擁有法律賦予的最高管理許可權,空中警察只能在機長的領導下行使其職權。
民用航空器機長受委託可以轉遞外交郵袋,在這種情況下,機長是否具有外交信使的法律地位?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民用航空器機長受委託可以轉遞外交郵袋,但機長必須持有委託國官方證明文件,註明所攜帶的外交郵袋件數。機長不視為外交信使。使館應當派使館人員向機長交接外交郵袋。
一國的外交信使必須持有外交信使必須持有派遣國主管機關出具的信使證明書。外交信使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作為商業飛機的機長是無法獲得這樣的法律地位的。
此外,《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的附件6第四章規定了若干執行飛行過程中相關的運作規則,諸如飛行的准備,飛行中的程序,飛行檢查系統,飛行高度等。
二、機長的法律職責
我國《民用航空法》對機長的職責作了明確的規定,民用航空器的操作由機長負責,機長應當嚴格履行職責,保護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安全。我國《民用航空法》還對飛行前、飛行中及航空器遇險時,機長的職責問題作了較為詳盡的規定,如飛行前,機長應當對民用航空器實施必要的檢查;未經檢查,不得起飛。機長發現民用航空器、機場、氣象條件等不符合規定,不能保證飛行安全的,有權拒絕起飛。
如果一位旅客在登記前因隨身攜帶物品的問題,同地面工作人員爭吵後情緒激動登機,機長是否有權以安全的原因拒絕該旅客登機?一般情況下,機長應當允許旅客登機,因為航空公司的登機櫃台就可以決定是否應當讓該旅客攜帶上機物品。除非該旅客有過激行為,有可能威脅到航空安全,在這種情況下,機長就有權拒絕該旅客登機。
2004年7月8日18時從廣州白雲機場飛往浦東國際機場的某公司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數小時後登機時,有一位機長因為與旅客發生被旅客辱罵而影響情緒,導致該航班200多名旅客在客艙等待近1小時。有人認為,機長脾氣太大,損害乘客利益。也有人表示,機長如果帶情緒開飛機而影響了飛行安全,是對旅客的不負責任。到底誰是誰非呢?
機長應當嚴格履行職責,保護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安全,由於受到旅客的辱罵,機長在確認自己無法帶著情緒保證飛行安全的情況下,有權要求延期飛行,報告有關部門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保障航空安全,避免對飛行人員進行非法干擾,維護廣大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對飛行機組的非法干擾,各國的法律規定都很嚴厲。英國航空航行命令規定,任何人對機組人員進行威脅、辱罵、侮辱,可處以2500英鎊以下罰金或無限額罰金或處以兩年以下有期徒刑。美國法律規定,襲擊、恐嚇或威脅,或者干擾悉仿或影響機組成員履行其職責,處以25000美元以下罰金或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二者兼處之。
我國法律法規也明確禁止侮辱和打罵工作人員,當然也包括機長。
有的國家,對機長的權威,作出明確的規定,如《法國民用航空法典》立法部分就明確規定機組由在飛行中的航空器上服務的全體人員組成,由機長領導。《日本航空法》規定機長(因故可代理機長履行其職務的人)應對機上的工作人員實施指揮和監督。
在航空安全方面,各國的法規都重視機長的領導作用。我國尤其注重確定機長的法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規定:
1、航空器在飛行中的安全保衛工作由機長統一負責;
2、航空安全員在機長領導下,承擔安全保衛的具體工作;
3、機長、航空安全員和機組其他成員,應當嚴格履行職責,保護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安全。
機長在執行職務時,可以行使下列權力:
1、航空器起飛前,發現有關方面對航空器未採取本條例規定的安全措施的,拒絕起飛;
2、在航空器飛行中,對擾亂航空器內秩序,干擾機組人員正常工作而不聽勸阻的人,採取必要的管束措施;
3、在航空器飛行中,對劫持、破壞航空器或者其他危及安全的行為,採取必要的措施;
4、在航空器飛行中遇到特殊情況時,對航空器的處置作最後決定。
事實上,除了上述的職責之外,機長應當根據航路上的天氣和地形,安全地完成飛行,負責加足油,根據裝箱信息監督貨物恰當系緊,並根據操作手冊負責航空的運作,此外機長還應當承擔他與公司簽訂的合同規定職責。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在航空器飛行中,對擾亂航空器內秩序,干擾機組人員正常工作而不聽勸阻的人,採取必要的管束措施;」的規定比較籠統,在實踐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法規則有比較詳細的規定。
a.已於或即將於該飛機正在航行時在該飛機上作出任何作為,而該作為危及或可能危及─(i)該飛機的安全或該飛機上的人或財產的安全;或(ii)該飛機上的良好秩序和紀律;
b.已於該飛機正在航行時在該飛機上作出任何作為,而機長認為該作為根據該飛機所注冊的國家或地區有效的任何法律(但並非屬政治性質或基於任何形式的關於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或民族本源或社會階級的歧視的法律)屬嚴重罪行,機長可對該人采所需的合理措施,包括束縛其人身,以(i)保障該飛機的安全或該飛機上的人或財產的安全;(ii)維持該飛機上的良好秩序和紀律;或(iii)使機長能按照規定該人送下飛機或送交有關人員。
香港的法規還規定,保障該飛機的安全或該飛機上的人或財產的安全,其他人應提供協助或者直接對該人採取措施。
此外,根據有關規定,如果沒有機長的授權,任何人不能對航空器進行運作;即使是授權,接受授權的人也僅限於機組成員。職責的授權的同時也意味責任的轉嫁。但是,代理人並不因為獲得機長的授權而被免除責任,因為他所獲得的授權而相應地承擔責任。但是,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任何人對危害民用航空的行為,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
如果飛行中,機長因故無法履行其職責,機長因故不能履行職務的,由僅次於機長職務的駕駛員代理機長;在下一個經停地起飛前,民用航空器所有人或承租人應當指派新機長接任。
聲明:該作品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內容錯誤請通過【投訴】功能聯系刪除。
3. 作為民用航空人員應具備哪些責任意識
作為民用航空人員應具備道德和法律的責任意識。責任意宴雀冊識是民用航空人員必須具備八種安全意識的核心。要求一個人應該知道什麼該做和什麼不該做,包含有兩層意思,應盡的義務,分內應做的事,應承擔的過失。機長是執行航班任務機組的最高管理者、保障航班飛行安全的最高責任者、實施飛行操作的最高指揮者,歲毀這是民晌宏航法規所賦予的崇高職責。民用航空人員只有將安全飛行、保障旅客生命安全作為他們的最高職責,旅客才能夠平安出行、安全回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四十四條 民用航空器的操作由機長負責,機長應當嚴格履行職責,保護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安全。機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民用航空器所載人員都應當執行。第九十五條 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以保證飛行安全和航班正常,提供良好服務為准則,採取有效措施,提高運輸服務質量。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教育和要求本企業職工嚴格履行職責,以文明禮貌、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認真做好旅客和貨物運輸的各項服務工作。旅客運輸航班延誤的,應當在機場內及時通告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