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院的信息
『壹』 請問,法院起訴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法院發簡訊的號碼是多少,
法院起訴以收到起訴狀為真,不要輕信網上以法院名義發的詐騙簡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1)關於法院的信息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相關規定:
第十二條 登記立案後,人民法院立案庭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審判庭審理。
第十三條 對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訴狀、接收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訴狀內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當事人可以向受訴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投訴。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投訴之日起十五日內,查明事實,並將情況反饋當事人。發現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 為方便當事人行使訴權,人民法院提供網上立案、預約立案、巡迴立案等訴訟服務。
『貳』 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
直接進入這個網路: http://xing.court.gov.cn/search/
『叄』 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網
網址:復http://xing.court.gov.cn/search/。
該網站可查詢2007年1月1日以後新制收及此前未結的執行實施案件的被執行人信息。在實際查詢中可能因某些地方法院遲延上報數據,導致一些查詢信息落後的問題。同時許多案件查詢顯示結果為已結,這可能是地方法院為了完成案件考核而技術上的處果,實際上標注已結的案件可能僅僅是程序終結或者根本還在執行中。
(3)關於法院的信息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最高法《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
失信被執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有關信息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中刪除:
1、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2、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經申請執行人確認履行完畢的。
3、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終結執行的。
『肆』 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
如果需要查詢被執行人信息的,可以到「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進行查詢。
在該查詢系統中,可根據被執行人姓名/名稱、身份證號碼/組織機構代碼中的任意一項進行查詢,操作非常簡單方便。
附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網址:http://xing.court.gov.cn/search/
拓展資料:
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使用申明是一則關於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查詢使用事項的申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發表在「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
主要內容
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促進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執行案件信息,充分發揮執行案件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經濟活動的服務作用,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最高人民法院從2009年3月30日起向社會開通「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社會各界通過該平台可查詢全國法院(不包括軍事法院)2007年1月1日以後新收及此前未結的執行實施案件的被執行人信息。現就有關事項申明如下:
一、被執行人信息由執行法院錄入和審核,若有關當事人對相關信息內容有異議的,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信息異議處理的若干規定》向執行法院書面申請更正。
二、本網站提供的信息僅供查詢人參考,如有爭議,以執行法院有關法律文書為准。因使用本網站信息而造成不良後果的,人民法院不承擔任何責任。
三、查詢人必須依法使用查詢信息,不得用於非法目的和不正當用途。非法使用本網站信息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使用人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四、本網站信息查詢免費,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利用本網站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五、本網站屬於政府網站,未經許可,任何商業性網站不得建立與本網站及其內容的鏈接,不得建立本網站的鏡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鏡像),不得拷貝、復制或傳播本網站信息。
資料來源:網路-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使用申明
『伍』 中國人民法院網被執行人信息查詢
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促進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執行案件信息,充分發揮執行案件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經濟活動的服務作用,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最高人民法院從2009年3月30日起向社會開通「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社會各界通過該平台可查詢全國法院(不包括軍事法院)2007年1月1日以後新收及此前未結的執行實施案件的被執行人信息。現就有關事項申明如下:
一、被執行人信息由執行法院錄入和審核,若有關當事人對相關信息內容有異議的,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信息異議處理的若干規定》向執行法院書面申請更正。
二、本網站提供的信息僅供查詢人參考,如有爭議,以執行法院有關法律文書為准。因使用本網站信息而造成不良後果的,人民法院不承擔任何責任。
三、查詢人必須依法使用查詢信息,不得用於非法目的和不正當用途。非法使用本網站信息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使用人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四、本網站信息查詢免費,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利用本網站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五、本網站屬於政府網站,未經許可,任何商業性網站不得建立與本網站及其內容的鏈接,不得建立本網站的鏡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鏡像),不得拷貝、復制或傳播本網站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
二OO九年三月三十日
『陸』 法院發的簡訊什麼意思這是法院不管了嗎
法院不會發簡訊給被告。法院給被告的傳票是按照嚴格的程序送達的。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四條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五條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 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 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六條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 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七條 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 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九條 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第九十條 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轉交。
受送達人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通過其所在強制性教育機構轉交。
第九十一條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柒』 發了一條關於法院啥的信息 會是真的嗎 還是嚇唬人的
要告訴獎等說違約讓轉錢說官、警察等都騙兌獎、轉錢抓、逮捕、坐牢等語言騙記住按要求操作銀行卡等轉帳聯系沒啥事司機關用電辦理案件更威脅、嚇唬騙懂嚇唬要理騙電嚇唬理騙計使院接詐騙啊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發布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決定》已於2015年1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4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決定
法釋〔2016〕7號
(2015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3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為了維護法庭安全,規范庭審秩序,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方便公眾旁聽,促進司法公正,彰顯司法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際,現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維護法庭安全和秩序,保障庭審活動正常進行,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方便公眾旁聽,促進司法公正,彰顯司法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則。」
二、刪除第二條,將相關內容調整到第十七條、第二十一條。
三、將第三條改為第二條,修改為:「法庭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依法審判各類案件的專門場所。
「法庭正面上方應當懸掛國徽。」
四、將第四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著裝規定著裝。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著正裝:
「(一)沒有職業著裝規定;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
「(三)所在單位系案件當事人。
「非履行職務的出庭人員及旁聽人員,應當文明著裝。」
五、將第五條改為第十五條,修改為:「審判人員進入法庭以及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宣告判決、裁定、決定時,全體人員應當起立。」
六、將第六條改為第十六條,修改為:「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七、將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合並,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八、將第八條改為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
第二款改為第三款,修改為:「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證人、鑒定人以及准備出庭提出意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
「(二)未獲得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
「(三)拒絕接受安全檢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增加三款,分別作為第二款、第四款、第五款。
第二款:「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
第四款:「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記錄的公開庭審活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組織人員旁聽。」
第五款:「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九、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員應當予以警告;對不聽警告的,予以訓誡;對訓誡無效的,責令其退出法庭;對拒不退出法庭的,指令司法警察將其強行帶出法庭。」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行為人違反本規則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其使用的設備及存儲介質,刪除相關內容。」
十、將第十二條改為第二十條,修改為:「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二)哄鬧、沖擊法庭;
「(三)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四)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十一、將第十三條改為第二十一條,修改為:「司法警察依照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令維持法庭秩序。」
增加二款,分別作為第二款、第三款。
第二款:「出現危及法庭內人員人身安全或者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等緊急情況時,司法警察可以直接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
第三款:「人民法院依法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採取的扣押物品、強行帶出法庭以及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由司法警察執行。」
十二、將第十四條改為第二十六條,修改為:「外國人、無國籍人旁聽庭審活動,外國媒體記者報道庭審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則。」
十三、將第十五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修改為:「本規則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文件與本規則不一致的,以本規則為准。」
十四、增加十五條分別作為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
「第三條法庭分設審判活動區和旁聽區,兩區以欄桿等進行隔離。
「審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設置區域和席位。
「有新聞媒體旁聽或報道庭審活動時,旁聽區可以設置專門的媒體記者席。
「第四條刑事法庭可以配置同步視頻作證室,供依法應當保護或其他確有保護必要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在庭審作證時使用。
「第五條法庭應當設置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根據需要配備合議庭合議室,檢察人員、律師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休息室,被告人羈押室等附屬場所。
「第六條進入法庭的人員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並接受人身及攜帶物品的安全檢查。
「持有效工作證件和出庭通知履行職務的檢察人員、律師可以通過專門通道進入法庭。需要安全檢查的,人民法院對檢察人員和律師平等對待。
「第七條除經人民法院許可,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證據外,下列物品不得攜帶進入法庭:
「(一)槍支、彈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殺傷力的器具;
「(二)易燃易爆物、疑似爆炸物;
「(三)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強氣味性物質以及傳染病病原體;
「(四)液體及膠狀、粉末狀物品;
「(五)標語、條幅、傳單;
「(六)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物品。
「第八條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官方網站、電子顯示屏、公告欄等向公眾公開各法庭的編號、具體位置以及旁聽席位數量等信息。
「第十條人民法院應當對庭審活動進行全程錄像或錄音。
「第十一條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第十三條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
「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但認為其人身危險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八條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主持庭審活動時,依照規定使用法槌。
「第二十二條人民檢察院認為審判人員違反本規則的,可以在庭審活動結束後向人民法院提出處理建議。
「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司法警察違反本規則的,可以在庭審活動結束後向人民法院反映。
「第二十三條檢察人員違反本規則的,人民法院可以向人民檢察院通報情況並提出處理建議。
「第二十四條律師違反本規則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機關及律師協會通報情況並提出處理建議。
「第二十五條人民法院進行案件聽證、國家賠償案件質證、網路視頻遠程審理以及在法院以外的場所巡迴審判等,參照適用本規則。」
根據本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後,重新公布。
『玖』 如何寫好法院方面信息
請問你是記者還是法院的工作人員呢?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會有不同的報道效果。如果你是記者那就要詳細了解情況後報道;你是法院工作人員的話,信息報道還是就給法院的研究室發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