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案
A. 中國國民黨的組織架構
中國國民黨的組織機構有一個變化過程。早期設總理1人,代表本黨,總攬黨務;設黨本部,管理全黨事務;下設總務部、黨務部、財務部、宣傳部、交際部、政治委員會、法制委員會、軍事委員會、農工委員會、婦女委員會。1924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調整中央機構,由總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會分掌黨務。孫中山去世後,1938年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恢復黨魁制,保留總理一職,以紀念孫中山,另設總裁代理總理職務。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最高黨務機關,中央常務委員會在執行委員會閉會期間執行黨務,中央政治委員會為最高政治指導機關,中央監察委員會為最高監察機關。國民黨機關遷到台灣後,蔣介石根據「一黨專制」和「以黨領政」的原則,把大陸時期的國民黨組織建制和構架搬到台灣。1952年「七大」通過《中央委員會組織大綱》,設總裁1人,成立中央委員會,下設1個處、7個組和5個委員會,分掌黨務。1972年國民黨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修改《中央委員會組織條例》,對國民黨組織系統作了調整,分設中央、地方、軍隊、產業、職業、知識青年、海外、「敵後」、機關9個黨部,將原中央委員會下設的組、會擴編為1個處,7個工作委員會和5個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執行國民黨代表大會的決議,對外代表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為黨的最高決策機構,下設中央黨部秘書長、中央秘書處、組織工作會、大陸工作會、海外工作會、文化工作會、社會工作會、青年工作會、婦女工作會、財務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考核紀律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婦女指導委員會和革命實踐研究院。地方黨部分設台灣省、台北市和高雄市黨部委員會。台灣省黨部下設縣、市黨部委員會。另按事業、行業設立各種專業黨部。每4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總裁(後總裁一職保留、另設主席職)和中央委員會,總裁(主席)連選連任。黨報《中央日報》,1928年創辦。
國民黨的黨務組織架構主要分中央、縣市(包括直轄市)、區級黨部三級。國民黨以「全國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閉會期間中央委員會行使職權,中央委員會閉會期間由中央常務委員會執行職權。2000年3月下台,國民黨為「浴火重生、從零開始」,於2000年6月後開啟了黨務改造工作,改造後的組織架構主要為: 中央委員會置委員210人,候補委員105人,由「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任期4年。中央委員會主要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並對外代表該黨,討論及處理黨務與政治事項,選舉中央常務委員等等。中央委員會設有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1-3人,主要黨主席提名、中央委員會通過任命。秘書長直接掌管中央委員會屬下的各個機關,在國民黨的決策機構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中央委員會下面設置政策、組織發展、文化傳播、行政管理4個委員會及「國家發展研究院」、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考核紀委委員會三個直屬運作單位。
中央委員會閉會期間由中央常務委員會執行職務,是國民黨的最高決策機關,舉凡黨政的重大決策和決議,均在此會議中決定。中央常務委員會置常務委員31人,下台後改由黨主席指定為中央委員會委員互相票選產生,並隨著「立法院」黨團在黨內決策地位的提高,「立委」在中常委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佔半數左右。 國民黨由於歷史悠久,加之長期執政,在各地都設立了綿密的地方黨部與基層組織。
B. 台灣立法院的「黨團總召」就是「黨鞭」嗎那幹事長呢台立法院的「多/少數黨領袖」稱作什麼
黨團
簡單來說(細部當然還有很多規定),每屆立法委員選舉當選席次達3席且席次較多之5個政黨得各組成黨團。黨團有資格作朝野協商(法案),協商破裂就等院會表決。
黨鞭
首先要有個概念,每個黨作風不同,所以立院黨團的運作方式也不一。某些黨團的黨鞭還蠻明確,例如國民黨書記長這個職務就是黨鞭。相反,也有的即便看似所在職位是黨鞭,實際上是個掛名,黨鞭另有其人。
其次,黨鞭往往不只一個,就有所謂的大小黨鞭們、其他黨鞭們。誰大誰小,誰能當最大的那個,更多時候是看資歷威望、手腕身段和影響力。於是,與其說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是黨鞭,倒不如說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柯建銘是民進黨的黨鞭。
甲級動員令
有重大法案表決時,黨團/黨鞭通常會發出甲級動員令,要求黨團立委遵照黨團指示(不一定要投票 有時可能會選擇退席)。不遵守者,罰款、公布媒體、開除黨籍都有可能。剛剛上面提到了,每個黨團運作方式不同,國民黨有內規,所以很多時候是罰錢;民進黨則是將之公布媒體。
立院龍頭
每屆立委大選後,緊接著就是立院內部的立法院正副院長之爭。立法院長既是五院首長之一更是民意的最高機關,素有立院龍頭寶座之稱。拿下立院最多席次的黨派具有人數投票上的優勢,立法院長之位就是他們的囊中物。按此來看立院多數黨領袖也就可以說是立法院長、立院龍頭。黨鞭和立院龍頭是不同的角色,立法院長不能蠻干,更多時後要作調合,和其他黨派立委的關系不能太差。
C. 台灣立法三讀指什麼
取自維基:
依據《中央法規標准法》,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復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行深入討論。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15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能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時,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復議。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布,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來自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審。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D. 為什麼台灣立法機構禁止與會人員攜水球等進入會場
近日「藍委」為杯葛「前瞻特別條例」,不斷以丟水球、撒麵粉杯葛議事,不過「立法院」日前發函各黨團,明確要求與會人員勿攜水球、麵粉等進入議場及會場,「立法院長」蘇嘉全也表示水球砸到眼睛會失明,是重傷害。
對此,黃創夏說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為抵制議事,曾用三秒膠、機車大鎖封門。民進黨「立委」就地取材,拿起定時器亂砸,導致國民黨「立委」額頭血流如注。「這些,都比水球安全?」他諷刺表示,沒想到,一朝權到手,民進黨立刻嬌貴,連「水球」碰到都弱不禁風了。
E. 立法院的政黨席次
從2011年9月起,立法院中各黨團席次(共109席及缺額4席)如下:
中國國民黨:72席(66.1%)
國親聯盟及親民黨背書:8席(7.3%)
新黨背書:2席(1.8%)
民主進步黨:32席(29.4%)
無黨團結聯盟:4席(3.7%)(包含親民黨委員陳福海)
無黨團:1席(0.9%)(無黨籍委員康世儒)
F. 台灣立法院如何通過立案
提案是立法的第1個步驟。提案的來源為: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及符合立法院組織法規定之黨團。至於預算案之提出,則專屬於行政院。
提案先送程序委員會,由秘書長編擬議事日程,經程序委員會審定後付印。程序委員會置委員19人,由各政黨(團)依其在院會席次之比例分配。但每一政黨(團)至少1人。院會審議法案的先後順序,由程序委員會決定。
政府提案或委員所提法律案列入議程報告事項,於院會中朗讀標題(一讀)後,即應交付有關委員會審查或逕付二讀。委員提出之其他議案,於朗讀標題後,由提案人說明提案旨趣,經大體討論後,依院會之決議,交付審查或逕付二讀或不予審議。預算案於交付審查之前,行政院院長、主計長及財政部部長應列席院會,報告施政計畫及預算編制經過並備詢。
委員會審查議案時,可以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系人員列席就所詢事項說明事實或發表意見,以供委員參考。法律案交付審查後,性質相同者可以並案審查;但已逐條討論通過之條文,不能因並案而再行討論。議案審查完竣後,應就該議案應否交由黨團協商,予以議決;院會討論各委員會議決不須黨團協商之議案,得經院會同意,不須討論,逕依審查意見處理。
各委員會為審查院會交付之議案,得依規定舉行公聽會,邀請正、反意見相當比例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系人士出席表達意見,並將其意見提出報告,送交本院全體委員及出席者,作為審查該議案之參考。
第二讀會討論經各委員會審查之議案,或經院會決議逕付二讀之議案。二讀時先朗讀議案,再依次進行廣泛討論及逐條討論。二讀會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議案之深入討論、修正、重付審查、撤銷、撤回等,均是在這個階段做成決議。經過二讀之議案,應於下次會議進行三讀;但如有出席委員提議,15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於二讀後繼續三讀。
第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只得為文字之修正。立法院議事,除法律案、預算案應經三讀程序議決外,其餘議案僅需經二讀會議決。
委員對於法律案、預算案部分或全案之決議有異議時,得依法於原案表決後,下次院會散會前,提出復議動議。復議動議經表決後,不得再為復議之動議。
每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時,除預(決)算及人民請願案外,尚未議決之議案,下屆不予繼續審議。
完成三讀之法律案及預算案由立法院咨請總統公布並函送行政院。總統應於收到10日內公布之,或依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規定之程序,由行政院移請立法院覆議。
以上轉至台灣立法院的立法程序
至於你第二個問題,答案是不行,行政院可以發出"行政命令",但是這個行政命令必須要有法源依據(積極的行政依法行事原則)且不能跟現有法條有所牴觸(消極的行政依法行事原則)
G. 香港特區立法會否決有關修改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議案有什麼影響
從兩方面看,一復香港政府依然制需要更加的快速融入大陸中央政府,建立中央管轄內的香港特區一國兩制政治體系,需要新的渠道。比如,中央委派監督等。二香港人民需要強有力的特區政府來建設香港,並且,香港各界需要加快與大陸的交流,化解兩地的矛盾,並且,依託內地市場發展香港經濟,建設美麗香港,對兩地都有好處。
H. 台灣去國父像提案有沒有通過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提案要撤掉懸掛在立法會的孫中山畫像,得到了民進黨的大力支持。但國民黨斷然不允,現在立法院畢竟還沒有改選,國民黨立委集體抵制這一提案被提交,所以民進黨的陰謀詭計並沒有達成
I. 1944年9月,中共參政員林伯渠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的重要主張包括
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944年9月5日,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在重慶召開,大會請政府和中共代表向參政會報告國共談判情況。9月15日,中共代表、參政員林伯渠和國民黨代表、軍委會政治部長張治中分別向大會報告了4個月來國共談判的經過和各自的主張。
中共關於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中間黨派和無黨派知名人士的一致擁護,國統區出現了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9)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案擴展閱讀
國民參政會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成立的帶有相當的民意機關性質的最高咨詢機關。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於1938年3月1日向國民黨提出了關於建立民意機關的提議。
同年3月29日在漢口召開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制定和通過了《抗戰建國綱領》,其中規定「組織國民參政機關,團結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之思慮與識見,以利國策之決定與推行」。大會還通過了《組織國民參政會案》,決定成立國民參政會。
4月12日,國民黨召開中央全會,通過了《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並公布之。6月,國民政府公布汪精衛、張伯苓為國民參政會正副議長和200名參政員名單。其中共產黨參政員有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董必武、吳玉章、林祖涵、鄧穎超等七人。
7月6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在漢口開幕,到會參政員130餘人,聽取了政府各部部長關於內政、外交、教育、財政、交通等方面的報告,通過了《具體規定檢查書報標准並統一執行案》等提案,選舉張君勱、董必武等25人為駐會委員,宣告國民參政會正式成立。
J. 陳家振的人物生平
陳家振,1924年6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948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法政系,曾任國民黨政府立法院科員,福建學院助教。
1949年9月加入民革地下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民革前身)。
1949年10月後,任福州市軍管會秘書。
1949年12月任福州市人民政府勞動局秘書,福建省民主青年聯合會常委、副處長。
1950年3月任民革福建省福州市支部籌委、福州市社聯會副主任。
1980年5月任民革福建省福州市委員會副主委、政協福州市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政協福州市委員會常委副主席。
1984年6月起先後任民革第六屆福建省委員會副主委、民革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8年3月起先後任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民革第七屆福建省委員會副主委、民革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92年8月起先後任民革第八屆福建省委員會主委、民革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委、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4年3月起先後任政協第七屆福建省委員會副主席,民革第九屆、第十屆福建省委員會名譽主委。
1999年2月離職休養。曾任福建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建省律師協會副會長。
陳家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3月18日13時40分在福州逝世,享年87歲。
陳家振同志在近50年的工作生涯中,政治立場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堅持為人民大眾謀利益。1949年9月通過其岳祖父劉通介紹加入「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後轉入民革,成為福州地區民革成員中的骨幹力量,擔任地下反蔣宣傳工作,並發展外圍青年組織。1957年整風鳴放期間,他被錯劃為右派,雖身處逆境,卻能忍辱負重,堅持真理,始終相信黨,相信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開放時期,他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運用法律知識,積極參政議政,曾連續兩屆任福建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大力培養發展我省律師隊伍。先後參與廈門經濟特區管理條例及配套法規立法起草工作;參加國務院稅收、財務、物價福建檢查組工作,為福建省法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擔任福建省清理黨政幹部違法違紀建私房領導小組副組長期間,身體力行,排除干擾,知難而進。先後帶領民主黨派的同志深入到廈門、漳州、龍岩等地市,檢查、指導 「清房」工作,成效顯著,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為福建省清理幹部違法違紀建私房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陳家振同志長期從事民主黨派工作,為民革福建省地方組織的創建和省級組織恢復活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主持民革福建省委工作期間,帶領廣大成員和機關幹部圍繞福建省的中心工作,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深入調查研究,就福建省經濟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平統一祖國等方面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重視。組織和帶領民革成員開展科技咨詢、智力支邊活動;舉辦各種類型的業余學校、培訓班、輔導班,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深受領導和群眾的好評;開展海外聯誼活動,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作出了積極貢獻。他重視抓參政黨自身建設,提高民革成員和機關幹部隊伍的自身素質,注意協調關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效地發揮參政黨的作用。
陳家振同志擔任第七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期間,主要分管提案委員會工作,他緊緊圍繞福建省委工作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提案委員會通過以黨派、團體提案為著力點,推動提案質量不斷提高;以精選一批質量較好的提案為重點,建立高層次批辦程序;以「兩見面、三結合」活動為載體,促進提案辦理取得實效。提案工作實現由數量不斷增加向數量與質量並舉、注重質量方面轉變,由集中在全會期間提出向提案經常化轉變,由文來文往向「兩見面、三結合」等多種辦案方式轉變。
陳家振同志離休後仍然關注關心國家和福建省的發展事業,特別關心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積極支持民革福建省委的工作,特別注意做好政治交接,將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和政治風范傳給新一代黨派領導同志,為福建省多黨合作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