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包容
⑴ 道德經關於寬容大度的是哪篇
第七十九章來
[原文自]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①,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②,而不責③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④。天道無親⑤,常與善人。
[譯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下殘余的怨恨;用德來報答怨恨,這怎麼可以算是妥善的辦法呢?因此,有道的聖人保存借據的存根,但並不以此強迫別人償還債務。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據的聖人那樣寬容,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刻刁詐。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注釋]
1、報怨以德:許多學者都以為此句原在六十三章內,但據上下文意應在本章內。
2、契:契約。
3、責:索取所欠。
4、司徹:掌管稅收的官職。
5、無親:沒有偏親偏愛。
[引語]
本章繼續討論「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道理,提示為政者不可蓄怨於民,警告統治者不要激化與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因為積怨太深,就難以和解,用稅賦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箝制百姓,都會構怨於民。所以,為政者應該像有道的聖人那樣,行「無為」之治,以「德」化民,給予而不索取,不擾害百姓。這就是「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⑵ 社會道德風尚包容的內容主要包含
一、有助於樹立新的人際關系,促使人與人的關系和諧融洽
以往的社會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在這種制度下的職業道德所調節的是私人利益的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私人業主、私人與作為私人利益主體的個人之間的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隨著公有制的建立,職業道德主要是調節這種新的人際關系,即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之間的關系,作為人民一分子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
二、有利於調節黨、人民與群眾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職業道德直接影響黨、與人民群眾關系的因素增多了。一方面,國家公務員、的各級領導是代表國家與執政黨執行公務,他們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他們的職業道德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另一方面,由於多數都是國有,絕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是國家設立的,是在黨和的領導下進行各項工作的,因而在這些、事業單位工作的人的職業道德行為,都不是純粹的私人行為,他們職業道德行為的好與壞,都直接影響到黨和的形象。
三、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占據主導地位,職業道德所維護的利益中,雖然有一小部分是私人業主的利益,但絕大部分是與社會的整體利益直接相關的。
四、推動新的道德觀念的傳播,提高全社會的道德素質
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一種全新的道德觀念。但是,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新道德並不是自發地出現於人們的頭腦之中的。要使這種新的道德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牢固樹立起來並發揚光大,就必須進行長期的引導、教育、訓練工作。正因為這個原因,黨和對職業道德的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引導。在一定的意義上講,這一場道德革命。
⑶ 寬容和包容有什麼區別吧關於包容的名言
寬容和包容的區別為:指代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寬容:寬大有氣版量,不計權較或追究。
2、包容:寬容,容納。
二、出處不同
1、寬容:《莊子·天下》:「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對事物時常寬恕容忍,不與別人計較,可謂到極致了。)
2、包容:《漢書·五行志下》:「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 (皇上不能寬大為懷,包容臣子的一些小錯誤或冒犯的言行,那麼就不能在皇上這個位子上待很久。)
三、側重點不同
1、寬容:是對對方做的事不再追究。
2、包容:是對對方做的事容忍和接受。
⑷ 寬容是種認識還是一種道德
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是啊,寬容就是忘卻。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舊痕新傷難癒合。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只有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藺相如因為容忍廉頗對他不友好的態度,使他們成為了好朋友,所以,寬容很重要,寬容只有兩個字,但這兩個字卻包涵了許多道理,人這一生只有寬容對待他人,才能使自己在崗位上扎扎實實,取得成功! 秦穆公,有一次,他心愛的馬丟失了,他四處找,找到了殺他馬的人,他的士兵都說要殺掉殺馬的人,但秦穆公沒這么做,他不但沒有責罵他們,還把美酒給他們喝,讓他們吃得更美味些,因為秦穆公容忍了殺馬的人,才在晉兵要殺秦穆公時,那時吃秦穆公馬的一群人突然沖上去,和晉兵打個你死我活,終於,他們打贏了晉兵,拯救了秦穆公的性命,若沒有原諒他們,也就不會有我們中國的存在!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漂亮的白裙子給我,我穿著它,高高興興地去學校上學了。當時,老師正給我們布置作業,我正在認真的做作業時,我的同桌的水筆沒水了,她把筆用力地甩了甩,那水筆的水馬上灑到我潔白的裙子上,我生氣極了,說:「你這是故意的!!!」「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同桌滿臉委屈地向我道歉,我看她你們害怕,心想:那就算了吧,反正她也不是故意的!我馬上對她說:「沒事的,我還覺得白色這種顏色還挺單調的,我還得謝謝你把我的裙子弄得花花綠綠的呢!」同桌半笑著,半對我說:「謝謝你原諒我!」從此,我和她成了班上最親密的朋友! 寬容,就是以諒解和包容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不同觀點和意見,與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別人的過錯和冒犯,達到人與人的多樣化的共處與合作。 在社會生活中許多創造在開始時總是顯得與眾不同,如果沒有寬容,創造就會遭到扼殺,成功的事業總是離不開集體的智慧與合作,如果不懂得寬容,只能陷入故步自封,事業就無法成功。 寬容是良好的修養和高貴品質的體現,只有我們的心靈能包容許許多多別人的心靈,才能有寬廣的胸懷、舒暢的心情、和諧的人際關系。也許,寬容會帶給你未來的希望,也許寬容會使你在人生道路中碰到困難而勇敢!寬容,不僅僅是兩個字,它是擁有著良好的品質和美德,同學們,請你們一定要記住這句話,才能使你成長道路中增添自信!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寬容是一種能震憾心靈的美德,多一點寬容,多一點擔待,這世界一切都將變的更加美好
⑸ 寬容和包容是一樣的嗎
包容——多麼簡單的兩個字。可它卻包含了許許多多!
包容是一門藝術,它不是你隨隨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棄的東西。它是一種精神的凝結,是人品中善良的升華,是人性至美的沉澱。它還是人修身養性的「真經」。它有形又無形,可視又不可視。
包容是一種境界。人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擁有博愛的心、博大的胸襟,還要有一份坦盪、一種氣概,它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更不是「你不仁,我更不義」。它是香蘭被人踩倒卻留香腳底的氣質。
包容是贏得朋友的保證。學會包容他人,不是一句做作的空話,而是發自內心,形於言表的自然流露。包容他人對自己無意的傷害,是讓人欽佩的氣概;包容他人曾經的過失,是對他人改過自新的最大鼓勵;包容他人對自己的敵視、仇恨,是人格至高的袒露。
包容是人生的財富。同樣是一輩子,有的人在不盡的憤恨和埋怨中掙扎著過;有的人在快樂幸福中沐浴著過。包容別人是一種幸福,能讓別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種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瑣事困擾中作繭自縛,更不能在無盡爭吵中度過此生。
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常八九,我們何必抱怨上蒼。世界上人物各異,好壞並存,我們又何苦去嘮叨世態炎涼、世風日下呢?「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萬物都有其不足的一面,我們為何不以一顆火熱的包容之心,來體察它的另一面呢?也許別人萬惡不赦,但請不要抱怨,好壞善惡,自有公論。
包容不是面對權貴卑躬屈膝,點頭哈腰,更不是畏懼高官而放棄對正義的追求!
包容也不是遷就。包容別人的過錯,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改過,而不是對他的放縱。包容他人不等於放任其自流,那是不負責任。一味地遷就,是溺愛,是害人之舉,若有人稱此為「包容」,簡直是對「包容」的玷污和歪曲!
寬容是一種大度、一種涵養,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高品味的道德觀念,是努力找到雙方利益的結合點;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敢於面對現實,接受教訓。我們中華的美德之一,就是寬容.可以這樣說,寬容在人生旅途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寬容的內涵博大精深,它不僅僅包括對別人的過失和缺點給予包容,也包括更能包容別人的成功。
學會包容是處世的需要,是成就事業的需要. 包容是一片晴天,更是瀟灑,是智慧的表現.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其實,寬容永遠都是一片晴天。
寬容就是忘卻。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舊痕新傷難癒合。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時間是良好的止痛劑。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著於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於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展。
寬容就是瀟灑。「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寬容要以退為進、積極地防禦。寬容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寬容的最高境界是對眾生的憐憫。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從心理學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礙和對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積極吸取之間的精華,做好揚棄。
寬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相信這句名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寬容也需要技巧。給一次機會並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後果。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錯),顯示出軟弱。
藍色泡沫 回答時間 2007-12-01 22:05
我覺得寬容是一個人的肚量,肚量越大,對自己是越有好處的
學會寬容別人首先要樂觀,一個悲觀的人總是很容易想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且心情比較壓抑和郁悶,所以總會對別人不滿或者生氣.雖然有的人平時還好,可是一旦遇到什麼事情就悲觀起來也不算真正的樂觀,那隻能說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比較開心,這是人之常情.真正的樂觀在於你自己的心態,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給自己鼓勵和希望,並且相信自己
另外,寬容的人自己一定要做好,要讓自己優秀,積極.因為一個自己過的很不好或者不順利的人心情很難好起來,一旦別人觸犯了自己,就會覺得非常生氣,即使不表現出來,心理也很惱火.這種也不是真正的寬容,只是用了中國流行的」忍」,我個人認為,這還不如把火適當的發泄,免得怨恨和不滿越積越深,還讓自己很受罪.而如果自己很優秀了,其他的人怎麼樣了自己都可以很坦然的接受,也就不會為一些小事而煩惱了
還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想一想世界是美好的,即使有很多不好的東西,但是我們的生活已經夠幸福了.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印象非常的深刻,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我們沒有經歷戰爭,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們沒有父母雙亡流離失所,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們沒有殘疾,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們可以上學接受教育,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我們可以做在家裡悠閑地看著電視,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幸福的人之一了(記不得具體的數據是百分之多少了).看了這個,你是不是覺得你不再擁有更多,已經是很幸福的人了呢.況且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大國,你還有親愛的家人和關心你的好朋友,你所要做的就是怎麼樣通過努力讓你自己變的更優秀.
看到這些也並不是讓你就此滿足不上進,但是你擁有了感恩的心,你的心情很豁達,你會以更加輕松和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你還會為一些小事情不原諒別人嗎,你還會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讓自己難過或者不開心嗎?
還有就是你要想想其實人生短暫,每個人都不容易,有何必計較這么多呢.你仔細想想,你的每次不寬容不原諒又可以帶來什麼呢?只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小肚飢腸的人,只能讓你一時覺得佔了便宜或者沒有吃虧但是心理也很難受.如果你是一個很寬容的人,你又會失去什麼呢?你可能一時被別人錯怪,但是你可以解釋,你可能不小心被朋友騙請了一頓飯,但是你以後可以更加精明地對待他,也許你因為好友臨時有事,被放了鴿子,但是你怪他也無濟於事,慢慢的,大家都會覺得你是一個大度的人,你自己的心態也可以調節到最好的狀態:)
如果實在不能寬容別人的時候,就想一想世界是多麼大,宇宙是多麼的大,世界上的偉人這個時候在干什麼,他們的心胸是多麼的廣大,如果發現世界的某個小角落我還在因為不能寬容別人而煩惱,是多麼的可笑.
或者到海邊,哪怕是江邊,或者是空曠的運動場去轉一下,去運動一下,聽聽音樂,和朋友聊天,這也都是解決的好辦法.
以前看過這樣一段話:即使有兩個世家仇恨的死對頭,當他們的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的時候,他們再見面時,一定不會互相嫉恨著對方的仇恨,而是一起珍惜身邊這樣一個一起走過近一個世紀的人,笑著聊著年輕時候的互相」殘害」.想想,這是多麼美麗的畫面.為什麼到老了,快要離開人世了才明白這么簡單人生道理呢,既然有了前車之鑒,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早點明白呢.有什麼樣的仇恨可以記怎麼久呢,既然過不了多久就會消失的不寬容,我們為什麼還要那個難受的中間過程呢.如果當你不可以寬容的人由於一場大病要拋下年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時,你還會為那點小事怪他嗎?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啊.
當然,前提是不要讓別人占你的便宜或者欺負你.人要很強,就是自強,但是也要有寬容的心.主要是心態的問題:)
⑹ 請問 「包容」與 「寬容」的區別
什麼是寬容?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什麼是寬大:對犯錯誤或犯罪的人要從輕處理。什麼是氣量:指心胸、度量,能容人的限量。個人理解寬容是:對有些違背常理的人或事不要計較,而且在不傷大雅的前提下不遇追究,如果不慎犯了大錯也要從輕處罰。
什麼是包容?辭海里是這樣解釋的:大度寬容、容納的意思。什麼是大度:氣量寬宏能容人。什麼是容納:在固定的空間或范圍內接受人或事物。看來寬容與包容的意思是接近的,其區別就在於包容比寬容的氣量更大。個人理解包容就是氣量寬宏能容人,在小事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寬容和包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古人給我們留下許多寬容的佳句,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人有大量」;「宰相肚裡能撐船」等等,這無一不是告訴人們,人應當有寬容和包容的胸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寬裕的今天,寬容和包容這兩個詞進入人們視野的頻率愈加頻繁,特別是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寬容與包容的內涵更加豐富和深刻。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戴爾·卡耐基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既發揮對手的長處」。如果你憎恨對方,並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交瘁。與其焦頭爛額,心力交瘁,不如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強身建體的智慧。林肯總統的化敵為友的方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些議員的不滿:「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難道不是消滅了我的敵人嗎?」這樣的大度寬容(既包容)你能說不是陽光,不是一種美麗嗎!
包容是陽光,寬容是美麗。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瀚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才有鬱郁蔥蔥。泰山不辭沃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包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曹操一個小吏,他沒有袁紹那樣龐大的家族;也沒有孫權那份現成的基業;他甚至不如劉備,還有一張可以炫耀的「名片」。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有大度的寬容和胸襟(既包容),在用人上,他不象袁紹那樣「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也不象諸葛亮那樣「必廉士德才兼備而後用」。他「唯才是舉」,在他的《求賢令》中如是說:「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因此只能講能幹不能幹,不能講究太多。如果一定要求道德品質無可挑剔,方方面面十全十美,那麼齊桓公又何能夠成就霸業?高皇帝又怎麼能夠創立大業?所以只要是人才,有治國用兵之術,哪怕有不好的名聲、被人恥笑的行為,甚至不仁不孝也請大家推薦,我該怎麼用就怎麼用」。比如:他於張綉之「深仇大恨」,一聽來歸,便握手言歡,封官晉爵;而許攸之「貪婪狂妄」,一聽來奔,便喜不自禁,赤腳出迎;畢湛之「背信棄義」,因嘉其孝,竟既往不咎,信任如故。正是曹操這種(包容)氣度和胸襟,才吸引了眾多原本是敵方陣營里的人,心悅誠服地投奔了他。這也促使他成就了一代霸業。
與朋友交往,就向藺相如寬容廉頗一樣,為國家的利益而不計較個人得失,最終感動了廉頗並負荊請罪,結成了致死不愈的朋友,成為歷史佳話。也應該向鮑叔牙寬容管仲一樣,他從不計較管仲自私,在財務上總是多分給 管仲銀兩;更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應該向光武帝一樣焚燒敵人的信札。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辱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箋。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群臣的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練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寬容與包容是社會進步的象徵,是人類文明的表現,寬容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而包容是政治家所必備的素質。是至今日,我想,人們已經不在對社會應當具有的寬容和包容持有疑義了。但是,我想,寬容與包容也是應該有底線的,也應該是有原則的,如果不是這樣寬容就會變成縱容,而且寬容和包容應該用在道德的層面,而不應該用在法律上,如果把寬容和包容用在法律上,那將使社會混亂和不公。
⑺ 理解與包容的含義是一樣的嗎
什麼是寬容?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什麼是寬大:對犯錯誤或犯罪的人要從輕處理。什麼是氣量:指心胸、度量,能容人的限量。個人理解寬容是:對有些違背常理的人或事不要計較,而且在不傷大雅的前提下不遇追究,如果不慎犯了大錯也要從輕處罰。
什麼是包容?辭海里是這樣解釋的:大度寬容、容納的意思。什麼是大度:氣量寬宏能容人。什麼是容納:在固定的空間或范圍內接受人或事物。看來寬容與包容的意思是接近的,其區別就在於包容比寬容的氣量更大。個人理解包容就是氣量寬宏能容人,在小事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寬容和包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古人給我們留下許多寬容的佳句,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人有大量」;「宰相肚裡能撐船」等等,這無一不是告訴人們,人應當有寬容和包容的胸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寬裕的今天,寬容和包容這兩個詞進入人們視野的頻率愈加頻繁,特別是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寬容與包容的內涵更加豐富和深刻。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戴爾·卡耐基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既發揮對手的長處」。如果你憎恨對方,並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交瘁。與其焦頭爛額,心力交瘁,不如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強身建體的智慧。林肯總統的化敵為友的方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些議員的不滿:「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難道不是消滅了我的敵人嗎?」這樣的大度寬容(既包容)你能說不是陽光,不是一種美麗嗎!
包容是陽光,寬容是美麗。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瀚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才有鬱郁蔥蔥。泰山不辭沃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包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曹操一個小吏,他沒有袁紹那樣龐大的家族;也沒有孫權那份現成的基業;他甚至不如劉備,還有一張可以炫耀的「名片」。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有大度的寬容和胸襟(既包容),在用人上,他不象袁紹那樣「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也不象諸葛亮那樣「必廉士德才兼備而後用」。他「唯才是舉」,在他的《求賢令》中如是說:「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因此只能講能幹不能幹,不能講究太多。如果一定要求道德品質無可挑剔,方方面面十全十美,那麼齊桓公又何能夠成就霸業?高皇帝又怎麼能夠創立大業?所以只要是人才,有治國用兵之術,哪怕有不好的名聲、被人恥笑的行為,甚至不仁不孝也請大家推薦,我該怎麼用就怎麼用」。比如:他於張綉之「深仇大恨」,一聽來歸,便握手言歡,封官晉爵;而許攸之「貪婪狂妄」,一聽來奔,便喜不自禁,赤腳出迎;畢湛之「背信棄義」,因嘉其孝,竟既往不咎,信任如故。正是曹操這種(包容)氣度和胸襟,才吸引了眾多原本是敵方陣營里的人,心悅誠服地投奔了他。這也促使他成就了一代霸業。
與朋友交往,就向藺相如寬容廉頗一樣,為國家的利益而不計較個人得失,最終感動了廉頗並負荊請罪,結成了致死不愈的朋友,成為歷史佳話。也應該向鮑叔牙寬容管仲一樣,他從不計較管仲自私,在財務上總是多分給 管仲銀兩;更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應該向光武帝一樣焚燒敵人的信札。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辱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箋。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群臣的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練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寬容與包容是社會進步的象徵,是人類文明的表現,寬容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而包容是政治家所必備的素質。是至今日,我想,人們已經不在對社會應當具有的寬容和包容持有疑義了。但是,我想,寬容與包容也是應該有底線的,也應該是有原則的,如果不是這樣寬容就會變成縱容,而且寬容和包容應該用在道德的層面,而不應該用在法律上,如果把寬容和包容用在法律上,那將使社會混亂和不公
⑻ 道德的解釋和包容有什麼分別 在情感中
我看有人都解釋了 我就補充一點就是了 在情感方面,道德佔得分值要低於包容的內。
假如本來是容你的親人做了一件可大可小的【錯事】
站在道德的角度,你覺得他是錯的不道德的,如果簡單地原諒了他,自己的心裡又過不去。
站在包容的角度,你覺得他是有錯但是可以原諒,畢竟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道德與情感的矛盾所在
⑼ 怎麼對待道德上對自己寬容,對別人嚴苛的人
我覺得這是人的本能吧,要不然就不會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了,看到別人做的不對,自己馬上就知道了,要是自己做的不對的話,很難一下子明白過來,再說也很難接受自己做的不對的事實!
⑽ 寬容和忍讓到底是美德還是懦弱
「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雜回性有了解和體諒,答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贊美的思維習慣。」這是《看見》裡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自以為是的偏見和居高臨下的責難毫無例外絕對是認識局限性的的結果。太少人會願意花時間對自己不贊同的事物進行深入的認識和剖析,習慣於站在自己道德的制高點進行定奪和批判。深刻的認識了一件事(前因、後果、聯系)、一個人(家庭環境、成長背景、教育情況、人生經歷)之後真的很難對這件事和這個人產生責難之情,更多的是理解、同情、體諒,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尊重和包容。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消遣娛樂琳琅滿目,個人主義不斷強調的大環境下,有耐心去認知去包容的人真的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