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道德有哪些
A. 在校園內有哪些社會公德是我們應該遵守的
同學們,你是否曾隨手關掉過樓道的電燈?隨手擰緊過嘩嘩流著水的水龍頭?看到地面上有紙屑、塑料袋等垃圾,你是否又隨手撿起丟入垃圾桶呢?……這些舉手之勞,只需耽誤你一點點時間,然而,正是你這「隨手」,便可換來生活環境的和諧、人際關系的融洽,維護了社會公德,你這「隨手」正是講公德的體現。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建設的好壞,體現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亡勝衰。從80年代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到去年江總書記提出的「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加強道德建設,倡導良好風尚,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因此,我們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公民,都應該按照這個要求規范我們的行為。今天,我們倡導每一位同學,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保護我們美麗的校園環境做起。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美是生活,而生活就應該是有色彩的。」當你漫步在校園,面對繁花似錦、綠樹成陰、道路整齊的優美環境時,相信你一定會有一種美的感受和好的心情。
有人說:「賞心悅目的環境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奮發圖強的氛圍可以催人奮進」,說明創造優美環境的重要性。作為中學生,我們都希望置身於這樣一個美的環境中:清晨,我們在百花叢中晨讀,優美的環境、新鮮的空氣加強了我們的記憶;黃昏,我們在校園的林陰道上漫步,挺拔的綠樹會激起我們成長的緊迫感。
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里,勤勞聰明的祖先對美化環境的重要性早就有了深刻的認識。有名的《顏氏家訓》中,把早晨起來清掃庭院作為教育子女不可缺少的一項運動。魯迅先生的北京故居,屋內一張書桌,幾把椅子,幾架圖書,牆壁上除了藤野先生的照片外,還有屈原《離騷》中的集句;庭院中,有先生親手栽種的棗樹和刺梅。這是一個有利於學習和工作的環境,反映了主人朴實、尊師和戰斗的精神。
我們需要美的環境,我們呼喚美的環境,而美的環境更要我們每個人去創造。美的環境能塑造人的心靈和培養高尚的人格,愛護美的環境也是我們」基礎文明、基礎道德「的具體體現。然而,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還有許多與美的環境不和諧的音符,不文明行為、不文明現象還時有發生,污染了學校美的環境。因此,我們希望全體同學,見到老師、長輩和同學要問聲好,看見校園有廢紙、瓜果皮、塑料袋等垃圾能主動撿起,改變亂拋、亂吐、污言穢語等不文明現象,要用美的語言和美的行為,來創造美的環境。雖然,單獨的小溪確實左右不了大氣候,但千萬個小氣候累加起來,卻足以改變一個大氣候。人人都講公德,何愁不能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生活在這樣美麗環境的校園該是多麼美好!
同學們,愛我們的校園吧,愛天空暖暖的陽光,愛大地淡淡的薄霧,愛參天大樹上的每一片綠葉,愛拂過臉頰的每一縷輕風,因為,我們共同擁有在片蔚藍的天空與堅實的土地!同學們,讓我們把對在一切的愛付諸行動吧,以「六講、五愛、十不」來規范我們的言行,以講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塑造我們的人格,我們要成掃地做起、從不吃零食做起、從不講臟話做起、從不隨手亂拋垃圾做起、從愛護我們的校園做起,爭做文明的金中人。我們要用雙手創造美的環境,去愛一棵樹、一片草,去呵護每一朵花、每一片綠,讓新學期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有意義,讓朗朗的讀書聲散發花的芬芳、草的清香,讓我們露珠般清亮的眼神閃爍自信、快樂的光芒!
同學們,最後讓我們牢記培根的一句名言:「把美的形象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遵守社會公
B. 大學生都有哪些道德問題
大學生需要注意的道德問題有以下幾點:
考試不要作弊,要誠信應考
要拾金不昧,不管是多少數額的錢,還是錢包,手錶等實物,要歸還
要正直,不能偷東西,大學會遇到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不能偷東西,而是要默默努力,用自己的努力換來自己未來優質的生活
C. 校園道德問題
我覺得應該讓家長知道,不要硬扛,和父母商量,否則,自己會吃虧受氣害怕的。即使不說,也要跟家長商量解決辦法。還有,你是不是害怕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大跌啊?
D. 大學生都有哪些道德問題
近幾年來,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隨著媒體的介入,更使這一現象受到了廣大的關注。作為社會驕子、時代精英的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發展主流是積極向上的,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對於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其道德狀況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趨勢,這值得整個社會認真的去對待。其實,大學生成長過程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既需要主觀的努力,更需要多種客觀條件的配合。
近年來媒體大量的報道和有關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的各種調查時時充斥著人們的視野,其實縱觀這所有的報道和調查,無非可以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降低。談及誠信,這是一個從古到今的話題,誠信往往被人們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確保未來還是這樣,所以在誠信面前任何人沒有選擇,只有誠受,何況是論及我們時代的精英們。但是目前的大學校園里,誠信實在是處於一個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聖,同時也有可能被遺棄。考試作弊是當代大學生誠信度降低的一個很好的見證,無論是國家級的考試還是學校的結業考試,都存在著作弊的現象,因為考試成績都是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為了眼前的利益,誠信悄悄地被時代的精英們遺棄在灰暗的角落。
二、當代大學生道德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影響著他們自身的發展,也可以說從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標准應該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長,又有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的。可是近年來卻連續的出現了這樣的在校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現代的大學生出現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二重性,許多的大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為庸俗化,實在是令整個社會擔心。
三、尊師的氣氛在高校校園里慢慢的淡化。嚴格的講,尊師是作為學子們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須嚴格恪守的。雖然今天的高效校園仍然和以往一樣充滿著活力和朝氣,可是尊師的氣氛卻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淡化。近幾年的媒體報道中,也很多的談到大學校園里尊師的問題,一些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連自己的任課老師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學甚至都瞧不起老師,更何況談及尊師了,這值得人們思考,因為無尊即無孝。
四、在理想與信念方面,對奮斗目標不甚確定,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虛、人雲亦雲、玩世不恭、游戲人生;在生活態度方面,羨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鋪張浪費、情趣低俗、追求享樂。隨著物質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誘惑力,使得當代的大學生中存在著很大一部分這樣的青年,的確耐人尋味。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是當前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應該摒棄這樣的看法:不應把個別大學生的道德失范,當作大學生群體的道德問題;但同時也不應該掉以輕心或忽視,社會必須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的最好的對策,以便於很好的解決這個社會性的問題。
根據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可以提出以下的對策來解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必須重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這是一個需要大學生群體自身主觀的過程,這便要求在大學校園里應該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系統。把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個重要的地位,重視德育的考核,開展各種各樣形式多變的群體活動,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構建道德培養的良好氛圍。由於大學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個社會關系有很大的關系,社會環境劇烈變化,核心價值模糊,帶來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學生的道德取向發生偏差,所以我們必須要為當代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
三,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和培養起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大學大學生對待生活的一些不正確的態度,所以在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忠應該確實的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和培養起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將改變他們對生活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將提高大學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
由於我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了解的不是很深,所以僅僅提出自己這很不成熟的看法,僅此而已。
所以,在大學校園里要重視大學生的科學技術教育,崇尚智力資源;同樣,也應該重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高揚人文價值。 青年大學生是整個社會的未來,肩負著繼承和開創中華民族文明新紀元的重任。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因為人類需要用科學技術創造物質文明,但人類更需要用人文精神指引前進方向。
E. 學校、生活中講道德的事例有什麼
誠信漂流記
話說誠信被那個 " 聰明」的年輕人投棄到水裡以後,他拚命地游著,最後來到了一個小島上。「誠信」就躺在沙灘上休息,心裡計劃著等待哪位路過的朋友允許他搭船,救他一命。
突然,「誠信」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歡樂輕松的音樂。他於是馬上站起來,向著音樂傳來的方向望去,他看見一隻小船正向這邊駛來。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寫著 「快樂」二字,原來是快樂的小船。
「誠信」忙喊道:「快樂快樂,我是誠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嗎?」
「快樂」一聽,笑著對「誠信」說:「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誠信就不快樂了,
你看這社會上有多少人因為說實話而不快樂,對不起,我無能為力。」 說罷,「快樂」走了。
過了一會兒,「地位」又來了,誠信忙喊到:「地位地位,我是誠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嗎?」「地位」忙把船劃遠了,回頭對「誠信」說:「不行不行,誠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來之不易啊!有了你這個誠信我豈不倒霉,並且連地位也難以保住啊!」
誠信很失望地看著「地位」的背影,眼裡充滿了不解和疑惑,他又接著等。
隨著一片有節奏的卻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競爭」們乘著小船來了,「誠信」喊道: 「競爭,競爭,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競爭們問道:「你是誰,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 「誠信」不想說,怕說了又沒人理,但「誠信」畢竟是誠信,他說:「我是誠信…… 」
「你是誠信啊,你這不存心給我們添麻煩嗎?如今競爭這么激烈,我們『不正當競爭』怎麼敢要你誠信?」言罷,揚長而去。
正當誠信感到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慈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孩子,上船吧! 」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在船上掌著舵道:「我是時間老人。」「那您為什麼要救我呢? 」
老人微笑著說:「只有時間才知道誠信有多麼重要!」
在回去的路上,時間老人指著因翻船而落水的「快樂」、「地位」、「競爭」意味深長地說道:「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
F. 大學校園傳統道德精華有哪些
實事求是、開拓創新
G. 大學校園有哪些不道德的行為
高校校園十大不文明行為 看看哪些行為「榜上有名」。
圖書館佔位子居榜首。很多大學生在采訪中表示,他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在圖書館內用書本佔位子。重慶理工大學的楊同學告訴記者,本來學校的自習室是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使用的,但很多學生卻把自己的書放在座位上,甚至將書本打開放在桌子中間。「我認為這樣很自私,有些同學在上課,也把自習室的座位占著,完全是資源浪費。」在采訪中,近三分之二的學生都給高校用書佔位是不文明行為投了一票。學生們表示,特別是要考研、考公務員的學生,不僅把書本放在自習室里,甚至還有些人將熱水袋、小枕頭都搬進了自習室。
大聲打電話也不文明。「我特別不喜歡在公共場所聽見有人大聲打電話。」重慶工商大學的張倩告訴記者,特別是在自習室里,有些學生沒將手機切換成震動,還在教室里邊走邊打,完全不顧及其他自習的學生。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王同學表示,他認為的校園不文明行為就在晚上熄燈或午休時,室友或其他同學大聲地在過道上講電話。他認為,這樣的行為很不文明。同時,在寢室中當有人睡覺時,出去的室友關門聲很用力,也很討厭。記者在采訪的70位同學中,有46位同學對在校園中的公共場所大聲講話很反感。
除了用書佔位子、公共場所大聲打電話外,上廁所不沖、在樓內抽煙、插隊、亂扔垃圾、不顧他人等待長時間洗澡等,都榜上有名。高校這些「榜上有名」的不文明行為,是如今大學校園校風不正的縮影,更是當代大學生自私的體現。
校風日下令人堪憂,為了凈化校園環境,規范校風建設,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整改和修正:(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用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促進校風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利於幫助人們提高知識文化修養和精神文化修養;有利於提高抵禦不良風氣侵蝕的能力。在日常校園建設中,應該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譬如,可以加強對校訓內涵的宣傳力度;加強對校園發展歷史的宣傳力度等等。(2)規范學校規章制度,積極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校風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規章制度在前的原則,形成全校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為校風建設保駕護航。另外,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協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順利完成由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
眾所周知,由於獨生子女政策,我國的家長可能是世界上最溺愛子女的家長。當下一些父母過於溺愛獨生子女,造成子女自我意識澎脹,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了極點。由於平時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去考慮他人的感受。一旦過上集體生活,很難與人相處,發生摩擦是常有的事,在校園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文明現象在所難免。因此,家長不應該溺愛孩子,而大學生應該盡量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完善自我,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H. 道德學校的八大美德有哪些
騎士宣言《騎士宣言》中文版: 謙恭,正直,憐憫,英勇,公正,犧牲,榮譽,靈魂回! 強敵當前,不畏不答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忠耿正直,寧死不屈,保護弱者,無違天理! 我發誓善待弱者 我發誓勇敢地對抗強暴 我發誓抗擊一切錯誤 我發誓為手無寸鐵的人戰斗 我發誓幫助任何向我求助的人 我發誓不傷害任何婦人 我發誓幫助我的兄弟騎士 我發誓真誠地對待我的朋友 我發誓將對所愛至死不渝
I. 學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學校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9)校園道德有哪些擴展閱讀
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中小學的德育原則主要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四,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並舉。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又要通過個別教育來加強和影響學生集體。
其五,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一。既要重視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相互配合,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