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傳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

傳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2-11 00:03:54

❶ 3、簡述急診科義務人員的道德要求。

您好,
1、什麼是醫務人員的執業醫療義務?
醫務人員醫療義務的產生基於醫療會合同的成立和有關醫療法律法規。由於醫療服務關系的成立是一種醫療合同的關系,因此醫務人員應當代表醫療機構為就醫者提供醫療服務,即履行醫療義務,履行合同的規定與義務。在醫療法律、法規中也有關於執業醫療義務的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24條規定,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治療。
醫務人員日常醫療服務行為中的執業醫療義務只有在醫療合同成立及其有效期間才是有效的。如患者住院治療出院後,還需要繼續門診治療、隨診觀察或進行康復治療等,則這種執業醫療義務仍然繼續存在。
醫務人員的執業醫療義務是最主要的義務,醫務人員的其他義務都是基於這項義務產生的,例如,緊急搶救義務、轉診轉醫義務等。如果醫務人員的這項義務消失,那麼其他義務也隨之消失。醫務人員的醫療義務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親自坐診問診的義務
患者進入醫療機構選擇科室與掛號,表明醫療合同的成立。現在醫院門診分為一般門診和專家門診。一般門診是醫療機構安排工作後,臨床醫師按照規定履行義務。但專家門診對於患者來說,更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現在這些指向性發展為患者選醫制度、患者選擇醫療小組制度等。這些指向性的掛號都是醫療機構向患者特別介紹和推薦,並得到患者的信任所產生的結果。因此無論是一般門診還是患者選醫師等,醫務人員均應履行這種合同義務,親自坐堂對患者問診、檢查、診斷。而不能採用假冒名醫之名等手段欺騙就醫者。
二、作出診斷的義務
診斷包括初步診斷是醫師在經過對患者的問診、檢查後,對患者的健康狀況作出的醫學專業判斷。因此,在這項義務的履行中,應做到:
(一)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患者疾病的疑難程度,作出會診或轉科的判斷。
(二)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獨自作出初步診斷和治療方案。
(三)根據本院的治療能力和患者疾病的疑難程度,作出轉院的判斷,並在轉院前和轉院過程中堅持對症治療。
三、實施治療措施的義務
本義務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狀態或維持健康的主要手段。但這項義務並不是醫務人員可以單方面決定或實施的,必須徵得患者的同意才能生效。因此,該項義務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療方案,或診斷性治療方案。
(二)實施治療方案。在實施方案前應充分向患者解釋治療方案葯物、手術的選擇與利弊特點、以及患者必須高度注意的問題。在獲取患者同意後,交護理人員執行並叮囑注意事項。
(三)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根據患者實施治療出現的特殊情況與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方案,將醫療損害降至最小程度。
2、什麼是醫務人員不加重患者病情義務?
不加重患者病情義務,是指醫方不能因治療護理問題使患者病情加重。否則,不僅有悖患者就醫治病的意願,損害了患者的利益,也違背醫療機構治病救人的宗旨,損害了組織的名譽和形象。
但認定醫療機構違反該義務不能僅憑治療結果進行評判,而應嚴格區分兩個關系:一是正常的治療行為與治療無效的關系。如果醫方採取的醫療措施符合常規,但由於患者疾病本身的不可救治性所導致的自然轉歸,醫方可免除責任。二是正常的治療行為與難以避免的並發症的關系。難以避免的並發症屬醫療風險,一般來說應由患者負擔,而不應由醫療機構負擔。只要醫方操作正當,對並發症採取了必要的防範措施而仍不能避免,則醫方不承擔責任。在目前法律法規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如果發生這種情形,而醫療機構又不能證明患者病情的加重系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並發症時,就能用過錯推定的形式推定醫療機構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存在哪些過錯,進而責令其承擔責任。
3、什麼是醫務人員為取得患者有效承諾的說明告知義務?
為取得患者有效承諾的說明告知義務,是指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實施醫療法律行為之前,為徵得患者有效同意,而對該醫療法律行為有關事項進行說明告知的義務。其對象是醫療過程中具有嚴重侵襲後果的行為,即該醫療法律行為可能帶來危及生命、損害身體機能及對身體外觀發生重大改變等後果時,醫師對患者就該醫療法律行為的侵襲范圍、程度以及危險發生的可能性等進行具體的說明告知。一般醫療過程中常常實施的沒有嚴重侵襲後果的醫療法律行為,可不作說明告知,如對症狀較輕的疾病的檢查、注射和用葯等。
在履行說明告知義務時,醫務人員一定要注意說明告知針對的對象,合法的說明告知對象包括:
一、法定代理人
按照《民法通則》第12條和第14條的規定,對於未成年人患者,醫務人員實施說明告知的對象應為其雙親;對於精神病患者、神志不明的患者,醫務人員實施說明告知的對象是其配偶、雙親、成年子女或其他近親;
二、委託代理人
《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在醫療服務中,常有患者通過口頭委託的形式委託所在單位幫助代理行使決定權。例如,請單位領導在手術單上簽名,請單位領導了解病情等;
三、成年患者本人
按照《民法通則》第11條規定原則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年滿18周歲、神志清醒的患者,以及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但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患者。
醫務人員在履行說明告知義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不應過分強調對患者家屬的說明告知義務,輕視對患者本人的說明告知義務。
(二)醫務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全面真實的信息。
目前的說明告知通常較為簡單,有的只是只言片語,或者盡量從最危險的結果立場告知患者和家屬,這就形成了一種恐嚇型告知。這些告知都明顯影響了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從而損害了患者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致使患者對醫務人員產生依賴心理,對於醫務人員來說,這種情況是極其危險的,同時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潛在因素,一旦患者對於治療結果不滿意,將會把責任全部推向醫療方。
(三)履行說明告知義務不可忽視履行法定程序。
目前的說明告知往往是口頭的。除手術之外,進行侵襲性檢查、診斷活動、探查手術中發現術前討論未預想到的疾病情況、開具特殊葯品和進行實驗性、教學性診療活動等情況時,一般缺乏全面、正確的告知,也缺乏能夠成為有效法律證據的告知文書。在管理制度方面,我國至今尚缺乏符合國際化要求的、統一標準的醫學檢查、診斷、手術、治療的告知文書樣式。但由於情況緊急、患者家屬的文化素質和理解能力可能較差,以及醫生口頭提供的情況可能缺乏真實性、准確性等因素,口頭告知經常受到質疑。特別是口頭告知後缺乏文字性材料、補充記錄說明告知以及患者的簽字證實,都將成為導致醫療糾紛的隱患。
(四)目前的手術告知往往是形式上的告知,並沒有將手術中發生的一些問題如實告訴患者,尤其一些醫師還極力將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掩飾起來。
(五)醫務人員應以通俗的語言詳細解答患者的病情信息,告知疾病發展的規律,可能出現的預後情況及意外情況。
(六)醫務人員應客觀向患者告知病情,而非掩飾或誇大地告知。
(七)對於治療和方法,醫務人員應如實告知葯物治療的必要性、存在的毒副作用及葯物治療效果等。
為充分保護患者的知情權,醫療單位及醫務人員應當忠實地履行如下說明告知義務:
(一)如實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病情和診斷計劃、方案,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二)詳細向患者告知在診療過程中其應當履行的配合的方式、方法;
(三)詳細向患者介紹醫院規章制度中與患者權益相關的內部;
(四)如實回答患者就其疾病的治療方法的利弊、臨床轉歸、預後等方面的咨詢;
(五)詳細告知病員出院後應注意的事項及院外治療的方法、復診時間和需攜帶的資料;
(六)如實告知不能為病員提供約定醫療服務的原因;
(七)詳細介紹葯品的服用方法及醫療器械的使用方法;
(八)如實告知診療措施和葯物的毒副作用;
(九)如實告知病員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並發症和意外情況,以及可以採取的預防、避免和補救的措施,術後的並發症及後遺症及預防、避免和補救的方法;
(十)如實告知患者可供選擇的治療方式及各自的利弊,以及選擇某種治療方式的理由;
(十一)在實施新的實驗性臨床醫療方法時,應如實告知該種方法的理論依據、成熟程度、風險幾率、其他臨床實驗的結果等信息;
(十二)詳細告知葯品的保存方法,避免誤服和失效。
醫療服務的告知義務是指那些可能對就醫者的生命、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的醫療行為,如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激光療法以及某些療效尚未得到驗證的葯物療法帶來的危險,在實施前,醫師應當向就醫者進行全面、真實、有效的說明,在此基礎上取得就醫者的承諾。在實踐中,不能過分擴大告知義務的范圍,否則會使醫師事事「請示」,限制了醫師的積極性,使醫療進程煩瑣、效率低下,事實上對就醫者也不利。因此,對下列情形可以作為例外,免除醫務人員的告知義務:
(一)即使不告知,患者也能知悉的傳統醫療、常規性醫療的固有危險,如感冒葯服用後有嗜睡等副作用;
(二)病員自願放棄醫師的告知、說明義務;
(三)由於病員的體質特殊,無法預測病情變化或不能控制的意外情形所導致的各種危害後果,因其難以預料,所以不必告知。如患者對無過敏試驗要求或未註明、報道有過敏副作用的葯物過敏,發生過敏反應,即屬於患者體質特殊,事先無法預料,自不必告知;
(四)情況緊急,為搶救病員而無法先行告知;
(五)醫療行為的危險性極其輕微,而且發生的可能性極小,沒有告知的必要;
(六)病員本身非常清楚自己的症狀而不必說明告知;
(七)根據醫療目的,作出說明告知對病員不利的,如患者患有癌症,從穩定其情緒以利於治療的角度看,不宜告知實情,但仍應告知其家屬;
(八)法律法規特別規定,如法律規定的結核病防治、性病治療、預防接種等強制治療措施。
除了上述義務外,醫療學位服務人員還負的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的義務,好在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況時,醫療學位及醫務人員必須服從有關行政部門的調遣。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傳染疫情、食物中毒、涉嫌傷害身體或非正常死亡,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

❷ 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不同的職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關系,包括了職業主體與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職業團體之間的關系、同一職業團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勞動者、職業團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2)傳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擴展閱讀:

尊職敬業是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一種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務實、優質服務、勤奮奉獻的前提和基礎。從業人員,首先要安心工作、熱愛工作、獻身所從的行業,把自己遠大的理想和追求落到工作實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非凡的貢獻。

從業人員有了尊職敬業的精神,就能在實際工作中積極進取,忘我工作,把好工作質量關。對工作認真負責和核實,把工作中所得出的成果,作為自己的天職和莫大的榮幸;同時認真進行分析工作的不足和積累經驗。

❸ 影像科和核醫學科工作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影像科和核醫學科工作的道德要求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保護患者的隱私。

❹ 護士職業道德規范有哪些

護士職業道德規范有:

(一)熱愛護理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敬業精神。

(二)關心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

(三)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廉潔奉公。不做違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於職守的工作,以維護職業的聲譽。

(四)具有誠實的品格、較高的道德修養及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護理理論及人文科學知識,以及參與護理教育與護理科研的基本知識。能勝任護理工作,並勇於鑽研業務技術,保持高水平的護理。

(六)具有較強的護理技能,能應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決病人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

(七)應與同行及其他人員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尊重、友愛、團結、協作。

(八)具有健康的心理,開朗、穩定的情緒,寬容豁達的胸懷,健壯的體格。工作作風嚴謹細微、主動、果斷、敏捷、實事求是。

(九)注意文明禮貌,用語規范,態度和藹,穩重端莊,服裝整潔,儀表大方。

(4)傳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擴展閱讀:

護士的道德修養、道德信念與道德品質,影響並決定著護士對待護理工作及病人的根本態度,影響和制約著護士的行為和工作質量。因此,護士修養的目的在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提高神精界,完善自我。

1、護士情感與情操

(1)護士面對的是疾病纏身,身心處於痛苦狀態的病人,有時甚至親朋好友都表現出厭煩的情緒,但作為護士,卻要帶著關心、愛護、體貼的情感去為病人進行各種治療及護理。

護士本身也是人,有個人的喜怒哀樂。但護士的角色要求護士一旦上崗,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因自己的不愉快的情緒而影響病人的治療及護理效果。

(2)情感是人的一種深沉、穩定、高尚、復雜的情感,美好的情操是心靈的基礎。

2.、護士的誠實與寬容

(1)誠實是護士應具備的美德。這是因為護士為病人進行治療和護理通常是獨自完成。固此,護士不論在什麼時候要恪盡職守,按照操作規程去做。

(2) 寬容是待人處世的美德。作為護士應心胸寬闊,有容人之量。

❺ 護理道德的具體原則有哪些

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

1、自主原則:強調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所掌握的信息與資料,不受外界干擾,自由地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其實質是對人的尊重。

2、有利原則:強調一切為病人的利益著想,盡量做對病人有益的事情。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對病人的傷害。(一切為病人的利益著想、避免或消除對病人的傷害時護士最主要的職責之一。)

3、無害原則:不要做有害於病人身心的事,而且強調了護士的品德,應做到有同情心、仁慈和藹。

4、公正原則:要求護士面對各種不同種族、膚色、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水平的人,給予公正的護理。公正的實質是平等,即護士應對病人一視同仁,平等待人。

(5)傳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擴展閱讀:

對護理的道德要求是:

(1)刻苦鑽研的進取性。護士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心理、倫理、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需要具有觀察、表達、分析、解決的能力。

(2)承擔責任的自覺性。護理程序是一個動態的、具有決定和反饋功能的過程,護理程序的每個步驟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每個步驟都有賴於前一步的正確性,而每一步驟的落實,離不開護士承擔責任的自決權。

(3)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整體護理提出了可以用護理方法獨立解決的諸多課題,如疾病治療以外的病人健康問題等,要求護士重新學習,更新知識,善於主動地獨立思考,並推動護理科研的發展。

基礎護理道德是指相應於基礎護理工作的道德要求。基礎護理是指實施臨床護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醫科護理的基礎。

其內容主要包括:觀察病情,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和生理信息,滿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危重病人的搶救,基本診療技術,消毒隔離,病人護理管理等基礎護理具行經常性與周期性、連續性、值勤性、整體性與協調性、科學性與普及性等特點。

因此基礎護理應遵循以下道德要求:

(1)提高認識,默默奉獻;

(2)嚴守紀律,堅守崗位;

(3)工作嚴謹,嚴防事故;

(4)團結合作,協同一致。

❻ 職業道德包括哪幾方面的基本要求

職業道德主要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素質修養。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6)傳染科工作的道德要求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體表現: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

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

另一方面,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生怎樣對病人負責;教師怎樣對學生負責等等。

❼ 該科護士之間的關系缺失哪些道德要求,應如何處理

一、建立和諧醫護關系的重要性 1)保證醫療過程的完整性。醫療過程是醫護間不斷交流信息的過程,是治療信息的傳遞和反饋不斷循環的過程。在信息交流中任何一個環節的信息阻塞都會影響整個醫療過程的順利進行,良好的醫護關系是保證醫療過程完整性的基本條件。 2)適應醫療過程的多樣性南於疾病的類型不同,病人的心理、社會狀況不同.治療手段和救治的緩急程度也必然不同。因此,要求醫生和護士在醫療過程巾應不斷調整關系,以適應治療過程的多樣性。 3)維護醫療過程的非偏性。由於醫護各自業務水平和醫德修養水平的不同在工作中都可能出現「角色偏差」,平等的醫護之間可以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使醫生、護士不出現或少出現角色偏差.即使出現也能及時糾正。 醫學是最能充分體現人類互助精神的領域,而醫生與護士的精誠合作,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既是醫護人員醫德修養和醫德實踐的具體體現,也是完成醫療過程,解除病人疾患,促進病人康復的重要保證。因此,作為新型的醫護關系,應是以同心同德、互相支持、真誠合作的道德規范為基礎。如何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 1 建立相互平等的同志關系,主從有序 醫護人員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承擔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其關系的優劣,對治患的成功有著重要的作用。由於醫護雙方各有自己的專業技術領域和業務優勢,故醫護關系的背後就是診斷、治療與護理的學科合作。一個病人的就診、治療、康復的過程,就是醫護雙方的一種合作的過程,兩者在學術上有著相互平等的關系,醫護之間只是職責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孰重孰輕之別。但在醫療過程中,醫護存在著交替變換的主從關系。據有關資料記載,從病人入院到出院一般需要19 個環節,其中診斷、擬定治療方案、綜合分析病例等4 個環節由醫生獨自完成,其餘15 個環節都離不開護士的勞動。特別是在病情變化、擬定和實施護理計劃、搜集整理臨床資料、解除病人痛苦方面,護士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站在為醫學事業負責,向患者提供全程優質服務的高度,自覺地擺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起醫護雙方的相互平等、在不同環節有主有從的和諧關系。這種平等和諧的關系,不僅是業務上的學風問題,也是一個醫風問題;不僅是調節醫護倫理的道德規范之一,也是醫德高尚的標志之一。 2 建立相互信賴的合作關系,分清責任 醫護之間相互信賴, 維護團結。從人格上相互尊重、從業務上相互關心。在醫療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圍,這是作為醫護人員的基礎道德,不僅是做醫生、護士,也是做人的道德標准。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由於工作性質的不同,還要分清各自的責任。對病人的診治過程,是一個醫護協作的過程,但由於醫生和護士因學科劃分和擔負的任務不同,各自主管不同環節、不同方面的醫學任務。醫生的工作復雜、勞神、責任重大,需要淵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診療過程中,擔負著直接和首要的責任;護理工作具體、繁重、緊張,需要極其細致、耐心和一絲不苟的直接操作,在護理中擔負著主要和直接責任。醫護雙方要理解對方的工作特點,分清醫療、護理過程中的責任,尊重對方的人格,信賴對方的能力。不要出現輕視一方現象。特別是防止輕視護士的傾向和苗頭,也不能出現老護士看不起年輕醫生,老醫生認為養活護士的觀念。在這里作為護理人員由於接觸病人機會多,交流多,也有在患者面前指責醫生醫療缺陷和上級護士看不起下級醫護人員,在基層醫院上轉或治療過的病人面前,隨意指責基層醫護質量低、醫療條件差的現象,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影響醫患關系。作為合作者,要善於發現對方的困難,並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真誠的關心與幫助。在發現醫生出現差錯時,護士應有善意指出並幫助其糾正的義務,而絕不能有意無意地詆毀醫生。同樣醫生應主動關心護士的成長進步與業務的提高。通過相互體諒與幫助,可以使醫護關系更加默契,不斷提高互相合作的層次。 3 建立相互支持的業務關系,共同提高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為護理工作提供了依據;護士認真執行醫囑,對醫療工作提供了護理支持。這是醫護雙方互相支持的重要方面。此外,由於護理工作的特性,護理人員還可以利用自己接觸病人機會多,觀察病人比較細,聽到病人家屬反映多的優勢,及時對診療工作提供信息和建議,甚至及時發現醫療上的差錯,如個別開錯方,用錯劑量等情況。因此,護士絕不能輕視自己的工作,不要滿足於機械式地執行醫囑,按吩咐被動工作。醫生則做到尊重護士的勞動,無私地發揮自己的專長,同時也應學習護理知識,取長補短,戒除固步自封、自以為是。這樣不僅能提高醫療質量,也能建立起合理的、科學的醫護關系。 4 建立相互體貼的真誠關系,自重自愛 醫生護士的工作,不僅各有特點,而且各有難處。醫療護理過程中的合作,是醫學事業的需要。生活上相互體貼,則是同志之間的友情。由於醫生護士的特殊關系,醫護之間多朝夕相處,晝夜相守。所以,應相互體貼與諒解各自的辛苦,在生活上相互關心,建立起真誠的同志關系。對廢寢忘食或積勞成疾的醫生,護士要給予生活上的體貼,對家庭負擔重、生活不便的護士,醫生應多給予關照和幫助。但是由於醫護關系大多數是建立在男女之間,所以,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體貼,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同志合作關系是必要的,發展同志間純潔無暇的友情也是應該的。但應自重自愛,恪守同志間的倫理道德,維護各自的職業道德形象。只有這樣,醫護之間的良好關系才能在共同致力於發展醫學事業的基礎上,得以發揚光大,持久永恆。

❽ 作為一名傳染科護士應該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

高度的責任心。慎獨精神是必須具備的。

❾ 作為一名傳染科護士應該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

不管是哪個科室抄的護士,公共場合切勿討論病人隱私。踐行南丁格爾誓言就可以了。並且護理學基礎上有一章額外內容講「慎獨」的,所謂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注意言行舉止,比如上夜班的時候,切不能放鬆警惕。

熱點內容
觀察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9:25:41 瀏覽:340
啟東司法 發布:2025-07-04 09:20:39 瀏覽:706
洪澤法律援助中心在什麼地方 發布:2025-07-04 09:19:00 瀏覽:539
商業街區商戶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9:17:01 瀏覽:214
液化氣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9:03:08 瀏覽:995
規章的制定 發布:2025-07-04 09:03:00 瀏覽:349
評估機構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4 08:54:32 瀏覽:357
勞務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8:44:49 瀏覽:662
關於對黨政機關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04 08:39:51 瀏覽:784
行政訴訟法證據規則 發布:2025-07-04 08:20:16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