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與基層
1. 對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未來的發展有何看法和建議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的權利義務包括:
第三十二條基回層法律答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1、司法機關僅指法院和檢察院,他們行使的是司法權;執法機關是行政機關,行使的是行政權。司法與執法 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面。
2、主體方面: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執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3、內容方面:司法,對象是案件,內容是解決糾紛;執法,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4、程序性要求: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執法,執法活動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主動性:司法丁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拓展資料:
1.司法必須獨立,公正至上,主要為被統治者服務,活動范圍狹;執法不能獨立,效率至上,主要為統治活動服務,活動范圍廣。執法不過是嚴格依法辦事,執行法律;司法則不然,職能要廣泛些,如司法審查職能、造法職能等。
2.執法實行首長負責制,司法實行法官負責制。二者適用的法律程序區別很大。司法活動要依法進行。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從事司法活動必須要在法定許可權內,在司法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程序法的有關規定,保證司法權正確、合法、及時地行使。
3.司法活動要有表明法律適用結果的法律文書。這些法律文書具有法律約束力,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
3. 全面推進基層法治建設有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制度是基層法治系統中的關鍵和核心, 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基層法治系統正常運轉的前提, 推進基層法治就必須健全、完善基層法律制度。這就需要立法機關和立法人員必須革新立法觀念, 改進立法程序, 提高立法技術, 確保立法的科學性; 要及時對社會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以研究, 推進法律和法規的立、改、廢, 保持法律的連續性、適應性; 明確立法許可權, 加強立法監督, 廢除一切同憲法和法律相違背的土法規、土政策和村規民俗。
培養、提高基層群眾與基層幹部的法律意識需要做到: 推進執政黨率先垂範, 黨不僅要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 更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 不能超越憲法和法律, 更不能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正確處理好黨政關系、黨法關系, 嚴格實行黨政分開和司法獨立制度, 克服黨政不分, 黨法不分, 以黨代政、以黨代法。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意識, 提高他們依法決策, 依法辦事的自覺性, 帶頭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嚴明執法, 公正司法, 樹立法律之重、法律之威, 提高人們對法律的信任感、依賴感、親近感、正義感和神聖感。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 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活動, 加大法制宣傳力度, 開展法制教育, 提高人們法治觀念, 使人們知法、守法和用法。
4. 我國為什麼要設立立法基層聯系點
國家在縣以下基層建立的協助收集立法工作相關信息的固定聯系單位,是基專層群眾和社會組織直接參屬與立法活動的重要載體。
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更多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的作用,廣泛徵求代表意見並認真研究採納。貫徹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精神,開展立法協商。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加強立法宣傳工作。健全向地方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探索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增強立法針對性,推進立法精細化,不斷提高立法工作水平。
5. 立法的基本原則有
立法基本原則可分,有社會經濟政治原則、專門法律原則、立法方法原則等三方面。中版國社會主義立法權總的基本原則是:(1)社會經濟政治原則(2)專門法律原則(3)立法方法原則。在堅持上述總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中國各方面的具體立法還堅持各自具體的原則。
(5)立法與基層擴展閱讀
以高質量立法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實現高質量地方立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立法工作必須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則和不斷取得新成績的基本經驗。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有關加強黨領導立法工作的文件要求,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立法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堅持重大立法問題和重要法規報請省委決定,建立健全常委會黨組討論協調立法工作重大事項制度。
二、實現高質量地方立法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實現良法善治,關鍵在於圍繞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實際需要開展立法。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認真做好有關重點領域立法,出台了一大批人民群眾關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規,為推進浙江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6. 群眾給立法基層聯系點提建議和意見是屬於民主決策還是民主監督
屬於民主監督范疇。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裁決,不存在民主協商決策
7.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我國為什麼要設立立法基層聯系點
幫不了你發嘮叨也沒用
8. 企業怎樣做好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
國家在縣以下基層建立的協助收集立法工作相關信息的固定聯系單位,是基層群眾專和社會組織直接屬參與立法活動的重要載體。
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更多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的作用,廣泛徵求代表意見並認真研究採納。貫徹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精神,開展立法協商。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加強立法宣傳工作。健全向地方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探索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增強立法針對性,推進立法精細化,不斷提高立法工作水平。
9. 如何確定基層立法聯系點有關情況的匯報
國家在來縣以下基層建立自的協助收集立法工作相關信息的固定聯系單位,是基層群眾和社會組織直接參與立法活動的重要載體。
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更多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的作用,廣泛徵求代表意見並認真研究採納。貫徹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精神,開展立法協商。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加強立法宣傳工作。健全向地方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探索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增強立法針對性,推進立法精細化,不斷提高立法工作水平。
10. 律師與基層法律工作者有什麼區別
1、學歷和法律專業知識要求不同
律師對於學歷要求較高,2018年法考改革之前,大多數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只有少數法考成績放寬地區,才會要求大專學歷;而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學歷要求大多為專科!不夠隨著法律行業的發展,2018年之後基層法律工作者與律師的學歷要求才基本相同,但從整體上看,執業年限較長的基層法律工作者與律師相比,在學歷和法律專業知識上面都是有一定差別的。
2、考試證書要求
就目前情況來看,想成為一名正式的執業律師,需要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法考)並通過考試;而基層法律工作者則需要參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考試。相比基層法律工作者所參加的考試,法考的難度要大的多。
3、執業核准、執業證頒發部門不同
律師法規定,律師執業核准、律師執業證頒發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規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頒發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縣)司法行政機關負責。
4、執業提供法律服務的業務不同
律師執業提供法律服務的范圍十分廣泛,凡是涉及法律服務的事務,律師都可以提供法律服務,都可以發揮作用。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提供法律服務的業務最大不同就是基層法律工作者的訴訟業務僅限於民事、行政訴訟,不得從事刑事類代理和辯護業務,即不能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不能出庭和檢察院公訴人進行辯論,發表辯護意見。
5、執業區域不同
《律師法》第十條規定律師執業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中國大陸任何地區執業。而基層法律服務服務定位於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