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人民民主
⑴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的什麼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離開了共產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把全國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也就無從談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核心在於堅持黨的領導。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發揚人民民主,又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有效途徑。黨只有領導人民創造各種有效的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鞏固和發展黨的執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與人民民主、黨的領導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依法治國不僅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也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保障自己當家作主的各項民主權利,這是依法治國的實質。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維護人民主人翁地位的過程,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項法律,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法律的實施,從而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⑵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要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
第一,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就是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關於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揭示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對歷史的創造活動既受客觀規律制約,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主體性。正是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一基本原理,我們黨一貫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一貫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一貫強調「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既然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當然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當然就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決定》提出的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這一重要論斷,同我們黨在此之前提出的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科學發展的主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主體、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一樣,都體現了堅持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一致性。
第二,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是由我國的國體、政體決定的。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規定闡明了我國的國體,同時闡明了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總綱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一規定闡明了我國的政體,同時闡明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同中國共產黨在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由我國憲法確定的,並且是內在統一的:黨是依法治國的領導主體、責任主體、推進主體,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力量主體、監督主體、受益主體。因此,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我們反復強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反復強調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的根本原因。
第三,人民作為依法治國的主體作用和力量源泉作用,推動我國法治建設在著力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中不斷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總是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推進法治國家建設中也是如此。我國憲法與時俱進的不斷修改完善充分表明了這一點。我國到2010年得以形成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充分表明了這一點。「八二憲法」頒布實施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曾作過4次充實和完善。1988年實現「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和「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入憲;1993年實現「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入憲;1999年實現「依法治國」和「基本經濟制度、分配製度」入憲;2004年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以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
⑶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A.人民民主專政
人民當家作主。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首要戰略任務,科學闡明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內在關系。
鮮明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屬性,科學回答了當代中國發展什麼樣的民主政治、怎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重大問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根本遵循。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
(3)依法治國人民民主擴展閱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1、堅持三者有機統一,是我國政治制度區別於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本質特徵,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
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建立起了適合我國國情、植根於我國土壤的政治制度。
2、堅持三者有機統一,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關鍵。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緊緊圍繞基本方針繼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保證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正確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⑷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關系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離開了共產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把全國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也就無從談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核心在於堅持黨的領導。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發揚人民民主,又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有效途徑。黨只有領導人民創造各種有效的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鞏固和發展黨的執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與人民民主、黨的領導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依法治國不僅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也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保障自己當家作主的各項民主權利,這是依法治國的實質。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維護人民主人翁地位的過程,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項法律,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法律的實施,從而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⑸ 為什麼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提出了新的論斷:「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這標志著我國政治文明建設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一、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制度化、法律化
法治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保證。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從治國方略的高度來說,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只有依法治國,人民才能通過法定的各種形式參政、議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序保證國家的重大決定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如果受侵犯,能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必須依法治國。
法治是民主機制有效運行的保證。民主政治必然是程序政治,它要求各政治主體必須依照既定的規則和程序參與政治。法治是有序的政治,法治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人人都須遵從的非人格的法律體系。這個體系在形式上表現為一套邏輯清晰、首尾一貫、普遍有效的抽象規則。它要求所有的人,無論普通民眾抑或領袖、官員,都須忠實於法律,受法律的制約。任何人違反法律,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現實中不同的政治主體為實現一定的利益而影響、控制或行使國家權力,必然出現不同的政治期望與政治目標的沖突、對立和矛盾。只有妥善地對待和處理這些沖突、對立和矛盾,才能保衛和發展民主政治。
法治是公民權利和自由充分行使的保證。古典法學家孟德斯鳩和洛克所指出的:「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不能有自由」。現代民主政治的精義是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我國憲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必然要求,是我國憲法的一項重要原則。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意味著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公民享有同等的參與政治的資格和機會,不僅擁有積極的行為權利,可以自由地表達認為是合理的、其他人和國家應該聽取與採納的政見、決策或立法建議,可以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自主地選擇行動方案,而且還享有要求他人不得妨礙公民自由的權利。
二、依法治國也是民主治國,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法治也愈完善。社會主義法治與社會主義民主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就必須把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兩者的系統發展;必須把依法治國與充分發揚人民民主、尊重保障人權緊密結合起來,真正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以人為本、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屬性。
民主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前提。現代法治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只有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由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掌握政權,才談得上制定出體現自己意志的法制。現代意義上的法制,中心環節是依法辦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對超越法律的特權。這種法制只存在於民主政體中,決不能存在於專制政體中。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一個原則。法制的民主原則是指在立法、執法、守法、法律監督等法制的種種環節上,都實行民主。堅持法制民主原則是由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決定的。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力量源泉。
民主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任務。民主與法治是不可分割的,但兩者又不是完全等量齊觀的。由於社會主義民主是法治不可動搖的政治基礎和力量源泉,民主政治不能不居於主導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們在民主法治建設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離完全實行民主政治、達到法治狀態還有遙遠的路程。為此,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實際出發,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放眼世界,找出「徹底發展民主」的形式,並「用實踐來檢驗這些形式」,切實改革、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民主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民主對法治的保障作用,首先表現在立法和守法上。在立法過程中讓人民群眾充分地參與,所制定的法律才能體現人民的共同意志,形成對國家權力的有效制約,對公民自由和權利的充分保護。這樣的法,才能得到人民的廣泛認可,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真正貫徹實施和普遍地、自覺地遵守。民主對法治的保障作用,又表現在執法和司法上,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同時,要防止執法和司法中的腐敗。民主對法治的保障作用,還表現在人民是法治的最終捍衛者。當行政權或立法權試圖變更其統治為專制,奴役或毀滅人民時,人民的最後手段就是行使抵抗或革命的權利以反抗壓迫,成立新政府,維護自然權利。歷史也證明,「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三、發揮人大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的重要作用,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七大報告要求,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法律體系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首要環節。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方面已基本上有法可依。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立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如立法重在「治民」而不是在「治官」。大量的法律法規都是在規范「民」的行為,而規范「官」的行為的極少;立法中部門利益、地方利益傾向明顯;法律的立、改、廢都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有些質量低劣、嚴重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長時間內得不到修改或廢除。我們必須切實轉變立法思想,大力加強立法工作。要正確認識法律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從主要依靠提高法律數量轉變到提高法律質量來完善法制的軌道上來。要轉變「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立法思想,從全局出發,有步驟、有規劃、有預見地開展立法工作,使法律體系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相適應。
堅持維護公平、張揚正義,切實抓好執法監督檢查。法律監督是憲法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監督職權,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法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要加強法律審查,防止各種違法涉權行為。其次要加強執法檢查,解決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問題。通過執法監督,找出司法中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推動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通過執法監督,發現典型的、嚴重的侵權案例,交由有關部門調查處理,以糾偏矯正,維護社會公理,張揚法治正義,實現公正司法和司法為民,維護法律的嚴肅性,維護公民及法人的合法權益。
堅持關注民生,保障民利,認真做好工作監督。工作監督也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常委會的重要職權,其主要內容是對「一府兩院」的工作,是否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依法正確行使職權等進行監督。其主要形式是對專項工作監督,對預算執行情況監督及運用詢問和質詢、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審議和決定撤職案等進行監督。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專項工作進行監督,專項工作監督議題的確定要向社會、向代表公開徵集,視察的重點要是群眾關注的熱點、社會發展的重點,組織視察要吸納基層群眾和人大代表,審議意見要體現民意、關注民生,跟蹤督辦要實現讓群眾經濟得實惠、環境更宜居、生活更安康,使專項工作監督能夠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的有序參與,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能夠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實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從而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會管理、擴大公共服務,形成社會和諧人人盡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A、以法治國 B、依法治國 C、人民民主專政 D、社會主義
B依法治國 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⑺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什麼是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意義.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人民民主,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
表現為:1國家政權使得大多數人享有民主的權力,主要體現在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上。
2 公有制的基礎主體使得人民當家做主有了實現的可能,社會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而國家政治權力最終是歸屬於人民。
3 民主集中制為民主建設確立了新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一方面能保證人民當家做主,能夠聽取人民的意見,使國家機構同人民保持聯系,另一方面又能在民主的基礎上把意見統一,採取其中最有益的作為國家意志。
4 黨的領導就是作為執政的領導核心,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並且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各個利益主體的不同民主訴求統一到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當中,實現人民民主。
依法治國簡單說就是執政主體依照憲法和法律來行使政治權力。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國的基本方略,是實現現在政治民主的制度保障。只有實現了依法治國,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大俠好的基礎。
政治體制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上層建築由經濟基礎而決定。經濟基礎也就是生產關系,是有生產力決定的,當生產力發展了之後,生產關系必須緊跟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否則將束縛其發展。所以政治體制改革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評價國家政治體制,機構,政策的正確··這個··問題太大了。。首先政治體制和機構屬於制度范疇,看其是否合理,首先要有其合法性的基礎,也就是它的權力是誰授予的。 然後才是看它的權力行使的范圍和方式,以及效率等等
至於政策,主要是看其是不是具有正義性,是不是能夠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不是經過了法律和民主的程序,是不是具有科學性,等
⑻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總結執政經驗,對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所做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2)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離開了共產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把全國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也就無從談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核心在於堅持黨的領導。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發揚人民民主,又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有效途徑。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集中反映在黨與國家以及人民群眾關系的具體形式上。黨只有領導人民創造各種有效的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鞏固和發展黨的執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與人民民主、黨的領導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依法治國不僅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也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保障自己當家作主的各項民主權利,這是依法治國的實質。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維護人民主人翁地位的過程,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項法律,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法律的實施,從而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3)總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之中,決不能把它們分割開來或對立起來。
⑼ 依法治國與人民之間的關系
依法治國是政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要受人民監督的,也是由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