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流深道德經
A. 光而不耀,靜水流深什麼意思
「光而不耀,靜水流深」字面的意思是雖然有光亮但是不耀眼,表面平靜的水,卻不知道水底下有多深。
這八個字用來比喻表面平凡無奇的人卻蘊藏著大的智慧。人在順境即在光彩、得意之時,也就是在「有權」、「有錢」、「有名」之時,既不要過度地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強光耀眼他人,要求以平常心低調做人。知進不知退,是不成熟的表現,必然會招致不好的結果。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懂得辯證,懂得分寸。真正的成熟就是老子說的為人廉正寬厚,坦率但不過分放肆,光明而不耀眼。這的確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1)靜水流深道德經擴展閱讀
光而不耀:
出處: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釋:政治寬厚清明,人民就淳樸忠誠;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呢?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准。正忽然轉變為邪的,善忽然轉變為惡的,人們的迷惑,由來已久了。因此,有道的聖人方正而不生硬,有稜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靜水流深:
靜水流深,成語來源於對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現象的描述。靜水象徵著為人處世不張揚,態度柔和,流深意味著胸中自有萬千丘壑,內心很有想法、很有內涵。因此,靜水流深可用來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慾望捆綁。
B. 靜水深流一句的出處
靜水流深,聞喧享靜
空山鳴響,見慣司空
靜水流深,一個平常極為少用的成語,極富內含。想到對外而露著的靜水下的另一片世界,誰也不知有多少的勁流在涌動,狂瀾,讓人思緒猛然,氣悶,壓力很大。
靜水流深,從字面上看來,這個成語是對大海、江河、湖泊等水自然現象的描述。簡單的說來就是我們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給人以平靜的的感覺,可這水底下的世界誰也不知有多深?底下有多少東西?或許還真是一片碧綠靜水,或許急流向前,或許有許多旋渦,或也許還是一個暗流涌動的世界。一切都不能知曉,都是在我們的一個未知世界裡。
很多情況下,人們是用這個簡單的成語來描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中國人講修身,大凡是成功者,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宰相肚裡能撐船」「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這是一種修養,一種氣度。這些人,往往能在喜悅中沉靜中思考,在失敗中從容面對,很少言表於臉上,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這種中國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中國人了不起,能讓這么一個自然現象去禪釋心靈深處那些輕易不能到達的境界,表達得又是如此的酣暢,淋漓盡致
靜,就是生命的完滿,
水,就是生命的本源;
流,就是生命的體現;
深,就是生命的蘊集。
成語解釋
詞目 靜水流深
發音 jìng shuǐ líu shēn
釋義 靜水:象徵著為人處世不張揚,態度柔和;流深:意味著胸中自有萬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內容。靜水流深的真正含義恰可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慾望捆綁,這樣就能擁有和諧的生命,擁有長久的快樂,擁有真正的自由。
C. 上善若水 靜水流深
上善若水,靜水流深。「水滴石穿,逝水光陰,水自無言,江河不盡,悠悠也傳情,涓涓也在心……」如酒醇香、似茶耐品的音樂與歌聲,沁人心脾,潤物無聲。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出自智慧大師老子所著《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是老子對生命的一種詮釋,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與事無爭的人生心態。我所理解的「上善若水」是:我本平常之人,應懷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淡泊以名志,寧靜以致遠,獨善其身。努力爭取做到:平和心態靜如水,正直為人明如水,輕啟名利淡如水,面對坎坷韌如水。
水,無色無味,無影無形,無語無聲,無欲無爭。水本為萬物之源,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有一種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胸懷。用最低的姿態穿行在自然與萬物之間,不擇高處,跌宕有其勇。不眷戀凈地,滌除塵垢印證境界。用平常之心,於低處嫻靜隨性,於險處獨添一種風景,於污濁處自留一脈清白。爭則不爭,水遇物而分流,不與物爭,卻能匯聚江海,有容乃大。水的流動,可以沖刷污濁和迂腐,掠去辛酸,紛亂,嘈雜……
水,隨遇而安。給了山林,水便是清澈的涓涓溪流;給了大海,水便是浩瀚無邊,濤走雲飛;給了江河,水便是浪濤滾滾,悠悠盪盪,深沉不渝,東流而逝;給了湖泊,水便是平靜如鏡,照出山水、日月恆久的美麗;水遇窪地,則成湖泊海洋;水遇溝壑,則成溪流河江;水遇型束,就會如畫般安然靜固;水遇潮汐風卷,就會逆轉直上,驚濤駭浪!
水之柔,在於水的無形,可方可圓,適環境而存;水之剛,在於水的壓力有多大,能量就有多高;水之烈,在於可以排山倒海,泥沙俱下;水之恆,在於柔韌滴水,可以滴穿磐石;水之善,在於可以滋養生命,灌溉田園,洗滌污濁;水之變,在於可以升華,凝結。水之廣,在於自然處無所不在。
上善若水,海闊天空,四海知音。人生有寒暑,日月有晴陰。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患難與共的知己,亦不是有利慾熏心之想的酒肉朋友。在經意和不經意間,給你的人生打開新的契機。無欲無求之中,只有清澈在心,平淡而輕松;淡如山中清泉,自然而純凈,淡如涓涓細流,清澈而透明;淡如井中佳品,甘甜而醇爽。如今物慾橫流的喧囂社會,很難看到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了,也就更難覓李白筆下那「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的君子之交的至高境界了。
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告訴人們,最高層次的善,就像水一樣。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告訴人水的柔靜的真意。如今,在許多廣告上,都打出了「上善若水」的字樣。把老子的話,作為廣告用語,是一個新的招攬顧客的招數。不知道商家是想藉助老子的至理名言來宣傳商品,還是想借商品來宣傳老子的「夫唯不爭」的與世無爭的思想。我只想說的是,商家的廣告,在某種程度上,與老子的「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的思想相悖,相差甚遠。
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善,緣於水的無欲、無求,不期回報。而所有做廣告的商家,哪個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哪個不是以豐厚的利潤為目的?用老子的話去為自己的商品做廣告,違背了智慧大師的本意。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也許,在現在這個世界上,在多數人眼中,卻變成了一種地地道道的「傻」,就如人們說現在學雷鋒的人是傻子一樣。社會道德在宣傳奉獻,而今天在人的心目中,卻總想佔便宜、走捷徑。也正如人們常說的:現在提倡的,正是我們社會所缺少的,甚至可以說是將要滅絕的。這種提倡,說明社會道德已淪陷到了無底深淵。
「飲水思源,湧泉報恩,萍水總相逢,水乳總交融,上善若水,靜水流深。」悠遠旖旎之間囊括萬千氣象,浩大豪邁中飽含摯情與哲思。天地無私,磊落乾坤,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無欲則剛,有容乃大。簡單,卻又那麼難。一個人如要效仿「上善若水」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至柔、至剛、至凈,而且具有「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和氣度。
人心亦如水,於淡泊以名志,寧靜以致遠的淡然中,陶醉於「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人生境界里,漫步於上善若水的悠然里,那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D. 靜水流深出自哪裡
靜水流深具體釋義題主直接網路應該就能找到非常具體的答案。至於典故,我搜了一下覺得也挺一頭霧水的,較大眾的說法是出自《道德經》,但我翻了翻道德經發現也沒這句,可能是「靜水流深」一詞多用於闡釋老子思想所以被誤以為是出自《道德經》了。個人推測該詞應該是近現代創造出來然後被訛為古文——畢竟這種情況現在並不少見;如有能人能找到出處還請知會……_(:з」∠)_
E. 靜水流深 智者無言 出自什麼書是什麼意思
一、先來說
靜水流深
有幾種可以讓你意會的解釋。
1、和大智若愚的意思相仿。奔騰不息的河流,雖有洶涌的外表,但卻沒有深度,沒有內涵;靜靜的潭水,雖看似柔弱,但卻深不可測。
2、靜,就是生命的完美;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體現;深,就是生命的蘊集. (個人比較喜歡這個富有詩意的解釋)
3、表面平凡無奇,但心中存有大智慧
你可以想像一下月光下平靜的海……
二、其實你可以借住智者無言來理解一下靜水流深,你會發現他們異曲同工。
而且他們可以說都是禪語,言語是很難解釋的,需要修行與品性。這些道理其實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做得到。
三、關於八個字,在網上有很多以此為題的文章。以此銘志。
有篇被引用比較多的文章,你可以借鑒一下。
全文如下。
----
大海的深處是平靜的。
花朵的一生是無聲的。
巍峨的山巒是緘默的。
大自然中許多蔚為壯觀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當如此?
有這么兩個人去應考廚師。甲一出言便說了個天花亂墜,從傳統的中國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點,從每道萊的用料著色到火候調味,似乎無一不能,無一不精。乙則靜候一旁,一語不發。待問及他時,他只說:「如果可能,給我三十分鍾時間,我做一桌菜出來看看便是。」
不用說,「訥於言」的乙被錄取了。
機智和美妙的語言.有時只不過是一種瞬時的智慧和淋漓的表達,但智慧和表達本身並不證明結果,朴實的行動才是開在成功路上的鮮花。
認識一個人,不要光聽他怎麼說,更應當看他怎麼去做,因為有的語言言不由衷。就像認識一棵樹,不需急著去看春天裡開的花,可以等到秋天時去看樹上的果實,果實是花的語言,也是樹的注釋。
芸芸眾生,那個與你僅有一面之交便一覽無余的人,你會覺得他索然無味,因為他說得太多:而那個一直不事不吭只以沉默示人的人,你可能不僅對他印象深刻,而且對他有了探詢的慾望——因為那不語帶給女人的典雅矜持,也因為那不語帶給男人的深邃練達。你要記住,生活中有些東西藏在心裡便是一種真實、一種深刻,說出來,反而淡了。比如一生一世的愛情。
很小的時候,母親跟我說:你看大街上兩個吵嘴的人,那個聲嘶力竭叫得很兇的人,往往是理屈詞窮的『因為真理不在他一邊,他要先聲奪人來掩飾自己的心虛。而那個沉默者心裡一團正氣,自然可以不動聲色,因為沉默是最大的蔑視呀!
一個淺顯的道理是:烏鴉和知了無疑是最善叫的,但它們都不算人類的寵物。
火山爆發那一聲震天的巨響,那力拔山兮的氣概,令人嘆為觀止。但這一奇觀不會隨時可見,為那一瞬間的壯觀,它在地層深處沉寂了千年萬年!
有兩種方法能使世界變大;登上山峰遠眺,閉上眼睛沉思。它們與語言無關。由此看來,世界不是語言描繪得大的。想必人也蓋同此理。
智者無言。
四、趙萬里散文集《靜水流深》比較出名。(以下引原文)
以往的歲月里,我曾經向好幾位書法大師求過墨寶。每次,當宣紙鋪開,筆墨調勻,大師問我要什麼字時,我總是說,我喜歡「靜水流深」的意味。每當這時,大師們總會歇下竹管,良久不語。這份靜默,讓我隱約感到了一種深度。然而,不知為什麼,每次大師們留下的,都不是「靜水流深」這四個字。我多少有些遺憾,卻沒有深想。
直到前不久,我向一位同齡朋友再次討求這四個字時,他才坦誠地說:我不敢寫這四個字。
這讓我著實吃了一驚。
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朋友說,但凡弄墨之人,對漢字都懷著一種深深的敬畏。一般說來,有多深的功夫,多深的悟性,才敢寫多深奧的字。而「靜水流深」一句,初覺陌生,可凝神細想,心底,便覺有一種涌動,是什麼呢?一時難以琢磨透徹,又怎麼能輕易落筆呢?
我想起落拓不羈的那些年,生命渴望被一句格言警醒,一句真正從我的血脈心魂里流淌出的叮囑,於是我開始尋找。那一年,我從海上漂泊歸來,經了一夜的水路,清晨走上甲板,驀然一驚:全然不見想像中的驚濤狂瀾,那是闊大無邊的靜……靜,讓水煥發出了生命原初的博大與深邈,靜,讓我感受到家鄉大平原那安詳坦盪的呼吸……
靜水流深。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心底的泉眼湧出了這一句生命禪,那是怎樣的一番際遇與契合呀。
朋友不禁也被我的「凡人格言」所觸動:是呵,而且「靜水流深」這四個字,字面很是寧靜,絕沒有伸胳膊蹬腿的張狂,排列在一起規矩自然,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聲勢。即便有大家風范,遇上這樣的字也不敢輕易揮毫。有道是:一枝竹管安天下,錦綉心機卷里藏啊!
我感動於朋友的會心。
我想起了一位詩人的一段獨白:……左手研墨,右手卷一冊漢簡來讀。讀至心通了,墨濃了,蘸好了筆,這時面對著那張白紙的感覺,真像是要去茫茫宇宙中投胎。這日子該多麼有滋味,不足為外人道……
我又想起一位詩友從黃河邊歸來時說過的話:我們的母親河並不總是奔騰咆哮的。在黃河的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滯不動的渾濁的泥漿,然而,連搏擊過激流的黃河船夫,也不敢在這里放船,因為河心是活的,沒有誰能說清它究竟有多深……
我還想起那些有渡河經驗的人,在涉水之前,總會習慣地隨手抓起一塊石頭投入水中以測量水深。水花濺得越高,水聲越是響亮,河水也就越淺。那濺不起多大水花,聽不見多大水聲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測的……
我就這樣想著想著,心中便又一波波地涌動了,那闊大無邊的靜呵……
靜,就是生命的完滿;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體現;深,就是生命的蘊藉啊……
(選自趙萬里散文集《靜水流深》 花山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五、還有一些他的其它文章
http://www.hongxiu.com/grzl/index.asp?zz=%D5%D4%CD%F2%C0%EF
F. 靜水流深的下句是什麼
下句是智者無言。
「靜水流深,智者無言」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意思是:
靜水深流,是指水處於風平浪靜的狀態,但水底卻有暗流涌動。越深的水流,越安靜,但涌動的力量越大。只有那些小溪流,才浮躁不安,水流很急,但很淺,一眼就可以看到底。
智者無言,是指一個聰明的人,顯得比較沉默,凡事少說多做,實在要說話,也是三思而言,不會口無遮攔。明白的事情,點到為止;不明白的事情,絕對不說;一知半解的事情,多聽別人怎麼說。
(6)靜水流深道德經擴展閱讀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
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G. 君子務本 靜水流深,具體什麼意思
君子應該遵從本分,做有道德,有理智的事情,如同靜靜流動的水,不好高騖遠,不爭名奪利的人,首先守住自己的本分,才能有所作為,有所突破。
H. 「上善若水,靜水流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不爭不搶的人擁有大智慧。」
上善若水是指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靜水流深是指通過表面平靜的水並不知道水底下有多深,來暗喻表面不聲不響的人卻蘊藏著大的智慧。
(8)靜水流深道德經擴展閱讀:
上善若水,靜水流深的近義詞: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本意是比喻像大海一樣的寬廣胸襟。這是以大海能容納無數江河細流的無限容量來形容人的超常氣度。
2、厚德載物
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
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像大地那樣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
I. 靜水深流還是靜水流深
靜水流深
讀音:[ jìng shuǐ liú shēn ]
釋義:通過表面平靜的水並不知道水底下有多深,來暗喻表面不聲不響的人卻蘊藏著大的智慧。
出處: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靜水流深。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白話譯文: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平靜的水並不知道水底下有多深。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9)靜水流深道德經擴展閱讀
近義詞: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
讀音:[ dà zhì ruò yú ]
釋義:某些才智出眾的人不露鋒芒,看來好像愚笨。
出處: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白話譯文:很有膽量而不露聲色,表面上好像膽小。
J. 幫我深入研究「上善若水」和「靜水流深」這兩個成語。
靜水流深~~~~~~~~~~靜修慈海承大愛,水深無形念素心,深德智泉不覺處,流雲潺潺看古今 . 靜水,象徵著為人處世不張揚,態度柔和;流深,意味著胸中自有萬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內容。靜水流深的真正含義恰可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慾望捆綁,這樣就能擁有和諧的生命,擁有長久的快樂,擁有真正的自由。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認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樣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樣的呢?水性柔順,明能照物,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於萬物而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