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有關道德缺失的例子

有關道德缺失的例子

發布時間: 2021-11-30 22:33:13

Ⅰ 最近幾年的社會道德缺失案例

小月月事件 李剛之子

Ⅱ 求一些違背新聞道德的事例

近年來,我國新聞界在弘揚新聞職業精神和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容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在新聞傳媒領域引進競爭機制後,一些新聞從業人員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一些喪失新聞職業精神的報道時有出現。如《新聞記者》雜志每年公布的「十大假新聞」,2007年度轟動全國的「毒香蕉」事件和「紙餡包子」事件,四家記者站記者向企業索要錢財、涉嫌敲詐案件等。這些只是缺乏新聞職業精神表現的典型事例,其他一些喪失職業精神和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還可歸結為「有償新聞」、「受賄新聞」、「策劃新聞」、「收受紅包禮品」、「偷拍偷錄侵犯公民隱私權」、「媒介越軌審判」、「虛假低俗廣告」以及「炒作明星緋聞和犯罪新聞」等。這些現象的產生使得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受到嚴重侵害,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形象也遭到嚴重破壞,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Ⅲ 大學生缺乏道德修養的例子

大學生上課時不尊重老師,隨便講話,甚至大規模地玩手機,睡覺。大學內生不珍惜糧容食,浪費糧食;大學生只顧盲目攀比消費,不夠節儉造成父母的血汗錢白白浪費在了吃喝玩樂上了!大學生愛慕虛榮,不做實事,沒事就瞎搞,不做有實際意義的事。大學生紛紛學習社會潛規則,也都開始利慾熏心,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造成現在的大學風氣極差。大學生都不走正道,都學耍小聰明,考試作弊,從不認真學習。沒人格,沒人品。大學生都心狠手辣,很會利用社會潛規則對付人,中國的未來就是這樣的人的未來。

Ⅳ 2014道德缺失的例子嗎

大學生道德素質缺失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況 2011年4月5日,****大學大二女學生陳某到開水房提熱水,發現傍晚放在水房門口的水瓶又一次丟失,這已經是上大學以來丟的第八個水瓶了。這已遠不是陳某個人利益損失的問題,而需要我們對大學生道德素質進行思考。 其實受害者遠不止她,**同學丟水瓶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實在令人無法理解。事實表明空水壺被偷的概率明顯小於已提滿水的,也就是說偷水壺者多半是需要熱水然後順手牽羊圖個方便,水房緊靠宿舍樓,一般來說不會是校外人士所為,因為外人要把水壺提出校門實在難合實理。那麼兇手除了是跟受害者一樣需要熱水的同學還會是誰? 二.主要問題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社會有序有效的重要標志。但目前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誠信缺失道德素質低下的問題卻日益突出,這一現象也愈來愈為人們所關注。 三.問題分析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代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但由於種種原因,當代部分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現了缺失,並且由此而引發的不良事件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鍾。小到大學生公交車上不讓座位、該排隊的不排隊、小偷小摸,大到打架、做二奶、殺人,都引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的很多大學生的道德水準是不敢恭維的,也不能否認那些媒體的報道是真實的,其實只要你到校園里一走,你就會發現道德
失范的行為可以說是「信手拈來,滿地皆是」。安財校園水壺失竊頻繁失竊的現象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盡管這僅僅是少數的人,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這樣,個別學生的道德水準是讓人擔憂的,但總體上來說,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思想較以前來說還是有所下降。 大學生道德觀缺失現象的原因可大致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對道德認同感降低,對道德的貶低,對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 「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等非道德行為已漸漸被青年人默許,反而讓座的行為卻被視為另類表現。究其原因,就是個人的本位思想過於嚴重,對於不利己的事堅決不予實施,哪怕冒些風險。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完全按自我意願行事。不少大學生推崇投機取巧,而對講原則卻持貶低態度。上課時間跑出去玩游戲已變成司空見慣,考試是否作弊不在於良心是否受到譴責,而是看監考教師是否嚴格。偷東西也變成了個別同學的生活來源,而不被認為是可恥的行徑……這些行為,無不表現出是對 「善」的漠視,對 「惡」的縱容,對先進文化的麻木。其惡劣的影響在於,從個體意識的殘缺擴散為群體意識的錯位,進而引發道德觀的嚴重扭曲,使得一些錯誤的價值觀以及非道德的行為披上 「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學生中獲得普遍的默認、容忍甚至贊同。 二是學校教育的缺位 首先是我們的高校的教育所開設的德育課程並不能夠真正的起到自己的作用,比如我們所開設的兩課往往是流於形式,一般老師講課就是照本宣科,所講之內容並不能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這樣的課程就開了也沒有起到德育的效果。學校教育普遍重智輕德,只教不育。中小學只把思想品德課作為副科,而大學里也往往只是強調專業課學習。學校育人的功能沒有全面發
揮,缺少情感教育。 其次,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單一。片面強調理論灌輸,忽視實踐教育。尤其是大學缺少對學生由學校到社會的轉型教育,學生對現實社會中的違背誠信的現象沒有防禦能力。看到政治領域里的買官賣官、誇大政績;經濟領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偷稅漏稅;文化領域里的泡沫文學、假文憑、假學歷假職稱,由於和書本上的說教不一致,往往缺少理性思維和分析選擇能力,或是無所適從,或是形成錯誤的誠信觀 再次,我們的班主任等領導是幾個星期才見一次,科任老師上完課也就走了,我們想與老師交流,但我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他們,沒有機會和老師溝通,我們所產生得到的困惑也就不能得到疏導,於是,產生道德缺失的行為。 最後,我們身邊沒有了榜樣,我們不會在去迷信雷鋒的「螺絲釘」精神了,我們也不會再像高中一樣去崇拜一個偶像,我們的人生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前進的方向,走起路來自然會走錯、走慢。 三是家庭教育也在大學生的教育中「枯萎」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嬌生慣養,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特徵,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教導;而且,在大多數家庭中大學生的學歷可能是全家最高的,他們對父母的說教勸導,嗤之以鼻。一般家長也都會認為我們已經長大了,不用在干涉我們過多,也就放鬆了對我們的教育,大家都知道其實對人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現在這塊的教育沒有了,我們就會放鬆自己,從而產生道德失準的事情。 四.解決對策 我認為可行的對策:
1、樹立道德權威,努力完善道德規范,使它既符合新時期價值觀的多元化特徵,同時又符合道德精神追求。我們還可以加強對道德表現的重視,比如可將學生平時的失德表現記錄在案,並且與其以後就業、信貸掛鉤,這樣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約束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2、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小社會氛圍,加強主流意識的宣傳,讓主體的道德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們的發展。 3、是突出家庭教育的基礎性地位。首先,作為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那些自身素質地下的父母,要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以給子女樹立好的榜樣。其次,糾正不當的教育方式。作為家長必須矯正陳舊落後的教育方式,克服溺愛、粗暴等錯誤方法,要多與子女溝通交流。同時,家長的教育觀念也要轉變,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子女的思想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4、是強化大學生的自律和他律意識。作為大學生,首先,要注重道德修養,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更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加強「慎獨」精神。即在個人獨處的時候,要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慾念和行為發生,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再次,積極主動與老師、輔導員溝通交流,以及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 五.個案總結 這是一個由安財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為引子進行的大學生道德素質缺失案 例分析。每一個案例分析都有它特定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膚淺的分析,讓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我們都在期待和諧美好的校園環
境,以及身邊每位同學健全的人格素養。 最後我們想說:在大學生泛濫的大環境下,我們每一位安財學子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拒絕不良思想的影響,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從而提升自己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來迎接更多的挑戰!

Ⅳ 依照例子,列舉校園生活中道德缺失現象,並說明合理的改進建議及相應理由

校園生活中道德缺失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光是大學生,小學生也存在著這種現象,比如一個同學丟失了十元錢,叫另一個同學失去了,然後他交給了老師,老師放在課桌前面,結果下課的功夫就叫另一個同學給拿走了,沒有老師經常放在前面的東西,像一元錢,別人交上了一元錢,還有好的東西經常不翼而飛,那麼這樣的事就是同班同學乾的,你沒抓到他,也沒有證據,所以也不能胡亂猜疑,唯一的就是多教育,他要拾金不昧,不是做自己的東西,不要把他室友花

Ⅵ 有關社會道德缺失的作文素材,要短一點,小故事那種形式的。

【小編導語】彭宇案、許雲鶴案這些因道德、誠信、良心而引發的社會受關注事件仍在人們心中留有餘悸的時候,秋風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發了社會各屆全民討論,也讓這個秋天更添了寒意——廣東佛山2歲女童連續兩次被車碾壓,18位路人無一人上前施救,最終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處在社會底層的拾荒者——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18位路人漠然離去?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撿垃圾的阿姨熱心施救?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橫在了當今社會?今天作文頻道就事論事,就近幾年頻發的社會道德事件,為同學們搜索了一系列關於道德的作文素材、時事素材,從道德的定義、道德觀、時事案例等方面全面討論道德,道德缺失作文素材。【事件回放】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女童遭兩車碾壓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重症監護室,接近腦死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彭宇案誘惑的缺德 近期,一批所謂彭宇案及其判決受到輿論的持續關注,並被認定為道德滑坡、社會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際碰撞中,老年人都傾向於訛錢,而年輕人都是助人為樂者。這種看法其實很粗鄙,客觀上,它替我們社會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個牽強的借口。我們所提倡的道德,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價值觀與實踐,它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利己傾向構成一對矛盾,正因為如此,踐行道德從來不是一件可以風行天下的事。中國所謂道德滑坡,其實是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的一個概念,那時候,很多人已經嚴重不滿於社會的道德狀況了。現在用彭宇案來解釋道德滑坡,顯然缺乏說服力。不可否認,彭宇案會增加助人為樂者的顧慮,但彭宇案或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老人倒地後,很多人傾向於圍觀,卻無法解釋人們圍觀倒地老人之前的道德問題。在南京彭宇案中,彭宇描述倒地老太是被人撞倒的,但肇事者揚長而去;在江蘇南通彭宇案中,被壓在三輪車下的石老太,是被其他過路車輛剮蹭翻車的。如果倒地老太們因為向彭宇索賠而消解了社會的道德熱情,那麼,應當對老太們倒地負責的人揚長而去,本身就是因為他們缺德。老年人也是道德失范、社會失序的受害者。當前,我們社會的道德狀況確實堪憂,但人們缺德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卻必須准確定位。追根溯源,再對症下葯,才能收到療效。即使彭宇都是無辜的,法院判決他們不必為老人們受到的傷害承擔責任,結果也僅僅是排除了人們助人為樂的後顧之憂,但是,還不足以形成對助人為樂的正向激勵。誰來為老人倒地受傷承擔民事責任,這仍然無解。道德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它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時時刻刻,在人類道德的廣闊領域中,扶起倒地老人其實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就是助人為樂這一道德律令,其內涵也相當豐富,外延也堪稱廣闊,扶起倒地老人也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如果有老人摔倒,有的需要我們伸手扶起,但從救護常識上講,最恰當的做法應當是給120和公安機關報警,由專業機構來負責處理,作文素材《道德缺失作文素材》。我們之所以袖手旁觀,不是因為倒地老人可能訛詐錢財,而是因為我們患了社會冷漠和道德冷漠症。所謂彭宇案的教訓,其實只是一個借口。最近,武漢有位老人倒地後無人扶起,大家止於圍觀,輿論認為這是彭宇案的惡果。我們可以把彭宇案當成不扶起倒地老人的理由,卻找不到公共汽車上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的借口。武漢的公共汽車都有2到3排老弱病殘孕專座,共有4到6個座位,很多年輕人上車就坐在了這些專座上,有人給老人讓座,但拒絕讓座的人更多。南京有位名教授最近還撰文說,公共汽車座位就應該先佔先得,老年人應當放棄讓年輕人讓座的念想。這種情形,用彭宇案就解釋不通,只能歸咎於公民意識淡漠和缺德。現在,大家都在感慨社會誠信缺失、權錢交易、食品商人和醫院唯利是圖、學校違規收費,其中很多屬於制度問題,但歸根結底也是一個道德問題,其根源值得認真反思。反思是一個重建社會道德秩序的過程,它需要有宏觀的視角,從人性、制度、觀念與實踐等多角度切入。道德冷漠的人,常常伴有良心上的不安,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借口,就能給不安的良心帶來莫大安慰。這是彭宇案的誘惑,我們必須擺脫這種誘惑。(楊於澤)新華網評:法律必須介入道德領域許博淵煙台一位73歲老人9月26日暈倒在街上而無人救助,醒來後手舉200元錢求助,有青年上前將其扶起,沒有拿他的錢就走了。媒體報道後有論者如此評論:有專家建議加大對『訛人』者懲處力度,以法律來懲治訛詐者。道理不差,但救人者尚且拿不出證據,又如何拿出被人訛的證據?法律不是萬能的,強行介入道德領域未必是什麼好事,也管不過來。真正解決『救人反被訛』,解決類似的老人跌倒之後無奈之下的拿錢『自救』,關鍵還是從道德上著手。他還寫道: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見義勇為,必然會匯聚成一股社會正義的洪流。法律不是萬能的,這點我完全同意,世界上沒人說法律是萬能的,除非傻瓜。但是,法律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在某些領域,某種程度上是能的。如果因為不是萬能的,就把它放在一邊,連它有限度的能也不去利用,那也是傻瓜。的確,許多情況下當事人拿不出救人的證據,也拿不出被訛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無能為力。因為法律重證據。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在能夠拿出證據的情況下,也把法律的武器放在一邊。例如前不久江蘇如皋的訛人事件,就有公交車上的攝像為據。那位訛人的老婦就是在鐵證面前才被迫道歉的。我曾發文呼籲,社會道德必須動用法律武器來捍衛它,搶救它。只此一舉,就可以為道德壯膽,為良心壯膽,同時亦可令那種綁架和強奸道德的缺德之人有所顧忌。事實上,法律已經介入了,只不過是在相反的方向上罷了。2006年南京彭宇一案,鼓樓區法院主審法官就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作如下合理想像:從常理上分析,其(彭宇)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僅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做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雖然此案的最終結果是庭外和解,但對中國社會道德的破壞性無法估量。從此之後,老人跌倒後無人相助的報道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上述論者說關鍵還是從道德上著手,不知道什麼意思。推想起來,也許是教育和呼籲,還有表揚見義勇為者之類吧。煙台老人手舉200元人民幣求助,十目所視,此時上前相助,被訛的風險應該比較小了。如果以此為據,說明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見義勇為,必然會匯聚成一股社會正義的洪流,法律不必介入,道德完全有能力自救,那是無法令人信服的。歷史上,我們一直提倡以德治國,要求人們自我修養,自我完善,吾日三省吾身,修齊治平,而不大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不大習慣法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提出了建設法治社會的目標,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應該承認,法律在許多地方還是空白,尤其是在被認為小事而偏偏事關道德的一些方面。比如公共綠地里的銀杏熟了,有人公然拿了長竹竿在打,打得地上滿是葉子卻沒人管。又比如綠地里的馬蓮草,有人公然把它的葉子一大把一大把地掐下,拿回家去也沒人管。因為在這里法律是空白,道德也就成了戕害的對象,彌漫開來的是不道德:公共的東西是可以據為己有的。如果有關方面對此加以立法,而且責成有司以法管理,誰竊取公物,就懲罰誰,竊取者就會有所戒懼,道德就有了依靠,就有可能長大成人。結論是:為了培植和維護中國社會道德,法律必須介入道德領域。

Ⅶ 當今社會缺乏職業道德的例子,簡單說一說處理意見

例子:比如公交司機駕車飛站、停車買飯、加油等
處理意見:1加強群眾監督
2制定相關條例約束
3 定期培訓,學習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有一套可行的考核制度
你自己再詳細點描述例子,再展開陳述處理意見,寫多點
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航空安全條例 發布:2025-05-22 23:47:21 瀏覽:672
薊縣律師 發布:2025-05-22 23:46:43 瀏覽:763
沛縣最出名的律師 發布:2025-05-22 23:32:04 瀏覽:280
幹部理想信念從政道德教育制度 發布:2025-05-22 23:31:17 瀏覽:793
勞動法能保護公司權益 發布:2025-05-22 23:26:57 瀏覽:466
經濟法雖能區分但 發布:2025-05-22 23:17:09 瀏覽:972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表 發布:2025-05-22 23:16:05 瀏覽:213
溫嶺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5-22 23:14:37 瀏覽:462
殺人犯刑法嗎 發布:2025-05-22 23:13:44 瀏覽:889
省建築市場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2 23:13:43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