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
❶ 如何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回重要標志。依法治答國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一種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相當發達的社會文化共存亡同興衰的社會現象。真實意義與成熟形態的依法治國,即法治國家,是以市場經濟的相當發展為經濟基礎、以民主政治的相當完善為政治基礎、以發達的權利義務觀為核心的精神文明為思想文化基礎的。
從這種意義上說,雖然依法治國作為一種理論學說古已有之,作為一種治國手段也曾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個別地方個別時期部分地實行過,但由於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完全具備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三個基本條件,因此,當時的思想家們不能對其作出全面的、深層次的科學分析,當時實行的所謂依法治國也往往不過是專制與人治的陪襯而已。濫用權力、野蠻擅斷、枉法裁判,在生產力和文化不發達的奴隸制與封建制時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是那種不發達社會的內在痼疾
❷ 依法治國戰略的內容和具體任務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五、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六、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❸ 依法治國的戰略布署
根據《決定》原文概括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戰略思路,包括戰略起點、戰略目標、戰略價值、戰略指導、戰略道路、戰略格局、戰略手段、戰略依託、戰略保證九個方面。根據總體戰略思路,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隊伍建設、黨的領導六個領域進行了系統戰略部署。
❹ 簡答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有哪些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全會將「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作為推進依法治國首要任務提出,體現了憲法在法律體系中根本法的地位,堅持依法治國首先是堅持依憲治國。當前,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抓住以憲法為核心這個關鍵,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會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六大特徵,即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全會要求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權力清單制;健全行政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審查機制、責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等。這些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無疑為推進依法行政提供了更加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線也是法治的生命線。全會進一步提出了確保司法權獨立行使和科學配置的制度機制,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如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這些措施,有利於發揮司法在國家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民眾的法律觀念是法治建設的基礎,需要通過向全民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來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全會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司法救助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機制等具體內容和措施。這就要求我們今後在法治社會建設層面,一方面,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通過法律對公權力的約束,通過法治確保社會自治。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法治工作隊伍的建設是依法治國的組織保障。全會指出了法治專門隊伍的建設方向,即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明確了「四個忠於」的目標,完善了法律職業准入制度,提出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等制度。這就為今後提升法治工作隊伍職業能力素養,加強法治工作隊伍作風建設,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忠誠可靠、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法治工作隊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並指出要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同時,還提出了黨委依法決策、黨組織監督、黨內法規建設、將法治建設納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等具體要求。這就明確了黨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即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四大職責,並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❺ 十八大以來中央實行深化改革,依法治國等戰略部署的認識與理解
■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目標方向一致、相輔相成、並行不悖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四中全會決定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戰略部署的姊妹篇。
■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可以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創造條件。
■ 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保改革沿著法治軌道有序推進,及時鞏固、發展改革成果,可以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堅持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必須堅持依法行政,致力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公正司法,讓改革中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獲得應有的法律保障;必須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使改革在良好的法治氛圍中推進。
❻ 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論文500字
沒題目的嗎,
❼ 在黨做出依法治國全面戰略部署中什麼是各級政府的基本准則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並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等6個方面提出重要任務和具體舉措。深刻領會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任務,增強建設法治政府的自覺性,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決定性意義。
❽ 如何理解"全國依法治國"戰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
1、「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3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適應經濟新常態,把握穩與改的張力,保持質與量的平衡,需要高超的方法論;
3、讓改革和法治互相助力,以法治思維推進改革、以改革魄力完善法治,需要縝密的辯證法;
4、讓經濟與生態價值合流,在量化的標准中體現出人的尺度、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自然達成社會財富的累積,這是深刻的發展觀;
5、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中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包蘊著寬闊的歷史視野、睿智的哲學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