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院長
①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的院長致辭
在法學專業創建二十周年慶典上的致辭
徐松林
2013年11月16日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今天是個好日子!
今天有數百位華工法學專業的校友回到了母校。看到你們歷經社會的磨練,一個個變得成熟穩重而又不失青春朝氣,我們很高興,母校歡迎你們回家!
藉此機會,我向各位校友匯報我們華工法學專業二十年的發展歷程。
華工法學專業創建於1993年。創建時的名稱叫「經濟法專業」、只是專科。專業創建之初我們只有3位老師,不久另外兩位老師就棄我而去,辭職去做專職律師去了,我幾乎成了光桿司令。好在,1995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試辦經濟法本科,有了本科專業這個平台,我們迅速引進了張洪林、曾友祥、關永紅、劉漢霞等幾位教師。
我現在還記得,那時,我們整個社科系擠在北校區18號樓四樓的一半空間,法學專業甚至沒有一間自己的辦公室;由於教師缺乏,我們每位教師要承擔六七門專業課;我也記得,我們老師在北校區1號樓上完一二節課,然後騎上自行車以百米沖刺速度趕往被稱為西伯利亞的化機繫上三四節課的情形,站在講台上,我們的衣服幾乎被汗水濕透(有同學告訴我,當年對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襯衫總是濕漉漉的貼在身上)。
實話說,對最初的幾屆學生,我們既沒有條件為你們准備足夠的圖書資料,也沒有能力教給你們完整的專業知識,我們心有愧疚!但這同時也培養了你們超強的自己動手的能力(所以現在,外界評價我們華工法學專業畢業生,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動手能力強」)。
1996年,雖然教育部正式批准了我校設立法學本科,但在理工科大學辦法學,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我們沒有錢購置圖書資料、沒有經費引進優質教師、沒有能力建設校外實習基地。艱難困苦中,1999年學校迎來了教育部的首次優秀本科教學評估。在評估總結會上,教育部專家提出,一個學校,如果只有強大的工科,而沒有強大的理科和文科,不可能成為一流大學。華工要想建成一流大學,必須加強理科和文科建設。
以此為契機,學校開始重視發展文科。2002年學校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莫岳雲教授是人文社科學院首任院長,學院下設法學系,張洪林教授是系主任。2003年底,學校籌建法學院,並成立籌備組,張富強教授是籌備組組長。2004年7月,華工法學院正式成立,經過全國遴選,葛洪義教授出任法學院創院院長。
法學院成立後,在以葛洪義教授為班長的領導班子帶領下,法學專業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從2004到2013,華工法學專業從每年僅招本科生30人左右、只有一個經濟法碩士點的專業,發展成為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一級學科博士點、年招研究生超過本科生、年招碩士生近兩百人、博士生近20人的研究型學院。我們現在有一個國家級培訓基地、兩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我們法學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並進入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單位之列。
華工法學專業的全國排名,也從全國50名開外,一躍而升至全國第29名。我們也從擁擠狹窄的北校區18號樓4樓搬到了空氣清新、風景如畫的大學城。
二十年,華工法學院共為社會輸送專科畢業生310人、本科畢業生1899人、雙學位畢業生174人、法學碩士350人、法律碩士378人。
總結起來,華工法學專業的二十年的發展,實際上分成兩個階段,前十年是蹣跚學步、艱苦探索的求索期,後十年是快速發育、發展壯大的成長期。二十歲,我們成年了,我們已經從一個瘦弱的孩童成長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
吃水不忘挖井人。借今天這樣的機會,我代表現任學院領導班子,向為華工法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葛洪義教授表達深深的敬意;向在專業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播撒了青春和汗水、為專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莫岳雲教授、張富強教授、張洪林教授、張麗書記、孫國忠書記、徐兵書記表達深深的敬意!
專業雖然發展壯大了,但我們頭腦很清醒:
一個專業最終辦得是否成功,不在於我們有多少學位點、多少研究基地,而在於我們有多少傑出校友、我們的校友表現如何!
校友是學校的名片。這些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一些重大法治事件中,總能見到我們校友的身影。前年的廣東省十佳公訴人大賽,經過層層選撥,最後評出的全省十佳公訴人中,有兩位是我們的校友;有一年媒體評出的廣東省十大名案中,就有一個案件是我們的校友任審判長、一個案件是我們的校友任代理律師。這些年,我們先後有十幾位校友出任基層法院、中級法院的院長、檢察院的檢察長;我們也有不少校友在金融領域、資本市場大顯身手;我們有更多的校友成為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成功律師!
校友還是我們辦學的依靠力量。這些年,我們建立了十幾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我們和實務部門共建了三個合作研究、協同創新平台,我們聘請了近40位校外碩士生導師。這些項目的建成,多是依靠校友或校友單位的幫助。
我們深圳校友會還設立了校友互助基金,幫助、扶持到深圳找工作的學弟學妹,雖然單次資助的金額只有區區數百元、千餘元,但讓初到深圳、孤立無援的學弟學妹們倍感校友之手的溫暖與同學之情的溫馨!
手拉手、相互攙扶;心連心,同舟共進!這就是華工法律人群體!
以前,常有校友向我反映,一談到自己是華工畢業的,周圍總有人瞪大眼睛,「華工還有法學專業?」。這幾年,瞪大眼睛的人少了,豎大拇指的人多了。業內人談起華工法學專業,總會感嘆,「華工法學,不錯,了不起」。
從瞪大眼睛到豎起拇指,只是一個簡單的身體動作變化,但這種改變,不容易!這既是我們全體教師努力的結果,更是我們全體校友爭氣的結果!
校友們,母校為你們感到自豪!
我們有一個夢想:我們要建百年法學院。我們要從一屆又一屆的校友身上提煉出一種華工法律人精神,我們要讓這種精神代代接力、薪火相傳,最終形成華工法律人的獨特精神氣質!
我想,「踏實、堅持、有夢想、有擔當」,這也許就是我們華工法律人精神!
謝謝大家!
② 現任湘潭大學法學院院長是誰,能提供介紹他的資料嗎
姓名: 胡肖華
職稱: 教授
電話: 0731-58293858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辦公室: 院長辦公室
個人主頁: 歡迎訪問胡肖華個人主頁
個人簡介
胡肖華,男,漢族,1964年1月生,湖南茶陵人,法學博士,湘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首屆新世紀社會科學研究人才「百人工程」研究人員、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湖南省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培養對象,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
Top
學習工作經歷
1981年9月入武漢大學法律系法律專業學習,1985年9月入武漢大學攻讀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執教於湘潭大學法律系,從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學科研工作。199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晉升為教授,2002年以同等學力身份獲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學位,2003年取得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Top
科研項目
1.轉型期中國公權力的憲法配置研究——從行政訴訟到憲法訴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中國社會公權力的憲法規制問題研究(主持)(司法部項目);
3.行政責任問題研究(主持)(省社科規劃項目);
4.教育行政訴訟論綱(主持)(省社科規劃「百人工程」項目);
5.教育行政訴訟研究(主持)(省教育廳項目);
6.國家司法考試對法學本科教學的沖擊及改革模式研究(主持)(省教育廳項目);
7.憲政視野下的司法體制改革(主持)(校級「百人工程」項目);
8.轉型時期教育法律關系嬗變與法治對策研究(參與)(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9.國家賠償理論與實證研究(主持)(校博士科研啟動經費項目);
10.部門法的憲法規制——以違憲審查為視角(參與)(司法部項目);
11.湖南農村法律服務研究(參與)(省教育廳項目);
12.中國當代審判制度改革問題(參與)(省社科規劃項目);
13.近代中國的憲政歷程研究(參與)(省教育廳劃塊項目)。
③ 法院院長和國土局長哪個影響力大
管理方面不同。在人事方面,法院院長厲害,資源,土地方面,後者更局權力。前提是兩者一個級別的!
④ 法院院長和財政局長誰權力大
當然是法院院長。一府兩院指的是政府和法院檢察院,而財政局只是政府的組成部門。一個地級市的法院院長是副廳,財政局局長只是正縣。
⑤ 上任最高法院院長肖揚人呢據說貪污了太多,是不是真的
肖院長正在享受退休生活,不要胡思亂想~
肖院長任上我國法治進步不小,他的功勞不可抹殺~
⑥ 從副院長變成法制辦主任算提拔嗎
算,副院長還是有提升空間的,這個你要明白,人往高處走。好好珍惜吧!
⑦ 法院院長不依法辦事誰來管
法律規定法院有嚴格的審理期限,如果超過審理期限可能會導致判決違法。
⑧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簡歷
肖揚 肖揚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幹校教師。1962年至1969年廣東省曲江縣公安局幹部。1969年至1975年廣東省曲江縣委宣傳部幹事,縣委辦公室幹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廣東省曲江縣龍歸公社黨委書記,縣委常委兼辦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黨委書記,清遠地委副書記。1983年至1986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1986年至1990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成員、檢察委員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2003年3月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http://ke..com/view/1864.htm
⑨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是誰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83年,首任院長系著名法律史學家張晉藩先生,現任院長為李曙光教授。
張晉藩教授:1930年生人,現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及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委員成員等等。張晉藩教授對於古代監察制度、監察法有著深入的研究,並且出版過《中國法制通史》、《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等多部專著和教材。
張晉藩先生人物經歷
1983年被評為中國法制史學博士生導師。
1988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法制史學帶頭人。
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中國法制史研究所所。
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特約法學評議組成員。
1983年第二屆法學評議組正式成員,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理事等。
1986年應邀為中央書記處講授法律課。
1996年、1998年兩次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講授法學課。
1982年以來,多次赴美國、加拿大、德國、以色列、日本、韓國進行講學活動。
主要貢獻
出版:
《中國法制史》第一卷
《中國法律史論》
《法史鑒略》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中華法制文明的演進》
《中國近代社會與法制文明》
《清代民法綜論》
《中國憲法史》
《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
主編:
《中國法制通史》十卷本
《清朝法制史》
《中國官制通史》
《中國司法制度史》
《中國民法史》
《中國刑法史新論》
《中國行政法史》
《中國民事訴訟制度史》
學術著作:
中國古代監察法制史/張晉藩主編,2007-12-1版中華法系的回顧與前瞻/張晉藩主編,2007-8-1版
中國法制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張晉藩主編,2007-8-1版
中國法制史習題集(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自測)/張晉藩主編,2007-6-1版
20世紀中國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張晉藩,2002-9-1版
中國憲法史/張晉藩,2004-12-1版
中國法制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張晉藩,2003-12-1版
中國司法制度史/張晉藩,2004-6-1版
中國近代社會與法制文明/張晉藩,2003-12-1版
中國法制史習題集(高等法學專業課程考試同步訓練)/張晉藩,2002-10-22版
中國法律史(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張晉藩,2002-8-15版
中國百年法制大事縱覽(1900-1999)/張晉藩,2001-1-1版
中國法制史/張晉藩,1999-11-1版
中華法制文明的演進(平)/張晉藩,1999-11-1版
中國法律史(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張晉藩,1998-4-1版
中國法制史(主編)/張晉藩,1999-1-1版
中國法制通史(十卷本)/張晉藩主編,1999-1-1版
二十世紀中國法治回眸/張晉藩編,1998-9-1版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校概況-研院簡介
⑩ 法院院長,法官應該要聽黨的話。聽人民的呼聲,依法治國。法院院長,法官尊守法律、法規
完全是在干預案件。
法官有自主決定的權利。
應該不會受院長的影響。
中國的司法還不太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