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蘇格拉底的道德哲學

蘇格拉底的道德哲學

發布時間: 2021-01-06 00:54:54

A. 蘇格拉底的故事有哪些

蘇格拉底的11個故事:

1
蘇格拉底的悍妻

蘇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醜陋,但娶了一個漂亮潑辣的女人,動不動就會遭她無禮謾罵。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正因為他老婆總在家裡發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遊走於雅典的大街小巷與人辯論,他辯論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蘇格拉底式反語法,成就了一個偉大哲學家!

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么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蘇格拉底教誨他的學生色諾芬說:「我勸你,色諾芬,當你一看到一個美人兒的時候,趕快拚命跑開。為什麼呢?據他說:「『青春美貌』的這種動物比毒蜘蛛還可怕得多!」

當蘇格拉底打著赤腳,穿著破舊的長跑和披風,整天游盪在醉漢、鞋匠、小販、老婦、藝妓之間時,他的妻子被她嚴厲的父親問著:「他什麼事也不做,只會耍嘴皮子,他連一雙鞋都沒有,就像一個叫花子。你跟他生活,就為了要在一起餓肚皮嗎?」美麗聰慧的妻子堅定地跟了他。妻子賣橄欖換得的可憐的錢用完了,麵粉吃完了,油也吃完了。妻子抽搭著:「連奴隸也受不了這樣的日子!吃得再壞也沒有了……」

然而在蘇格拉底的生命的最後,他的妻子仍高喊:「他是我的!」獄吏打開了門,她來到他床邊,她腰板挺直,黑得發亮的頭發捲起梳成一個大髻,在悲傷中她仍保持著體面,整個面目都帶著一種莊重的氣質。她知道他喜歡她這樣。她說:「過不了多久我就會找你的。」她就像他那樣神聖地面對著太陽說:「我的丈夫是一個偉大而智慧的人。」

在蘇格拉底眼中,妻子是一匹可愛又執拗的小馬,勇敢大膽,桀驁不馴。他愛著她的一切。臨刑前,他對兒子說:「對媽媽要和氣。……」他把妻子披散下來的一小縷頭發放回原處:「你知道我們是彼此相愛的。當你對我嘮叨時,我心裡就好受些。你也知道,我甚至樂意聽你嘮叨……等著吧,我們會在極樂世界見面的,在那裡我將報答你一切。」

這是蘇格拉底和他妻子真正的愛情生活。

他對妻子用幽默表達忍讓,雖話語不多,僅僅是一句話而已,卻使妻子的怒氣出現了「陰轉多雲」到「多雲轉晴」的良性變化,使旁觀者欣然大笑,更敬佩這位智者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質、藝術修養和坦盪胸懷。

用愉快的感情和行動來衡量蘇格拉底,他是真正快活的。所以,他可以給妻子現世的安穩,而有了心靈居所的悍妻也有了真正的快活。

蘇格拉底畢竟是蘇格拉底。

2
蘇格拉底與失戀者的對話

蘇格拉底:「孩子,為什麼悲傷?」
失戀者:「我失戀了。」
蘇格拉底:「哦,這很正常。如果失戀了沒有悲傷,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了。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甚至比你對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
失戀者:「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您非個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蘇格拉底:「丟了就丟了,何不繼續向前走去,鮮美的葡萄還有很多。」
失戀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爛,直到她回心轉意向我走來。」
蘇格拉底:「但這一天也許永遠不會到來。」
失戀者:「您說我該怎麼辦?我真的很愛她。」
蘇格拉底:「真的很愛她?她認為離開你是一種幸福。」
失戀者:「她現在不愛我了,我卻還苦苦地愛著她,這是多麼不公平啊!」
蘇格拉底:「的確不公平,我是說你對所愛的那個人不公平。本來,愛她是你的權利,但愛不愛你則是她的權利,而你想在自己行使權利的時候剝奪別人行使權利的自由,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戀者:「依您的說法,這一切倒成了我的錯?」
蘇格拉底:「是的,從一開始你就犯錯。如果你能給她帶來幸福,她是不會從你的生活中離開的,要知道,沒有人會逃避幸福。」
失戀者:「可她連機會都不給我,您說可惡不可惡?」
蘇格拉底:「當然可惡。好在你現在已經擺脫了這個可惡的人,你應該感到高興,孩子。」
失戀者:「高興?怎麼可能呢,不過怎麼說,我是被人給拋棄了。」
蘇格拉底:「時間會撫平你心靈的創傷。」
失戀者:「但願我也有這一天,可我第一步應該從哪裡做起呢?」
蘇格拉底:「去感謝那個拋棄你的人,為她祝福。」
失戀者:「為什麼?」
蘇格拉底:「因為她給了你忠誠,給了你尋找幸福的新的機會。」

3
快樂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原來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間里,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日子,朋友們一個個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有什麼好高興的?」
蘇格拉底說:「我有很么多書哇,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里。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是最差的,不安靜,不安全,也不衛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亂八的臟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蘇格拉底說,「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呵!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扣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花,種一畦一畦菜,這些樂趣呀,沒法兒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也有許多好處吧!」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多著哩!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他問:「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4
寬容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家蘇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裡漫步,一邊走,一邊聊天。忽然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人,沖了出來,對蘇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頭要去找那個傢伙算賬。

但是蘇格拉底拉住了他,不準他去報復。朋友說:「你怕那個人嗎?」「不,我絕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還手嗎?」蘇格拉底笑笑說:「老朋友,你別生氣。難道一頭驢子踢你一腳,你也要還它一腳嗎?」

心底無私天地寬,有博大的胸懷,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計較得失、榮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

5
消費

一天,一位熟知蘇格拉底生活節儉的人突然在集市上發現他全神貫注打量幾件俗氣的陶器,頗覺驚訝,便上前問道:「蘇格拉底先生,您今兒哪來的雅興?」
蘇格拉底回答道:「我向來有興趣的是,看看市場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東西。,不要買自己想買的東西,而要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即使只花一分錢,也是昂貴的。」

6
道德

有一回,蘇格拉底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人人都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麼?」
那人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
蘇格拉底問:「但為什麼和敵人作戰時,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呢?」
「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
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於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
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葯,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葯,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
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
蘇格拉底並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
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於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

7
堅持

有一天,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成為像蘇格拉底那樣學識淵博的學者。蘇格拉底沒有直接作答,只是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開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哪些同學堅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舉起了手。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次問學生:「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有哪幾位同學堅持做到了今天?」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著名哲學家的柏拉圖。

8
自我發現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你幫我尋找一位好嗎?」
「我一定竭盡全力。」
蘇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都被蘇格拉底一一婉言謝絕。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時,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懇切地說,「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挖掘出來。」
蘇格拉底笑笑,不再說話。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自責了整個後半生。
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轍,每個嚮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該牢記先哲的這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

9
尋找快樂

一群學生在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他們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請教:「老師,快樂到底在哪裡?」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
這群學生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在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出一條獨木船。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劃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
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
他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說:「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它的時候突然來訪。」

10
蘋果的香味

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如何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了嗎?」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又問:「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學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蘇格拉底再次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台上後,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回到講台後,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舉起了手。他的神態,引起了一陣笑聲。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麼味兒?」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11
求知

一個青年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知識?」
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里,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扎才將頭探出水面。蘇格拉底問:「你在水裡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
「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B. 蘇格拉底地位是西方的孔子嗎

從哲學和教育方面可以這么說,但是蘇格拉底的哲學對皇權統治並沒有指導意義,而孔子的哲學卻控制了中國2000年之久,所以在政治層面,蘇格拉底比不過孔子

C. 蘇格拉底德育的啟示

一、蘇格拉底德育範式的解讀
關於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國內外的教育研究多有闡述,但基本上被簡單地視作一種技術性的道德教育的方法,即等同於他的「對話——問答」教學法。這顯然是一種孤立的、膚淺的認識,至多隻是從外顯的形式或實際的操作上所作的局部性和階段性的理解,沒有將活動的整體和運行的全程納入視野,遮蔽了其承載的內隱性的精神內涵。蘇格拉底本人是「把自己的教育活動看作是幫助學生產生思想的助產術(maietica)的」。誠然,教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方法的保證,但教育活動的本身不可能與活動開展的方法等同。如果從蘇格拉底「精神助產術」的整體建構與實踐全程來看,筆者認為,「精神助產術」是蘇格拉底獨創的,集其哲學思想、教育理念、德育目標和實現手段於一體的德育活動範式。他通過創建自己的唯心主義哲學,來確立啟發教育的理念;通過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實現其追求「善」的德育目標。各個要素相對獨立又彼此關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教育活動體系。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對話辯證法已不是一種達到某種目標的工具性手段和方法,而是人的最為基本最為原始的存在方式。」[1]成為真理及人本身生存和顯現的境域。
1.唯心主義的哲學基礎
在西方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奠基者。他的唯心主義哲學觀是創立「精神助產術」的思想源泉,也是構建整個「精神助產術」範式的根基。在蘇格拉底以前,古希臘哲學是從探究客觀世界的本質開始的,主張世界萬物都產生於一種特殊的物質,從而形成了古希臘所謂的自然哲學傳統。哲學家從理性的思考出發,注意探索自然界,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還原為原始的物質,而這些物質是世界萬事萬物和人類的本原,求索的中心問題是「什麼是自然,因而什麼是人類?」。這種自然哲學傳統的本質是在自然界中尋找世界的終極原因。但從智者學派開始,希臘哲學的研究興趣從自然轉向了人和社會,關注的中心問題是「什麼是人類,因而什麼是自然?」。研究人類思想和人類行為,研究邏輯學、倫理學、心理學和政治學,表現出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在這個重大的哲學轉折中,蘇格拉底不僅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完成了對希臘自然哲學傳統的徹底顛覆。他第一個將精神與物質明確對立起來,不僅明確地將靈魂看成是與物質有不同本質的精神實體,而且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神,神是世上萬物的最終主宰。神不僅根據自己的目的安排了客觀世界的一切,也「在人的身體里安排了能思考的靈魂」。於是,希臘哲學發生了從探討自然界向探討人的倫理與道德問題的轉向,「注意力更特別集中於倫理問題:什麼是至善?什麼是人生的目的和目標?倫理學成了主要課題,研究邏輯和形而上學是為了解決道德問題」。

D. 蘇格拉底的智慧是什麼

蘇格拉底2000年前提出了「知識是美德」的神聖思想,他的思想中心是探索生活的目的和美德。他強調,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獲得各種有益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觀是相對的,只有找到普遍性的,絕對的善念,把握真理,才是人生最高的人生目標和美德。他主張認識做人的真理,過道德的生活。

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必須擁有道德知識,所有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只有擺脫物質主義的誘惑和後天經歷的局限性,才能獲得以智慧,勇氣,節制和正義的美德獲得這一道德的知識。

蘇格拉底認為,道德只能以思想和神的安排為基礎,道德教育是讓人們認識神靈,遵守神的吩咐。蘇格拉底說,身體脆弱,靈魂不朽,天地萬物的存在,發展和毀滅是由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統治者。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大量的崇拜者團體。

像一些偉大的人類導師一樣,他未在生命中寫過任何巨作,但是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的行為和智慧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著作。這些著作是基於蘇格拉底和其他人之間的對話為切入點而展開的。

他在哲學史上是西方哲學的源頭之一。

應該說,哲學和思想史上對古希臘最有影響力的三個人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其中三個是師生。不負責任的說,沒有蘇格拉底就沒有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出現。

他的思想體系不再解釋了。

他的智慧是什麼?我認為蘇格拉底的智慧最好用自己的話來總結。

「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

所以在柏拉圖的著作中,幾乎在蘇格拉底出現的所有場合,他都應該是明智的,但不友善的,他證明了他人的無知。那我們知道什麼呢?

巧合的是,經過數千年後的愛因斯坦使用一個圓證明,你知道的越多,就越發現你知道的越少。

所以神說說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是的,他的智慧是知道人的界限與人的無知。

E.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美德就是知識」(或「道德就 是知識」)是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它表

(1)蘇格拉底重視發展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質修養,提出「美德就是知識」的命版題,並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發權展人的智慧,完善人的道德。
(2)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識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實現人的美德,必須使人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而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離不開教育。

F. 蘇格拉底的故事 誰能介紹一下

蘇格拉底

--------------------------------------------------------------------------------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個傍晚,雅典監獄中一位年屆七旬的老人就要被處決了。只見他衣衫襤褸,散發赤足,而面容卻鎮定自若。打發走妻子、家屬後,他與幾個朋友侃侃而談,似乎忘記了就要到來的處決。直到獄卒端了一杯毒汁進來,他才收住「話匣子」,接過杯子,一飲而盡。之後,他躺下來,微笑著對前來告別的朋友說,他曾吃過鄰人的一隻雞,還沒給錢,請替他償還。說完,老人安詳地閉上雙眼,睡去了。這位老人就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又是一位個性鮮明、從古至今被人毀譽不一的著名歷史人物。他的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清教。蘇格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斗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酷署嚴寒,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經常和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他從個別抽象出普遍的東西,採取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譏諷」即通過不斷追問,使對方自相矛盾,承認對此問題無知;「助產術」即幫助對方拋棄謬見,找到正確、普遍的東西,即幫助真理問世;「歸納」即從個別事物中找出共性,通過對個別的分析比較來尋找一般規律;「定義」即把單一的概念歸到一般中去。
蘇格拉底教學生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准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學生: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這一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乾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比方,一條船,應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於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還說,最優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精於農耕便是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便是一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政體。」三十僭主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蘇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帶領四個人去逮捕一個富人,要霸佔他的財產。蘇格拉底拒不從命,拂袖而去。他不但敢於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開譴責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惱怒地把他叫去,不準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說:「你小心點,不要叫我們不得不再減少羊群中的一隻羊。」蘇格拉底對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三十僭王」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有人控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系密切,反對民主政治,用邪說毒害青年。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對被告叛決以前,被告有權提出一種不同於原告所要求的刑罰,以便法庭二者選其一。蘇格拉底藉此機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自稱無罪,認為自己的言行不僅無罪可言,而且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結果,他被叛了死刑。在監獄關押期間,他的朋友們拚命勸他逃走,並買通了獄卒,制定了越獄計劃,但他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仰。就這樣,這位70歲的老人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做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後世的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學派
蘇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又是一位個性鮮明、從古至今被人毀譽不一的著名歷史人物。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乾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比方,一條船,應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於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還說,最優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精於農耕便是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便是一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G. 老子哲學高於蘇格拉底嗎

對老子和蘇格拉底的哲學進行比較,可以說,老子哲學有更高的水平。

一,提高自身修養方面的差異

蘇格拉底認為,磨難和逆境是磨煉人格的最高學府,提倡經受磨難來提高自身。這與儒家思想相似,屬於中高層次的思想觀念。

思想的發展是物極必反的。更高層次的智者並不提倡用吃苦去鍛煉自己,而是輕松地做事。

老子主張不爭、尚柔,主張不與人相爭,做事要柔和。這樣的做法是不吃苦的。這是比蘇格拉底更高層次的做法。

道德經

雖然蘇格拉底是為了喚醒雅典的愚昧促進雅典進步,而批評雅典的傳統宗教和思想。但他的行為過激得達到被法院處死的程度,這與中國的老子得以善終相比,他的行為和思想水平還差了許多。

綜合以上七點可以看出,蘇格拉底所具有的哲學思想水平,和對人生和社會各方面理論的深度和全面性,比老子相差許多。

H. 蘇格拉底關於道德的觀點(要專業些哦~)

蘇格拉底確實主張了一個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這個宇宙理性神是蘇格拉底的哲學追求—-真正的善—-的終極根據,人能有知識,是因為人得到了神的特別關愛,被賦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靈魂,有了愛智的心靈和理智。但是人應當明白,你所具有的那點靈魂同神的智慧是無法比擬的。所以這個新的理性神的觀念和關於人當「自知無知」的教導,就成了激發和推動人追求真知與批判不真不善、偽真偽善的強大力量。
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但他們只停留在感性的階段,只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論。到蘇格拉底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認為對於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感覺世界常變,因而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從蘇格拉底開始 ,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
蘇格拉底建立了一種知識即道德的倫理思想體系,其中心是探討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強調人們應該認識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和「認識自己」,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規范都是相對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絕對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識,才是人們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人們只有擺脫物慾的誘惑和後天經驗的局限,獲得概念的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等美德。他認為道德只能憑心靈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認識心靈和神,聽從神靈的訓示。這種禁慾主義和神秘主義倫理思想,後來被安提斯泰尼繼承和發展,形成以強調禁慾為特徵的犬儒學派;而蘇格拉底倫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樂論思想 ,則被亞里斯提卜繼承和發展,形成主張享樂的居勒尼學派 。柏拉圖全面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體系,並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倫理道德要由理智來決定,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在以後西方哲學思想的發展中,起了積極作用。

I. 1「德性」最早還不是道德哲學的概念,在希臘語里是指品性、特徵、本性。蘇格拉底將德性從倫理學的角度去考.

德性,德復是德,性是性制,這里最重要的是性,什麼是性?性指生命本體,比如佛性、自性、本性、都是指生命的本體,真正認識了生命的本體就是超凡脫俗,超凡入聖,這就是「道」的力量,領悟了道,後有德之,性之道德,大也!哎,搞不清整個宇宙,上面的也是不能貫通,這些太深奧了,你就當天書聽吧。

熱點內容
依法行政法律考試答案 發布:2025-05-04 11:36:29 瀏覽:350
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的撤訴 發布:2025-05-04 11:25:26 瀏覽:940
法學與科學 發布:2025-05-04 11:23:49 瀏覽:690
司法警察元旦 發布:2025-05-04 11:23:48 瀏覽:969
消費者條例d 發布:2025-05-04 11:13:00 瀏覽:113
經濟法的社會本位原則在疫情中的體現 發布:2025-05-04 11:12:59 瀏覽:510
勞動法有無降低薪水的規定 發布:2025-05-04 11:12:14 瀏覽:140
2018勞動法孕婦三期賠償 發布:2025-05-04 11:08:34 瀏覽:655
個人寫的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4 10:57:03 瀏覽:619
刑法分則三章 發布:2025-05-04 10:54:10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