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掙的錢道德經

掙的錢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4-03-21 10:27:14

『壹』 《道德經》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一、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韓鵬傑《道德經在說什麼》

假如讓我稍微有些認知,行走在大道上,最害怕走到斜路上去。大道非常平坦,但一般人喜歡走捷徑。(無道之君)朝政非常混亂,田園非常荒蕪,倉庫非常空虛。穿著華美的衣服,佩帶鋒利的寶劍,吃飽喝足,積存財貨有餘,這是誇耀自己的強盜途徑。無道啊!

2、南懷瑾《老子他說》

(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他說要想介然頂天立地地站住,真正的智慧是「行於大道」,做一個光明磊落正直無私於天下的人。但是「惟施是畏」,「施」是布施,要知道布施是可怕的。

(2)「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大道非常平坦寬闊,但是人卻不喜歡走大道,偏愛走小路。人們就是喜歡玩小聰明,喜歡走這個小道,反而妨礙了自己去了解真正的大道。

(3)「朝甚除」,「朝」是指朝廷,官府掃除得甚為潔凈,但人民生活不上軌道;結果「田甚蕪」,田地沒有人耕種,土地荒蕪了;「倉甚虛」,財政貧乏,國庫空虛,人都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服文彩」,穿的衣服漂漂亮亮,牛仔褲馬仔帽,戴上雞腳的手套;「帶利劍」,還有些人帶把扁鑽,准備跟人打架;「厭飲食」,好吃的都吃得討厭了,「財貨有餘」,有錢的總歸有錢,「是謂盜誇」。他說,這個是真正的土匪,剝削了自然的道德,違反了道德原則,「非道也哉」,這不是「道」的道路。

3、白雲先生《老子之道》

(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本章中的介然有知,介然是指奉道而不移,有知,指知道。行於大道,襲常,介然有知,進而聖人行於大道,以大道治天下。

唯施是畏,施,指君王為政,施人道於天下。在上章講,聖人治天下,不可開人之天,而要開天之天。故,聖人唯開人之天為慎,不敢妄施妄作。

(2)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聖人以天治天下,抱一為天下式,以天道為治國式法,天下統於一,聖人立而可治,故大道甚夷。

奈何君王,常廢天之天,而開人之天,崇尚以人道治天下。

(3)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朝甚除。失天道,以人道治天下,天下總是會出現頻繁的崩潰,和頻繁易姓而王的狀況。

田甚蕪。天下不太平,總是頻繁地出現興亡交替。農事疲敝,農田都荒蕪了。

倉甚虛。農事不興,田地荒蕪,糧食自然就會歉收,以至於倉廩不實,國家貧弱,百姓窮苦。

(4)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服文采。講古代的章服制度。服,此處是指冠冕服飾。文采,指文章,也稱章紋。為古代綉、繪於冕服上的花紋圖案,以定人倫之序。帶利劍。古代君子,什麼樣的身份,佩戴什麼相應規格的劍。厭飲食,指古代的食禮。古人吃飯是處處都要體現出來禮儀,非常講究。

(5)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以人智治國,國之賊。誇,本意是指奢侈。這里是指禮之隆盛。把天下從天那裡偷走,還不算完,還要極盡禮節文貌之盛。非道也哉,禮只是人道,而非天道。以人道治天下,不可長久。所以聖人應該去人復天,以天道治天下。

4、羅大倫《道德經說什麼》

(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迤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聽說道以後,我突然就清醒了。我「行於大道。」老子用這種詩意的方式來表達,願我走在大道之上,按照道去做事。

「唯迤是畏」的「迤」代表彎彎曲曲、來來回回的狀態。老子說,我走在大道之上,就擔心自己會走入彎曲的小路和斜路上去。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的意思是,大道非常平坦,但是一般人特別喜歡走彎曲的小路,您以為走小路是抄近道,但您在走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失去方向了。

(2)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朝甚除」就是指在您的朝廷上、廟堂之上這些場所,壓根兒就沒有人來辦公,所以乾乾凈凈的,什麼都沒有,因為您壓根兒就沒有在您的工作崗位上堅守。

「田甚蕪」的意思是,您所管轄區域的田地都是荒蕪的,因為您沒有帶領大家好好耕作。

「倉甚虛」的意思是,糧倉里沒有糧食了,說明大家沒有財富,您下面的人沒掙到錢。

本來該做好的工作您沒做好,卻「服文采」——穿很漂亮、很奢華的衣服,大搞物質享受。還「帶利劍」——攜帶鋒利的劍宣示自己的身份。

「厭飲食」已經享受夠了各種美食,暫時對美食沒有胃口了。

「財貨有餘」領導者自己撈了很多錢,但田地卻是荒蕪的,下面的員工也沒錢,倉庫是空的。

老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諷刺領導者,認為這些行為離道太遠了,「是為盜誇」,這種誇耀自己的行為跟強盜差不多。所以老子在最後說「盜誇非道也」,這種強盜的作為跟大道離得太遠了。

三、我之體悟——讓情緒和念頭回歸大道

抄小道,這個在生活中太常見了,尤其在中國這種現象很普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什麼事情總有鑽空子的。有時候看到愛鑽空子還次次成功的人,心裡確實會很不舒服。跟他一起鑽空子,覺得有違原則或良心不安,但看到他輕輕鬆鬆就得到很多好處,心裡又不免有些不平衡。記得剛工作時,遇到這種人,真的覺得很憤憤不平。但時間長了之後,會發現他之前鑽的空子其實都是在損耗自己的信譽,一時會得了便宜,但長久來看實在是不值當。信譽這種東西需要靠長期積攢,建立起來不容易,但丟棄卻只需要一兩件小事。

人啊,為什麼總喜歡抄小道呢?我覺得大部分情況是因為我們總盯著結果和利益而導致「目光短淺」。而且這種目光短淺的行為還特別容易得到即時反饋,以至於讓我們以為這樣才是對的。我確實有那麼一陣懷疑自己的價值觀有問題,想是不是這種抄小道的行為才是世界本來的樣子,我可能是被自己限制住了。但讀了《道德經》,終於不再懷疑了。

想我今天還在為同事誇耀自己貶損我的行為而生氣,實在是沒有必要,老子不斷的把我們的境界拔高,眼光放長了看問題,而我如果還把自己困在在這些離道甚遠的瑣事上,那這五十幾天的《道德經》是白讀了。我想所謂的修煉,就是把自己的情緒和念頭,從這些日常的小事中一點點的拔出來,讓它回歸到平坦的大道上,踏踏實實的做事。

『貳』 道德經第六課

萬物自然論 是講自然萬物的秩序,包括人類社會,把人也當成物之一,那這樣它的一個秩序是怎麼建構起來的?我先用四章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引了道德經四章中的幾句,我先念一句,然後我解釋,我來把這個萬物自然論給他解釋清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25章) 。

他就講創生天地的這個,像母親一樣的力量。這個力量有什麼特點呢?它在天地之前出現,它是安靜的、深遠的,關鍵是他獨立而不改。什麼叫獨立?我們知道我們其實都不太獨立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我們都不是獨立的,你總得依賴什麼,比如說你是你父母親生的,不是自己把自己生出來的,這樣你就不獨立了,你是被生的、被造的。

但是這個造物的力量,這個創生萬物的力量,它是獨立自在的,自在就是你沒辦法改變它,因為它獨立而不改,講得是這兩層:一個是一個獨立而不改的力量,一個是容易不獨立和被改變的力量。

社會中我們都可能是不獨立,被改變的,這兩個東西就顯得很矛盾嗎?道德經告訴我們:是的,你是會被影響,你是做一個被造物,不容易獨立而不改,但是你在被造的時候,你身上就有獨立而不改的一種特性存在。

比如說一棵松樹的種子,我們拿著一顆小小的松樹的種子,你再拿著另外一棵槐樹的種子,這兩個種子可能大小差別也就這么點兒,但它內部的東西一樣嗎?不一樣,一個長出松樹,一個長出槐樹。它內在的有它自己獨立的特性。

那我們人也一樣,你就相當於在父母精血結合的時候,就有了一個特定的你,就像你到底長成一棵松樹來,你長成一朵玫瑰花,你還是長成一棵稻草,這是被設定,這就叫什麼?

自然,自己本來這樣,那麼,它為什麼會有這種自然之道呢?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因為造物者是獨立而不改的,所以它要賦予萬物它的特性,這個特性是不可更改的。然後呢,在這個基礎上來建構一個各有特性的,有各種能量層次的,有各種差異的這么一個秩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你是一棵松樹,就按照一棵松樹來培養你,你是一個金絲雀,就按照金絲雀來培養,這就是最高級的教育了。

讓你那個特性,那個獨立而不改的東西得以實現。而且在這個背景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這就叫什麼,這叫獨立而不改的秉性。所以呢,這就是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 。 獨立而不改 這種特徵,它在創造人的生命的時候,它一樣注入了萬物,它要求萬物各有特徵,各有獨立而不改的東西。

我們再來看 25章 :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法自然是道按照讓萬物各自自然的方式,這種秩序來進行安排。所以說好的社會就是保護每個人的獨立而不改,那這樣發展起來就是非常的多姿多彩的,各有各的創造。你不能讓一個做饅頭的非要去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也不一定做得好那個饅頭。所以這個就是各有自己的獨立而不改。

所以一個好的秩序,就是保護這種東西,叫道法自然。

我們再來看 第 17章 :成事述功 ,百姓皆謂 : 我自然 。

就是事情做成了,講述功業,百姓皆謂,百姓都說;我自然,這是我自己;是我自己乾的。也就是事業有成以後,百姓不會去感謝外力。就是感謝我自己,為什麼?就是我自己乾的

只有很自由的百姓才會這么考慮問題。就跟我們在市場中掙的錢,你取得成就了,管企業的企業有利潤,成就從哪兒來呢?就是我自然。我們努力出來的。他把功勞歸於自己。

那麼這個前提是什麼呢?前提是每個人都自由的才可能這個,那不然你就得感謝外力啊!

對老子來說,他為什麼認為這種狀態「成事述功,百姓皆謂:我自然」呢?就因為大道是獨立而不改的,

它就是獨立而不改的,我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成了,這就是自然。

它身上顯示出了大道的特徵。獨立而不改的特徵。也就是說他是個自由人,這樣呢就符合大道的秩序了,所以今後我們看到「自然」這個字的時候,大家不要想到大自然,大自然說的是那個自然沒有被人干擾過,它是按照他自己的邏輯在運行的,所以把它叫大自然。

但這個自然超越了大自然那個概念。這個自然就是獨立而不改,按照它天性,按照它的本性而實現的一種狀態。

第5 7 章: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朴。

我無事而民自富, 朝廷無事不幹擾,老百姓自己就變得很富裕; 我無為而民自化, 就是你不要去折騰,老百姓自己會教化得很好;自化就是自我教化;你不要去教化百姓,百姓能自我教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很安靜,不去干擾他們,民眾自己會走上正道; 我無欲而民自朴, 你不要有慾念,民眾會變得自然純朴;因為你要壓迫他,他就得過來跟你鬥智斗勇,本來你不折騰他,不壓迫他,不傷害他,他當然就變得很自然淳樸。

自富、自化、自正、自朴, 全是「自」,經濟上是自,教化上是自,倫理上是自,行為習慣上是自,所有的都回歸那個,獨立而不改。自然而然,道法自然。你要做到道法自然,天道的力量就釋放出來,而天道是一個創生的力量,所以它就變得富;天道,是正義的力量,公正的力量,所以它就會正;

天道是簡單質朴的,大自然里沒有太花哨的東西,大自然裡面一切都很簡單,只要你給他獨立而不改的條件,滋養他獨立而不改的自我發展,這個結局就特別好,這就是萬物自然論。所以從這兒來看呢,天地秩序全部打通的,創造萬物的力量是獨立而不改的,所以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立而不改的因子。

所以治理國家也好,處人待事也好,教育孩子也好,就要想到獨立而不改的幾個字,所以這就是萬物自然論。

第6 4章 : 教不教 ,復 眾人之所 過 , 以 能 輔 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教不教什麼意思呢?以不教為教。最好的教育,是通過不教育而讓他自我教育。這個思想比較深刻。目的是讓你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生長。這個其實我們帶孩子也是這樣,我一般都是:嗨,你要這樣,你要那樣啊,從來不會想著讓他自己去學習,訓練他自我去學習。放在一個國家來看,基本上是政府在教育方面要保護教育自由,是這個意思。

復眾人之所過 ,就是要寬容。當你發現眾人有過錯的時候你要寬容。

什麼叫寬容呢?因為它是獨立而不改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東西未必是你喜歡的,但是呢,當你不喜歡,你也別去干預他。他只要不是造成了別人的傷害,你不要干預他,為什麼?這是他獨立而不改的生長過程中,他所必然要發生的事情。他一定是在不斷的犯錯中然後走上他的獨立而不改的道路,這樣他才能成立一個獨立而不改的,非常具有自主精神,非常具有創造力量的這么一個人。

因為這是天道的特徵。天道的特徵就是獨立而不改得。天道還要一個特徵,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獨立而不改,跟這個天道的創生性是鏈接在一起的,是有關系的。哪些人能夠走上獨立而不改的獨立思考,獨立做事兒,然後呢,自我選擇,自我承擔的這么一個道路的時候,他就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的創造性就出來。

如果我們就按照老子的這個以「道法自然」為中心,來建構我們所有的管理系統,那不得了了,中華民族這么勤奮,要有多少創造,道生一一生二生三生萬物,那生出多少來。

今天講的題目是就活出天道,你生命中天道的特徵很清楚啊!

第一是創造,開始就是: 天下有始 ,天下是一個開始,那「」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 」啊,這是創造。

第二它是向善的, 善利萬物 ,叫做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或者說 「天之道,利而不害」 。那我們身上也有這個天道的特徵,我們具有創造性,而我們的創造,它是服務人的,有利於人的,那麼這種天道的特性,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它釋放出來,這就是道法自然,你要盡量的讓人自然。那這樣呢,這個創造性就釋放出來。這個向善的力量就釋放出來。

你一旦不讓它自然,麻煩了,天性就被扭曲,被壓抑,就相當於一顆牡丹花的種子,你非要把種成白菜,這就是把它破壞了,這就是忘了萬物自然。

企業管理也是如此,企業管理就是釋放在自然狀態下,一個人最好的力量。

第6 4 章: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

管理的目的是什麼呀?能夠輔助萬物的自然,而不要去敢作敢為,也要把它去破壞了。就不要去這樣做,要盡量的輔助萬物之自然。包括做企業,基本上不要想著去改變人,你找你覺得合適,你用心在找合適的人,所以這個就是它的很重要的這個思想:就是萬物自然論,這是第三點啊。

復習,記住:

第一宇宙的創生論,第二是宇宙向善論,第三是萬物自然論。

這幾條你想想,你又堅信這個宇宙,你又感恩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把你帶來,給定了你的生存秩序,你又對這個世界充滿信心,因為你知道這個世界是向善的,你也要向善,第三你一定是獨立自主的追求你的發展,當然你的發展就和前面兩個是有條件的,你是獨立自主的去創造,獨立自主的去行善。

『叄』 從《道德經》中解讀財富 一

從道德經中解讀財富1、

財富是人世間最熱門的話題,儒釋道中也沒有避諱財富,也有很多獲得財富的規律,過去我用華嚴《金獅子章》解碼過財富,今天開始嘗試用《道德經》的大智慧來解碼財富。看看《道德經》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發。

  《道德經》作者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德經》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僅此於《聖經》的書。但現代很多人只是通過文字的解釋來理解《道德經》,這是有很大偏差,尤其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時代的變遷,用當下的文字解釋是無法真正理解《道德經》的智慧精髓,更不要說運團鏈用了。

  首先老子是誰?他是天子老師,又是國家博物館館長,所以這本書在當時不是寫給普通人的,是給橘或告天子、組織的領袖、領導者等人所寫的內容。是讓天子或管理者能夠遵循天道的規律來管理國家、管理組織,能夠實現國家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反過來,能讀透此書,以此思維模式來指導生活的人,也一定能夠成為領袖,財富自然不在話下。有錢的人不一定圓明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不差錢。錢不僅僅是錢,本書將運用《道德經》的智慧來駕馭財富、駕馭人生,使我們在追求財富的路上獲得平安,喜悅。

幸福頻率~道德經第一天

熱點內容
新勞動法辭退員工 發布:2024-05-17 23:00:39 瀏覽:131
法律援助典型材料 發布:2024-05-17 22:44:34 瀏覽:635
中級經濟法百度網盤 發布:2024-05-17 21:33:17 瀏覽:238
2017處方管理條例 發布:2024-05-17 20:50:22 瀏覽:601
浙江際洲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05-17 20:17:08 瀏覽:579
勞動法對13個月工資的要求 發布:2024-05-17 20:17:01 瀏覽:528
法學中的美術 發布:2024-05-17 20:11:25 瀏覽:155
溫州市道德模範 發布:2024-05-17 17:04:02 瀏覽:595
違反勞動法的追究期限 發布:2024-05-17 15:29:23 瀏覽:307
民法共 發布:2024-05-17 14:09:27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