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道德關系
① 企業文化與職業道德的關系
企業文化:是指在企業的經營實踐中發展出來的為了解決外部適應和內部整合問題的一套價值觀和基本假設,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由行為方式所產生的結果。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在職業道德中能夠體現價值觀,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方式,價值觀又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所以,職業道德是企業文化核心內容的體現方式之一。
② 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道德、中華傳統美德三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有關聯。
1、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道德,此外還有傳統藝術等等;
2、傳統道德包括傳統美德,此外還有不當道德,愚忠愚孝等等。
反過來說,傳統美德是傳統道德的精華部分,傳統道德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③ 怎樣理解文化與道德的關系
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正確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精神文明現狀是創建先進文化的前提。目前,對於我國精神文明現狀的分析有那麼兩種理論:滑坡論和爬坡論。前者認為,我國社會思想道德總體趨勢下降;後者認為,與過去相比,社會思想道德的總體趨勢沒有什麼大的進步。這兩種理論都有失偏頗。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告訴我們,只有正確地分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分析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出對策。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既推動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又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出了全新的課題。從發生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社會道德都源於個人利益及其利益實現的需要,在社會轉型期,社會分工、經濟成分細致化、個人實現利益、生活方式多樣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化,這勢必導致道德關系的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與封建主義落後文化斗爭,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抗爭,人們容易產生道德困惑、道德沖突甚至是道德失落。第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能求全責備,對產生道德困惑、道德沖突和道德失落的原因分析不可簡單化、片面化、表面化。事實上,有一部分道德問題是來自市場經濟的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如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誘發和助長了拜金主義傾向。但是,相當一大部分的道德敗壞本身就來自封建主義落後的、資本主義腐朽的文化與思想,迷信、愚昧、頹廢、庸俗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義文化殘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是地地道道的資本主義思想糟粕,它們並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有的現象,更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第三,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為了堅決抵制一切腐蝕人們精神世界、危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沒落、腐朽思想與文化;而且在這個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江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的「三個代表」的思想正在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全國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它標志著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將會大大提高,良好的文化環境正在營造,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 目前,建設社會文明的中心環節就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正確理解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是關鍵。 市場需要道德。任何一種經濟的產生,都離不開一定的道德觀念指導。市場經濟更是一種信用經濟,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准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誠實信用的原則已經成為一切市場主體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要求市場主體符合於誠實的道德標准,在不損害其他競爭者、不損害社會公益和市場道德秩序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市場促進道德。道德的建設離不開市場經濟創造的物質條件。市場經濟的繁榮,滿足了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求,也不斷為道德建設創造物質條件,滿足了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市場也呼喚著道德。市場經濟,更多的是追求經濟效用最大化,而不是社會效用,必然導致外部性和市場失靈。市場經濟要持續、健康地發展,必定需要藉助道德的作用來抵消外部性和市場失靈,政府幹預可以說是道德干預的強化與外化。
④ 怎樣理解文化與道德的關系
文化與道德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首先,文化知識是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成果,同時又是人們進行實踐活動的有力武器。因此,就文化知識本身的性質和目的而言,它對道德起著積極作用。科學文化知識的進步,有利於道德的進步和發展,是提高道德水平的一個重要條件。具體的講,文化對道德的積極影響和作用包括以下幾點:
(一)文化通過對生產力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促進道德的發展。
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知識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對自然界現象和本質的認識的概括和結晶,在人們改造自然的生產活動中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它不僅極大地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且科學技術本身就是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又決定了社會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化,從而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道德觀念、道德行為、道德評價發生根本的變化,從而推動了人類道德水平向前發展。
(二)文化通過世界觀、人生規對道德發生作用和影響。
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於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的指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人們確立什麼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就從根本態度上決定了人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方向和生活道路。文化知識對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化知識有助於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的本質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聯系,從而幫助人們把世界觀和人生觀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形成堅定的信念和意志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態度。這一點對於我們青年來說尤為重要,我們要把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和人生觀作為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它們並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建立在通曉人類以往的全部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並且它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知識。因此,只有通過學習或接受教育,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才能牢固的掌握這種世界觀和人生觀,確立共產主義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文化對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變化的直接作用和影響。
道德規范、風俗習慣的產生和發展雖然主要是由於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決定的,但也必須有一定的科學文化基礎。落後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的存在,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與文化落後、科學不發達有關。科學文化技術的落後限制了人們的視野,使之對很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本質認識不透,造成了人的愚昧和粗俗。原始社會的血親婚姻關系產生的基礎就是生產力極其低下和對自然規律的無知所致。同樣的道理,宗教神學的存在盡管有眾多的物質的、心理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於人們對自然、社會及人類本身的認識還不發達、不深刻。因此,人們在形成一定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的同時,客觀上是利用和借鑒了當時條件下的一定科學文化知識,以此為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尋根立據。同樣,人們也總是以科學文化知識為「批判的武器」,來揭示舊道德、舊習俗的不合理性。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思想家就十分重視文化知識的作用。他們以科學的文化知識武裝人們的頭腦,反對宗教神學的道德說教,如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學說,對於動搖宗教神學的統治,轉變人們的傳統思想和信仰,破除宗教神學的舊道德規范和習俗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國「五四」運動前後,許多仁人志士對封建傳統和道德發起了猛烈的抨擊,而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當時資產階級革命的兩面旗子「德先生」和「賽先生」(指民主和科學)就是他們斗爭的主要武器。
(四)文化對個人道德品行的作用和影響。
馬克思曾經這樣寫道:「有產者的良心不同於無產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於無思想的人的良心。」「良心是由人的全部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決定的」。馬克思在這里把人的道德同文化知識素養聯系起來,看到了文化知識對人的道德品行的影響,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誠然,我們不能像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那樣,將「知善」與「行善」直接用等號連接起來,因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行主要是由他所處的經濟地位、階級地位以及各種心理條件決定的。但也不能不承認個人文化水平、文化素養對個人的道德品行的影響。文化知識能使人們增強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真假的能力,有利於人們自覺的遵守社會的道德規范、端正行為態度,抵制各種不良習氣的侵蝕。而一個人如果沒有文化知識或文化很低,就不易辯別是非、真假、美醜、善惡,就容易受各種壞思想、壞行為的影響而走上違反社會公德甚至違反法律的犯罪道路。因此,文化知識能改變人的精神面貌,陶冶人的情操,變換人的氣質,提高人的生活趣味,有利於消除野蠻粗俗的言行以及低級情趣。相反,愚昧無知則往往使人精神空虛、生活無聊、情趣低下、頹廢墮落。
(五)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影響。
人的道德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的社會環境和教育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道德教育離不開文化知識的教育,它們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智育是德育的基礎和前提,對青少年進行德育,必須依靠真理,依靠說服,這就離不開智育。只有搞好了智育,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使他們深刻的了解先進的道德政治和行為准則,從而自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遵守社會道德規范。
另外,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還體現在家庭教育中。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文化對道德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它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的重要條件。文化與道德關系的另一方面,就是道德對文化的作用和影響。
從總的趨勢來說,道德是在向前發展的,它有利於文化的發展。道德規范或多或少的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也或多或少的表現出對科學文化的尊重。但在不同的社會以及同一社會的不同階段中,道德對文化的作用卻有所不同,這種作用要受到經濟基礎以及階級利益的制約。在階級社會中,一般說來,處於進步、上升時期的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總是比較重視科學文化知識;相反,處於腐敗、沒落階段的階級總是阻礙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雖然有時會有些失誤和偏差,但總的來說,由於社會主義消滅了剝削制度,無產階級把文化作為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有力武器,因而在道義上和實踐上積極促進文化的發展,並且把熱愛文化學習、尊重知識和知識分子作為人人必須遵守的社會道德規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