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熱點事件概述
㈠ 近期道德方面的熱點案例,比較有代表性的
路遇老人摔倒在地,扶還是不扶——這是近期中國最大的道德熱點,已經引起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你可以通過網路等「搜索引擎」查閱。
㈡ 怎樣關注社會道德熱點問題
我們想要關注社會道德熱點問題,首先要了解它是什麼內容,有什麼背景,是由哪個具體事件引起的。不能什麼都不知道 就妄加評論,或者人雲亦雲。
㈢ 怎樣從法律和道德方面分析社會熱點案件啊
社會熱點案件需要我們進行更全面的分析。
需要從道德和法律等多角度來進行分析。
㈣ 列舉有關道德的事件,並談談看法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內生產關系和容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㈤ 有關道德的一些社會時事
所有的事情,都能和道德對號入座,那就是忠孝仁愛禮義廉恥,自己去對照對照嘛。僅供參考。
㈥ 國內外新聞,摘錄國內社會道德熱點人物、事件及國際關系熱點話題
陝西延安發生一起36人遇難的交通事故,陝西省安監局局長在現場露出了極為不恰當內的微笑,引發網民一致譴責,容譴責繼而演化為一次網路反腐,「微笑局長」最終被免職。而「最美司機」吳斌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後,在互聯網上,網民毫無例外地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欽佩,數千名社會各界人士趕到殯儀館為這位英雄送行。蘭州「最美教師」李成環去世後,蘭州市政府為李成環的愛人安排了正式工作,這一「搞特殊」的做法並沒有引起爭議,網民贊揚說政府此舉「很給力」。
㈦ 關於道德的熱點話題有哪些201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女大學生失蹤
乞討的富翁
㈧ 作文素材 關於道德的時事熱點新聞有哪些
「彭宇案」、「許雲鶴案」這些因道德、誠信、良心而引發的社會受關注事內件仍在容人們心中留有餘悸的時候,秋風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發了社會各屆全民討論,也讓這個秋天更添了寒意——廣東佛山2歲女童連續兩次被車碾壓,18位路人無一人上前施救,最終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處在社會底層的拾荒者——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18位路人漠然離去?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撿垃圾的阿姨熱心施救?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橫在了當今社會?今天作文頻道就事論事,就近幾年頻發的社會道德事件,為同學們搜索了一系列關於「道德」的作文素材、時事素材,從道德的定義、道德觀、時事案例等方面全面討論「道德」,道德缺失作文素材。【事件回放】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女童遭兩車碾壓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重症監護室,接近腦死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㈨ 反映社會公德事例
一、撿破爛老人姚義德
人物介紹:姚義德今年52歲,是河南社旗縣朱集鎮古城村人,他的老伴孫慶榮今年58歲,也是河南人,夫婦倆20年前來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撿破爛、干雜工為生。老姚的親生孩子有3女2男,最大的今年30多歲,最小的也20多歲了,都已在海南成家。
從1988年開始至今,老姚夫婦先後收養了10名棄嬰。他說:「見死不救是一場大罪,自己少吃一點,多苦一點,救一條生命,該多值呀!不過有些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嚴重,這些女孩都很好,多可惜呀!」
二、好司機吳斌
5月29日中午11時10分,吳斌駕駛杭州長運浙A19115大型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11時40分左右行駛至錫宜高速公路宜興方向陽山路段時(江蘇境內),突然有一塊鐵塊從空中飛落擊碎車輛前擋風玻璃再砸向吳斌的腹部和手臂,導致吳斌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
車載攝像頭記錄下了全過程,畫面顯示在危急關頭,吳斌強忍劇烈的疼痛將車輛緩緩停下,拉上手剎、開啟雙閃燈,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車措施,之後,他又以驚人的毅力,從駕駛室艱難地站起來告知車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後打開車門,安全疏散旅客。當做完這些以後,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的他,癱坐在座位上。
由於吳斌的肝臟損傷實在太嚴重了,按醫生的說法,他的肝臟已經象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輸入的血已經相當於給全身的血換了一遍。需要渡過最關鍵的5天排異觀察期。由於吳斌搶救已輸血1萬多cc,院方血液緊張,為此,杭州長運正在動員職工為吳斌獻血,還打算今天專門安排大巴車開到無錫解放軍101醫院獻血。他的同事們也都一直默默地為他祈禱,希望能給他力量,創造生命的奇跡。
可惜吳斌還是沒有等到。6月1日凌晨零點十三分,吳斌病情突然出現惡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雖經醫院全力救治,吳斌終於還是於2012年6月1日凌晨3點45分過世,享年48歲。
三、退休老兵殷昌傑
今年79歲的殷昌傑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1999年從台灣來到廈門,租住在廈門集美大學附近的一所學生公寓內,打算在此安度晚年。在一次和學生們聊天的過程中,老人發現很多大學生家境貧寒,便萌發了用自己的退休金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想法。
他先後拿出幾十萬元的收入資助上百名貧困大學生。值得深思的是,6年來,老人資助的幾百名貧困學生,居然很少有人向他表示謝意。6年來,老人只收到過一張賀年卡,還沒有署名。
四、退休老人喬秀文
退休戶籍民警喬秀文是晉源區金勝鎮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自己過著儉朴的生活,卻慷慨解囊資助孤兒或貧困學生上學,救治貧病交加、生命垂危的陌路人。他還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好事,他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為癱瘓老人按摩、陪其聊天;他逢年過節主動打掃公廁衛生……他用平凡的事跡感動著周圍的人,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五、村支書楊聖滿:奔波20年為鄉親引來汩汩清泉
河北省蔚縣柳河口村支部書記楊聖滿任職後,自費為鄉親們找水奔波20年。20年來,他幾乎花掉自家全部積蓄,最終為村民引來汩汩清泉。
柳河口位於蔚縣大南山腳下,全村800多人,由於地勢較高,地質構造復雜,飲用水極為匱乏。從上世紀70年代起,柳河口村村民開始四處找水,先後挖了20多眼井,卻沒有打出一滴水。村民夏天只能飲用澇壩水,冬天只能喝積雪融水。
1988年,楊聖滿當選村支書後,把自己經營多年的木材經銷生意交給妻子料理,帶領鄉親們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尋水之路。1993年,村裡決定從相隔4公里的鄰村引水,4公里長的石頭水渠,他帶領鄉親們一塊一塊挖,一尺一尺刨,終於把水引到村子裡。
2002年,鄰村水井水位下降,吃水難又成為柳河口村村民面臨的問題。這一次,楊聖滿下了決心,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吃水難題。之後數年,他奔波於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地,苦苦尋求找水良方。親戚、朋友得知他打井的消息後,都勸他不要冒這個險,妻子更是極力反對。可是,楊聖滿決心已下。
2004年3月,他根據收集到的打井信息和資料,拿出自家12萬元錢,請來打井隊,著手實施打井計劃。在打井的6個月里,他把鋪蓋卷搬進工棚,日夜堅守。可是,直到打井鑽頭鑽到200米以下,打到的依然是堅硬岩石,第一次打井就這樣宣告失敗了。隨後兩年,固執的楊聖滿接連打了6眼井,仍然一無所獲,卻為此用掉了自家50萬元存款。
有的鄉親動搖了,有的人在背後笑他「一根筋」,這時候,楊聖滿開始謀劃新的引水方案。2006年8月,經過周密論證,柳河口村決定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村子裡,楊聖滿帶領鄉親們投入到新一輪找水「戰斗」中。山上本來沒有路,楊聖滿和鄉親們硬是用鐵鍬、錘子一寸一寸鑿出一條山路。
到2006年10月,投資20萬元、長達8000多米的管道鋪設完畢,同時還建起兩個揚水池和兩個蓄水池。泉水翻山越嶺引到柳河口村,村民們從此喝上了甘甜水。
㈩ 高考作文素材:2009十大道德事件內容簡述及觀點提煉
[高考作文素材:2009十大道德事件內容簡述及觀點提煉]高考作文素材:2009十大道德事件內容簡述及觀點提煉作者:江山依舊高考作文素材:2009十大道德事件內容簡述及觀點提煉一:湖北"撈屍索錢門"【事件】10月24日,湖北荊州寶塔灣地帶,兩名少年不慎落水,高考作文素材:2009十大道德事件內容簡述及觀點提煉。為了營救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遇難。就在人們為見義勇為者扼腕嘆息時,一則新聞卻使整個事件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一名參與施救的大學生告訴媒體:"在兩個少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著一艘機械漁船,我們同學都給漁船的老闆跪下了,求他們看能否撈救方招等三人,老闆說,長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幾個人我們靠什麼掙錢啊?活人不救,撈屍體,白天每人一萬二千元,晚上一萬八千,一手交錢一手撈人…"後經媒體調查發現,當地存在一個牟取暴利的民間打撈隊,專靠撈屍體賺錢。一時間引發眾怒。【點擊】這個事件曾經是網上點擊率最高的新聞,如今讀來依然讓人心中百感交集。三名19歲的大學生為了營救落水少年,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拯救的不僅僅是兩個少年,更是日益淪陷的社會道德;那些撈屍者的冷漠和唯利是圖,激起的不僅僅是人們的憤怒,還有公眾對於曾經美好道德的嚮往。希望在這件事情之後,類似的"撈屍索錢門"能夠從此絕跡,進而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他人求助時伸出援手。二:富二代"飆車門"【事件】2009年5月7日晚8時許,24歲的譚卓在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被胡斌所駕駛的改裝三菱跑車撞飛,後送120後不治身亡。有目擊者聲稱,譚卓被撞出大約5米高後再重重摔在20米以外的地方。此事一經報道,立即引來公眾的關注。富二代、飆車,這些敏感的詞彙引起巨大爭議。此案以胡家賠償受害者父母113萬元、胡斌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告一段落。期間,演變出"七十碼"、"胡斌替身門"、"以賠款抵刑期"等諸多事端,令其成為2009年最跌宕起伏的網路熱門事件。據媒體報道,在出事後,有一群年輕人站在血肉模糊的屍體旁,還若無其事、勾肩搭背,甚至悠閑地吐著煙圈…這些"富二代"輕視他人生命的行為深深刺痛了民眾的道德神經,也讓這群年輕人的形象一路跌停。網上對於"富二代"的指責不絕於耳。【點擊】胡斌飆車案之所以受到網民們的特別關注,在於它引爆了杭州乃至全國各大富人聚集城市由來已久的鬧市飆車痼疾,也在於它使普通民眾對"嬌縱的富二代"那沉積已久的憤懣得到了宣洩通道。但同時,它也喚醒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生命面前人人敬畏的社會共識。伴隨著富二代的"飆車門",一場關於駕駛員駕駛公德的辯論隨即展開。不久後,蘭州一老人在斑馬線上向闖紅燈的汽車扔磚頭的事件,迅速引起廣泛關注。時值歲末,醉酒駕車撞死5人的張明寶以無期徒刑為2009年一連串的交通話題畫上句點,曾經群情激奮的人車關系辯論依然沒有結果,隨著新聞熱點的轉移,關於道路安全的問題,盡管不再成為熱議話題,但每個走在路上的人,個人安全還須各自小心啊!三:感冒農民工"民意門"【事件】陳國芳和張大有是四川內江人,在廣西一家工廠打工。12月20日,二人放假准備回家過新年。在大巴車上,陳、張感到嗓子沙啞還伴有輕微咳嗽。每次咳嗽,都有乘客投來異樣的眼光。於是,陳國芳和張大有自覺戴上了口罩。沒想到,他們的舉動反而引來了更多異樣的眼光。21日凌晨,大巴駛入服務區。全車近30個乘客進行"民意表決",所有乘客舉手同意讓兩人馬上離開大巴,到服務區"隔離"。隨即,兩人被攆下了車。凌晨4時,高速公路執法支隊隊員發現了正在高速路上步行的陳國芳和張大有。經檢查,兩人患的只是普通感冒。【觀點】整個事件中,人們把道德譴責投向了30名乘客,並認為這是對農民工的歧視。但相信,在談"甲流"色變的當下,這樣的悲劇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一個罰站的14歲孩子,在寒夜裡被凍死,老師爭辯稱,孩子死得"很安詳,很舒坦",心頭不禁有些顫栗。這種自私品行的張揚、對他人生命的冷漠、人性道德的缺失,都有可能在任何一次事件中成為殺人的利刃。民意,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真正的民意,並不是一定范圍內人們舉手錶決的結果。四:滎陽市民"被慈善門"【事件】2009年8月,媒體報道,河南省滎陽市下發紅頭文件,要求在全市開展全民慈善活動,設立1000多個慈善組織,推舉出5000多個慈善大使,將滎陽打造成"慈善城市"。來自滎陽官方的說法,自8月6日召開"滎陽全民慈善活動動員大會"以來,以"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的方式建設"慈善城市",已在市直單位、鄉鎮、街道設立慈善工作處71個,在學校、村、居委會和較大企業設立慈善工作站444個,發展熱心慈善、樂於助人的"慈善大使"2560名,還開展了系列的"慈善超市、慈善葯店、慈善影樓、慈善飯桌"等。消息一出,立即招致輿論一致炮轟。但滎陽沒有放棄打造"慈善之都"的努力,而是繼續埋頭推進全民慈善,並依靠這個平台取得了超越全國其他城市的"孤兒能享受每月最低700元補助"慈善政績。4個多月來,滎陽的確更多地走入公眾的視線,以中國首個"慈善城市"的名義。【觀點】人們從來不會懷疑行政權力的神通廣大和無堅不摧,不會懷疑"全民慈善"短期內會產生相當大的效果,當行政權力集中所有力量、凝聚所有資源、採取一切手段、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時,會相當有效率,會很快出成績,這就是舉國體制和計劃手段的威力。可是,這種權力推動模式缺乏可持續性--尤其是對慈善而言,可以集中力量以運動的形式半自願半強制地在短期內籌到一筆善款,營造出"全民慈善"的氛圍,但這種氛圍卻難以持續。"無自願、不慈善",慈善是最勉強和強制不得的,它主要依賴公民的自覺和文化熏陶,依靠道德培養和精神教化,一個城市在物質和精神上發展到一定程度,富裕的公眾達到一定層次,城市才會自生自發出慈善精神和慈善文化,人們才會熱心於捐贈和行善。而像滎陽目前這種的發展水平,根本不可能持續地"全民慈善"下去。五:煙草企業"冠名門"【事件】"四川煙草希望小學,中南海愛心小學,\'迎客松\'希望小學,紅塔希望小學,芙蓉學子助學基金…"12月中旬,一位控煙專家拋出一張煙草企業贊助、冠名的希望小學名單,炮轟這些企業沽名釣譽,名為做公益,實為推銷煙草產品,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2009十大道德事件內容簡述及觀點提煉》。【觀點】煙企捐建希望小學本身本是無可厚非的,但煙草企業冠名就有些問題了。眾所周知,煙草對未成年人的侵害非常大,未成年人吸煙也是有關規定明令禁止的。煙草企業冠名希望小學的做法讓人覺得,他們的公益行為和社會責任有些目的不純,他們不是在無私地贊助,而是利用廣告促銷和贊助美化其形象。如果企業的捐贈可以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的話,無須禁止,規范即可:明確煙草企業可以贊助,但這種贊助應該是無條件的,包括所謂的"冠名"權。煙草企業冠名希望小學的熱情,也讓人開始思考,慈善與名利該保持怎樣的距離。六:豆餅老太"拾金不昧被告門"【事件】59歲的淮安市淮陰區居民周翠蘭平時以走街串戶賣豆餅為生,每斤豆餅也就能賺毛把錢。11月6日早晨,她在推自行車賣豆餅途中,撿到1700元現金。在幾經周折找到失主周繼偉後,讓她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周繼偉堅稱丟的是8200元,所以堅決要求她返還另外的6500元。事發不久後,周翠蘭與一位目擊者王長玉一起收到法院傳票。原來,周繼偉將他倆一起告上了法庭。手拿傳票,一字不識的周翠蘭除感到冤屈外,心裡也直犯嘀咕:我撿錢歸還了,怎麼還被人家告上法庭?【觀點】以中國人的文化背景看,失主周繼偉的做法顯然有失厚道。然而,聯想到"拾金不昧"已經被上升為法律意志,他的較真似乎也應該被理解。然而,現實世界中,不是每件事都可能被分出絕對的黑白對錯。當一些無法甄別的細節,令絕對的真相沒有辦法立刻被挖掘時,豆餅老太拾金不昧反成被告的社會影響,必然對大眾的道德價值產生損害。七:明星"代言門"【事件】深陷"遺產門"糾紛還未了結,相聲界第一"紅人"侯耀華再次成為眾矢之的。11月1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出通報,點名侯耀華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葯品、醫療器械等10個虛假產品廣告。同時,通報把矛頭指向包括主持人在內的代言人,不負責任、見利忘義、違反國家法律和規定,造成消費者物質、精神和身體損害的行為。當年莫文蔚、大S、劉嘉玲、林心如等多名女明星代言的日本SK-II品牌化妝品被國家質檢總局查出含有禁用成分;鄧婕、倪萍代言的三鹿奶粉導致多名兒童死亡;唐國強、解曉東代言"不孕不育醫院"被指虛假,還有"藏秘排油"減肥茶代言、"蟻力神"代言…明星代言廣告出問題的事情接連不斷,使人們開始質疑明星代言的可信度。【觀點】如果說犯錯可以原諒,但明知犯錯不思悔改,賺了大把鈔票,還把自己當受害者一樣的喊冤,那就不可饒恕了。更何況,代言產品是否如代言人所言效果那麼好,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本著對信賴他的觀眾負責,也應該有一定的甄別,而不是給錢就可勁兒地忽悠。有人提出立法約束明星代言,並嚴懲違法行為。畢竟,在法治社會中,只有通過明確的責任區分,才能有效維護公共利益不被侵害。但單純依靠法律約束無法激活明星們的道德自律意識。對於嚴法的恐懼只是暫時的,當務之急,是制定一個明星代言的"游戲規則"。標本兼治,才能讓明星們沿著法治和道德的軌道理性地代言下去。只是,明星代言的規定好制定,如何監管,還需要相關部門有相應的具體措施。八:值班醫生"偷菜門"【事件】11月3日,南京五個月大的嬰兒徐寶寶因為高燒、眼眶部腫脹等症狀,入住南京市兒童醫院治療,次日早晨不治身亡。據了解,家屬曾多次向醫院反映患兒惡化情況,甚至跪求救治,但值班醫生卻玩起"偷菜"等游戲,沒有及時搶救嬰兒。但此後,南京市衛生局通報表示,該院不存在醫護人員玩游戲、發牢騷等情況,並認為醫院對患兒搶救措施合理。隨即,有網友發帖講述了這件公案,"偷菜醫生"一時竄紅網路,並得到更高一級領導關注。通過調看監控錄像、還原上網記錄等方式,人們證實了值班醫生確實在當晚玩網路游戲,同時醫院的診療措施和服務存在嚴重缺陷。【觀點】如果問今年最流行的網游是什麼,答案一定是開心農場;如果問開心網上最吃香的游戲是什麼,必定是"偷菜"。沒想到一個簡單的網路游戲,卻牽扯出一樁人命官司。人們在指責醫生喪失職業道德的同時,也把矛頭指向了開心農場。現實生活中"偷菜喪志"行為不絕於耳,也引發了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擔憂。細想來,人們之所以熱衷"偷菜",正是由於網路上的"偷"可以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滿足了人們對"不勞而獲"的嚮往。這,恐怕不僅僅是玩物喪志那麼簡單,更讓人嗅出一絲道德的隱憂。九:余秋雨"詐捐門"【事件】《北京文學》雜志編輯在一篇博文中,對余秋雨宣稱已為汶川地震災區捐款20萬元提出質疑,表示其最終並沒有兌現承諾,實際捐款不超過6萬元。隨後,易中天連發三篇博文質疑余秋雨的道德水準。一石激起千層浪,余秋雨受到來自國內各方的口誅筆伐。幾天後,余秋雨首次回應"詐捐門"事件,稱"他們亂講",並表示,"就在地震發生後決定捐款20萬元辦一所希望小學,但災區教育局的領導建議我,改捐三個圖書館,由我自己來挑選書。於是我就用20萬元買書,再追加30萬元購買圖書館的設備,三家圖書館都在今年9月1日落成。"但依然有人表示質疑,余秋雨的捐贈從捐款到援建圖書館,再到捐書,性質已經不一樣,而在這一切都還沒有到賬兌現的情況下,已經大肆宣傳,算不算"詐捐"?【觀點】誰說慈善營銷都是企業行為,個人也完全可以做得風生水起。據一位圈裡人說,現在一些文化明星和商業公司合作捐贈,捐贈人是文化明星,但由商業公司出面,錢也是商業公司出。這樣名人得了名氣,商人做了廣告;然後,公司拿名人的名換了錢,名人拿公司的錢換到名,這種"慈善營銷",絕對要更加高明。回到秋雨詐捐的口水仗上,其實,捐多捐少是個人心意,本來也不能用多少來衡量愛心大小。只是,打著慈善公益的旗號來搞個人宣傳,如此作為,有失大師風范。公眾不斷的質疑,逼出了一連串的個中內情。無論最初的設想如何,最終承諾的捐贈是否到位,才是人們追問的最終目的。沽名釣譽、以善謀私,余秋雨"詐捐門"只是讓我們看到了發生在公益熱潮中與這兩個詞有關的故事之一。十:農夫山泉"捐贈門"【事件】8月11日,民政部主管的《公益時報》在頭版刊登《農夫山泉"一分錢"捐贈受質疑》一文,再次引爆企業"諾而不捐"的爭論。農夫山泉於2002年在包括中央電視台在內的各主要電視台反復播放廣告片"從現在起,每喝一瓶農夫山泉,你就為孩子們的渴望捐出了一分錢;到2008年,陽光工程將為20萬孩子帶來運動的快樂"。但《公益時報》的調查結果卻顯示,如履行"一分錢"公益的承諾,以農夫山泉每年15億瓶到20億瓶的市場銷售量計算,該企業每年至少有1500萬元捐贈給"陽光工程"助學基金,而實際上能查到的公開現金捐贈只有2006年捐贈的500萬元,這與最初承諾不符。一周後,農夫山泉高調反擊,以"惡意詆毀"為由把公益時報社和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告上法庭。【觀點】類似"農夫山泉"的事件在當下企業參與慈善行為中並不罕見。在品牌和市場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公益營銷模式,以贏得消費者好感。只要能夠獻出一片愛心,是公益還是營銷,消費者不會太計較。在多元的社會價值下,人們對搭著慈善進行的營銷已經寬容接納,但關鍵是企業要"說了算"。對於企業的"慈善承諾",要保障其兌現,只等待道德約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立法規范和監督機制。此事,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南京彭宇案。法律無法以絕對的事實來辨明偽善時,彭宇案最終的判決,對大眾道德價值的負面影響延續至今。否則,也不會發生南京兩位小夥同時發現路邊有一沓百元大鈔後,擔心萬一接觸錢可能會遭到誤解,便選擇守在錢旁等待警察到來了。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這是一個文明社會的表現。然而,法律有對道德走向的影響力,考慮到這一點,法律中也應富有人情味。()〔高考作文素材:2009十大道德事件內容簡述及觀點提煉〕【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