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與議會

立法與議會

發布時間: 2021-01-14 00:12:04

『壹』 議會制度的立法機構

根據英國憲法實踐的傳統, 起初認為議會的活動范圍以及立法權不應受限制。 但是實際上, 第五共和國議會立法權受兩方面的限制。 一是根據其性質應由政府負責的領域內的事項的立法。 二是來自憲法控制力的強化, 將法律可以規定的事項限制在憲法允許的領域之內。 1958年憲法的起草者借鑒第三和第四共和國時期的經驗, 意識到議會傾向於在較小的領域乃通過大量的法律或者在法律中加入一些原本應由政府決定, 從而並不需要作為國家主權代表的議會來決定的條款。 明確了這一點, 憲法的起草者試圖將那些應由法律界定的規則和基本原則的事項與其他不太重要的事項區分開來。 憲法第37條規定根據普通法上所確立的原則, 政府具有制定法律規范的職能。
這種包含在憲法34和37條中的「法律和規章的劃分」與根據1789年人和公民權利宣言第六條確立的法國法律和議會法傳統相悖, 這一條寫到:「法律是對公意的表達」。 因而這一劃分在1958和1959年招致了嚴厲的批評。 支持傳統解釋方法的議會和司法機關成員對這種議會不再能針對所有事項進行立法的情形反映強烈。
大拿市, 從1958年起, 議會實際上享有著廣泛的立法權。 憲法的起草者們早已審慎的把所有有關自由、個體地位、公司法、社會關系的基本原則、勞動法、國家教育體系、主權(包括鑄幣權)、國防、法院組織——幾乎所有可能產生政治爭議的事項——都納入了議會立法的范圍。
1958年憲法還建立了管轄權的劃分體系。 但為了避免混亂, 國家委員會對1958年憲法生效前的法律、憲法委員會對1958年憲法生效後的法律有權決定所爭議的問題是屬於法律還是規章調整。 因而, 只能在事後修改中適用糾正程序。 但是很快顯示出二者的區分並非像人們當初想像得那麼重要, 許多因素使那些急待解決的問題幾乎變得無可爭議。 首先, 政府更加傾向於將規章列入其議案, 其次, 那些屬於規章范圍內的修正案一般都能通過, 最後, 憲法委員會認為含有規章內容的法律並不違憲。 因而六十多年後, 那部被認為剛性很強的1958年憲法已不再是激烈爭論的焦點了。 法國憲政傳統認為法律可以規制的范圍是不受限制的。 它不承認法官有權對議會辯論的結果施加相當的影響。 每當一部法律是否和憲的問題被提出來, 無論是在行政法官還是普通法官面前, 回答都是一樣的:由於議會通過的法律是公意的體現, 司法機關無權提出異議。 這一傳統隨1958年憲法委員會的建立有所改變。
憲法委員會由九名法官組成, 任期九年。 其中3名由共和國總統任命, 3名由國民議會議長任命, 3名由參議院議長任命。 憲法委員會審查法律和條約是否與憲法相符並且對事關重大的選舉進行裁判。 憲法61條規定基本法律——有關公共權力組織的法律和與憲法實施直接有關的法律——必須在其被議會通過後和由共和國總統公布之前提交憲法委員會審查。 雖然對一般性法律並不要求證明其和憲性, 但是共和國總統、總理或國會議長或參議長都有權要求將某一部一般性法律提交憲法委員會審查。
由於政治和法律上的原因, 直到1971年憲法委員會對一部有關結社的法律加以審查, 違憲審查才得以成為法國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3年後, 議會中的少數——即六十名國會代表或參議員也享有了在法律通過和公布期間將其提交憲法委員會審議的權力。
自1971年以來, 大量的法理原則發展起來, 凡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或者在政治和司法上頗受爭議的法律都要提交憲法委員會。 憲法委員會發展起來了一套基本原理, 概括的講就啊要保護公民的個人自由和基本權利。 立基於1946年憲法(第四共和國)前言中的人和公民權利宣言, 共和國法律認可的基本原則以及1958年憲法中的那些特定的原則所體現的有關憲法制約的標准, 憲法委員會已形成了一套均一的、和諧的、能發揮良好制衡作用的司法原理, 實際上, 這就對議會的自主立法權形成了限制。 人和公民權利宣言第六條寫到:「法律是公意的體現。」但是, 憲法委員會在1985年8月23日針對法國的一個海外領地NEW CALEDONIA的變革, 認為:「只有當法律同憲法相一致時它才是公意的體現。」提交議會表決的法律有可能受到憲法委員會控制, 這樣就迫使政府在起草議案時, 或國會或參議院在辯論時對其所提出或通過的文本的合法性予以特別重視。 當大的政治爭端出現時, 如移民或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問題, 很容易使問題由政治爭端轉化成一個重要的憲法爭議。
現在的問題已不是再回到過去的做法或者迴避法律的和憲性, 而應擴大和憲性這一名詞本身的內涵。 與歐洲大部分國家和美國不同, 在法國, 已經生效的法律不能被提起違憲審查。梅特蘭總統曾在1990年提議對這一做法加以修正, 但遭到了參議院的否決而未能通過。 這一問題在今後很有可能再被提出, 針對已經生效的法律的憲法審查將建立起一套制度。

『貳』 比較英國議會與美國國會立法的三讀程序

美國國會行使立法權。議案一般經過提出、委員會審議、全院大會審議等程序。一院通過後送交另一院,經過同樣的程序。法案經兩院通過後交總統簽署;若總統不否決,或雖否決但經兩院2/3議員重新通過,即正式成為法律。國會還擁有憲法所規定的其他權力,如對外宣戰權、修改憲法權等。參眾兩院各自還擁有特殊權力。參議院有權審判彈劾案,有權在特殊條件下復選副總統;眾議院有權提出財政案和彈劾案,有權在特殊條件下復選總統。國會立法活動常受院外活動集團的影響。
國最高立法機關,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出 ,每州 2 名 。現有議員100名。當選參議員必須年滿 30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 ,當選時為選出州的居民 。任期6年,每 2年改選1/3 ,連選得連任 。眾議員數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由直接選舉產生,每州至少1名 ,人數固定為435名 ,必須年滿25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當選時為選出州的居民 。任期 2年,連選得連任。兩院議員長期連任現象極為普遍。議員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職務。
國會兩院在各自議長主持下工作。眾議院議長由全院大會選舉產生,副總統是參議院的當然議長。兩院均設有許多委員會,還設有由兩院議員共同組成的聯席委員會,國會工作大多在各委員會中進行。英國議會
議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並對其負責。國會為兩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組成。自有議會以來,通常在倫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築——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舉行會議。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開始,到8月初結束,第二會期從10月底開始,到12月聖誕節前結束。

一、上院——貴族院

上院的議員不是選舉產生的,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法律貴族、家權貴族、終身貴族、蘇格蘭貴族、愛爾蘭貴族、離任首相組成。由於女王可以臨時增封爵位,而議員死亡無需增補,所以貴族院議員人數不定。1986年貴族院共有1196名議員,其中有64名女議員,有349名終身貴族,其餘全部是世襲貴族。貴族多數是保守黨人,而且老人佔多數,貴族院平均年齡為63歲,80歲以上的有95人。這些貴族不拿薪金,但上一天班可拿一定的車馬費。所以恩格斯諷刺地稱上院為「退休政界人物的養老院」。


英國議會 上院議長不是選舉產生,他由貴族院中大法官兼任。開會時議長擔任主席。

上院開會時間與下院相同。開會法定人數僅3人,通過法案的人數為30人,經常出席會議的人只有100多人。只有當議案的內容涉及到議員切實利益時參加的人才多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工黨執政,在推行福利和社會改革政策時,又經常遭到上院用二年延擱否決權加以阻撓,於是1949年4月議會通過「議會法」,規定「公共法案若經平民院連續二個會議通過,雖經貴族院的否決,也可成為法律」,所以貴族院的延擱否決權從以前兩年減為一年,上院權力被進一步削弱了。

上院的另一職權,是行使英國的最高的司法權,它是英國本土各級法院的最高上訴法院,有權審理除蘇格蘭刑事案件以外的所有民、刑事案件。1870年自由黨執政時,以上院不是司法人才為由,打算取消上院的司法權,後來雙方妥協,保留了上院的司法權,而以加封法律貴族的方法來彌補缺乏法律知識的缺陷。

上院的權力雖一再被削弱,但它在英國政治生活中仍然不能忽視,這是因為:

第一,它還保留財政法的討論權。由於貴族院有不少人擔任過國家的重要職務,富有經驗,他們對財政法案的意見仍然產生重大影響。

第二,它還保留對法案的一年延擱否決權,這對平民院的法案仍起阻礙作用,特別是對帶有時間性的議案拖延一年,就可使它實質性失效。

第三,它掌握著英國的最高司法權。

第四,對下院通過的法案經上院審查後可以糾正法案中存在的缺點和流弊,使法案更加完備,更有利於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

對於這個「養老院」的存廢問題,自19世紀以來一直成為英國政治生活中爭論的問題,爭論的中心是廢除還是改造?保守黨始終主張改造而不廢除。工黨對這一問題先後主張不一致。1958年保守黨執政後制定了終身貴族法,其中規定首相可以把公共事務、文藝、科學、企業家、軍人、工會官僚等各階層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人提請英王封為終身貴族,取得男爵的封號,進入上院。資產階級希望在保留上院的基礎上,通過擴大貴族范圍、增加貴族種類的辦法,在貴族院身上塗上幾筆民主的色彩,以緩和群眾反對情緒。

當然,英國人民的保守的愛惜國家傳統的性格也是上院得以存在的社會基礎。

二、下院——平民院

(一)平民院議員的產生和任期

下院是民主的代議機關,議員是選舉產生的。

目前英國下院議員通過普選、平等、直接、秘密的方式進行選舉。這是英國勞動人民經過100多年斗爭的結果。從1832年選舉改革開始以後,先後通過了1867年、1884年、1918年3個人民代表法,最終取消了選舉財產資格的限制。選民開始不以財產所有人的資格而以國家公民的資格參加選舉。1872年取消舉手投票採用秘密投票方式。1918年30歲以上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1928年21歲以上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1948年才取消了給予大學12個席位,實行了一人投一票的平等選舉制。1969年通過的人民代表制法規定選舉權的年齡由21歲降為18歲。

目前在英國凡年滿18歲沒有被法律取消投票資格的英國公民都有選舉權。但居住期限的資格仍保留,選民必須在某一選區中居住3-4個月以上才能在該選區選民冊上登記。凡年滿21歲的公民都有被選舉權。在選區獲得2名選民推薦和8名選民聯署同意都可成為議員的候選人,但貴族、主教、法官、高級文官、現役軍人、宣布破產者、重罪犯人、受權辦理選舉事務的負責人等沒有被選舉權。

下院議員選舉採用小選舉區相對多數選舉制。即每一選區產生一名議員,議員候選人只要取得相對多數就能當選。目前全國總共650個選區,選出650名議員。議席的分配蘇格蘭不少於71席,威爾士不少於35席,北愛爾蘭不少於12席,其他就屬於英格蘭的席位。

英國的競選費用很高,1983年英國各大黨的競選費用:保守黨因為得到大企業主的支持,花費了1500萬英鎊,工黨為250萬英鎊,社會民主黨自由黨聯盟為100萬英鎊。

英國下議院議員的成員比較復雜,特別在工黨得勢以來議員中議員有大地主、董事長、銀行界、工商企業界、律師、教員、新聞記者、農民、工人、工會職員等,在形式上似乎各方面的人都有代表,實際上要當選議員需要金錢和時間,議員每年要開會8個月左右,長時間的出席會議,倫敦生活費用高,沒有相當的資財很難承擔,因而議員中多數是有錢者,很少是真正的勞動人民。平民院法定任期為5年。但首相有權選擇合適時機,請求英王下令解散議會,提前大選,或者執政黨的重大決策、提案受下院多數議員的否決而被解散議會,徵求民意,提前大選,因而下院實際任期比5年短。平均任期不到4年。1987年英國議會大選時比規定日期提前11個月零28天。

此外在特殊情況下,主要在戰爭時期,議會任期可以延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平民院任期自1910年到1918年才改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平民院任期自1935年到1945年才改選,任期為10年。

(二)平民院的職權

平民院的職權主要是立法、財政和監督政府這三種權力。

立法權是指有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之權。英國議會的立法程序可分為三個階段:1提案;2討論決議;3送請國家元首批准公布。

第一階段是議案提出。全國議案分為公議案和私議案兩種。公議案是指涉及全國性並與政府有關的議案。它絕大多數由內閣提出,議員個人也可以提,但他們提的議案必須經議會特別委員會挑選後才能列入議程。

私議案是指涉及到地方法人、地方當局、某些集體或個人利益的議案,它由地方法團的代理人向下院私議案辦公室提出。私議案並不都在下院討論,大約有一半在上院討論。

第二階段是討論決定。英國議會對立法案的討論決定的程序是要經過三讀,一讀是宣讀議案名稱,說明目的,確定二讀的日期,將議案分發給議員;二讀淡化對議案逐條朗讀,進行原則的討論、表決,如通過便交給專門委員會審查,審查不能通過,法案就認為已被否決。委員會對議案作逐條詳細討論,進行修改後向院會作報告;第三讀對議案進行表決,這時只討論整個法案可否成立,不許逐條討論,除文句外,不得修改內容。三讀通過後交領域院通過,另一院也以三讀程序加以審議。

第三階段是把兩院通過的法案,呈請英王批准,並在"政府公報"上公布後生效。

財政權是議會的主要權力之一。人們把這種權力稱為「管理國庫的權力」或「掌握錢包的權力」。財政法案主要包括國家預算中的支出、收入、征稅、動用國家基金、發行公債等,這種權力屬於下院專有,財政法案只能向下院提出和通過。上院只有討論和提出建議之權。財政法案都由內閣提出,由於財政法案討論的時間有限,加上財政法案的否決會引起內閣的辭職和重新大選,所以多數情況下下院往往按內閣提出的數字通過,最多提一些批評和質問。

監督政府權是議會內閣制之下議會的重要權力,內閣要向議會負責,受議會的監督。議會監督政府的方式主要是對政府的質詢、對政府政策的辯論、批准條約、議會對政府投不信任票等方式。

對政府的質詢是指議員可以對政府各大臣職權范圍內的事提出質詢,要求答復。口頭質詢,議員每人每天最多提3個,書面質詢不限。議員的質詢和回答轉瞬就通過新聞媒介公之於眾,從而對政府造成壓力。

對政府政策的辯論時,在答復國王的議會開幕詞和討論國家預算時都要進行辯論。除此以外,則要得到政府的同意。質詢不能直接轉為辯論,如果這一問題需要辯論,需提出休會動議,要有40位議員同意或者有10位議員同意經議會表決贊成後,議會才能休會,休會後第二天用3小時進行辯論。據說,英國議會開會,怕議員們吵起來,特地備茶,以改善氣氛。這大概是中國茶道中庸、平和、包容精神的延伸。

議會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是資產階級認為內閣接受議會監督的有效手段。根據責任內閣制的原則,內閣必須得到議會多數的支持和信任,如果議會否決政府提出的重要議案、財政法案或對內閣通過不信任案,內閣應該辭職或提請英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選。如果大選後,原執政黨仍佔多數議席,內閣可以繼續執政,否則內閣必須辭職。在兩黨制的英國這種情況並不多,除非發生了執政黨內部的分裂或者執政黨只掌握微弱的多數而反對黨和小黨聯合起來才能發生這種情況。

(三)下院內部的組織

下院機構有兩類:一類為委員會,另一類是管理機構。

下院中設議長、副議長。

在新的議會召集之處,就要選舉議長,議長由議會中多數黨提名爭得反對黨同意後選出。為表示議長的公正,議員當選議長後就要退出原屬政黨。在英國形成了一個習慣,即他在議會中抱超然態度,在兩黨中不能袒護一方壓另一方。議長主持會議進程、解釋議事日程時按照一套機械的原則,所以議長是一個有尊嚴而無實權的職位。副議長協助議長進行工作。

下院還下設常設委員會、全院委員會、特別委員會和聯合委員會。

此外,議會中還設辦公廳、秘書處、圖書館等部門

『叄』 國務院和議會,立法會的區別

我國的全國人大是立法單位,是最高權利機構,相當於國外的議會(立法會)職能。

而我國的國務院是行政機構,屬於全國人大(立法會)的執行機構,國務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由於各國的國體、政體不同,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也不同。

在專制國家,君主或獨裁者集中掌握國家權力,並通過其軍政官僚機構對國家實行統治與管理。在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國家權力一般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個部分,分別由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行使。

資本主義國家奉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相互分立,又相互制約與平衡。

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權力機關是民主選舉產生的人民代表機關。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家和人民的意志,集中統一掌握和行使國家權力,國家的行政、審判和檢察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全國人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肆』 法國歷史上的立法機構:制憲議會,立法議會,國民議會和三級會議分別是哪年成立的

法國制憲議會成立於1789年7月9日,於1791年9月30日解散。
法國立法議會,成立於1791年10月1日。
法國國民公會經專歷了成立於1792年。屬
1302年,腓力四世因向教會增稅而與教皇博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沖突。為了與教廷對抗,腓力四世於1302年5月10日召開了第一次三級會議
法國國民議會在第四共和國時期(1946年到1958年)出現

『伍』 英國首相怎麼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

我簡單講一下吧。
英國議會分上下院,其中有實權的是下院。議會掌握立法權,首相掌握行政權,所以,英國的回行政權與立法權原本是分開的。
但是,我們要注意下首相的產生,首相是下院多數黨的領袖,名義上由國王任命,無需對選民負責。多數黨必然是控制了議會,且多數黨又接受首相的領導,這么一來,英國的立法與行政大全就落到一個人身上了。

我還是要申明下,英國首相雖然大權在握,並且只要能控制議會,就能永遠幹下去,但是這個位置是不穩的。英答國議會選舉比較頻繁,首相做事稍不如意,選民就可以讓他這個黨派喪失多數黨的地位。所以,雖然首相集行政、立法大權於一身,但英國還是個非常標準的民主國家。

『陸』 法國大革命時的立法議會和今天的美國政府在政治上有何異同

我猜你說「革命是立法議會」是指「La Convention」(第一共和國的立法議會)。其實版除了投票選政治院以外,他和權現代美國政府沒有太多同樣的地方。總統梅十二天從選一邊(會議員投票)單國家行政當局 (Executif) 不是總統,而是整個「La Convention,」所以「分權」這個概念不存在。立法議會也只有一房,不向美國的「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和「Senate」。「Electoral College」也十一個法國沒有的概念。數票方式在法國是「Scrutin Proportionnel Plurinominal」(你的黨的代表時按整個國家有百分之幾位你投票),而在現代美國是「First Past the Post」(每個投票去自己投票,那個去贏得當時整個區的代表,不管其它黨的多少票)。

對不起用這么多洋字。我是加拿大人所以很多關於政治的單詞位翻譯成中文。

『柒』 英國首相是如何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的還有, 議會和內閣哪個權利更大

英國議會分上下院,其中有實權的是下院。議會掌握立法權,首相掌握行政版權,所以,權英國的行政權與立法權原本是分開的。
但是,我們要注意下首相的產生,首相是下院多數黨的領袖,名義上由國王任命,無需對選民負責。多數黨必然是控制了議會,且多數黨又接受首相的領導,這么一來,英國的立法與行政大全就落到一個人身上了。

我還是要申明下,英國首相雖然大權在握,並且只要能控制議會,就能永遠幹下去,但是這個位置是不穩的。英國議會選舉比較頻繁,首相做事稍不如意,選民就可以讓他這個黨派喪失多數黨的地位。所以,雖然首相集行政、立法大權於一身,但英國還是個非常標準的民主國家。

『捌』 美國聯邦、政府、議會、州,在立法和法律實施上有什麼聯系

這個問來題不太容易用幾源句話說清楚。

聯邦是米國的結構,由其53個獨立州組成的。政府分為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沒有隸屬關系。議會是立法機構,但是沒有執法權。政府首腦可以支持議會通過的議案,也可以提出否決的意見,被政府首腦否決後的議會議案,如果要成為法律,必須由議會再次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方可。

美國是一個聯邦國,各個州的立法獨立於聯邦政府的立法,作為聯邦政府,其主要許可權是執行和維護美國憲法,對違背憲法的行為,可以由最高法院裁定違憲。但是最高法院沒有立法權,也沒有提出法律議案的權力,只有解釋和裁決權。

由於州的立法獨立於聯邦,所以法律的實施也是各自為政,以州劃界。基層法院和上訴法院是法律實施的主要機構。

國情不同,沒有多少可以直接套用的介紹模式。

『玖』 議會完全行使立法權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和立法有關的權利全部歸議會,比如什麼立法條例什麼的

『拾』 議會制度的立法過程

立法程序即一系列議會審議議案的規則。 1958年的憲法在保留主要的傳統做法的同時對立法程序進行了相當程度的修正和細化。 憲法39條明文規定只有政府和議會成員才有權提出立法動議。 政府立法動議由總理在徵求國家委員會並由總理委員會討論後提出。 前者是一個政府的咨詢機構, 它審查有關法律議案的合法性, 後者主要通過對議案的採納來體現政府的一致性 。提交議會審議的議案並不是單個政府官員提交的文本, 而是總體上反映了政府的態度。 一旦獲得總理委員會的通過, 議案就可提交國民會議或參議院中的任何一院審議, 但是財政立法除外, 因為根據憲法, 這類法律必須首先提交國民議會審議。
由國民代表或參議員提出的議案必須提交起草者所屬的議院審議。 憲法明文規定議員提出的議案不能威脅到公共財政的收支平衡, 否則, 它們將被宣布為無效的。
法律議案一旦被列入議事日程並公開,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 國會或參議院就可以著手工作。 首先, 議案由議會的六個委員會之一加以審查, 其方式可以是收集信息、意見, 召開聽政會, 對議案進行逐條的討論。 這一過程進行完時, 議會委員會對建議修改稿進行投票表決。 議會委員會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 它可以使有關專家對相應問題給出意見或建議。
在委員會的工作結束後, 由政府提議將議案列入公開會議的優先審議的議事日程。 公開會議的辯論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一般性討論, 對法律議案的優、缺點進行綜合性的討論。 政府相關部門代表以及議會成員就議案的意義和價值發表意見。 在公開會議的第二階段, 議案被詳細的逐條審議, 任何修改意見, 無論是由委員會提出的或出自國會代表或參議員的動議而進行的討論, 都被提上議事日程。 憲法和兩院規章對議案條款和修改意見得到討論方式都有詳細的規定。 針對某一具體問題的討論隨響應的條款和修改意見稿被通過或否決而結束。 政府有權以威脅到國家財政平衡為由, 通過各種方式對某一修正案提出反駁, 或者要求相應的議院對數條修正案或條款只進行一次表決。 後者叫做「凍結投票」, 它可以避免一些特殊敏感的表決, 並且從議案的技術和政治角度進行綜合性的討論。
只有在國民議會里, 政府對其議案是否被通過承擔責任(49條)。這時,國會必須採納議案或提出對政府的不信任案,解散政府。這一程序經常被認為過分嚴厲,它使得國會代表在困難時期承擔起支持政府或否決政府的責任,並承擔由此帶來的國會自身被解散的風險。無論如何,議會兩院的辯論隨投票表決而結束,或通過既定的方式或通過49條。
憲法規定,兩院通過的法律必須具有相同的內容。「SHUTTLE」程序要求直到兩院就議案的所有條款通過辯論都達成一致時才能被通過。這一情形在兩院都有相同的多數黨占統治地位時很容易發生。但是,當兩院由不同的多數黨控制時,這一議案就面臨著不能通過的危險。為了避免第三共和國時期出現的對議案的凍結局面,尤其是由參議院引起的,憲法45條就國民會議和參議院的地位給出了一個折中性的處理程序,規定在必要的情形下,國民議會享有最終決定權。
當議會的兩地讀程序結束後(特殊的情況下可僅由一院進行),意見不統一時,政府可成立一個分別由兩院組成的七人委員會,這一委員會將起草一個兩院都同意的文本。通常在兩院都由共同的多數黨控制時,往往容易達成一致意見,文本隨即會被提交兩院審議。但是當兩院在政治上存在重大分歧時,聯合委員會可能無法起草出令兩院都滿意的文本,或者聯合委員會所起草的文本不能同時被兩院通過。此時,在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再讀後,可以由總理提請單獨由國民議會做出最終表決。在這種情況下,對議案的修改權受到極其嚴格的限制, 從而對議案不可能作出太大的變動。
這一體制使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往往在提議組成聯合委員會之前,會就一項法律達成一致意見,或同意聯合委員會的意見。大拿市,尤其是在像1981、1986以及從1988到1993年反對意見強勁的特殊情形下,政府不得不請求國會否決參議院的反對意見並通過法律案。1958年憲法保證了立法體系的運作,它足以使得來自參議院的任何敵對意見都無法阻止政府與國民議會中多數在政治上達成一致。
當法律案通過後,無論其是被兩院通過或者由國民議會最終審議並通過的,它將被提交共和國總統。總統必須在15日內簽署並公布。在此期間,法律將送交憲法委員會審查其合憲性。無須提交合憲審查的法律案或被全部或部分審查為合憲的法律將由共和國總統公布並且刊登在全國性的政府公報上。 除了上述針對一般法律的立法程序外,還有幾種特殊程序適用於財政立法、社會福利法、組織法、憲法修改章程、授權立法,締結條約法和公民表決法。
財政立法,主要是針對涉及預算的條款有一套特殊的程序以避免其被凍結,從而影響整個國家的協調運作。對財政立法案的辯論執行特殊程序,其必須在每年十月初提交國民議會審議通過下一年的預算,國會必須在七十天內通過預算案。如果議會位能通過財政法案, 政府有權利命令其實施,從而保證來年1月1日在征稅和公共支出上不致發生阻滯。如果議會一旦否定財政法案——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緊急條款將被採用,從而保證征稅和最小開支上的順暢。
1996年2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47條1款)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法案的審議適用新的程序。這些由政府提出的新的議案是對有關社會保障的財政穩定性的一般條件做出規定。如果議會50天內對這個議案未作出決議, 政府可以命令將其付諸實施。
1958年憲法(46條)創制了一項有關憲法實施的新的憲法類型——組織法 這些被認為十分重要的有關憲法實體運作的法律, 在生效前必須提交憲法委員會審查其合憲性。
1958年憲法針對憲法的修改規定了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89條)是當修正案在提交公民表決或由議會兩院組成的稱作代表大會(CONGRESS)的聯合會議表決前,必須由國民議會或參議院一致通過。後者必須獲得3/5 的多數贊成方能通過。第二種方式,根據憲法第二條規定,可將修正案直接訴諸公民表決,其曾在1962和1969年由戴高樂總統適用。 1962年這一程序在使共和國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問題上獲得通過。 但是1969年針對法國區域化和改變參議院的權力問題在這一程序上遭到否決,從而導致戴高樂總統辭職。 其他關於憲法的修正條款根據89條規定的程序提出——兩院都獲通過再提交代表大會。 針對將修正案在未經議會辯論和表決的情形下直接訴諸法國人民表決是否有必要和明智, 這一憲法性和政治性的問題仍存在爭議。
起初, 憲法(38條)允許議會授權政府在一定的時間和地區內發布屬於法定措施范圍內的條例。 這些並不受憲法委員會嚴格控制的授權立法的目的, 是授權政府採用特殊手段或採取緊急措施, 而這些可能要經過長期的議會辯論才能通過。 在特定的情形下, 這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國家領導人對主要條約的批准須經議會表決。 憲法(53條)詳細規定條約的簽定必須經國會和參議院表決才能生效。 有關條約批準的法律案由政府提出並由議會審議(通常在簡易程序下進行)。 一旦法律案被通過, 條約就被明確的批准。
憲法11條針對無須議會表決即可生效的法律作了詳細規定。 在有關政府組織形式或有關條約的批準的有限情形下, 在議會召開期間, 總統就有關政府或議會的議案可以直接訴諸公民表決通過。 這一很少使用但又十分重要的程序使戴高樂總統在第五共和國早期得以使其ALGERIAN政策直接進行全民公決並獲得通過, 1992年, 它又使梅特蘭總統的MAASTRICHT條約直接獲得了通過, 其改變了歐盟的基本架構。

熱點內容
勞動法關於停電上班的規定 發布:2025-05-15 06:51:45 瀏覽:333
網上律師靠譜嗎 發布:2025-05-15 06:29:17 瀏覽:344
公車條例 發布:2025-05-15 06:19:28 瀏覽:378
擅自處置氯氣罐泄露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5 06:18:50 瀏覽:211
個人說明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5 06:10:58 瀏覽:597
長春民事律師 發布:2025-05-15 06:01:33 瀏覽:832
國家機管法治人物事跡 發布:2025-05-15 06:01:24 瀏覽:712
勞動法病假事假工資規定2015 發布:2025-05-15 05:51:03 瀏覽:468
規范化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5-15 05:39:52 瀏覽:75
民法典的特色 發布:2025-05-15 05:39:51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