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建設中國

法治建設中國

發布時間: 2021-01-14 06:27:27

① 中國法治建設如何做到四個基本格局

法制建設的基本格局是,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法制監督貫穿這四個環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只是有待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還未建成,正...

② 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進步

中國抄法治建設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人人享有平等權利,人人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活動,做事不超越法律底線,為了國家安全,制定了《反分裂法》,為了環境保護,制定了《環境保護法》,為了國家的利益,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制定和修改了一百多部法律,這些法律對於建設祖國,保障人民生活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保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向小康社會邁進。

③ 如何加強中國的法制建設,給點建議

中國的法制改革思路經歷了從加強法制到依法治國的過程。依法治國,建設民主法治國家,已然成為舉國上下的政治共識和追求。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治國方略的重大變化。依法治國的核心,在於確立憲法和法律作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崇尚法治大於人治和黨必須遵守憲法法律的根本原則。依法治國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政治民主形態的符合國際人權法要求的法治國家。?
??
我國已初步形成由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組成,以憲法為中心的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及其他部門法律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特別是近年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為建設法治國家初步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離法治國家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還有很大的距。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保障方面無法可依或惡法難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法律缺乏基本法律或程序法,缺憲法配套法律法規。各部門法的規定不盡完善,部門法之間不協調的情況突出。許多部門法律制度受到計劃經濟體制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甚至憲法本身還亟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還缺乏實施保障的系統規定,離法治國家標準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適應法治國家的需要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在立法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近期,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點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
??
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還將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現代政治民主形態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要推進政府工作的公開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在行政法制方面,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實體法,而且要抓緊制定行政程序法,進一步實現政府工作程序的法制化。行政程序必須體現民主原則,注重從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角度出發,通過對行政主體職責,許可權,行為方式的規范,對行政權的運行進行控制和監督。行政法制改革還要求實現行政公平。還要加快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
落實依法治國方略還需要大力推行司法改革,確保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要逐步形成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冤案錯案追究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和司法監督機制,確保公正執法。在這方面,要繼續將審判方式改革推向深入。要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把勤政廉政建納入法制軌道。?
??
同時,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觀念,重點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法治觀念。

④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依法執政的重要目的是維護憲法秩序,實現憲政。憲法與憲政,有如法制之於法治。憲法是憲政的基礎。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的憲法,規定了施政的基本規則,據此可限制政治權力;同時,規定了公民權利,據此公民可以制約政治權力。但是,有憲法不等於實行了憲政,只有建立起憲法秩序才能有憲政。憲法秩序是憲法的實踐方面,即在政治關系中執行和實現了憲法。所以,良好的憲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標和結果,更是是否厲行法治的重要標志。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根本依據。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自覺地以憲法為根本准則,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健全憲法保障制度。為此,憲法應當進入司法。要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執政的法制。依法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目前我們黨依法執政所依據的主要是國家政權運作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還不能適應依法執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關的法律,科學界定執政黨的領導職能、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執政黨對國家政權組織實行依法領導,保證國家政權組織依法行使職能不受非法干涉。這樣,可以使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鞏固下來,為我們黨依法執政提供更為充足的律法保障。

望採納

⑤ 我國為什麼要提出法治中國建設

因為:

(一)法治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法治是市場經版濟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法治是解決中國社會現實權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
一是通過程序來實現正義,將糾紛通過技術的手段化解,而不至於轉化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是法治本身是一種「控權」機制,法律在賦予公權力機關國家權力的同時,也一並確立了其權力的界限、責任、行使程序。健全的控權制度以及保護私權的機制,可以有效協調好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最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
(四)法治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
(五)法治是實現國富民強的根本保障

⑥ 平安中國的法治建設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線,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法治建設的靈魂,把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作為法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過硬隊伍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政法工作新局面。
平安穩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要以人民群眾對社會平安的需求為導向,深化平安建設,努力完善立體化社會防範體系和公共安全體系,建設人民群眾追求的平安。要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要以提高專業化、職業化、正規化水平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支忠誠可靠、執法為民、務實進取、公正廉潔的高素質政法隊伍。
堅持以推動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為方向,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執法司法問題為重點,深化司法改革,努力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要著力提升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力、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科技信息化應用能力、拒腐防變能力。
2013年將推進勞教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等四項重點工作,全力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中國社會正處於巨大轉型期,矛盾突發多發,亟需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這一目標的提出適應了時代和民眾的需要。平安中國和法治中國二者緊密聯系,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平安是訴求、是理想;法治是現實的任務,是行動。」
「法治」一直是中國執政黨和政府堅持的路徑和方向。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政法機關作為執法司法機關,無疑肩負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者和實踐者重任。
新中國成立之初勞教制度的設立對鞏固執政黨地位、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作用。但這項制度發展至今出現了不少問題。
湖南上訪媽媽唐慧和重慶大學生村官任建宇事件讓輿論再次聚焦勞教制度改革。
出現這些問題的最大爭議是勞教實施過程中實施機關對勞教權的隨意擴大。對纏訪鬧訪上訪人員、特別是對現行勞教決定不涉及的人進行勞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此次政法工作會議明確要推進勞教制度改革,意味著這一制度的改革被正式提上日程。
在改進政法工作和隊伍建設方面,會議還提出了要著力提升「五個能力」,即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力、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科技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政法隊伍拒腐防變能力。
其中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被認為是會議釋放的新信號。
近幾年,甕安事件、「躲貓貓」、「釣魚執法」事件,讓人們看到了公權力對待民意所持不同態度而產生的不同後果。只有傾聽民意並接受民意,才能實現民意得到尊重,公權力機關得到信任的「雙贏」。
網路問政、微博問政、公開徵求意見……越來越多的公共管理部門開始探索保持民意的暢通表達、接受公眾監督的渠道和方法。

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原則。

(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充分發揮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保障作用,「法治中國」建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和重大發展成就。

(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原則。

(7)法治建設中國擴展閱讀:

構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黨與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核心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既明確要求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也明確了黨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原則與領導方式。

既明確要求鞏固黨在國家建設與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也明確了黨必須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二)堅持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有機統一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這一重要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憲法尊嚴和權威的充分肯定。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也是確保黨的領導與國家制度體系穩固的根本法律基礎。所以,確立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根本地位,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產生全局和長遠作用。

(三)堅持社會主義法治五大體系有機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五大體系既有理論層面,也有實踐層面;既有制度層面,也有運行層面;既有國家層面,也有黨的層面;既能實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進,也能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

(四)堅持法治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層面展開。因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建設和發展必然帶來國家治理領域深刻變革。對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來說,法治體系建設既是其基本任務,也是其得以確立並產生效能的關鍵。

(五)堅持法治體系建設與法治能力提升有機統一

任何制度只有紮根民心,才能最終鞏固。這就要求制度運行與實踐能夠全面具體地滲透到人民生活各個環節,並在其中起積極作用;要求法治價值、體系、程序與運行能夠有效嵌入社會,契合社會內在要求與發展現實。

⑧ 建設法治中國與厲行法治的區別

建設法制主要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制建設和法律制度。厲行法治主要就是一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情況。

熱點內容
呂梁司法局 發布:2025-05-15 13:49:16 瀏覽:374
政府專職法律顧問招聘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15
律師被法警 發布:2025-05-15 13:42:44 瀏覽:620
什麼是勞動法中的勞動 發布:2025-05-15 13:42:36 瀏覽:207
充分提升司法 發布:2025-05-15 13:41:07 瀏覽:421
首次在其著作中提出經濟法概念的學者是 發布:2025-05-15 13:39:04 瀏覽:954
北京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5-15 13:35:58 瀏覽:874
怎樣才能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 發布:2025-05-15 13:35:25 瀏覽:43
環衛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5 13:34:34 瀏覽:7
勞動合同法有關調崗的規定 發布:2025-05-15 13:24:25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