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人民
㈠ 道德是規范人民什麼行為的重要手段
道德是規范人們的人際利害關系行為(道德行為)的重要手段。 道德是回調整個人和他人之間關答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人的行為分為道德行為和非道德行為 ①道德行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道德行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 有道德的行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利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善的行為。 不道德的行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害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惡的行為。例如,不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影響鄰居生活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 ②非道德行為(非倫理行為)是同他人沒有利害關系的一部分個人生活行為,是不能進行善惡評價、不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例如,裸睡、拉上密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的行為是非道德行為,不涉及人際利害關系。 2、道德是調整人際關系的非暴力性的社會規范 道德要規范涉及人際利害關系的行為,不幹涉單純的個人生活行為。
㈡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毫不利己,熱愛工作,益於人民。
㈢ 為什麼說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道德建設的核心就是為誰服務的問題。不同類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一切剝削階級的道德都是為維護剝削制度、維護少數剝削者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因此,其道德建設的核心就只能是為個人謀私利。
而社會主義道德是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道德,是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服務的倫理體系,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決定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的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都是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因此,客觀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而不能以為別的什麼為核心。
(3)道德人民擴展閱讀
集體主義的基本內容之一,把國家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結合起來。但是,有的人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宣揚個人中心、個人至上,甚至錯誤地主張「為個人主義正名」,用「個人主義原則」代替集體主義原則。少數人由於個人主義膨脹,公然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要堅持集體主義,就必須反對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個人主義是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適應的。雖然它在反對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的斗爭中曾經產生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具有很明顯的階級局限性。
㈣ 踐行為人民服務道德規范的必要性是什麼
踐行為人民服務道德規范的必要性首先要踐行以人為本的原則,因為人是社會的主回體,只有尊答重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才能服務好人民,才能根本踐行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規范。
「為人民服務」是對每個共產黨員和幹部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所謂最低要求,因為這是每個黨員入黨時的基本條件,也是每個幹部的基本職責;所謂最高要求,因為這是我們終身的奮斗目標,是一輩子也干不完的事情。
(4)道德人民擴展閱讀:
服務型政府以服務人民為宗旨,政府治理得好不好從根本上說要看人民群眾是不是滿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立足於本國治理實踐,積極探索政府績效評價標準的構建與完善。從提出「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的政府治理檢驗標准,到重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尤其是通過「服務型政府建設」向「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目標升級,進一步凸顯人民在服務型政府建設尤其是政府治理績效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逐步確立了「人民滿意」的政府治理創新評價標准。
㈤ 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出自什麼文章
這句話出自於毛澤東年12月21日為紀念白求恩寫的悼念文章《紀念白求恩》。
題中所引用的句子位於全文最後一段,節選如下: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後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5)道德人民擴展閱讀
文章創作背景:
1938年3月,加拿大共產黨黨員、醫生諾爾曼·白求恩率領加拿大美國醫療隊抵達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東渡黃河,前往晉察冀邊區。他帶著戰地醫療隊轉戰多個戰場,冒著槍林彈雨,在極端艱難的環境中搶救了成千上萬的傷病員。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線淶源摩天嶺搶救傷員時,手指感染中毒醫治無效,於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於12月1日為其舉行了追悼大會,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輓詞,並於12月21日寫下了這篇文章。
白求恩簡介
白求恩,全名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㈥ 道德是什麼意思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版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權、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6)道德人民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㈦ 社會主義道德為什麼要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經濟基礎的反映,也是歷史發展的產物。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必然引起道德狀況的動態變化,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也必然伴隨道德的整體進步。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也使中國人民在道德與精神上獲得普遍躍升和持續進步。
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客面上要求在全社會弘揚為人民服務精神。因此說,為人民服務精神和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內在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倫理反映。
(7)道德人民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指社會主義道德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行為規范有機結合起來的整體。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
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
㈧ 中國人民的道德素質為什麼越來越低下了
露營夜半,來一幫人大聲喧嘩,上前溫言請求可否小聲點孩子在睡覺,回答:公共場所,大聲關你屁事。
試想如果你自己孩子睡在旁邊呢?毫無方便他人之心,只要我舒服了管他人死活,這就是我遇到的現狀。
㈨ 私人經濟條件下,社會道德是為了人民幣服務還是人民服務
無論什麼經濟條件下,社會道德都是為人民幣服務。但是要正確看待這種社會道德,首先道德高尚的人,人人尊敬他會有更好的發展前途,會得到更好的社會財富,所以說為人民幣服務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