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在道德經對道的認識

在道德經對道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1-01-16 09:49:41

❶ 在《道德經的「道」,到底是什麼

道,是中抄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襲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這樣,那樣。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亘古不變。其始無名,故古人強名曰:道"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 「道」生天地萬物,生仙佛,生聖生賢,倶以從「道」而生,陰抱陽,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這就是一切的本源,是終極的真理。

❷ 道字在道德經里出現幾次

。「道可道,非常道;名哥名,非常名。」這十二個字,是老子《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的第一章的開頭句,也是道經的總綱。它的意思是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道」,它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用語言說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恆的名。也可以更進一步理解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於身、免禍於社會的聖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聖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無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長壽之道,同一條人生道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聖人之道,也就是順其自然,返樸歸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前賢解老,開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說論,這就為打開老子道的大門設置了障礙。 「道」,是老子首創的含有深刻哲理意義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為萬物運動變化所依循的秩序、方法和規則。除此以外,老子「道」的哲學概念還有以下內容:一、道體,即「道之為物」,是只有心靈才可以認識的客觀實在,標志著宇宙萬物的本原。道體的本質是「小」,是可以為心靈所認識的,其前提條件是修德,即必須使自我意識合乎自然法則。二、道性,即由道體所體現出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標志著世界萬物之所以發生、發展、轉化、滅亡的根本法則。道性是客觀的,其客觀性是由道體的物質性所決定的。對道性的把握,決定於修道者的悟性也即理性思維。道的境界越深,悟性越高;悟性越高,識道的能力越強。所謂修德悟道,就是強調「修」、「悟」二字,修是修正,是要不斷地揚棄自我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思想意識;悟是體悟,是要把直覺思維寓於理性思維之中,只有理性思維或者只有直覺思維都不可能獲得真理。宗教源於直覺思維,唯物論源於理性思維,而老子的道德論是直覺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識道是直覺思維,修德是理性思維。三、道境,即識道者通過反思默修所進入的忘卻自我、沒有煩惱、逍遙無礙的靈明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前一個「道」同於後一個「道」,都是名詞「道路」的意思,但前一個「道」特指聖人之道。中間的「道」,是名詞用作動詞,為「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沒有體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也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前一個「名」是指沿聖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朴」之名(二十五章);中間的「名」,是名詞用作動詞,即「求得」、「佔有」的意思;後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聖人內求,所得之名,雖虛而實;常人外求,所得之名,雖實而虛。首章開宗明義,確立了道的哲學概念,並向世人說明:人類的康莊大道不是常人之道而是聖人之道,人生的意義也不應是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追求內在的真

❸ 道德經中老子對道的比喻都有哪些

道,有諸多錯誤理解.
——很多人把道理解成是規律,這是誤解道.規律是可以言說的,可以表述的.所以,規律不是老子所說的道.一切規律都是道發揮作用的表象,如天道,地道,人道,陰陽之道等等.把規律理解成道,必須先推翻老子說的「道恆無名」才可.這是不可能的.
——有人把道理解成「無」,如空、一、朴,等等,這也是誤解老子的道.
在老子體系中,一,無和有,都同出於道,由道而生.以為無就是道,以為空就是道,以為一就是道,這樣的理解,把老子修行層次給抹殺了.
——很多人從哲學意義上,為道做定義,這是不明智的,是不懂老子的.能定義的話,老子自己早便會說得明明白白,不會留下諾大疑問讓後人亂猜他一葆再葆的道.這樣對道的哲學定義乃至解釋,實際會妨礙人們對道的感悟,反使人們陷入思維議論道的泥潭.比如說,「道是體,德是用」,這樣說並沒錯.可沒悟道的讀者,會從日常哲學或生活含義上,把道錯誤理解成「本質」,「本體」,「本源」,這就大錯特錯了.再如,「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樣說也沒有錯,但沒有悟道的讀者,很容易把道的這些作用當成道去理解,這就是離道了.所以,老子對「道」不敢多說一字,因為他已經悟道,怕多說一字,人們從字意上誤解道.
道,只有悟,才知道;夢,只有醒,才知夢.道中演說什麼,都還在道中;夢中任何理論,都不能出夢.
所以說,道,需要「證悟」.

❹ 道德經中老子是對天道的理解還是對人道的理解

《道德抄經》就是用《易經》中陰陽的法理,來講解人世萬物的。古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生化而成,所以有句話很有名:」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經》是用陰陽爻來展現陰陽的核心變化規律,《道德經》是把萬事萬物中所隱含的這種規律講述來,告訴人們怎樣符合這種」陰陽之道「。
所以《道德經》中有句話: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對於名利情的牽掛太深,就不容易割捨,而陰陽之道,要清心寡慾,去掉私念的,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為名利情而奔忙不已,要踐行,《道德經》,易乎?!

這里朋友把人道和天道分開了,是不了解傳統文化的緣故。古人認為,天,地,人是相貫通的,所謂」天人合一「是也!《道德經》中也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道德經》是統言宇宙和生命的經書,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內涵的,其中把天地人三才的道理都囊括在內了。而當我們思維層次比較淺的時候,就只能看到淺顯的內涵,而思想深刻的人,就會看到更深的內涵。

❺ 《道德經》與《德道經》有什麼區別

帛書甲本《老子》是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楚簡本都要早,而且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的順序。揭示了老子淳德歸道的本義,是最能體現老子思想的真本,稱為《德道經》。而漢以後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後的順序,稱為《道德經》。 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呢?

《道德經》更多強調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於是道變成了有限、僵化、靜止的規律。以此指導的人生強調對前人的道僵化的繼承,墨守成規。教育學生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主張對前人的批判和發展。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 道與德的關系,可以有先德後道、先道後德、道道德德、德德道道、道德道德、德道德道、道德道、德道德等多種方式,在屈折反復中發展和提高。 《德道經》或者是《道德經》的選擇,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和方法。讓進取、發展、開放、持續的《德道經》恢復其本來面目吧!

❻ 看了道德經走火入魔,要知道什麼是【道】是不是要達到無欲無求的狀態。

知道無須無欲,行道卻要無欲無求。當然,這個道是老子之道。

❼ 道德經裡面的有兩個道,請說出兩個道各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問的好,喜歡這個問題。
有兩個道
一個是事物運行的規律——自然而回然,或者答:反者道之動;
一個是進步向上的模式——為而不爭,或者:弱者道之用。
老子所說的為而不爭、無為、不爭、知其白守其黑、負陰抱陽等等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問下,「有兩個道」這個是你自己的理解么?
如果有什麼,你可以直接問我,相互交流溝通。

❽ 你對《道德經》的理解

在中國《道德經》雖然有2000多年,可惜,中國人對《道德經》的理解絕大部份是錯誤的。中國人對《道德經》的理解是從儒家的角度去解釋《道德經》,這是相當糟糕的事情。把一個明明有哲學、有邏輯的東西變成一個沒有邏輯的東西。

所以為什麼我們中醫到後來理論上沒有什麼發展,發展不了?一直到今天我們的中醫,很多人感覺到我們的理論非常難辦,在技術上我們有進步,但在理論上我們的進步幾乎是停止了。為什麼?我認為這裡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嚴格地遵循《道德經》的理論前進。

我就講一點,現在醫學的中醫醫生,都講的是陰陽五行,《道德經》講的是陰陽三行,我們一走入陰陽五行你的理論就中止了,你沒法再前進了。只有三,才能夠構成活力!三,就是全,三,就是動力。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就舉例,現在基因理論是非常盛行的,但是基因里的理論核心在我們的64卦里頭也已經說明,已經從理論上做出了很好的總結。你看基因構成,它就是陰陽三行,它就是雙螺旋。陰陽三行,就是老子《道德經》理論的核心,就是三生萬物。

大家都知道我寫的一本書,叫《西方哲學死了》。這本書在市面上還有賣,我是研究哲學的,我的大部分時間研究西方哲學,我研究西方哲學的結果就認為西方哲學已經完蛋了。因為什麼呢?因為我發現,我們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比它高明得多。

西方的數理邏輯已經死了,它到了我們的電腦之後,它已經到了底了。因為它達不到「三生萬物」的水平,電腦到目前為止再怎麼了不起,也是我們手上的一個工具。

西方人用二進制構成一種一元論的一個世界,我現在構成一個三元論的一個世界,一元論的世界只能做成我們現在的這樣一種電腦,三元論將來所構成的電腦,是完全可以像人那樣活動的電腦。

所以,21世紀我認為是一個思維革命的時代,而且這個革命的發源地就應該在中國。它所根據的理論就是老子《道德經》的哲學理論,就是老子《道德經》的陰陽三行六度的全新的邏輯,而不是現在西方所說的那種數理邏輯。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真正偉大的思想、偉大的理論在《道德經》之中,如果把陰陽五行轉向陰陽三行,它的前途就是巨大的。我深信我們中醫中葯學,的的確確在世界上是最偉大的醫學。但是這個醫學現在面臨理論上的困境,大家認識到這個困境就好辦了,我們就一定能夠克服這個理論上的困境,打開新的局面,使我們的中醫中葯學走向全世界!它不僅僅只是醫療整個人類心靈、生理,更重要的是給整個人類帶來一種偉大的、思維的、邏輯的方法。

❾ 《道德經》裡面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裡面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兼論武全先生對道德的見解有待商榷

耿閣(鳴天士君)著

題記:

錄武全先生對道與德
的個人見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強對宇宙最本質的一種稱呼,有點像是一種源動力和法則。「德」是老子把這種法則運用到人類身上的規則,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通常「德」會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則需要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合稱為「道德」。
附:【耿閣:語】:
老子的「道」是什麼?答曰:「老子之「道」就是「無之宇宙之無極」。或之曰:「就是「無之無極之宇宙」。或之曰:「就是「無之無極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這是鐵律定論。老子的「德」是什麼?答曰:「德也者唯道是從」。「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與德之間的關系是什麼?答曰:「答曰:道與德之間的關系是:「道德整體道德無間」之「整體無間無間整體」。「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長啥樣德啥樣之德長啥樣道啥樣」。(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趨向於無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達平衡是整個宇宙物質運動運行始終行為的並之是整個人類事物發展變化始終因果的總規律總道理總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諦·是其宇宙的法則·是其宇宙的實質·之是其宇宙的本質·是其宇宙的本來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對道的認識認知認為認定境界狀態:
(一):「從來都是清晰無比的」。!!!!!
(二):「始終都是堅定不移的」。!!!!!
(三):「絕然都是斬釘截鐵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斷然都是精確至極的」。!!!!!
(六):「常然都是沒有勉強的」。!!!!!
(七):「綜然都是論欠徹悟的」。!!!!!
(八):「總然都是解老有誤的」。!!!!!
(九):「定然都是聖言自謙的」。!!!!!
(十):「鑒然都是不能亂來的」。!!!!!
耿閣: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點16分。關於對老子先生對道的認知的問題,有史以來總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世俗論道者們轉了九百九十九個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個誤解了老子先生數千年的那個什麼總認為老子先生自謙式所說的那種:「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的話語的意思中總是傾向於誤認為的老子先生是勉強曰道,也有的人認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諦是啥?也有人認為老子先生沒有把道解釋清楚等等的那些個怪誕不經的荒謬無際的甘願自丑式的淺識陋知式的那種見識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遠永遠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遠永遠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實人家老子先對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聖道萬事萬物萬情萬理的所有的規律是啥是什麼意思的道理都講完了並都徹底的講清楚講透徹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寫的《道德經》他還能不知道「道」是什麼嗎?他所說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謙自譏」式的自應反詰之語只不過是為了更貼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順心更有序的論證自己的思想理論觀點而已罷了。!他絕對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準精確到了無以復加的那種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種層次層級的之其境界境態了」。!!!!!我耿閣所著寫的:「文章三千詩萬首」的千萬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論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經》的有關問題的之其問題的」。意思?分別指的是什麼?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