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開篇
㈠ 《道德經》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怎麼理解
《道德經》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貫穿《道德經》一書的始終,可以說是老子論述的核心思想,之後的所有論述都是圍繞這句話進行的。可是這開篇,乍一看讓人根本捉不住意思,究竟藏著什麼奧秘呢?
其實這開篇與宇宙萬物都息息相關,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凝練非常,含括了萬事萬物的發源、發展與變化規律,明白此句即理解了《道德經》的精髓。
名可名,非常名。類比第一句的解析方法,第一個「名」為名詞,指的是道的名字;第二「名」為動詞,指的是命名。連起來後半句話的意思是「道」這種奧秘的東西是無法簡單命名的,若是能直接命名出來,那就不是最初理解的「道」了。
開篇第一句蘊含哲理無數,例如辯證矛盾、永恆發展。世間的一切真理與規律,從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的。
㈡ 道德經中的開篇是什麼
道德經共81章,來剛寫完就是一自堆竹簡,每個竹簡就是一章,後人按自己的理解給它排了先後順序。
我覺得第二十五章才應該是第一章,因為這章好歹算是給道下了一個定義嘛。
哪能一開篇就道怎麼怎麼著的,我們連道是什麼都不知道。
㈢ 求 老子《道德經》開頭兩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正確解釋。厚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內名可名,容 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 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 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 運行之理。 下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 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 ,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門。」
修仙方面相對簡單:第一個「道字」表示修仙修 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據修煉道法的方法去 修行的。「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意思「道」 是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寶器法器或修煉方法的名稱, 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非恆名」,也不是一 層不變的,意思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 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會變化這層意 思外,還有每個人的經歷和角度不一樣,即使 是同一時刻看到事物也會盲人摸象,只見到其 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煉方法解 釋是最常見不過的,只是現代人不修真了。。 。 尤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指出前面「同」修真 基礎是一樣,但也有各種修真方法的多樣性也 都是必然的、可行的
㈣ 找以隆和慶開頭的詩詞或道德經(包括佛揭)
【隆】隆昌運,大報同姬成,文武紹重熙。——《十二時/憶少年二二首》【回宋】無名氏隆顱犀角,丹砂一指,答玉潤松堅。——《朝中措二○首》【金】元好問隆樓傑閣磊嵬高,天風飄飄吹我過。——《記夢》【唐】韓愈隆都觀國多閑暇,遣丹青、雅飾繁華地。——《鶯啼序》【宋】吳文英【慶】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長壽樂》【宋】李清照慶新壽,萬年歡,人醉蓬萊里。——《驀山溪十七首》【宋】無名氏慶湘山峰頂,飛來古佛,劍池洞里,活底神仙。——《沁園春十五首》【宋】姚勉 慶鳳雛新長,攜手奉萊衣。——《八聲甘州十六首》【宋】李曾伯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迎新春》【宋】柳永慶太平朝野,駸駸重見,昔淳化、今嘉祐。——《水龍吟二三首 》【宋】李曾伯 慶門里,把丹枝爭折,青雲平步。——《喜遷鶯》【金】元好問慶霄舒羽翼,塵世有神仙。——《感事三十四韻》【唐】韓偓
㈤ 道德經里開頭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1個道到底怎麼解釋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那可以說出來的內道,就不是永容恆的道了。(常:永恆) 即,真正的「道」是不能用言語表達的,只能通過自己感悟。也就是「道不可說論」。老子說的道,應該是一個超越時空的永恆存在,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字之曰 道。」道,在老子的哲學體系中是一個根本的概念,用以解釋宇宙人生。絕不僅僅是道理的意思。當然,由於《老子》語言的抽象性,大家可以見仁見智,各有所解。歷史上,光《老子》第一章就有多達七種的各大主流見解。所以,這個,還是需要自己領會哦…
另外,第二種說法顯然做了另一種解釋,第一個道應該與前述相同,只是第二個「可道」中的道字大概是解作了「沿道行走」之意。但是「常」字不應該解為「常說的」。或可認為是「一般的」之意。不過我個人更喜歡解為「永恆」。
「名」字也絕非僅僅是名字之意。先秦時期,「名」具有更加抽象概括的含義,大概可以解釋為「概念」「事物」此類意義。樓主想深入思考的話,建議閱讀相關書籍。以上僅代表本人閱讀思考的觀點。
㈥ 眾妙之門是道德經的開篇之首,其正確的含義理解為什麼
終妙之門,開啟一切玄妙之境的門戶
㈦ 道德經開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各類註解很多,但是總覺得有些牽強,請提供更貼切解釋
道是什麼東西,那是說不清的,無法用一個名詞,來把道表達清楚。
就好像人們內用無容來表述天地的開創,用有來表示萬物的起源,萬物的起源也是來自天地開創。所以,人們常常想從天地的開創中,來探索萬物起源的奧妙,從萬物的起源中尋找無邊無際的天地,天地的開創和萬物的起源,實際上是一碼事。只是不同的說法,都是無法了解到奧妙,也是一切奧妙的根源。
老子把道和天地起源的奧妙聯系在一起,進一步神秘化了道。從老子心目中是不是有一個標準的道的概念,還很難說。也許,道就是老子心中的一個理想的政治夢想。
從第一章的句子中,我只能讀到一個夢想的表述。一句話,道這東西我老子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潛在的意思是,你們也別說清楚,我的夢想中的道我老子自己都說不清,你們還想說清。
㈧ 「道德經」開篇對宇宙中物質本質的定義是什麼呢
“道德經”開篇就從哲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定義了物質的本質。
首先《道可道,非常道。》論述了物質世界如果可以被認識,被說明,那麼其被描述的內容並不物質世界的全部和全體。也就是說人類對宇宙物質世界的認識始終都是不全面的,可以被認識說明“道”的物質並不是實際的物質的全部“非常道”。
《道德經》開篇的這五句話,非常明確的闡述了宇宙中物質的本質。也為理論物理的大統一理論奠定了見識的基礎。
物質的本質就是存在。
物質的根本形式,無外乎“有和無”兩種。宇宙中一切可以描述的物質形式都是“有”的具體表現。而每一個可以描述的形式(空間,時間,速度,電磁,自旋,甚至量子現象)都會有一個和其對應的“無”存在。但是在“無”的概念中又不能用具體的“有”的形式加以描述。只有統一的理解“無和有”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的認識宇宙萬物,建立一個真正的大統一的物理理論。
㈨ 《老子》,也就是《道德經》,開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還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道德經一章
道可道(1),非常道(2);名可名(3),非常名(4)。無,名天地之始(5),有,名萬物之母(6)。故常"無",欲以觀其妙(7);常"有",欲以觀其徼(8)。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9)。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0)
【譯文】
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道」,它就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用言詞說出來,不是永恆的「名」』,「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經常從「有」中去認識「道」的端倪。「無」和「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稱。它們都可以說是很幽深的;極遠極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1)道可道:第二個"道",作動詞用,描述、稱說、表達之意。第一個"道",是老子哲學的專用名詞和中心范疇,它在《老子》一書中頻頻出現,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涵義,主要有三種意思:一是指形而上的實存者,即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初本原;二是指宇宙萬物發生、存在、發展、運動的規律;三是指人類社會的一種准則、標准。這里的"道"是第一種涵義,即指宇宙萬物的本始。它是一種形而上的永恆的存在,可感而不可見,無形無象卻又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它產生了宇宙萬物,決定了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但它本身卻是永恆不變的。在這個意義上,"道"有點類似於西方文化中的"上帝"或"太一"的概念。
(2)非常道:非.不是;常,恆常、永遠。("道"如果是可以表述的,)那麼就不是永恆的"道"。這句話以否定句形式說明了作為宇宙萬物本原的"道"是不可描述的。"常",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帛書《老子》(以下簡稱帛書本或帛書甲、乙本)作"恆",以避諱漢文帝名字,下旬"非常名"亦然。
(3)名可名:第二個"名"為動詞,稱呼、稱謂的意思。第一個"名",也是老子哲學的專用名詞,它指對"道"的具體稱呼,含有概念的意思,但比概念更高,具有名稱與內容相統一的意義。
(4)非常名:(如果"名"可以根據實物的內容而加以命名,)就不是永恆的「名」。由於「道」是一個無形無象的形而上實存體,因此是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概念對它進行命名、稱呼的,任何名稱一旦確定,能指和所指的關系就確定了,也就是說,對象的物質體的特性也就確定了;譬如我們用「地球」這個概念指稱地球,那麼「地球」二字的范圍也就被規定了,月球、太陽等就不能再用「地球」來指稱。「道」是一個永恆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個具體概念去指稱。
(5)無,名天地之始:名,動詞,命名、稱呼。天地之始,天地形成的開端。用"無"來稱呼天地形成的開端。這句話說的是天地形成之際的一種狀態--無。這個"無"並非空無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萬物過程中混沌一片、無以名狀的一種特殊的狀態。
(6)有,名萬物之母:有,可以叫做萬物的根源。母,根本、根源。有,指天地形成以後,萬物競相生成的狀況。古代中國人認為,先有天地的分化,然後才有萬物的出現。"有"和"無",是老子提出的兩個重要概念,是對"道"的具體稱呼,表明"道"生成宇宙萬物的過程,即"道"由無形質向有形質轉換的過程。這兩個"名"字,也有這樣讀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相同。
(7)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所以經常在對"無"的體味中觀照"道"的奧妙。
(8)做(jiǎo):邊界。
(9)玄:老子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幽昧深遠的意思。老子研究的是"道","道"的形而上性質決定了它的神秘幽昧、深不可測。
(8)徼(jiǎo):邊界。
(10)眾妙之門:一切變化的總門,也就是關於宇宙本原的門徑。
㈩ 老子《道德經》開篇的「欲」是什麼意思
拆寫一下「欲」,左邊 谷字旁,谷相對於峰而言,就是低谷對高峰,後邊是一個欠 字,就是缺少的意思。
所以,欲的意思,就是沒有或者渴望得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