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Ⅱ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Ⅲ 什麼是「縱林法則」,人類社會為什麼要否定「縱林法則」,倡導公平與法治
你好!
叢林法則,簡單地說,就是「弱肉強食」或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內」。
單純依靠公平容與法治,可能並不能解決恃強凌弱的問題。比如公平,如果按照公平原則,勞動者收入的納稅比例應當相同,這里我們假設所說的勞動者收入都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而獲得,而目前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按照累進稅率來納稅的,換句話說,收入多的人納稅要更多。這也就是說,我們在通過「不公平」的方式來應對「叢林法則」。同樣的道理,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為特定的人群(老幼病殘)設置優先座位,也是通過「不公平」的方式來解決。
並且,人類社會也並不是要否認「叢林法則」,而是倡導有序競爭,文明競爭。
最後,希望你的問題得到解決,並祝幸福!
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法治,作為中學生應該怎樣參與法治社會的建設
答:中學生參與法治社會的建設應該:
①自覺弘揚社 會主 義法治精神,樹立社 會主 義法治理念,學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4分)
②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積極舉 報違 法犯 罪行為,善於與違 法犯 罪分子作斗爭。(4分)
Ⅳ 歷史上,我國哪一個學說倡導依法治國
歷史上,我國發家學派的學說倡導依法治國
例如韓非提出了以法治為中心,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法,就是統治者公布的政策、法令、制度,前期法家代表商鞅首先提出「法」治的主張。韓非子強調治國要有法治,賞罰都要以「法」為標准。法是整個社會的行為准則和規范,任何人都不能獨立於法外。韓非子說:「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也就是說,在「法」面前,不存在貴族和平民之分。「術」就是國君駕御群臣的權術,由國君秘密掌握,使得大臣們摸不清國君的心理,不敢輕舉妄動,背後搞鬼。「術」最先由申不害提出。但韓非子認為,申不害重術不講法,往往造成新舊法令相互抵觸、前後矛盾;商鞅重法不講術,則難於對官吏察辨「忠」和「奸」,導致國君的大權旁落於大臣之手。所以韓非主張「法」和「術」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同時,韓非子還認為,「勢」就是國君占據的地位和掌握的權力,也是統治者實行統治的必要手段之一。「勢」的理論最終是由慎到提出的。韓非子吸取了這一理論,他認為,要推行法令和使用權術,必須依靠權勢;沒有權勢,既使是堯這樣的賢明君主,連三戶人家也管理不了。因此,韓非子提出「抱法而處勢」的主張,認為只有穩固地掌握了權勢,才能有效地推行法和術。
法家主張審時度勢,「法後王」,「法今聖」,而不「法先王」。商鞅明確提出:「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前世不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這種進化的歷史觀,堅信「當時而言法,因事而制禮」,從而主張「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①。
韓非繼承了商鞅的歷史進化,提出「上古競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②,認為歷史是不斷變化、不斷進步的。所以,「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而「明據先王,必定堯、舜者,非愚則誣也」③。那些根本不了解古今治亂變化的人,反而竭力謳歌先王之法,頌揚先王之書,這只會加劇今世的動亂,絕不會帶來任何益處。因此,「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而是仔細分析研究當代面臨的問題,根據現實來制定各項措施。
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政府和人民共同為之努力奮斗的價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的關注點,核心價值觀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發展不要環境、講政績不講民生,公眾會怎麼理解富強文明?如果辦事情都得找關系、打官司也要走後門,老百姓又從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實「三個倡導」的社會基礎,必須關切人們的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全面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最高抽象,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慨括為「三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和諧、文明,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黨員幹部肩負著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富裕建小康、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的光榮使命,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和深刻內涵,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十八大報告表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8個字,是到本世紀中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目標,已經寫入黨章和憲法,反映了黨、國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願景,是國家主導價值觀,在核心價值觀中居於統領地位;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8個字,既是引領現代文明走向的人類共同價值准則和理想社會目標,又是我們黨和國家始終追求和奉行的核心價值理念,著眼於確立社會發展的價值導向,在核心價值觀中發揮著重要支柱作用;在公民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8個字,著眼於構建民間社會的底線倫理,是作為價值主體的每個公民所應遵循的根本道德規范,在核心價值觀中居於基礎地位。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要抓輿論引導,二要抓學習提高,三要抓實踐養成,四要抓文化涵養,五要抓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唯有付諸行動才能實現價值。公務員為群眾辦好的每一件實事,是敬業的詮釋;商家為消費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誠信的代言;看見需要幫助的人熱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個人都是道德建設的奉獻者,也是道德風尚的受益者。作為城市文明創建一份子的我們,更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積極投身到創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
總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與各方面工作有機會融合,協調發展。
在這樣一個社會思想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全社會的主動參與,從人們思想的共鳴和交匯處匯聚起發展進步的強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的社會中踐行核心價值觀?首先,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要從理論上進行深入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何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闡釋?繼承了中華文化哪些優秀傳統?反映了哪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讓群眾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學習、社會宣傳等各種方式,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形成一種激發正能量的良好氛圍,只有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其次,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廣大群眾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但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定得帶頭踐行,把這項任務擺上重要位置,以核心價值觀規范和要求自己,帶好頭、領好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從而影響更多的群眾,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第三,加快對核心價值觀的制度化和日常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到工作的各項制度中,轉化到人們的日常行為准則中,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讓人們隨時隨地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從而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是全體公民的事,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是我們的責任更是義務。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人人學習,人人踐行,讓優秀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Ⅶ 材料五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並反作用於經濟、政治。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專於推動經濟發展、屬政治穩定。(3分) ②先進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3分) ③文化影響人、塑造人,對人的認識活動、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產生影響。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分)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3分)
Ⅷ 戰國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張改革。秦王贏政讀了他的著作後 ,贊嘆不已,說:我得見此人,死也甘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華夏族,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內出的思想家、哲容學家和散文家。韓非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韓非是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韓國,但他的政治主張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嬴政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李斯因嫉妒韓非的才能,將韓非害死在秦國。但是,韓非的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毛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偉人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熱點內容
王征強律師
發布:2025-05-24 12:30:08
瀏覽:462
躁鬱症婚姻法
發布:2025-05-24 12:18:02
瀏覽:71
二十一條條例
發布:2025-05-24 12:13:31
瀏覽:931
希音道德經
發布:2025-05-24 11:56:29
瀏覽:494
公司道德講堂
發布:2025-05-24 11:32:16
瀏覽: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