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幸福講道德

幸福講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1-20 10:40:04

『壹』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 道德與幸福的矛盾 (如何堅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所謂道德,馬克思主義認為,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而這種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的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民的社會實踐活動。 「幸福」則是內心的一種感受,指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於追求和實現了某種理想而引起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那麼,道德是否有助於人們獲得幸福?不同時代的不同階級,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幸福觀,看法有所不同。馬克思主義倫理觀通過對人們現實道德生活的剖析認為,道德和幸福的關系是一致的。
(佛教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有報的信念維系著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底線。而孔子說「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正說明:道德上的無愧才有正當的幸福,只有正當的幸福才可能有心安理得的享受。亞里斯多德也說過:"幸福是合於品德的現實活動。",幸福的含義應是多樣的、廣泛的,它不只是內在的快樂、外在的功利,當然最好也不只是精神的福祉。倫理學只關注獲得幸福的合理和必然的條件,而無法提供獲得幸福的種種手段。即追求品德不以是否幸福為轉移。從這些意義上看,德就是福,當然也就意味著德與福是一致的。
然而對於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德福矛盾現象,又該如何理解呢?
1、制度不完善。在社會主義的初期階段,社會各方面的制度建設還不是很完善,同時在制度和法律法規執行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問題。商場上投機取巧者發財,官場上營私舞弊者陞官, 盜版取代正版,貪官排擠清官……沒有良好的道德環境和有效的約束機制,無德卻有「福」,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另外,我們目前的道德建設主要是藉助於對道德行為的褒與對不道德行為的貶來進行, 褒與貶是一種精神形式的獎與罰, 而精神形式的獎罰在社會輿論缺乏一致性的情況下其作用是有限的。如果道德行為不僅不會帶來物質利益, 相反會犧牲自己的物質利益甚至最可寶貴的生命; 而不道德行為不僅不會喪失物質利益, 相反可以保住既得的物質利益, 甚至可以得到新的物質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 精神形式的獎罰就很難起大的作用。
所以,僅僅靠個人的道德觀念和輿論褒貶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道德觀念在人好利的本性面前是勢單力薄的。這時候,還需要外在的力量來制約只求「福」不講德的行為。
2、公民意識有待提高。見難不幫見危不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涉及到自身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使關繫到自己,也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不少人購買了假冒偽劣商品、利益受到侵害後,並沒有以道德與法律所賦予的權利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和利益,而是往往「忍了」,這種缺乏對自身權利的捍衛意識和行為無形中縱容了惡德者得了「福」,這又如何能夠使德福一致呢?
那麼怎樣才可以解決德福矛盾的現象,真正實現德福一致呢?
1、健全制度,保障機制。加大法制建設的力度,使人們知法守法,建立法治社會。如對於那些訴諸暴力、詐騙以及貪污受賄等不道德的手段以謀取自身幸福的人,應當嚴懲不貸毫不手軟,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建立社會激勵機制,對於那些見義勇為的善行者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和輿論的支持,鼓勵人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只有在社會制度能夠使講道德的人得到利益, 使不道德行為喪失利益並受到懲罰的情況下, 道德才會成為社會成員普遍接受的行為習慣。
2、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要不斷地對公民進行長期的教育與自我教育,使人們成為促進社會公正的堅強力量。要高度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水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又應該如何堅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
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因此我認為,大學生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把誠信作為高尚的認識追求,優良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
其次,大學生要努力錘煉個人人品,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的自覺性。通過虛心學習,善於思考,辨別善惡,學善戒惡,以涵養良好的德性。通過反省檢驗以發現和找出自覺思想行為中的不良傾向,念頭,並加以即使抑制和克服。最後,要自覺向道德模範學習。要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做一個德福兼備的合格大學生。

『貳』 關於善良的人守法律講道德的人都會幸福的作文

幸福來就是簡簡單單的生活。源
幸福,每個人都在苦苦追尋著。有的人認為有了錢就會幸福,於是他們日夜不停地工作,拚命地賺錢,忙了大半輩子,什麼也未得到,連幸福也悄悄地離開了。有的人認為有了權勢就會幸福,於是他們在領導面前認認真真地工作,有時甚至為了使領導注重自己而做違心的事,好不容易當上了官,但是終未得到什麼,幸福也悄悄地遛走了!
幸福,是簡簡單單的生活。
一束鮮花,一縷陽光,一個微笑,一句祝福。這些在別人看來不算什麼,但在我的心裡,這便是幸福。幸福其實也如此簡單不過了。又如中秋節,一家人團圓在一起吃月餅;除夕夜,一家人歡聚一堂笑語盈盈;放學後,高高興興地回家,享受慈母溫暖的嘮叨和她那噴香的飯菜。這些都是幸福。再如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
幸福,是簡簡單單的生活。要靠

『叄』 如何理解康德的話:「講道德的人往往不幸福,幸福的人往往不講道德。」

如同北島說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幸福是一種滿足狀態,不自律的人達到滿足的機會更多,相比而言自律的人痛苦更多。

『肆』 幸福與道德的關系

道德和幸福之間還摻雜著意識的因素。

人的道德素養的高低往往取決於自身品質、家內庭環境、教育程度諸如此類容。通常來講,高尚道德的培養需要堅強的意志,而道德的提高又反作用於意志的增強。

(4)幸福講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與幸福本是兩個不同走向的形態,只是其中千絲萬縷的如藕斷絲連般的相交讓人不得不細細思考。有人說:有德之人未必有福,有福之人未必有德。這樣的說法既是形而上的,又是錯誤的。錯誤表現在沒有深入地去認識道德與幸福的本質關聯。

馬克思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道德與幸福都是由物質衍生出來的意識,共同存在,並且相互影響,但據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所以,上述說法有其局限性。

『伍』 幸福有哪幾方面的內容

《尚書·洪範》中提出幸福的5個方面的內容:「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終命。」

這樣的幸福,你能說沒有物質上滿足,沒有精神上的感受,沒有道德的考量嗎?所以,中國人的感覺向來是很直接、很周全的。

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是我們必須大力弘揚的。

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是建立在物質決定論基礎上的,認為人們對幸福的看法,既與他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理解分不開,也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和生活條件決定的。

共產主義道德學說中的幸福觀與以往其他的幸福觀存在本質的區別:

一是強調個體幸福與集體幸福的對立統一。

集體幸福內含著個體幸福,個人幸福的實現依賴一定的社會條件;

二是堅持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辯證統一。

物質生活的幸福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但離開精神生活的幸福,一切幸福就失去了保障;

三是注重幸福與道德的有機統一。

幸福是在道德的生活實踐中實現的,背離道德的生活實踐,產生不了真正的幸福。

這里思考的重點是幸福與道德的關系。

從邏輯思維上看,道德與幸福的關聯有4種可能的情況:一是道德與幸福完全一致;二是道德與幸福毫無關聯;三是道德高於幸福,幸福成為道德的偶然性附屬物;四是幸福高於道德,道德成為謀取幸福的工具之一。

如果說道德的深層含意,就是遵道守德。

那麼,其淺層含意,就是規范人類的行為,使之沿襲正確的准則,以互利性為基礎,或者是以利他性為基點,處理人們之間的關系。

在利他性前提基礎上的所作所為,其實,也是給自己奠定了未來幸福的基礎。

這是從這個角度講,換一個角度講,遵守道德也是獲取幸福的必要條件。

『陸』 道德是束縛人的還是幫助人幸福的講道德的人是不是一定會吃虧你如何看待道德

中國人的文明禮貌,道德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傳下來的,所以說道德是幫助人幸福的,你幫他,他幫你待人和氣可愛,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講道德的人不吃虧,所以說你只要道德好的人,誰都喜歡人人誇?這是實話

『柒』 思修作業,以道德與幸福為主題,思考分析現實問題,一篇800字的文章

做一個幸福的人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當我們讀到海子的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時,我們甚至很難與一個最終卧軌自殺的人聯系起來.在我們這些樂觀的人想來,海子的死顯然是一種消極式的逃避,甚至我們可以將之定為「懦夫」.
我並不肯定海子的做法,但如果我們能真正讀懂他的內心世界,也許我們發現他還是情有可原的.
海子是一個詩人,一個當代詩人,一個活於80代旺盛青春的詩人.他也想過做一個幸福的人.然而他的身份與性格決定這只能是幻想,連夢想和理想都稱不上.
魯迅曾經說過,詩人是痛苦的.詩人的痛苦顯然來自於心靈層面.詩人是一個時代中最清醒也是最迷惘的一群人.說他們清醒,是他們比之我們常人,也即庸人更為敏銳的觸角去探察在我們身邊極易被我們忽視的生活細節與生活真實,但往往便是生活殘酷的真相.生活是美好的,這只是片面之辭,不可否認的是,其中夾雜罪惡、欺騙、卑賤等等我們都冠以之丑惡的東西.但確實這些是我們生活的現實.詩人是生活在理想天堂與現實地獄的矛盾體.詩人寫詩的終極目標引起大眾心靈共鳴,是為了大眾靈魂的救贖,使之棄惡揚善,從而達到至臻至善的境界.但完美是不存在的,有時候甚至連美都顯得那麼渺小.現實慾望的洪流裹挾的是太多的利益與追求,作為詩人,其目的肯定不是為了追求功名,因為恰恰純正的當代詩人是遠離我們庸俗之人所孜孜以求的東西.
於是我們看到在幻想中追求幸福的海子在現實中是那麼的無奈無助.當生活的貧困日益圍迫他,當愛情的煙火熄滅之後,當周圍之人冷眼旁觀白眼以相待之之時,我們清楚地感受到來自他內心深處的那麼寂寞與孤獨.詩人不怕孤獨,但卻不能長久地忍受孤獨,精神的完美與現實的掙扎註定將類似於海子這樣的詩人推進人生的兩種境地:一種隨庸人們逐流,向現實妥協,繼而為自己的人生開創出另一片天地,換種說法,不做詩人或做不純正的詩人;一種是繼續孤守精神的陣地,在人生的絕望中痛苦地如顧城們死去,這樣他們還是詩人.
海子選擇了後者,於是「所有的明天」所透露出來的信息便是對「今日」的絕望,所有「祝願」就是對現實的嘲諷與無奈.而他給我們留下一具孤獨的背影,獨自面對大海,面向「春暖花開的精神樂園」,追求幸福.
對於海子自己來說,他用死亡去尋找「做一個幸福的人」的路徑.有些異類,而且無法被我們這些常人所理解.
做一個幸福的人
做一個幸福的人,是每個常人的願望.
前兩天在電視上看到兩則意味深長的報道,一個人因為家境窮困,無力再贍養兩個孩子,從樓上跳下來.一個是日本的一位年輕有為的人不堪精神壓力跳樓自殺.
之所以將兩則故事聯系起來,是因為我們通過比較很容易得到一些重要信息.從結果來看,都是一樣的;並且從方式的角度來看,也出奇的相似.原因也都是精神不堪.不同的是一個是貧困之人,一個是富有之人.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將幸福的人定義為「有錢、有權、有位」之人.可是上述的事例正將這個定義打破,告訴我們富有之人、高位之人並不一定是幸福之人.那麼,從本質上來說,幸福與物質層面相聯系的較少,而更多的是與人的精神層次相聯系.幸福更多的是人們對現實中自己所處的地位與價值的一種肯定與滿足.缺少了這種肯定與滿足,必然會導致精神的痛苦.而當痛苦過多,積壓過重,人的幸福感就很快容易消失,取而代之是對生活的失望與沮喪.所以做一個幸福的人,應該更強調對自己現實的肯定.
物質的過度貧困是不容易產生幸福感的,但物質的過度充足也會產生幸福的危機感.經常有彩票中大獎的現實事件產生,我們經常容易被那些巨大的數字所吸引,進而嘆息.但又有誰去關注一個人突然暴富所帶來的幸福的失衡?我想一個人在突然得知自己獲取巨大財富興奮的同時,是不是會伴有惶恐、驚懼呢?如何不是這樣,也就不會出現獲取巨獎後舉家一夜搬遷之事.其實事情遠沒有停止,巨額財富恐怕將原先的家庭的一種幸福感打破,那麼就需要花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重塑一種新的幸福感.
其實我們的幸福來源於我們對現實的認知,我們的不幸福感常來自於我們的缺失.我們常常放大我們的缺失,進而產生自己不幸福的感覺,於是對自己所擁有的視而不見.街邊的乞丐照樣有迷人的微笑,陶淵明的自我認識對他的幸福感的產生就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我們將人的生死都能夠淡然地看成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學會真正勇敢地去面對,將人生的酸甜苦辣看成是豐富人生的必要成分,史鐵生地壇般的參透必不可少.那麼,做一個幸福的人其實很容易.
就像我們現在,手捧一本書,沉浸於其中,享受古今中外文化知識的積淀,不就正在做著幸福的人嗎?
做一個幸福的人
如果幸福是一粒渺小的種子,那麼感恩的心便是土壤,自信猶如水源而無私則為陽光.將幸福的種子植根於感恩的土壤,用自信之泉澆灌,用無私之光照耀.我們看到幸福的大樹茁壯成長,鬱郁蒼蒼.
如果幸福是一條平凡的小船,那麼感恩的心便是大海.自信作帆無私成風,將幸福的小船放置於感恩的大海,張揚自信的風帆,揚起無私的海風,我們看到幸福的小船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其實幸福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當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當我們充滿自信,當我們無私地為他人著想,我們都會驚奇地發現,自己早已被幸福的感覺圍繞,做一個幸福的人,原來很簡單.
當人們紛紛追逐演藝明星,小品演員的時候,還記得桑蘭嗎?一次失誤讓她與獎牌失之交臂,讓她與運動生涯就此別過,更讓她成了一位殘疾人,終日只能坐在輪椅之上.從雲端跌落,換作是其他人可能早就無法承受這突如其來的苦痛,可桑蘭卻堅定地「站」起來的,她進入北京大學,她主持著一檔關於奧運的節目,她在訪談節目中頻頻亮相,用自己的微笑告訴世人:她是一個幸福的人.他用感恩的心包容了所有的不幸,她用感恩的心支撐起了自己幸福的生命.
她感恩,所以她幸福.
記得劉翔說過:「我也曾經擔心是否會摔倒,但只要我站在起跑線上,我就充滿自信.」憑著這份自信,這位名不見經傳的黃皮膚小子在2000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以13秒91的成績平了男子110米欄的世界記錄;憑著這份自信,他又以12秒88的成績刷新世界記錄.為中國乃至亞洲贏得了極大的榮譽,收到無數人的崇拜.劉翔無疑成了一個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正來源於他的自信.
他自信,所以他幸福.
牛玉儒,任長霞,這些名字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他們始終以百姓的利益為上,以無私的心關注著百姓的生活,他們受到百姓的愛戴,他們成的真正幸福的人.
他們無私,所以他們幸福.
用自信之泉澆灌感恩的土壤,用無私的陽光照耀,我們看到幸福的大樹上開出絢麗的花朵,馥郁芬芳.
用無私之風鼓起自信之帆,我們看到幸福的小船滿載而歸,並期待又一次遠航!
懷抱感恩,自信,無私之心,做一個幸福的人,我們都可以.
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是一名記者,每天忙忙碌碌,東奔西走,風吹日曬,采訪一些跟我毫無關系的人和事,我煩透了.
「你幸福嗎?」我不下數千次問過受訪的人.其實也沒什麼,我只是以此作為采訪的尾聲.著名企業家告訴我:「我還沒有真正得到幸福,因為只有錢在我的生活里打轉.」著名作家告訴我:「我每天熬夜到五點半,小說並不很暢銷.」影視明星告訴我:「我太不幸了,我沒法做我自己.」他們講得很實在,我同意.
我也覺得自己很不幸,怎麼自己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對於工作,父母什麼忙也幫不上.趕稿趕到清晨,還常常被老編臭罵……生活,在我這兒已沒了色彩.
下班後,我累極了,把自己泄了氣的皮囊扔進了一輛計程車.面無表情地對著窗外那些高大建築,心中生出無數的憎惡.「小姐,你聽歌嗎?我這有幾張CD,你選,我來放.」這年頭,計程車行業競爭也大啊,司機服務質量升級了,我心想著,冷冷地冒出兩個字「隨便!」「我看你似乎很累,放首抒情點的歌吧,噢,對了,你旁邊有一些雜志,是最新的,你可以看.」我應了一聲,閉上眼睛,不再說話.司機是個很健談的人,他一路上絮絮叨叨跟我講了很多他見過的奇聞軼事,即使我不回答,他依然滔滔不絕.我突萌生了好奇,問他:「你覺得自己幸福嗎?」他先是一愣,我料到了.他透過後視鏡,看著我,證實我不是在開玩笑,回答道:「幸福.嗯,是的.」他又看了看我:「這么說是不是很奇怪.連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呢.其實,你想我們計程車司機整天風里來,雨里去,人家說上哪我們不得上哪啊!有客拉還好,沒人的時候就是滿城瞎轉悠,而且這年頭,做計程車司機,危險!你說是吧?」我笑笑.他接著說道:「可是我每天起床都會對自己說今天是美好的一天.這樣心情也就好了,對待乘客就更細心了,大家也都愛乘我的車,上個月還評上『十佳』呢!」他的臉上是喜滋滋的笑容.「小姐,看得出來你過得不舒心,別怪我多事啊.」他又說道.我搖了搖頭.臨下車時,他送了我一句話:「幸福與否是由自己決定的.」
其實仔細想來,我的生活也不賴,何必有諸多抱怨呢,煩腦人人有,但總擋不住幸福的大道的.
當你打開一盒巧克力的時候,由你決定它好不好吃.
做一個幸福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決定它的方向.
做一個幸福的人
有一種花以臉龐為花圃,以五官為花瓣,以善良為襯葉,以真誠為花蕊.百花園里難尋芳蹤,群芳譜上未載芳名.這就是綻放在人們臉上的微笑.
沒有人不喜歡綻放在別人臉上的微笑,它代表著人們真誠的心,善良的理解.
父母的微笑是冬天的火爐,暖心;朋友的微笑是清涼的薄荷,清心;同事的微笑是夏日裡的陣陣清風,爽心;就連仇人送來的微笑也如沙漠中的清泉,沁心.
桃花雖艷,有人嗤其凡;玫瑰雖香,有人嫌其俗;牡丹國色,有人妒其姿.但沒有人嫌棄微笑.
我有個嗜好收藏各種樹葉.有一次隔壁家姐姐從香山旅遊回來帶給我一張火紅火紅的楓葉,我高興極了.這楓葉紅似鳳凰,通體火紅.
第二天我把那楓葉帶到學校,待到同學到齊之後,我才漫不經心地拿出那片楓葉,坐在位置上玩弄.
「哇!好美的楓葉.」當我後桌的小A驚叫之後,許許多多的同學圍繞過來,欣賞我那片楓葉,當時,我自豪極了.
「小心,別弄壞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只見一隻小手「嗖」地縮了回去.我抬頭看著那小手的主人,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她,正是我的同桌小B.
二節課後,做操,我將楓葉夾在書中,便出操了.做好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出楓葉把玩.可找了半天,都沒個影兒.
下一節語文課,我完全沒有心思聽課,胡亂地翻看著語文課本.我無意之間瞥見小B書中有一張紅紅的紙,當時也沒太在意,但看到小B焦慮的眼神,我斷定她拿了我的楓葉.我企盼她將楓葉還給我.
第三天,我桌上多了一個信封,裡面藏著那片楓葉.
「謝謝你給我的微笑,是它讓我鼓起勇氣向你承認錯誤,謝謝你昨天沒有揭穿,給我保留了顏面.請求你原諒.」這是小B的信,看完後我給了她一個很沁心的微笑.
我沒有因為一件小事失去一個朋友,這是微笑的功勞,是它給我們的友誼點燃了希望.
我是一個幸福的人,因微笑而幸福.
明智,充滿智慧的人會給別人微笑,因為你在付出的時候也收獲了幸福;愚鈍的人,只會索取微笑,那樣幸福就會漸漸遠離他.
所以若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就學會微笑吧.

『捌』 作文幸福與道德同行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素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講文明懂禮貌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孔融讓梨、程門立雪,以其禮儀背後崇高的道德內涵,成其經典,流傳於世。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指「禮」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基,是一個人的立命之本,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禮儀不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我們要把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幫助自己成長的重要內容,勇於踐行「八辱八恥」,以「八辱八恥」作為我們講文明、懂禮儀、樹新風的重要標尺。知理、明禮、拒恥,從講校園文明禮儀開始,從做校園文明先鋒開始,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時一事做起。

知禮明理幸福同行,從遵守學生守則開始。講禮儀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的最基本體現,學生守則是一名學生應有的基本行為准則,是我們學習做人、做事的第一步。作為一個學生,是整個校園的一分子,要牢牢樹立起校榮我榮、校恥我恥的觀念,遵守校規,恪守校紀,講愛國守法、講明禮誠信、講團結友善、講勤儉自強,尊重人,寬容人,理解人,爭做文明事,爭當文明人,把校園禮儀體現到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一言一行中,把校園文明落實到具體的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中。

熱點內容
公司法集團公司 發布:2025-05-24 21:59:16 瀏覽:873
刑法學簡述題 發布:2025-05-24 21:56:21 瀏覽:659
秦國刑法 發布:2025-05-24 21:31:24 瀏覽:95
2014年新婚姻法 發布:2025-05-24 21:31:14 瀏覽:108
公司法二百一十一條 發布:2025-05-24 21:30:34 瀏覽:982
人民法院在疫情中責任 發布:2025-05-24 21:29:39 瀏覽:649
思修法律知識答題一 發布:2025-05-24 21:29:30 瀏覽:518
法律知識小視頻大學校園 發布:2025-05-24 21:27:14 瀏覽:725
與刑事訴訟法有關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5-24 21:25:30 瀏覽:33
為什麼中國不是法治 發布:2025-05-24 21:07:30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