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的非正式淵源
1. 簡述經濟法的淵源有哪些
經濟法的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藉以存在和表現的形式。
二、經濟法的淵源:
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是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它規定的多是基本經濟關系。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其效力次於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執行法律規定及履行憲法規定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特別行政區的法。
2. 經濟法的淵源是什麼
經濟法的淵源是從經濟立法的不同來源來表現經濟法的形式。經濟法的淵源與我國回整個法的答淵源是一致的。
由於經濟關系極其復雜,需要更多的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法律規范去調整,經濟法的淵源更為廣泛多樣,其中行政法規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規章,佔有更大的比重。
3. 法的正式淵源與非正式淵源區別與聯系
法的淵源通常是形式上的淵源,是指法的創制方式和表現形式,即法的效力淵源。法專的淵源可分為直屬接淵源和間接淵源,直接淵源又稱正式淵源、法定淵源,指官方法律文件中以條文形式明確體現的淵源,如憲法、法律、法規等;間接淵源又稱非正式淵源、非法定淵源,指各種習慣、判例、總件規則、法理學說、道德信念和規范、社會思潮等具有一定法律意義的准則和觀念。
4. 簡述我國正式的法的淵源和非正式的法的淵源
正式意義上的法的淵抄源,主要指以規范性法文件形式表現出來的成文法,如立法機關或立法主體制定的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條約等。
非正式意義上的法的淵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義的觀念和其他有關准則,如正義和公平等觀念,政策、道德和習慣等准則,還有權威性法學著作等。
(4)經濟法的非正式淵源擴展閱讀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主要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刊: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
另外國家政策也是當代我國法的非正式淵源之一。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經制定法正式認可的習慣是法的正式淵源,否則即為法的非正式淵源。一些西方國家習慣於通過司法審判解決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當制定法和先例不能覆蓋所有這些問題時,法官就要以法的正式淵源形式以外的其他公認的行為准則作為審理案件的依據。如果這些准則被反復援用,便成為法的非正式的淵源形式。
5. 經濟法的淵源(表現形式有哪些)
1.憲法。 2.法律。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4.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 經濟法的淵源的種類包括哪些
我國經濟法的淵源種類有:
1.憲法;
2.法律;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4.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特別行政區的法。
7. 經濟法的實質淵源和形式淵源的區別和聯系
我的課抄件有提到,一開始就督促你們要勤做筆記。上課要聽、筆記要做。
經濟法的實質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來源於誰的意志。具體來說,經濟法的實質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來源於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即表現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
經濟法的形式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來源於何種法的形式。換言之,經濟法的形式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
8. 我國法的淵源是不是包括制定法等正式淵源和國家政策、習慣等非正式淵源這兩個部分啊
是啊!
<<法理學來>>上寫的不是很清楚自么!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規章等
。
我國目前法的淵源一般有實質意義法的淵源和形式意義法的淵源。在實質意義上,法的淵源指法的內容的來源,如法淵源於經濟或經濟關系。形式意義法的淵源,即法的效力淵源,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或認可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現形式。而由於社會制度、國家管理形式和結構形式的不同及受政治思想、道德、歷史與文化傳統、宗教、科技發展水平、國際交往等的影響,在不同國家或不同歷史時期,有各種各樣的法的淵源。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主要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刊:、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
另外國家政策也是當代我國法的非正式淵源之一。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因此國家政策也是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之一。
9. 法理是法的非正式淵源嗎
法理是法的非正復式淵源之一,而制不是唯一的因素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規范性文件、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規章等
。
我國目前法的淵源一般有實質意義法的淵源和形式意義法的淵源。在實質意義上,法的淵源指法的內容的來源,如法淵源於經濟或經濟關系。形式意義法的淵源,即法的效力淵源,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或認可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現形式。而由於社會制度、國家管理形式和結構形式的不同及受政治思想、道德、歷史與文化傳統、宗教、科技發展水平、國際交往等的影響,在不同國家或不同歷史時期,有各種各樣的法的淵源。
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主要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刊:、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
另外國家政策也是當代我國法的非正式淵源之一。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因此國家政策也是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