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185條一195條

合同法第185條一195條

發布時間: 2021-02-10 07:42:39

刑法195條和合同法224條

您好,
第一百九十五條 【信用證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變造的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證的;
(三)騙取信用證的;
(四)以其他方法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
第二百二十四條 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釋義】本條是關於承租人對租賃物的轉租的規定。
轉租是指承租人將租賃物轉讓給第三人使用收益,承租人與第三人形成新的租賃關系,但承租人與出租人的租賃關系仍然存在的一種交易形式。承租人是否有對租賃物的轉租的權利,各國規定不盡一致,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如日本民法規定,租用人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將其權利出讓或將其租用物轉租。採取這種規定的理由是,租賃物的所有權不屬於承租人,承租人無權處分租賃物,如果他要處分須經有處分權的人同意,這是交易的最基本的條件,也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因為無處分權的民事行為是一種效力待定的行為,它的效力是不穩定的,一旦有處分權人予以否認,該處分行為是無效的,因此,允許承租人隨意轉租,不利於保護出租人的利益,也不利於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第二種類型是,承租人能否轉租,區分動產租賃和不動產租賃,動產租賃的轉租須經出租人同意,不動產租賃則另有規定。如義大利民法規定,除有相反的約定,承租人有將租賃物讓渡他人的轉租權,但是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轉賣契約。涉及動產物時,轉租應當由出租人授權或者與慣例相符。我國台灣地區「民法」規定,承租人非經出租人承諾不得將租賃物轉租於他人,但租賃物為房屋者,除有反對之約定外,承租人得將其中一部分轉租於他人。採用這一規定的理由是,動產租賃中的轉讓須經出租人同意是因為動產有流動性,一旦轉移於他人之處,出租人無法對其了解和控制。而不動產租賃中,不動產是不能移動的,能夠在出租人的視線范圍內,出租人可以根據次承租人對租賃物使用的狀況進行監督,所以可以不經出租人同意。第三種類型是,規定除了當事人有不準轉租的明確約定以外,承租人都可以轉租。如法國民法規定,承租人有轉租或以租賃權讓與他人的權利,但租賃契約有禁止的約定者,不在此限。採用這種規定的理由是,租賃合同並不以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為內容,也並不以出租人對租賃物有所有權為必要。所以承租人可以將租賃物轉租他人,除非當事人事先約定不準轉租。
我國合同法採用的是第一種類型,這是因為在我國的租賃合同關系中,特別是房屋租賃,有些人利用這種形式將租來的房屋層層租賃,使租賃房屋的租金過高,以獲取暴利,侵害了房屋所有人的利益,為了規范這類行為,本條規定,承租人將租賃物轉租他人的必須經出租人同意。
轉租包括經出租人同意和未經出租人同意兩種情況:
1.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包括兩種情形:一是在租賃合同訂立時明確約定承租人有權出租租賃物;二是在租賃期間承租人徵得出租人同意將租賃物轉租。對於事前未經出租人同意,事後出租人知道後並不反對或予以承認的,按照本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也可以視為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
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是有效的,但由於在同一租賃物上出現了三個當事人、兩個合同關系,即出租人、承租人、第三人也可稱為次承租人,這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必須明確。按照本條的規定經過轉租的租賃合同關系當事人的關系應為:第一,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關系不因轉租而受影響,繼續有效,承租人仍然應向出租人承擔支付租金、在租賃期間屆滿時返還租賃物的義務。因次承租人的行為造成租賃物損失的,承租人仍然要對出租人負責。第二,雖然次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沒有合同關系,次承租人可以直接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第三,在租賃合同終止或者被解除時,承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的租賃關系也隨之終止。因為這個次承租合同的訂立是以前一個租賃合同為基礎的。
2.未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本條規定,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因為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擅自將租賃物轉租他人,直接破壞了出租人對承租人的信任,也直接損害了出租人對租賃物的所有權或處分權,同時造成多層次的對租賃物的佔有關系,增加了出租人要求返還租賃物的困難或使出租物的毀損程度加重,所以出租人有權解除合同。

② 邢事訴訟法第195條第1項標准規定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五條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回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答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③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200條的規定

合同法
第二百條 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本條是關於借款利息不得預先扣除的規定。
借款的數額和利息是借款合同需要規定的主要內容,當事人在訂立借款合同時一般要對借款數額和利息的多少及支付期限做出明確的約定。一般來說,借款利息是在借款期限屆滿時或者合同履行期間按照約定分批償付給貸款人。但是,現實中有的貸款人為了確保利息的收回,在提供借款時就將利息從本金中扣除,造成借款人借到的本金實質上為扣除利息後的數額。比如,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200萬元,到期應當向貸款人支付的利息為5萬元,貸款人在提供借款時就直接將利息扣除,僅向借款人支付195萬元借款,但實際上還是將200萬元視為本金,並按200萬元收取利息。這種做法一方面使貸款人的利息提前收回,減少了借款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卻損害了借款人的合法利益,使借款人實際上得到的借款少於合同約定的借款數額,影響其資金的正常使用,加重了借款人的負擔,也容易引起借款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糾紛。為了解決借款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體現合同公平的原則,防止貸款人利用優勢地位確定不平等的合同內容,本條明確規定,貸款人在提供借款時不得預先將利息從本金中扣除。如果貸款人違反法律規定,仍在提供借款時將利息從本金中扣除的,那麼,借款人只需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借款人實際只得到了195萬元的借款,那麼,其借款數額即為195萬元,借款人只需在借款期限屆滿時,向貸款人返還本金195萬元並支付按照195萬元本金計算的利息。

④ 老人將財產贈與子女,子女卻不贍養老人的問題。

1、老人作為贈與物的唯一所有權人,在意思表達真實,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合同的情形下,將贈與物贈與給子女,該贈與合同合法有效。
2、在贈與物權利轉移之前,老人享有任意撤銷權。
具有救災、扶貧、社會公益性質、道德義務性質或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喪失任意撤銷權。
3、具有救災、扶貧、社會公益性質、道德義務性質或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物的,受贈人可以依法要求其交付。
4、受贈人對贈與人負有法定的扶養義務的,且受贈人不履行該法定義務,即便贈與合同經過公證、即便贈與物的權屬已經轉移至受贈人名下,贈與人仍然可以依照合同法192條撤銷贈與,要求返還贈與物。
該撤銷權應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
5、關於合同法192條規定的「受贈人對贈與人不履行扶養義務的」,可否按照子女對老人不履行「贍養義務」予以理解。在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的公報案例之中,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成民終字2005,第2772號判決有明確的案例體現。
6、法律規定,受贈人對贈與人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是對贈與人「善舉」的一種保護,受贈人不履行對贈與人法定義務,對贈與人所造成的損害是一致的。如果將「贍養」排除與「扶養」之外,等同於認可了父母將財產贈與給子女,子女不履行對父母「贍養」義務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客觀事實。這有悖於法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護贈與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及原則。
故「扶養」應按照廣義理解較為恰當,應包括「贍養」。
7、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贈與人死亡或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其法定繼承人、監護人可以撤銷贈與。該撤銷權應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半年內行使。
8、贈與人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正常生活,可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義務。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85條、186條、188條、190條、192條、193條、194條、195條

⑤ 合同法192條和195條有矛盾么

合同法192條和195條不矛盾,兩者是從不同角度來敘述。
1、第一百九十二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釋義】本條是對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情形及撤銷權行使期間的規定。
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在具備法律規定的情形時,撤銷權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的法定撤銷與任意撤銷的不同點在於:第一,撤銷贈與須依法律規定的事由;第二,只要具備法定事由,不論贈與合同以何種形式訂立以至經過公證證明,不論贈與的財產是否已交付,也不論贈與是否屬於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性質,享有撤銷權的人均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本是使受贈人取得利益的行為,如果受贈人對贈與人有加害行為或者其他忘恩負義行為的,法律應賦予贈與人有撤銷贈與的權利。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情形,均為受贈人的違法行為或者違反贈與合同約定的行為。贈與人依法撤銷贈與的權利,是法律對贈與人加以保護的重要內容。
(一)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情形依該條規定,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的三項法定情形有如下含義: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其要點,一是受贈人實施的是嚴重侵害行為,而不是輕微的、一般的侵害行為。二是受贈人侵害的是贈與人本人或其近親屬,包括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兄弟姐妹。如果侵害的是其他親友則不在此列。
至於受贈人的侵害行為是否必須出於故意,是否須達到構成犯罪的程度,一些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的立法則有所不同。如德國規定,受贈人對於贈與人或其親近屬有重大侵害行為或重大忘恩負義的行為時,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而我國台灣地區則規定,受贈人對於贈與人或其最近親屬,有故意侵害之行為,依刑法有處罰之明文者;以及對於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者,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由此可見,對撤銷贈與的法定事由,德國的撤銷條件較為寬松,並未特別指出是故意行為,也沒有強調達到犯罪的程度,贈與人即可撤銷贈與。而我國台灣地區的條件則較為嚴格,既明確為故意行為,又需構成犯罪。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受贈人只要嚴重侵害了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贈與人即可撤銷贈與,而不限於故意和犯罪行為。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其要點在於:一是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二是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能力,而不履行對贈與人的扶養義務。如果受贈人沒有扶養能力或者喪失了扶養能力的,不產生贈與人撤銷贈與的權利。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其要點在於:一是贈與合同約定了受贈人負有一定的義務。二是贈與人已將贈與的財產交付於受贈人。三是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在附義務的贈與中,受贈人應當依約定履行其所負義務。在贈與人向受贈人交付了贈與的財產後,受贈人如不依約履行其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為了盡早確定贈與關系的去留,撤銷權人應當依法及時行使撤銷權。贈與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計算。這一期間屬於除斥期間,即法律對某種權利所預定的行使期間,不存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問題。撤銷權人如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不行使撤銷權的,其撤銷權即歸於消滅。
2、
第一百九十五條 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釋義】本條是對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的法定情形的規定。
這一規定表明,在贈與合同訂立後或者贈與人已經部分履行贈與義務後,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贈與義務或者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但尚未履行的部分贈與義務。贈與人不再履行贈與義務,應當符合本條規定的法定條件:一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是發生在贈與合同成立之後,而不是成立之前。如果自身的經濟狀況本已十分不好,仍向他人表示贈與意思,實際上其贈與的意思表示多無誠意,贈與合同也無履行基礎。二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致使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濟,或者使個人的家庭生活發生困難,不能維持自己的正常生計,不能履行扶養義務等。符合上述條件的,不論贈與合同以何種方式訂立,不論贈與的目的性質如何,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贈與義務。
與此相關,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是,在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活動中,某些企業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或以認捐書的形式認捐後,又以企業經營狀況不好為由,拒絕兌現認捐的款物。對此,有關企業是否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如果該企業在認捐之後其經濟狀況才發生顯著惡化,並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否則應當繼續履行其贈與義務。而對於那些本無經濟能力捐贈,甚至瀕臨破產的企業,純粹為了商業目的宣傳自身形象,認捐後又稱企業經濟狀況不好不能履行贈與義務的,筆者認為,不能簡單的適用「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的規定,如果給受贈人造成損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賠償給受贈方造成的損失。
在起草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的法定情形的條款時,曾就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是否可以請求受贈人適當返還贈與的財產的問題,進行過研究討論。對此問題,在其他立法例上也不盡相同,如德國規定,贈與人因考慮其所負的其他義務,如不損害與自己身份相當的生計或法律規定負擔的扶養義務,即無能力履行約定者,得拒絕履行以贈與方式給予的約定。還規定,以贈與人在履行贈與後不能維持與自己身份相當的生計,或者對其親屬、配偶或前配偶不能履行法定扶養義務為限,贈與人得依關於返還不當得利的規定,向受贈人請求返還贈與物。可見德國既允許贈與人拒絕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又賦予贈與人在履行贈與義務後向受贈人請求返還贈與物的權利。而我國台灣地區則規定,贈與人於贈與約定後,其經濟狀況顯有變更,如因贈與致其生計有重大之影響或妨礙其扶養義務之履行者,得拒絕贈與之履行。可以看出其規定並無請求返還贈與物之內容。

⑥ 民法通則 關於贈送協議的問題~

從你所述來看,贈送協議應該是撫養贈與合同。

合同法:
第一百八十六回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答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八十七條 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第一百九十條 贈與可以附義務。
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第一百九十二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從法律規定上看,如果姥姥贈與的是房款,並且已經交付給大女兒的話,那麼該贈與協議應該繼續有效。
如果姥姥贈與的是房產,那麼應視為沒有財產權利沒有轉移。姥姥仍然佔有房產的部分份額。姥姥可以撤銷贈與協議。

因此,贈與協議無論怎樣的情形,都是有效的。但是,最壞的情況是,你姥姥可以撤銷這份贈與協議。在這種情形下,大女兒可以主張補償。

⑦ 發生房產糾紛需要哪些證據

(一)合作建房糾紛
1、提供合作建房的書面合同及補充協議等證明材料。
2、出地一方的合作者應提供土地使用權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等證明材料。
3、出資一方應提供出資數額、資金到位時間等證明材料。
4、提供房屋建設情況及資金使用情況等證明材料,房屋已建成並出售的,應提供收回資金數額及由誰佔有和利潤分配等證明材料。
5、違約一方的違約事實及應承擔違約責任的證明材料
(二)商品房合同糾紛
1、提供商品房預售合同或銷售合同。
2、預售方應提供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和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營業執照。
3、提供預售房建設情況及預購方預付房款數額等證明材料。
4、違約一方的違約事實及應承擔違約責任的證明材料。
(三)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合同糾紛
1、提供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或轉讓合同書。
2、提供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轉讓金數額、交付時間的證明材料,如收款收據等。
3、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應提供有償出讓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和經主管部門批准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證明材 料。
4、提供有償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5、違約一方的違約事實和應承擔違約責任的證明材料。
(四)房屋拆遷糾紛
1、拆遷人應提供依法取得的房屋拆遷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證書、建設規劃許可證、房屋拆遷公告時間等證明材料。
2、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出具委託拆遷合同書。
3、被拆遷人應提供被拆遷的合法建築的面積、結構及質量等級、附屬物的名稱、數量等證明材料,被拆遷人的家庭人口、年齡等戶籍證明材料。
4、拆遷補償安置書面協議,包括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安置地點,自投資金或單位投資金額、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
5、不能簽訂書面拆遷協議的原因、理由及強制拆遷的證據保全材料。
6、違約一方的違約事實及應承擔的違約責任的證明材料。

⑧ 法律上贈與的東西或財產!可以隨時收回嗎問下謝謝

如果是無條件的贈與並且贈與財產已經轉移是不可以收回的,除非對方有以下行為: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如果是附義務的贈與受贈人沒有履行義務,可以收回贈與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八十五條 定義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一百八十六條 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與限制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八十七條 贈與的登記等手續
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第一百八十九條 贈與人責任
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九十條 附義務贈與
贈與可以附義務。 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第一百九十二條 贈與的法定撤銷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熱點內容
南昌大學法律碩士培養方案 發布:2025-09-18 04:49:17 瀏覽:135
無錫法院苗 發布:2025-09-18 04:48:31 瀏覽:686
江津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8 04:20:31 瀏覽:52
2016年勞動法產檢規定 發布:2025-09-18 03:43:42 瀏覽:631
國網公司規章制度以什麼為主 發布:2025-09-18 03:31:02 瀏覽:359
論民法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5-09-18 03:31:01 瀏覽: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共 發布:2025-09-18 03:27:23 瀏覽:847
法學宣在線 發布:2025-09-18 03:27:15 瀏覽:463
腦控刑法 發布:2025-09-18 03:24:13 瀏覽:99
刑法分論框架 發布:2025-09-18 03:22:07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