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原則

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2-23 16:46:59

Ⅰ 勞動合同法是如何保障勞動者的權利的

傾斜保護原則是為了彌補平等原則的不足,並試圖改變勞動關系事實上的不平等而實現法律的公平價值。

1、擴大勞動合同法適用范圍
2、用人單位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勞動合同法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裁減人員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相比,補充規定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1)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2)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3)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3、加大對試用期內勞動者利益的保護

4、用工不簽合同要付雙倍工資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5、鼓勵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6、新增休息休假等必備條款
增加工作地點條款,這是因為實踐中勞動者的工作地點可能與用人單位住所地不一致,有必要在訂立勞動合同時予以明確。
增加了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條款,在法定標准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該勞動者具體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安排。
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增加了社會保險條款,以強化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權利義務意識。
增加了職業危害防護條款,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欺騙。

7、除特殊情況之外不需支付違約金
除兩種特殊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兩種特殊情況: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首先,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承擔責任的條件不同,即適用經濟補償金、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條件不同。用人單位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解除勞動合同,即使為合法行為而無須承擔違約責任,仍需向勞動者支付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金。對於勞動者,只有在其違法或者違約解除勞動合同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時候,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即採用的是「過錯原則」,且勞動者只須承擔與造成的損失相當的補償性賠償金,而用人單位違法或者違約解除勞動合同時常常還需要支付一定的額外金額,即帶有懲罰性的賠償金。在勞動合同解除中是傾斜保護勞動者的。

其次,禁止或限制違約金條款的適用。國外大多對勞動合同違約金條款立法明令禁止。我國勞動法中未規定違約金問題,實踐中違約金條款泛濫,但是一些地方法規也開始對違約金條款進行限制。

第三,對勞動者承擔責任的數額進行限制。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是勞動者維持自己與家庭成員生活的基本保障,在解除勞動合同後要求勞動者支付高昂的違約金或者賠償金是極為不公平的。因此,各國對勞動者承擔的經濟性責任的數額進行限制。

Ⅱ 勞動法傾斜保護原則案例

網上搜搜吧,都是在雙方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以保護勞動者等立法原則裁決的。

Ⅲ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的傾斜保護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是經濟補償金與違約金的規定。

Ⅳ 如何理解勞動法是保護勞動力的傾斜法

傾斜保護原則,是指勞動法傾斜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第1條都明確規定「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正是傾斜保護原則的體現。傾斜保護原則屬於勞動法基本原則之一,彰顯了勞動法的價值取向。作為勞動法制度構建基礎,為人們理解和適用勞動法律規范提供了價值引導。
《勞動法》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這表明勞動合同在形式上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然而,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實質上是處於不平等地位的,勞動合同具有形式上的平等性和實質上的不平等性,因為勞動者受雇於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處於極端弱勢的地位,而用人單位佔有生產資料,擁有強大的資本。勞動者在訂立合同時也並沒有多少自由,為了獲得寶貴的就業機會,對用人單位提出的苛刻的、侵犯勞動者權益的合同條款,有時也只能勉為其難地接受。因此,傾斜保護實質上是對於現實中當事人地位的對比的衡平,是符合「弱勢公平」價值的。其中特殊勞動者的談判能力相對於一般勞動者更弱,則傾斜保護的強度更大。
傾斜保護僅僅是國家通過法律制度的干預來調整勞動關系,適度的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勞動關系調整模式,除了國家法律的適度干預外,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還可以基於意思自治對各自的權利、義務進行分配,而用人單位實質的強勢地位,使得其在協商中佔得優勢。國家的干預只是基準性的,傾斜保護不可能消除合同雙方的利益和實力差別。
傾斜保護只是在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合法利益保護的基礎上,對勞動者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保護。並不是忽視對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導致勞動合同雙方主體的權利失衡。

社會法的傾斜保護原則是什麼

傾斜保護主要是指保護弱者,就保護弱者而言,社會法是以一種特殊的標准衡量當事人的地位及分配利益。這種特殊的標准源於社會「弱者」身份的認定,是以特殊身份來決定利益的分配,使這種分配結果有利於具有「弱勢身份」的一方。公法與私法作為相對立的兩大法域存在已久,然而,隨著新型社會問題的產生,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已不限於簡單的公法上的管理關系及私法中的平等關系,出現了不同於兩者的新型社會關系,這類社會關系的產生促使了新法域的產生-社會法。市民法實現了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社會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 這點在法的價值上體現為:市民法實現了以意思自治為基礎的起點的形式公平,而社會法則要求實現結果的實質公平。 傳統的自由主義的國家觀是權利政治,它主張國家對個人的私生活干預越少越好,政府越小越好,國家只是一個「守夜人」的角色,負責維護社會和平和自由競爭。然而,這種過分強調國家的消極無為的作法,產生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其中就包括環境惡化和環境保護運動。在這種情形下,各國逐漸認識到了這種弊端,並在觀念上從夜警國家轉變成福利國家,國家職能也從權利政治轉向公益政治。這種轉變的目的在於積極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實現社會的實質公平,這也是我國近年來公法私法化的原因所在。

Ⅵ 傾斜保護原則與公平、平等原則有沖突嗎

沒沖突啊,傾斜保護也是對弱勢群體的傾斜保護,是為了達到法律上的平衡。採納謝謝

Ⅶ 傾斜保護原則與公平、平等原則沖突嗎

不沖突。
在法律上規則優先,原則的適用可以同時適用多個原則,只不過多個原則共專存的情況下屬主次的問題。
公平原則是主要原則,是任何案件都需要遵循的准則,傾斜保護原則更多存在在特殊案例當中,也體現了公平原則,平等原則更多體現在訴訟中。

Ⅷ 如何理解勞動法是一部傾斜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 論述題 求解 謝謝!!

你好,就你描述的問題,律師答復如下:
首先,你們要確認和單位內之間的勞動關系的事實容,如 工資單,考勤記錄,工作過程中的文件記錄。
其次,確認勞動關系後,可以要求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補發工資。
第三,單位應當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否則應當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作為代通金。
第四,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應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第五,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可以要求經濟賠償金,為經濟補償金的兩倍。
第六,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
祝福!

Ⅸ 勞動合同法是如何側重保護勞動者權利的

1、擴大勞動合同法適用范圍
2、用人單位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勞動合同法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裁減人員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相比,補充規定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1)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2)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3)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3、加大對試用期內勞動者利益的保護

4、用工不簽合同要付雙倍工資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5、鼓勵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6、新增休息休假等必備條款
增加工作地點條款,這是因為實踐中勞動者的工作地點可能與用人單位住所地不一致,有必要在訂立勞動合同時予以明確。
增加了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條款,在法定標准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該勞動者具體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安排。
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增加了社會保險條款,以強化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權利義務意識。
增加了職業危害防護條款,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欺騙。

7、除特殊情況之外不需支付違約金
除兩種特殊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兩種特殊情況: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首先,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承擔責任的條件不同,即適用經濟補償金、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條件不同。用人單位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解除勞動合同,即使為合法行為而無須承擔違約責任,仍需向勞動者支付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金。對於勞動者,只有在其違法或者違約解除勞動合同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時候,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即採用的是「過錯原則」,且勞動者只須承擔與造成的損失相當的補償性賠償金,而用人單位違法或者違約解除勞動合同時常常還需要支付一定的額外金額,即帶有懲罰性的賠償金。在勞動合同解除中是傾斜保護勞動者的。

其次,禁止或限制違約金條款的適用。國外大多對勞動合同違約金條款立法明令禁止。我國勞動法中未規定違約金問題,實踐中違約金條款泛濫,但是一些地方法規也開始對違約金條款進行限制。

第三,對勞動者承擔責任的數額進行限制。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是勞動者維持自己與家庭成員生活的基本保障,在解除勞動合同後要求勞動者支付高昂的違約金或者賠償金是極為不公平的。因此,各國對勞動者承擔的經濟性責任的數額進行限制。

熱點內容
作文道德與義務 發布:2024-05-03 16:16:03 瀏覽:946
訴訟法各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03 15:24:27 瀏覽:985
公司經理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3 15:03:24 瀏覽:507
道德經推導 發布:2024-05-03 14:05:12 瀏覽:677
道德層面 發布:2024-05-03 13:49:19 瀏覽:226
對於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4-05-03 11:49:42 瀏覽:196
刑事訴訟法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百度文庫 發布:2024-05-03 11:33:06 瀏覽:143
南岸區政府法律顧問 發布:2024-05-03 11:14:36 瀏覽:63
勞動法合同到期不予續簽 發布:2024-05-03 04:53:47 瀏覽:188
工勤人員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4-05-03 01:02:13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