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概論試題重點
⑴ 經濟法概論試題答案
1、狹義上的法律是指由( B )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C 最高人民檢察院 D 國務院、
2、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特定的( C )。
A 人身與財產關系 B分配關系
C 經濟關系 D人身關系
3、職工代表大會是指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中( D )。
A 企業的管理機構 B 企業的權力機構
C 企業的咨詢機構 D 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機構
4、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提取的公司法定公益金占利潤的( C )。
A 2-5% B 3-5% C 5-10% D 8-10%
5、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 C )行使撤銷權。
A 3個月 B 6個月 C 1年內 D 2年內
6、公司法規定,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 D )。
A 15% B 20% C 25% D 30%
7、合同生效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應當( B )。
A 返還定金 B 雙倍返還定金
C 返還定金並賠償損失 D 返還定金並支付違約金
8、工業產權實際上關於( A )和由商業信譽的標記權的總稱。
A 技術成果專有權 B 著作財產權
C 著作人身權 D 出版者權
9、下列不屬於不當低價銷售行為特點的是( B )。
A該行為發生在商品銷售環節 B該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C 該行為採用低於商品成本價的方式進行銷售 D 該行為的目的在於排擠競爭對手,維持或者爭取自身的競爭優勢
10、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消費者是指( C )。
A所有商品的消費者 B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C生活資料的消費者 D生活資料的消費者和主要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⑵ 經濟法概論試題多選題,應該怎麼選
學習經濟法心得 %D%A一、考情分析,學習方法應以聽課為主%D%A 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試情況,不難看出,試題越來越靈活,試卷中客觀題部分佔75分,主觀題部分佔25分,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40分的多選題了,所以,單靠押住綜合題是很難過關的。我們的學習方法應側重於客觀題部分(包括單選、判斷、簡答、綜合),通過聽課,60分的內容能夠得到解決,另外40分的內容則應聽課加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總之,經濟法應以聽課為主。%D%A 二、教材調整,重點變化大%D%A 自2007年起,會計職稱考試教材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由原來的12章調整為9章,所以各章的考試分值也相對平衡,基本上轉變為章章重點。%D%A 三、經濟法的學習法%D%A 通過聽老題的課和各個考試過關者介紹的個人學習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D%A 1.認真聽課%D%A 大家都是成年人,參加考試都不容易,有家、有事業,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學習時間都是靠擠出來的,而且一般報職稱一報就是3門或2門,因此,我們是不可能把大塊的時間劃出用於學習經濟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學習實務和財務管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有較好的學習效果。%D%A 在學習課件中,老師所講的重點幾乎涵蓋了90%以上的考試內容,所以,只要我們認真聽課,用心聽課,過關應該是不成問題的。%D%A 2.課後復習,注重總結歸納%D%A 聽課後,應認真歸納總結,可以自己製作一些表格,加深記憶,真正將知識變成自己的,這樣掌握得更牢固,記得更深刻。課後復習時,只復習不會的內容,會的就省略了,盡量不要重復復習,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D%A 3.做題要精,以典帶面%D%A 聽課復習後,不要忙於做題,當下聽完,誰都會做。可以過兩天再做前幾天學習過章節的習題,這樣很容易發現不會的問題。題不在多,而在於精,歷年考題是習題中再精典的習題了,也是必做且應認真分析總結的習題。做題後,要注意總結考點,明確解題思路,以典帶面。做錯的題,應記下來,之後反復做,錯題會逐漸變少,當然自己掌握的知識逐漸增多。%D%A 這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經濟法》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D%A 今後,我會把《經濟法》逐章的學習體會及自己歸納總結的一些資料傳上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學友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大家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一起順利通過2008年的職稱考試,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⑶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自考重點章節是
可以在網路文庫看看有沒有,這里的經濟法概論歷年真題應該是可以的
⑷ 求大神幫忙經濟法概論試題
。。。。。
⑸ 經濟法概論試題及答案
zxcvgb n
⑹ 經濟法概論試題 判斷分析題
我自己做的,答案可能不都對。
1,錯。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年滿18周歲.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年滿16周歲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年滿18周歲,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錯。破產宣告時破產人所有的財產以及破產宣告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破產人取得的財產都列入破產財產。
3,對,公司法是調整公司在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正常營運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公司法的調整對象是公司內、外部的組織管理關系和資本運營關系。其中,組織管理關系包括:公司自身的組織管理關系和國家對公司的管理關系;資本運營關系則包括:公司在設立、經營以及破產解散各個時期發生的各種資本關系。我國公司法的調整范圍只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錯。不能從事商品經營和盈利性服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國消費者協會及其指導下的各級協會履行以下七項職能1.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2.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3.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4.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5.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提請鑒定部門鑒定,鑒定部門應當告知鑒定結論6.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7.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5,對。行政訴訟卻不適用調解,這是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重要區別。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這是由行政爭議的特點所決定的。第一,行政爭議是因行政機關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而發生的,行政權是國家的法定權力,它的行使是依據行政法進行的。第二,行政爭議所反映的法律關系是一種縱向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不同於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這種特殊的指揮、命令與服從關系,也使得雙方當事人無法在產生爭議後平等自願地去協商並達成協議,而只有讓第三者公斷。第三,行政訴訟使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不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在合法與違法之間不存在第三種選擇。
所謂不適用調解,主要是指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書的形式結束案件的審查。至於在受理之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作些法律上的解釋工作,曉之以理是可以的,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也是允許的,但應以人民法院裁定的形式結案。
⑺ 經濟法概論試題
見王架
⑻ 求經濟法概論自考歷年試題及答案
經濟法概論自考歷年試題及答案
我用消息發給你了
⑼ 經濟法概論試題
1\中外合作經營企業,適用於"外商投資企業法"
2\審請\立項\審批\批准\設立
⑽ 經濟法概論試題,請各位高手解答一下!!!!!
19:D 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五人。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有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始終要依靠和發揮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但由於傳統體制的長期影響,加上歷史形成的諸多問題等,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為此,需要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其中的一項措施即是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為了使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進行公司制改革,發起人可以少於五人。同時,為了使國有企業改建後的股份有限公司能夠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大眾化和證券化的一般特點,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少於五人的,應當採取募集設立方式。
20:D 認購股份,繳足股款
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必須依照公司法的規定,以書面認足公司章程規定發行的股份後,應即繳納全部股款;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者土地使用權抵作股款的,應當依法辦法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21:A 公司章程只有對內約束力,對外無效
22:B 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23:A 欺詐在客觀方面,並不要求有他人上當受騙、造成損害的實際結果的發生,只要可能使他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即可。因為欺詐行為從根本上違反了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故即使未造成任何人的實際損害,也擾亂了正常的競爭秩序和社會經濟秩序,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對欺詐行為認定基本點是行為,不是結果。
24: B 分公司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除有總公司明確授權外,無法對外承擔民事責任,經過總公司授權的分公司可以簽訂合同,同時產生的相應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25: A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條件、程序,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 (二)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三)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四)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五)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單位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七)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八)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十)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十一)用人單位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十二)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十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十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