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59條全文

合同法第59條全文

發布時間: 2021-12-23 10:21:01

Ⅰ 你好,關於合同法第59條的疑問,我還想請教。

法律規定的「因來此取得的自財產」是指因「惡意串通」所得的財產,你的案例中,房屋交易合同以及交易行為本身並沒有惡意串通的情形,只是在交稅環節上有「惡意串通」行為。買方並不是因為串通偷漏稅而取得房子,賣方也不是因為串通偷漏稅而獲得房款,所以房子和房款並不是」惡意串通「而取得的財產。並且,本案這個」惡意串通「行為不是合同法所說的」惡意串通「,根本就不歸合同法管,因為稅收征管是行政法,不容當事人訂立合同自行約定,由稅法統一調整。
那麼,什麼情況下適用合同法59條呢?也就是說什麼情況下交易本身會有惡意串通情形呢?舉例說:某甲定居國外,全權委託乙出售甲在國內的房子,乙和自己的親戚丙密謀後,以低價將甲的房子賣給丙,並收取丙的好處費。這就是典型的惡意串通,這個房子就是丙因惡意串通而取得的財產,要返還給甲。

Ⅱ 合同法第59條,應將哪些所得收歸國家所有

這條規定的應收歸國家所有的財產,應該是指當事人惡意串通,因此取得的國家財產,還包括因此取得的但無法向相關集體、第三人返還的財產,例如第三人已死亡且無繼承人。

Ⅲ 合同法第55條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專事人自知屬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五十九條的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釋義】本條是對惡意串通合同後果的規定。
本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無效合同。惡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後果是什麼?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本條是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作出的。
惡意串通是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為牟取不法利益合謀實施的違法行為。惡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以下兩個特徵:
1.當事人雙方是出於故意。因惡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當事人都是故意的,這種故意的本質在於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獲取自己的非法利益。當然,因惡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不以行為人已經或必然獲得了非法利益為必要條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惡意串通成立的合同,未必都是當事人的故意,例如,當事人的代理人與對方當事人或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串通危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訂立合同,就不應認為是當事人的故意。代理人的故意足以構成惡意串通。
2.惡意串通的合同是為牟取非法利益。當事人訂立惡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非法利益。這種非法利益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在招投標過程中,投標人之間串通,壓低標價;在買賣中,雙方抬高貨物的價格以獲取賄賂等。惡意串通的合同一般都損害了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是情節惡劣的違法行為。由於這種行為是雙方相互勾結在一起,共同損害第三者的利益,因此,這種合同在被確認無效後,在處理上不是一方賠償另一方的損失或者互相賠償損失,而是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收繳雙方所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Ⅳ 民法通則59條與合同法54條有什麼不同

民法通則:
第五十九條 【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合同法: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Ⅵ 歸納合同法56-59條的法律意義

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專的意思表示相一致屬的協議。法律為了維護最低限度的公平、公正因此規定了無效和可撤銷的情形。56、57條的規定我認為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當事人協商一致的有效性,以鼓勵交易。

正如刑法規定了何為犯罪後又規定了應當判處的刑罰,58、59條的規定也是相同的道理。合同法規定了無效及可撤銷的情形,如果出現了以上情形應當如何操作就是司法時肯定會面臨的問題,58、59條的規定就是這個作用。

Ⅶ 合同法弟五十八條五十九條的規定是什麼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回;不能

返還答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

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

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Ⅷ 合同法59條對應的民法典第幾條

《合同法》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條;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五條: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Ⅸ 民法<合同法>59條法條含義

律師專業解答抄:
舉例說明,甲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A公司的章程規定,甲作為法定代表人不得簽訂合同額大於500萬的合同,乙並不知情,於是跟甲簽訂了600萬的合同。也就是說A公司不得以甲沒有許可權說這個合同無效。就是這個法條的理解。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全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四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三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第十二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第十四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10)合同法第59條全文擴展閱讀:

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第十六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規定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熱點內容
海商法英國 發布:2025-08-26 02:42:32 瀏覽:936
新民法典物業管理 發布:2025-08-26 02:26:58 瀏覽:919
劉颺法院 發布:2025-08-26 02:26:58 瀏覽:347
經濟法基礎總論 發布:2025-08-26 02:19:24 瀏覽:753
桐鄉房產律師 發布:2025-08-26 02:10:52 瀏覽:104
蔡輝司法考試 發布:2025-08-26 02:08:34 瀏覽:688
司法部牽頭的 發布:2025-08-26 02:07:57 瀏覽:387
國家法律責任的形式有 發布:2025-08-26 02:01:04 瀏覽:92
政府是立法 發布:2025-08-26 01:53:50 瀏覽:975
法律咨詢口號 發布:2025-08-26 01:49:00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