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原告需要舉證嗎
1. 經濟糾紛案件我是原告,我在法庭要說什麼和注意什麼求具體說什麼
作為原告需要准備的主要是:
1、你提交的證據分別想要證明什麼內容;
2、對於被告提交的證據,就證據是否真實、合法、與本案是否有關、能否證明被告想證明的內容等發表質證意見;
3、如果法庭調查有遺漏,就遺漏部分向法庭補充;
4、就案件爭議焦點發表辯論意見;
5、進行最後陳述。
法院開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查階段一般流程:原告宣讀起訴狀——被告答辯——原告舉證——被告質證——被告舉證——原告質證——法官發問——雙方就事實補充。法庭調查完成後會進入法庭辯論,優秀的法官會總結案件爭議焦點,雙方就爭議焦點發表辯論意見,一般是原告先說,被告接著說,如此往復。法庭辯論完後是最後陳述,然後庭審結束,雙方在庭審筆錄上簽字。
2. 求經濟法法庭模擬劇本
審判長:無;主審法官(審判員):XX;書記員:XXX;書:請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入庭就坐;書:查明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到庭情況,核對證件;書:原告是否到庭?;原:到庭;書:原告訴訟代理人是否到庭?;原代:到庭;書:被告是否到庭?;被代:到庭;書:原、被告是否有證人出庭作證?;原:沒有;被:沒有;書:請肅靜,現在宣布法庭紀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庭規則》的規定
12
審判長: 無
主審法官(審判員):XX
書記員:XXX
書:請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入庭就坐。
書:查明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到庭情況,核對證件。
書:原告是否到庭?
原:到庭。
書:原告訴訟代理人是否到庭?
原代:到庭。
書:被告是否到庭?
被代:到庭。
書:原、被告是否有證人出庭作證?
原:沒有。
被:沒有。
書:請肅靜,現在宣布法庭紀律。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庭規則》的規定,下列人員不得旁聽:未成年人(經法院批準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者;其他不宜旁聽的人。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下列紀律:
(一)未經審判長許可,不準錄音、錄像和攝影;
(二)不得隨意走動,未經審判長許可,不準進入或退出審判區;
(三)未經審判長許可,不得發言、提問,發言提問時不準使用侮辱性、攻
擊性語言;
(四)不得鼓掌、喧嘩、吵鬧和實施其它妨礙審判活動的行為;
(五)證人到證人室聽候通知,不得參加旁聽;
(六)所有人員庭審期間禁止使用行動電話、傳呼機、對講機等通訊工具;
(七)所有人員庭審期間禁止吸煙。
對於違反法庭紀律且不聽勸告的,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可以口頭警告、訓誡,也可以沒收錄音、錄像、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予以罰款、拘留。
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書:全體起立,請審判長、審判員入庭就坐。
審:請坐下。
書:報告審判員,原告宋淑峰、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無敵支公司法定
代表及訴訟代理人已到庭,庭前准備工作就緒,可以開庭。
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現在核
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基本情況。首先核對原告方的基本情況。原告請報上你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職業、住所、身份證號等基本情況 原:
審: 原告的委託代理人,請報上你的基本情況
原代: 代理許可權:一般代理。
審:下面核對被告方的基本情況,被告法定代表,請報上你的姓名、性別、出生
年月、住所地,身份證號。
被:
審:被告委託代理人,請報上你的基本情況。
被代:* 代理許可權:一般代理。
審:核對完畢後詢問各方當事人對於對方出庭人員有無異議。原告有無異議。 原:無異議。
審:被告有無異議。 被:無異議。
審:經審查,原告123和委託代理人、被告昌邑市華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法定代表和委託代理人符合法律規定,可以參加本案庭審活動。杭州市人民法院今天在此就原告123與被告中被告昌邑市華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確認和公司盈餘分配權一案進行公開審理,現在宣布開庭。
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一款、第一百二十條的規定,
本案由審判員***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公開審理,書記員***擔任本案記錄。
審:下面告知訴訟權利和義務。
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
第一百零七條之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以下訴訟權利和義務:
(一) 有就案件事實進行陳述和申辯的權利;
(二)有委託代理人,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
申請執行的權利。
(三)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反駁原告訴訟請求,
有權提起反訴;
(四)雙方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未經審判長同意
不得擅自發言;
(五)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訴處理,被告未經法庭許可中
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六)雙方當事人有義務自覺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並
按規定繳納訴訟費用。
審:原、被告是否清楚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原:清楚了。
被:清楚了。
審: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除享有以上訴訟權利以外,還有申請審判員及有關人
員迴避的權利。如果你們認為審判員、書記員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可以提出事實或理由申請迴避。
審:原告是否申請迴避?
原:不申請。
審:被告是否申請迴避?
被:不申請。
審:雙方什麼時候受到開庭傳票?
原:三天前。
被:三天前。
審:原、被告在三天前收到開庭傳票,符合法律規定,可以繼續開庭。現在圍繞
雙方爭議的事實進行法庭調查。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反駁對方的主張的,也應提供證據或說明理由。
審:先由原告陳述訴訟請求、事實及理由。
原:2001年11月,昌邑市鐵礦改制為{公司0}(以下簡稱華星公司)。華星公司是由原告
姜光先等49名股東共同出資成立,注冊資金為50萬元,其中原告姜光先出資14萬元,占注冊資本的28%。華星公司分別於2004年3月、2004年7月、2005年5月進行了三次公司盈餘分配,再加上2005年下半年應分配而尚未分配的公司盈餘,原告應得88萬元,但是被告沒有向原告支付。自被告公司成立以來,還按月息2分支付股權利息,被告也未向原告支付。為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1)被告支付原告公司盈餘分配款(分紅)88萬元;(2)被告支付原告股權利息款12.88萬元(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9月);(3)由被告承擔訴訟費用。(4)確認原告的股東資格
審:下面由被告答辯。
被:(1)原告在被告處的投資是原告挪用國家的資金注入的,是犯罪行為,因而原告不能
享有股權;(2)本案應屬確認之訴,而不應為給付之訴;(4)原告自始至終沒有取得股東資格,不能分取紅利,原告主張的股金和利息請求無事實依據,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審:現在雙方當事人就爭議的焦點進行舉證、質證。舉證方應將證據的出處、證
據的名稱及證明目的逐一表述,質證方圍繞證據的三性及證據證明力的大小簡要闡述自己的觀點。所有證據應在質證階段出示,否則本庭不予認定。先由原告向法庭舉證。
審:首先由原告出示證據。
原代:1華星公司工商登記材料,其中原告姜光先出資14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28%;2華星公司設立時的公司章程,其中載明原告姜光先是股東之一。
審:下面由被告進行質證。
被代:無異議
審:對原告出示的證據,被告無異議的本院予以確認,有異議的待後予以確認。 審:下面由被告舉證。
被代:.1:2003年6月2日,山東省昌邑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證實原告姜光先投入到華星公司的資金14萬元系挪用應屬於華星公司的資金,昌邑市人民檢察院已從姜光先個人處追繳全部14萬元贓款
2.昌邑市體改委和經貿局文件,證實因姜光先已構成犯罪,不能再擔任董事長,取消其股東資格,由其他人認購其14萬元出資;
3.華星公司股東大會決議,證實39名股東(無原告姜光先)出席會議,以舉手錶決方式一致通過了股東大會決議,因其14萬元屬於挪用的企業資金,所以不享有股權,取消其股東資格,並推選趙安會為新的董事長;
4.華星公司提供的三個股東的出資證明書
審:原告可以對被告提供的證據進行質證。
原代:我方對於被告提供的第2和第3點證據有異議,被告方無權取消原告的股
東資格。
審:對被告出示的證據,原告有異議的待後予以確認。
審:原被告雙方還有什麼證據需要補充的嗎?
原、被:沒有了。
審:針對原被告出示的證據,其中沒有異議的部分,本院予以確認;對於存有異
議的部分,待本院進一步審查後再予以確認。法庭調查到此結束。
審: 下面進行法庭辯論。在法庭辯論開始前我院根據法庭調查的情況總結了如下兩個案件爭議焦點:(1)原告姜光先是否還具有被告華星公司的股東資格?(2)原告姜光先主張的分紅和股權利息應否支持?原被告對於上述總結的爭議焦點有無異議?
原代: 沒有。
被代:沒有。
審: 下面由原被告雙方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辯論。首先由原告發表辯論意見。 原代: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山東天航律師事務所接受姜光的委託,指派我作為其訴訟代理人我們認為,原告姜光的請求有充分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請求法院判決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主要理由如下:
3. 民事經濟糾紛,原告提交訴訟的同時需要提交證據嗎在審訊的過程中可以提交新的證據嗎
你好,根據法律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一般來說,過了舉證期間提供的證據,法院會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符合條件是可以作為新證據提交的。
4. 是原告舉證還是被告舉證
正常情況下,原告向法院提出自己的主張,應當針對起訴狀上的訴訟請求舉證證明,所以,是原告舉證。
如果被告同意原告的主張,就無需舉證。
如果被告不同意原告的主張,就應當舉證證明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原告的主張是錯誤的,這種情況下,就是被告舉證了。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5. 原告舉證還是被告舉證
當事人,也就是原告負責舉證。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同時人民法院應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請參考以下法律條例: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
(5)經濟法原告需要舉證嗎擴展閱讀: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也指出了若干問題:
第四條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6. 原告不需要舉證的幾種案件
法律分析:對於舉證的原則一般是誰主張誰舉證,但是也有例外情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原告不需要舉證的情形有自然規律以及定理、定律;眾所周知的事實;根據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已為仲裁機構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三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
(一)自然規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眾所周知的事實;
(三)根據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
(四)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五)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仲裁機構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七)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五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7. 民間借貸是否一定要原告舉證借貸關系的存在 原告舉證不充分,被告抗辨主張不能怎麼辦 分配舉證
民間借貸案件,原告有責任舉證證明借貸關系的存在,根據法律規定,民間借貸關系為實踐性關系,也就是說必須有證據證明出借方給了借款方一筆錢,具體金額是多少,並且雙方都認可是借款,而非貨款什麼的。所以民間借貸案子,法官角度而言,需要原告有借條、收條(或者其他借款本金的交付憑證)才可以。
你說的原告舉證不充分,我不太清楚指的是哪種不充分
就法官而言,如果只有借條,但沒有支付憑證,借款的金額也遠遠大於原告經濟水平可以承受的借款數額(一般法官會問原告工作是什麼?月收入多少?),這種情況下,即使被告認可借款屬實,法院還是有可能因為懷疑是虛構債權債務,而認定原告舉證不充分。因為原告在借貸關系中的舉證責任分配是主要性的,關系成立性質的,舉證責任比較大。
所以,關鍵在於借條(借貸關系)和支付憑證(借款本金已經支付),有這兩樣,被告抗辯不能就會判原告勝訴,認為被告就自己的抗辯舉證不能。
8. 打官司原告無需舉證的幾種規定
您好,訴訟中一般的原則就是誰主張,誰舉證,原告主張什麼,就要證明自己的主張的正當性。但也有例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另外,如果適用無過錯責任的侵權案件,也不需要被害人對因果關系進行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