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屬不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
勞動法和合同法是兩部區別很大的法律,位階相同,不存在互相調整的關系,您想問的是不是勞動合同法是否在合同法的調整范圍內?勞動合同是一種很特殊的合同,雖然勞動合同也適用普通民事合同的誠信、公平等原則,但他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1、法律屬性不同。前者為社會法,更多體現出國家對勞動關系的公權力干預,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後者為市民法(私法),以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為原則,國家一般不進行干預。 2、合同條款與法律規定的關系不同。前者的適用原則是法定優先——有法律規定的適用法律規定,無法律規定的適用勞動合同約定;後者是約定優先——合同有約定的適用合同約定,無約定的才適用法律規定。 3、解除權的種類不同。前者的解除只有法定解除沒有約定解除;後者二者兼備。 4、判斷合同是否有效的標准不同。前者的范圍大,後者的范圍小。前者除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外,將欺詐,脅迫,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情形都規定為合同無效;後者「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情形」是條款無效而不是合同本身無效;其他情形是可撤銷合同。 5、違約金的約定不同。前者是法定違約金,違約金的類型和金額都由法律明確規定;後者是約定,法律一般不作規定。後者可以自由約定,在違約金過高或者過低並顯示公平的情況下才可以依當事人的申請予以適當調整;前者不能自由約定,是法定違約金。 6、簽訂和解除、終止的程序性要求不同。前者有法定的程序,後者除法定解除權的行使有程序性要求外,一般沒有規定。 7、糾紛的處理程序不同。前者有審判前置程序:勞動爭議仲裁程序;後者沒有該程序。 8、糾紛的適用法律不同。前者只要是立法機關、被授權對法律作出解釋的勞動部門,地方政府等制定的涉及勞動法律關系的文件,都可以作為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而後者只能依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為依據,地方性立法和部門規章參照適用。 9、合同能否作為糾紛的依據不同。勞動合同只要有效才可以作為處理糾紛的依據;而民事合同無效,也可以作為認定雙方過錯和處理糾紛的依據。其中的處理糾紛條款效力是獨立的。 10、舉證責任不同。勞動合同是否成立?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勞動合同的約定是否合乎法律規定等等都有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而勞動的成立由主張合同成立的一方舉證,遵循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貳』 下列合同中屬於合同法調整范圍的合同是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和勞動合同等,不適用合同法
『叄』 勞動合同法屬於合同法的范疇嗎
就業協議屬於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疇.但是否支付違約金.要看你是否享受版了公司的培訓費用權.否則.就業協議中的違約金約定條款無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
一. 除兩種情況可以約定違約金,否則違法.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按照程序辦.不行的話就向勞動部門舉報.
『肆』 何種協議不屬於合同法調整范圍
《合同法》已經失效,現基本的協議屬於《民法典》調整范圍。但是有特別法調整的,應當按照特別法的規定進行調整,例如,勞動合同由《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調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伍』 請教:勞動合同是否屬於合同法規定范疇
1、勞動合同不屬於合同法適用范疇;
2、合同法適用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而勞動法的雙方有管理和被管理關系。
『陸』 哪些合同不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
你好,有以下幾點
(一)行政合同。行政合同是行政主體在政府管理過程中,專推行合同政策,依法與屬相對人簽訂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以實現既定的行政目標的政府管理手段。行政合同是一種藉助合同手段實現行政職能的法律行為,其基本特點是合同至少有一方是政府管理機關,其訂立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行政合同與合同法上的合同有明顯區別,故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二)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我國勞動法專門規定了勞動合同,其目的是充分保障勞動者權益。勞動合同不同於傳統民法上的僱傭合同,它具有較強的國家干預色彩,所以,勞動法上的勞動合同也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三)婚姻法、收養法及繼承法上的合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而不適用合同法。這些合同主要有:婚姻法上關於結婚的規定(《婚姻法》第4條)、關於離婚的規定(《婚姻法》第24條)、《民法通則》關於監護的規定以及繼承法上關於遺贈撫養協議的合同均屬於身份上的合同,並非合同法上所稱的合同。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類合同。
『柒』 勞動合同為什麼不受合同法的調整
合同法可以調整一些勞動中存在的民事問題,合同法與勞動合同法是二個法律版關系,一個是經濟法、一個是社會權法。勞動法主要調整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在勞動合同中有屬於合同法調整的民事內容合同法同樣也適用。
『捌』 請問下列哪項屬於《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圍
屬於《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圍是:大學畢業生被某醫院錄用而建立的關版系。
不適用《勞動合同權法》的人員包括:
(1)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納入公務員編制的工作人員;
(2)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業勞動者;
(3)家庭僱傭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如保姆和僱傭家庭的關系)
(8)勞動合同屬不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2條規定了該法的適用范圍: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包括以下4種類型:
(1)中國境內的企業;
(2)個體經濟組織;
(3)民辦非企業用人單位;
(4)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玖』 哪些協議不屬於合同法調整范圍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屬於合同法調整,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勞動合同也不屬於民法典合同編調整的范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