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52條
1. 婚姻法民事訴訟第51-52-50條的內容
婚姻法 第五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專情況,屬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一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2. 婚姻法是如何規定探視權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十八條規定,「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根據此規定,享有探望權的主體是離婚後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也就是即使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有不利因素,也不能變更探望權主體。並且將子女規定為探望的對象,只能被動的接受探望。這在司法實際中出現了很多矛盾和沖突。
第四十八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2)婚姻法52條擴展閱讀:
離婚後孩子的探視權:
1.探視權是指夫妻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按照離婚協議或法院判決,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時間,探望子女的權利。
2.探視權屬於身份權的范疇,是基於父母子女關系而享有的身份權。也是有子女的父或母,基於夫妻離婚而產生的一種身份權。它是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
3.離婚後對不直接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來說,只是變更行使探視權的方式。
4.離婚後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是父母雙方應盡的法定義務,同時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對子女的探視也是應有的法定權利,這種權利和義務不能因離婚而消除。
參考資料:網路-《婚姻法》
3. 婚姻法五十,五十一條,五十二條
你好,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是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共計六章51條,沒有你說的52條。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4.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規定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四十六條:「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國家採取措施,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或者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四十三條:「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4)婚姻法52條擴展閱讀
家庭暴力的責任
1、民事責任。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
其中,家庭暴力實施者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精神上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應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實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貶低其他家庭成員人格,破壞其名譽,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應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家庭暴力實施者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致人死亡的,按照刑法最高可判處死刑。
根據法律法規,家庭暴力實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員結婚和離婚自由的,同樣觸犯刑法,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5. 台灣的婚姻法
法律上不可以
在傳統中國,「一夫一妻制」是一個基本制度,在實踐中常常是版「一夫權一妻多妾制,持續了數千年歷史。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規定了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對於納妾行為不再容忍,納妾者按法律將受到制裁。
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政府初1930年公布《民法》,規定一夫一妻制。但初期民間納妾仍然盛行,政府只能做到要求高級官員不要納妾。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0年《婚姻法》規定一夫多妻不合法。
在香港,由於採取習慣法,直到1971年大清律例被正式取消,「一夫多妻」才改為不合法。香港、澳門現今仍有家庭是一夫多妻的。著名例子有富商何鴻燊,有4個妻子,他的伯父有12個妻子。
在台灣,一夫多妻也是不合法的,會觸犯中華民國刑法第237條「有配偶而重為婚姻或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婚者亦同。」。
但是,少數政商名流公開擁有超過一名配偶。大企業家如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大同集團林挺生等,政治人物如曾任行政院長之張俊雄、立法委員林進興等,均有檯面化一個以上的配偶。
6. 民法通則、合同法、婚姻法怎樣適用於假離婚,欺詐結婚的問題
合同法不適用於婚姻問題。
離婚結婚適用婚姻法,婚姻法與民法通則有不同回或沖突時,根據答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適用婚姻法。
婚姻法中沒有假離婚,假離婚就是離婚,結婚的說道多一點,有婚姻無效、可撤銷等說法,都用於特定的特殊情況。
7. 軍婚的政策
1.軍婚民事特別保護
我國現行《婚姻法》第33條明確規定:「現役軍人 1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法律對現役軍人配偶的婚姻自由權做出了限制,離婚時必須徵得軍人的同意。軍人為祖國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法律以限制軍人配偶的婚姻自由權來維護軍婚的穩定,這對於軍人配偶來說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法律對於軍人配偶提出離婚作了「但書」的規定,既「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這包含兩層意思:①軍人配偶向現役軍人提出離婚時,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必須取得軍人的同意;②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時,軍人配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不再徵求其同意。所謂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法律從立法的本意出發,對其做出了嚴格的限制,既「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以及軍人有其他重大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但書」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對軍人配偶的婚姻自由權放開了限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原婚姻法中軍婚特別保護制度的一種完善,它溝通了過錯主義離婚理由和離婚過錯賠償制度的關系。軍人配偶提出離婚時,如果是軍人一方的重大過錯導致婚姻關系破裂的,軍人配偶有權請求軍人一方承擔離婚過錯賠償。
2.軍婚刑事特殊保護
民法對軍婚的保護主要是對軍人配偶離婚自由權的若干限制,而我國刑法卻是通過罪行來維護軍人婚姻的穩定。我國《刑法》第259條之規定:「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通過設立破壞軍婚罪和強奸罪來維系軍人的婚姻,以對抗社會上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軍人配偶長期與軍人異地分居的間隙來破壞軍婚的行為。破壞軍婚罪的行為除了同居以外都是重婚的行為,法律將破壞軍婚罪與重婚罪分開,將與軍人配偶同居的行為也納入了保護的范圍之內,明顯擴大了軍婚的保護范圍,體現了刑法保護軍婚的立法本意,即以較重刑維護軍人的婚姻關系。在刑罰的科處上,破壞軍婚罪與普通公民所涉嫌的重婚罪相比略重一些。前者規定為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後者規定為2 年以下有期徒刑;再者,破壞軍婚罪,屬公訴案件范疇,當然也適用於「公訴不訴,自訴起動」的情形。而重婚罪屬自訴案件范疇,司法機關對之採取「不告不理」的原則。不可否認,由公安機關取證比當事人自己取證更容易受到保護。[1]
3.其它相關法律對軍婚的特殊保護
我國《國防法》第52條第2款規定:「國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現役軍人的榮譽、人格尊嚴,對現役軍人的婚姻實行特別保護。」這一法律條款從原則上規定了法律對軍婚的特別保護,這就使得我們在以後立法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保護軍人的婚姻,在肯定軍婚的基礎上採取若干措施來增強軍人的榮譽感,讓他們安心服役、訓練、備戰。
8. 新婚姻法第二十五條是什麼
《婚姻法》第二十五條規定: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9. 假離婚逃避贍養義務
廣東胡律師:
1、兩人的離婚協議並不影響兒子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協議中財產的約定屬於無效的;
2、兩位老人可以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10. 民事訴訟法 婚姻法都被哪個最新條例收納了
首先合同效力的規定是屬於合同法的序列,其次合同法52條有明確的規定,自己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