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法是私法

社會法是私法

發布時間: 2020-12-28 06:44:43

『壹』 請問保險法是屬於私法還是社會法(公私混合法)

保險法屬於商法 商法屬於私法 所以是私法 至於社會保險法和保險法完全不同

『貳』 公法,社會法與私法的含義

社會法主要包括環境保護法、社會保障法、勞動法等,主要是公法,部分涉及私法的內容。

『叄』 經濟法是公法,私法,還是社會法

對於公法與私法的化分,主要是依據調整對象、調整方式、法的本位、價值目標等方面的不同為標准,來將法律劃分為公法與私法。從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有私法的因素(調整人與人之間私權利、公民與法人及社會組織的法律),但從法律特徵與法律地位看,經濟法體系(利用國家權力,宏觀調整社會財富分配,調整國家與公民的關系的法律)更具有公法的特徵。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經濟調整的基本原則:包括社會本位原則、實質公平原則、經濟效率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
經濟法的特徵: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徵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肆』 為什麼社會法既不屬於私法又不屬於公法

社會法是什麼呢?來比如反壟斷法、反自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這些現代法律主要是解決經濟規劃、環境保護、就業、社會保障等社會性的問題。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就有了「社會法」的提法。

『伍』 為什麼會出現公法私法和社會法的劃分

法律有很多的分類方式
公法、私法、社會法的分類只是其中一種分類方式。簡單點說,這樣分回類的目答的就是要讓人們對各種法律的性質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從而更好的針對不同案件適用不同的法律。
典型的公法如行政法,典型的私法如民法,社會法的話像環境保護法。

『陸』 公法,社會法與私法的含義

去網上搜下啊

公法是配置和調整公權力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公法以研究公權力、公權力配置、公法關系和公法責任為主要內容。公法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內部或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廣義的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之間,以及調節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如果從各部門的調整來看,公法就是典型 的公法和非典型的公法或非典型私法中的公法部分。

首先,公法是配置、調整公權力的法。公權力是公法的著眼點。凡是現實意義上的公 權力,就需要現實意義的公法來調配。

其次,公法的范圍包括調配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公法和調配公權力與私權利關系的公法。公法可以延伸到對私權利的干涉層面,而非僅僅國家權力層面。公權力的邊界是個人可能發生沖突的領域。當然,這是從嚴格意義上說的,因為,任何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有權(權利和權力)通過一定的程序和途徑形成共同的一致的意志,這一意志物化為各種國家機關(權力機關、執行機關、司法機關、武裝機關等),這時就形成了公權力與私權利的並存的現象,兩者都可以通過法定的程序影響對方。或者說,沒有不受公權力管轄的私權利,也沒有不受私權利影響的公權力。兩者影響的最終原因或動因應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需要。

再次,公法是法律規范的總和。這些規范在調整的具體客體、對象、方法等方面不盡相同,也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甚至及其分散。

第四,公主體、公利益、公權力、公權利等一切公的范疇都應由公權力來調整,自然要公法來調整。可以籠統地說,大家(公域)的事由公法管;個人(私域)的事由私法來管。

第五,公法的調整范圍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社會越發展其社會化程度就越高,公權力也就越發展。但是,這與對人們私權利的保護不矛盾。另一方面,在公權力擴張的同時,私權利也在擴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私權利的擴張,公權力也就沒有了土壤。封建社會的公權力與私權利亦是如此。

第六,公法不是一個單一的部門法,研究公法的目的又在於規范公權力,因此界定公法時應以公范疇為線索和參照,而在公范疇中以公權力最為核心,因此,公法學應從公權力開始。

第七,公法是法,其規范是法律規范,有完整的邏輯結構。因此公法有法律後果,主要表現為制裁,也有補償。公法主要有四部分組成:(一)公權力。公權力的起源、形成、和公權力的分類(國家權力和社會公權力。)等(二)公權力的配置。國家權力的分工及相互關系、橫向配置、縱向配置、國家權力與社會公權力的配置、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配置與關系。(三)公法關系。是指公權力在調整社會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四)公法責任。是指危害公權力的正當行使,違反公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是動態的、歷史的,是經濟、政治等諸因素作用的結果。現在社會公權力有擴張的趨勢,國家越來越需要向社會授權,這就出現了所謂的「社會法。」它們實質上屬於公法范疇,應劃到公法的范圍內

私法,相對於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規范私權關系的法律。

公、私法之區分

目前區分公、私法並未有一個統一的標准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利益說。根據調整的利益關系的性質,是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
二、主體說。根據法律關系主體的不同。 但比較多數人採的是所謂的「新主體說」, 這一個說法的區分標準是: 如果一個法律關系中,出現的法律主體其中一方是以公權力姿態出現的國家主體, 那麼適用在這個法律關系中的法律,就是公法; 反之,如果雙方沒有出現這樣的主體, 就是私法.
舉例來說:台北市政府向池上便當訂購飯盒, 這里台北市政府出現的姿態,和公權力無關.
必須注意的是,新主體說是用來區分「法律」本身的定性, 而「法律關系」是公法關系或者私法關系, 則是另一件事情.
三、性質說(隸屬說)。調整的是縱向隸屬關系還是橫向平等關系。這在很長時間內佔主體地位。
四、理念說。根據法的理念。調整分配正義的是公法,交易正義的是私法。
五、決策說。公法是受到約束的決策的法,私法是自由決策的法。

『柒』 爭鳴:勞動法作為民法的特別私法(社會法什麼位置

《民法典》制定過程中應解決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問題。民法是私法的一般法,勞動法應是私法的特別法。在現行法框架中,依附性勞動的本質是需要用人單位單方進一步確定給付內容的債的關系。通過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是勞動法無法離開民法的根本原因,勞動法包含較多弱者保護制度並不足以將其從民法中分離出去。從法教義學角度看,勞動法本身是規則殘缺的;勞動關系中特殊的照顧保護義務可以在民法教義學中得到解釋;民法中持續性合同規則得到很大發展;公法在私法上的效力理論可以解釋勞動法包含公法規則的問題;集體自治的雙軌制結構可以將集體勞動法融入民法的制度和理論中。民法典需引入社會化的制度和持續性合同的內容,勞動法應成為私法社會化的發動機。民法和勞動法的上述關系可以在勞動合同單方解除中得到驗證。
勞動法與民法的關系問題是法學的基礎性問題,它涉及勞動法的功能定位與學科定位,也涉及民法的范疇和發展趨向。但在我國目前的理論和實踐中這一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在理論上,很多學者認為,「從部門法地位來看,勞動法應為獨立的部門法。而從法域地位看,勞動法既不屬於公法,也不屬於私法,而是具有公私法兼容屬性的社會法。」[1]據此,在法律適用時,勞動法的案件不能適用民法的規則,即使是在勞動合同領域,當《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時,也不能適用民法的一般原理。[2]但也有學者認為,「勞動法與民法之間是特別法和一般法的關系」[3],在規范適用上,「在調整對象重疊的勞動法規范與民法規范、經濟法規范和行政法規范之間,是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即法律適用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一般法補充特別法。」[4]在裁判實踐中,主流思路似乎是裁判勞動爭議不能適用民法的規則。但不論最高司法機關,還是各地實踐中,偶爾都會出現在勞動法領域適用民法規則的現象。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11月30日發布的《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第28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競業限制協議中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或者低於實際損失,當事人請求調整違約金數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理。2000年上海高院也曾提出,「關於勞動爭議案件中是否可以適用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條文問題,我們認為,勞動法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時應首先適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沒有直接、具體的勞動法律規定的

『捌』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社會法是公法還是私法我們老師講的好像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

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公法 因為它代表全部的勞動人民~~

私法的說法是地方性質的

『玖』 公法、私法、社會法各自包括哪些法(部門)

公法:涉及調整國家公共權力的法,一般為憲法、行政法、訴訟法等。
私法:調整私權的法,如民法、商法等。
社會法:以社會公益為主要目的的法,如環境保護法。

『拾』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社會法是公法還是私法我們老師講的好像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

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公法
因為它代表全部的勞動人民~~
私法的說法是地方性質的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認可度 發布:2025-05-23 01:40:33 瀏覽:322
合同的掃描件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01:40:26 瀏覽:437
法院法醫培養 發布:2025-05-23 01:38:04 瀏覽:290
刑事訴訟法練習題集百度雲 發布:2025-05-23 01:34:19 瀏覽:768
法院宣判後多久執行 發布:2025-05-23 01:34:11 瀏覽:397
蕪湖市律師排名 發布:2025-05-23 01:19:02 瀏覽:380
勞動法有沒有企業必須同工同酬 發布:2025-05-23 01:18:24 瀏覽:81
民訴法學日語 發布:2025-05-23 01:03:10 瀏覽:352
劉維律師 發布:2025-05-23 00:52:44 瀏覽:325
立法者槍 發布:2025-05-23 00:46:32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