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效力體系

行政法效力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2-03 16:55:47

Ⅰ 試述行政法的淵源體系與效力分級的主要內容

行政來法淵源有單一式和混合式兩種自。所謂單一式就是一個規范主要是某一部門法的內容,那麼我們說這個規范就是這一部門法的單一式淵源,如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多個部門法,那麼這一規范是某一部門法的混合式淵源,如《能源法》、《環境法》等,其內容設計民、刑、行政法三方面內容。

行政法的淵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在我國,行政法一般來源於成文法: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法規
(6)行政規章
(7)有權法律解釋
(8)國際條約與協定
(9)其他行政法淵源,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的法律文件、行政機關與有關組織聯合發布的文件等。我國港澳特別行政區使用的法律淵源有其特殊性,只適用於該特別行政區。

Ⅱ 我國法律的效力體系是如何構成的

一、效力等級:(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3)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5)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二、沖突解決:(1)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2)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3)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4)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5)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Ⅲ 什麼是法律的效力等級

法律效力的等級 標簽: 法律效力
頂[5] 分享到 發表評論(0) 編輯詞條
開心001

人人網

新浪微博
體系是以憲法(或根本法)為核心,由不同層次或等級的法律有機結合組成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憲法(或根本法)屬於第一層次,而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等基本法律屬於第二層次,基本法之下還可能有第三和第四層次的法律等等。與此相適應,較低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是或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即低於)較高一級層次的法律的效力,而其他所有層次的法律的效力都是或者應當是來自並服從於第一層次的憲法或根本法的效力。
--姚建宗:《法律效力論綱》,載《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20頁。

在法學理論中,法的效力層次有時也被稱為法的效力等級,或法的效力位階。影響法的效力層次的因素主要有:(1)制定主體;(2)適用范圍;(3)制定時間。
法的效力層次的一般規則,即指不同等級的主體制定的法有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級高的主體制定的法,效力自然高於等級低的主體制定的法。在各個法的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要貫徹以下兩個規則:(1)在整個法的效力層次體系中,憲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2)除憲法的效力統攝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級法的效力均高於下一級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層次除要貫徹它的一般規則外,由於法的復雜性,法的效力層次還存在一些特殊規則:(1)特別法效力優於一般法;(2)新法優於舊法;(3)法律文本優於法律解釋。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0-92頁。

法的效力層次就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導致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
法的效力層次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1)憲法至上原則;(2)等差順序原則;(3)特別法優先原則;(4)實體法優先原則;(5)國際法優先原則;(6)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344頁。

由於法律本身是有層次或等級劃分的,因而其效力當然具有層次或等級性。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如果是地方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其所轄地方范圍內。全國性法律的效力層次高於地方性法律的效力層次。
我國法律的效力層次是多層次性的結構體系。在法律效力層次結構體系中,各種法律的效力既有層次之分,又有相互聯系,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我國法律效力體系。對於法律效力層次的具體劃分,尚有不同看法,但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的效力層次屬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的效力為第二層次。
第三層次: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層次為第三層次。
地方層次:地方立法主體制定的地方法規,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規和自治地方法規,特別行政區地方法規,其法律效力的層次為地方層次。
--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頁。

可以根據法律的位階高低來識別法律效力的層次高低。識別法律效力層次高低的具體標准主要有三條:(1)根據主體識別。立法主體的地位高,其制定出來的法律的效力層次也相應比較高。(2)根據立法依據識別。一個法律依據另一法律而制定,則這個法律的效力層次低於另一個法律的效力層次。(3)根據效力范圍識別。如果是全國性的法律,則其效力范圍施於全國,法的有效條件是指法律規范得以實施生效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法的有效條件就內部環境而言,有以下幾點:(1)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2)必須與上一等級的法律規范不相沖突或抵觸;(3)法律規范必須在它約束的時間、對象和范圍之內才有效。就外部環境而言,其條件為:(1)它必須是在合法政權機關的制定或認可下產生的;(3)它必須有合法有效的國家強制力保障。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頁。

應然法律效力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第二個層次是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
完全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生效日之後失效日之前這一連續的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應然作用力。相對的應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其公布後生效日之前這一時間段和法律失效日之後因溯及力問題仍被適用而產生的某一時間段中法律所具有的一定條件下的應然作用力。
--張根大著:《法律效力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頁。

由於法律規范之所以有效力是因為它是按照另一個法律規范決定的方式被創造的,因此,後一個規范便成了前一個規范的效力的理由。調整另一個規范的創造的那個規范和另一個規范之間的關系,用空間比喻語來說,可以表現為高級和低級的一種關系。
--[奧]凱爾森著:《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沈宗靈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頁。

凡是這樣一個承認規則被接受的地方,就為私人和官員提供了確認主要的義務規則的權威性標准……在一個有各種不同的法的「淵源」的現代法律制度中,承認規則相應地比較復雜:即確認法的標準是多重的,通常包括一個成文憲法,立法機關的法規和司法判例。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將這些標准排列為相應從屬和優先的次序的方法,對可能發生的沖突作出規定。正是按照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制度中,「普通法」從屬於「制定法」。
--[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張文顯、鄭成良、杜景義、宋金娜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02頁。

Ⅳ 中國法律效力等級體系 與 中國法律效力等級 是同一個概念嗎該如何理解 中國法律效力等級體系

不是。
任何一個國家安排各類法律淵源之間的效力等級關系時,都會明確各類法專律淵源的位階,同時還必須屬設置一定的機制以解決法律淵源之間的效力沖突,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中國的法律效力等級體系表現為:1、上位法與下位法的效力等級關系:如: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等。2、法律淵源中效力沖突的解決方式:規定具有相同效力的法律淵源對同一事項的規定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以規定選擇方式加以解決:

Ⅳ 法律行為的效力體系是什麼 謝謝!

1.法律行為主體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2.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
3.行為內容合法
4.行為形式合法

這就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體系。

Ⅵ 法律和行政法規誰的效力等級最高

法律和行政法規,當然是法律的效力等級最高。
如果行政法規的規定和法律條文沖突,就必須依照法律規定。

Ⅶ 法律和行政法規誰的法律效力等級更高

當然是法律的效力等級更高。
如果行政法規的規定和法律條文沖突,就必須依照法律規定。

Ⅷ 行政法的效力

法律效力問題是部門法的基本問題,它是指「法的生效范圍,即法律規范對什麼人,內在什麼地方和什麼容時間發生效力」。這種規制力常常被表述為確定性、拘束性、執行性、強制性等。所謂確定性是指通過一定的法律規范可以把某種存在權益爭議的事項予以澄清,並使各主體能夠明確在某種權益關系面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拘束性是指一個法律規范一旦予以公布,它就能夠約束參與到該規范中的相關主體,使這些主體只能根據該規范的內容選擇權利和履行義務,而不能作出否定這一規范的選擇。執行性是指法律規范所確定的狀態除了對於直接的權利和義務人有約束性以外,它還對相關的法律實施主體和其他局外人產生相應的約束作用。執行性雖然比較抽象,但它反映了一個單一法律規范與整個法律體系之間的關系,正是這些單一的法律規范被執行而最終使法律體系得以實現。強制性是對否定某一法律規范行為的再否定,即某一法律規范頒行以後,無論是直接的當事人還是間接的參與人都必須依該規范所設定的權利義務而為之,若某一主體敢於對該規范設定的權利說「不」,那麼它將會帶來法律上的麻煩,這個麻煩或者是人身方面的、或者是財產方面的、或者是資格方面的等等。

熱點內容
法院辦公室圖片 發布:2025-09-30 14:20:52 瀏覽:420
上訴一定要請律師嗎 發布:2025-09-30 14:12:08 瀏覽:511
法官森 發布:2025-09-30 14:10:36 瀏覽:655
律師出國留學 發布:2025-09-30 14:10:02 瀏覽:616
律師周末上班嗎 發布:2025-09-30 13:49:03 瀏覽:981
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舉報 發布:2025-09-30 13:43:14 瀏覽:754
買賣在耕用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30 13:42:57 瀏覽:689
法治公安者 發布:2025-09-30 13:42:17 瀏覽:712
黃山市第二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30 13:33:40 瀏覽:449
國家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2025-09-30 13:32:44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