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老員工再入職

勞動法老員工再入職

發布時間: 2021-02-03 19:54:34

1. 勞動法規定員工自入職一個月內要簽訂勞動合同關系,如果超出了,企業要承擔什麼責任

勞動法中沒有規定員工自入職一個月內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關系企業要承擔責任,勞動合同法中才有規定員工自入職一個月內要簽訂勞動合同關系,如果超出了,企業要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規定: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1)勞動法老員工再入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規定: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條 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2. 員工離職後再入職能不能設置試用期

我覺得需要多方面考慮,而不僅僅盯著眼下的再入職這一個事實上。
個人認為,勞動合同法中有關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的法律規定的立法出發點是認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通過一次試用期已經能夠相互有足夠了解,從而雙方都已能確定是否要建立正式的勞動合同關系,如此規定,這樣才能保障勞動者的權利。
而基於上邊的立法出發點,在現實中,首先,要確認是否入職原崗位(這涉及到新舊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是否一致,員工在舊崗位有足夠工作能力不代表能勝任新入職的崗位);其次,要確認當初離職的原因,有些員工因自身能力不能勝任而離職(可能是主動也可能是被動),當然這種離職的員工再入職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所以,在實際發生時,還是有必要考慮的,此時約定試用期並不違背立法的出發點,如果強制要求用人單位不能再約定試用期,那麼只能是導致用人單位放棄再錄用這名員工的結果。而對於員工來說,願意再入職,說明對用人單位肯定是相當認可的,若因為有關試用期的法律規定而導致用人單位放棄錄用,對員工來說也是一種損失。
因此,個人認為,如果再入職的並非原崗位,或者員工之前離職是因為不能勝任的,那麼,在再入職時,應當要給予用人單位再次要求約定試用期的權利。只有這樣,用人單位才有動力去錄用離職員工,否則,用人單位很可能放棄錄用。如果入職原崗位,且不是因為不能勝任而離職的,在再入職時就不應當再約定試用期。這樣才符合法律本意。

3. 勞動法有規定員工辭職後(自已離職),再入職工齡還連續累計算嗎

不是的,離職後再次入職工齡不會在連續的,再入職是從0開始的。

4. 公司改名又改法人代表要求老員工重新入職,違反勞動法嗎

是違背勞動法的。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在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的情況下,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是違法的。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5. 離職員工又重新入職有沒有試用期

勞動者辭職的,又重新入職的,如果用人單位以前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並且約定試用期的,勞動者再次入職,用人單位是不能與勞動者再次約定試用期的。

試用期的期限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確定。

法律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不滿3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不滿三年的,不得超過2個月;三年以上的,不得超過6個月。雙方約定的試用期期限只需不違反法律規定即可。
勞動者試用期需解除勞動合同的,可提前3日書面告知用人單位,注意保存已遞交的證據(郵寄、錄音錄像等),到期後即可解除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二十一條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6. 被公司辭退的員工還能再入職嗎

您好!按《勞動法》規定,公司不簽勞動合同用工屬違法,應從員工入職第二個月起,支付內員工雙倍工資以容賠償。你要收集能證明與該公司勞動關系的證據,如工牌、員工花名冊、工資表等,錄音、錄像、照片、信息等也行。如與公司協商不成,你可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依法維權。

7. 員工離職後重新入職,可否再次約定試用期

勞動者離職後重新入職給公司的,如果用人單位以前與勞動者簽訂的合同約定過試用期的,用人單位是不能再次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同一用人單位只能與勞動者約定一次試用期。

試用期的期限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確定。

法律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不滿3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不滿三年的,不得超過2個月;三年以上的,不得超過6個月。雙方約定的試用期期限只需不違反法律規定即可。
勞動者試用期需解除勞動合同的,可提前3日書面告知用人單位,注意保存已遞交的證據(郵寄、錄音錄像等),到期後即可解除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二十一條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8. 員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離職後重新入職,還能約定試用期嗎

員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離職後重新入職的,如果過去約定過試用期,那麼不能再約定試用期;如果過去沒約定過試用期,那麼可以約定試用期。
《勞動合同法》第19條第2款規定:」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員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離職後重新入職,屬於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因此,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如果在過去的勞動合同中約定了試用期,那麼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就不能再約定試用期,如果過去沒有約定過試用期,那麼可以約定試用期。
拓展資料: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第二十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一條 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 和第四十條 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9. 勞動法員工離職後再入職如何計算工齡

1、重新入職的,工齡從重新入職之日起重新計算,以前的工齡不算。如果單位願意合並計算,那也是可以的。

2、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職工在一個工作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以前,連續工齡又稱
    為「本企業工齡」,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

  • 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3、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一些差別,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若沒有可以合並的情況,連續工齡就是本企業工齡。

4、機關、事業單位為有別於企業用的"工作年限",實際上連續工齡和工作年限的含義和作用是相同的。

(9)勞動法老員工再入職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1、連續計演算法

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相加,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算

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工齡折演算法

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

10. 勞動法有規定員工辭職後(自已離職),再入職工齡還連續累計算嗎補

勞動法規定員工辭職後再入職工齡不連續計算,重新開始計算。工齡是一般是在一個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再入職工齡從零計算,沒有補償金。

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職工在一個工作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以前,連續工齡又稱為「本企業工齡」。

1987年以後它的范圍不限於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時間,而是包括職工在各個單位按規定應計入的全部工作時間。)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一些差別,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若沒有可以合並的情況,連續工齡就是本企業工齡。

國務院1978年6月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規定將「本企業工齡」改叫為「連續工齡」。機關、事業單位為有別於企業用的"工作年限",實際上連續工齡和工作年限的含義和作用是相同的。

(10)勞動法老員工再入職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九條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連續工作滿10年的起始時間,應當自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包括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熱點內容
法院辦公室圖片 發布:2025-09-30 14:20:52 瀏覽:420
上訴一定要請律師嗎 發布:2025-09-30 14:12:08 瀏覽:511
法官森 發布:2025-09-30 14:10:36 瀏覽:655
律師出國留學 發布:2025-09-30 14:10:02 瀏覽:616
律師周末上班嗎 發布:2025-09-30 13:49:03 瀏覽:981
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舉報 發布:2025-09-30 13:43:14 瀏覽:754
買賣在耕用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30 13:42:57 瀏覽:689
法治公安者 發布:2025-09-30 13:42:17 瀏覽:712
黃山市第二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30 13:33:40 瀏覽:449
國家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2025-09-30 13:32:44 瀏覽:595